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崔敏
12月3日,深圳市教育局在羅湖區召開學前教育研討會,與會人員充分肯定了該區學前教育的創新模式及高質量發展。
加大財政投入保優質發展
近年來,羅湖區學前教育堅持以改革求質量、以創新謀發展,致力於打造深圳學前教育創新管理模式,探索出一條普惠、公益、高質量發展之路。羅湖區在全市乃至全國率先推出學前責任督學專職化、建立集團化辦學聯盟式管理體系、建立培養培訓新模式、構建高素質的教研梯隊開創課題研究新局面、」四位一體」管理模式等一系列改革創新舉措,幼兒園的保教質量得到顯著提升,園長隊伍管理能力和教師專業水準取得長足進步,湧現一批優質學前教育品牌和名園長、名師。
研討會上,羅湖區教育局副局長郭天明介紹了羅湖區學前教育的基本情況,截止2020年10月,全區共有幼兒園144所,其中公辦園62所,民辦園82所。全區在園兒童37161人。公辦園在園兒童19320人,佔比51.99%;民辦普惠性幼兒園61所,在園兒童13089人;普惠性幼兒園(公民辦園)共123所,在園兒童32409人,佔比87.21%。羅湖區高度重視學前教育發展,持續加大財政投入,全力保障學前教育優質發展,2020年學前教育投入8.03億元,佔全區教育經費總投入的13.84%。
全國率先推行學前責任督學專職化
為提升羅湖區辦園質量,2017年在全國率先推行學前責任督學專職化,開展保教質量過程性監測評估,成效顯著。
選拔優秀人才組建專職督學隊伍。通過面向社會公開遴選的方式,組建」1+10″專職學前督學隊伍,推出幼兒園督導視導員制度;開展保教質量過程性監測評估。學前專職責任督學堅持」每月一主題,每月每園必跑到」,以經常性督導、專項督導以及綜合性督導的方式,開展幼兒園保教質量過程性監測評估,對全區幼兒園進行」體檢」;建立行政督導聯席會議制度。每月召開教育行政部門和督導部門聯席會議,對需要行政、培訓和教研解決的問題提出整改建議;推出」網際網路+督導」工作方式。在管理平臺上進行數據的錄入、匯總、統計、分析及導出,全流程信息化操作。
督導結果和責任督學的建議成為行政科室對幼兒園進行綜合評價的重要依據,為羅湖區幼兒園實現內涵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建立集團化辦學聯盟式管理體系
優化頂層設計。2014年始,羅湖區推出劃片管理和片長園工作制度,將全區幼兒園劃分為10個片區,實行片長公開競聘制度。2017年,羅湖區成立幼教集團和聯盟,取代之前的片區管理,建立緊密型和鬆散型集團相結合的聯盟發展模式。集團聯盟園工作經費提高到每年20萬元,加大力度開展聯盟園教研培訓、課題研究、家園共育、評選評比等活動。
構建10個專業共同體。依託區屬公辦園成立教工、清秀、託幼三個幼教集團,成立以」市屬公辦園+優質民辦園」牽頭的7個幼教聯盟,實行」名園+新園」、」名園+民園」的模式。以集團化辦園、聯盟式發展覆蓋全區幼兒園,構建10個專業發展共同體,帶動羅湖區幼兒園整體辦學水平的提升。
充分發揮市屬園的引領作用。以委託管理和人才引進等方式,引入8所市屬優質園來羅湖區舉辦13所公辦園。
建立培養培訓新模式
全市率先推出園長學習會;全國率先推出幼兒園」年度教師」評選。評選活動以評代訓,以賽代培;全面開展精粹管理模式培訓。41所幼兒園推行精粹管理模式,全園全崗位參訓。全區25所幼兒園獲評精粹管理項目基地園,11所幼兒園獲得精粹管理優秀基地園,100餘人獲評精粹管理推行先進個人。
此外,該區還構建高素質的教研梯隊開創課題研究新局面,引入學前專職教研人員,形成專兼職相結合的教研梯隊;建立行政、督導、培訓和教研」四位一體」管理模式。
據了解,羅湖區即將推出學前教育高質量的發展規劃,將大力提升公辦園的辦園水平,形成一批具有品牌效應的公辦園;引入、扶持一批民辦高端園,滿足轄區居民個性化需求;提高普惠園的辦園質量,辦成百姓身邊的特色園。
市教育局副局長王水發在研討會上提出學前教育發展思路,堅持」問題導向」抓整改、圍繞」教師發展」做文章、抓住」課程建設」要質量、突出」特色創建」樹品牌、完善」管理體制」促均衡、強化」質量監測」助發展。
審讀:孫世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