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期臨床證實:對PDE-5i反應不足的PAH患者 利奧西呱片顯著獲益

2021-01-13 健康一線視頻網

IV期臨床研究REPLACE達到主要複合終點,安吉奧®(利奧西呱)治療對PDE-5i反應不足的肺動脈高壓結果陽性

· 與PDE-5i治療組相比,安吉奧®(利奧西呱)治療組中達到臨床改善的主要複合終點的患者數量翻倍;

· REPLACE研究證實,安吉奧®(利奧西呱)在從PDE-5i轉換為利奧西呱的患者中耐受性普遍良好

· 安吉奧®(利奧西呱)不依賴於NO濃度的獨特雙重作用機制可能是利奧西呱能給PDE-5i反應不足的PAH患者帶來顯著獲益的原因

默沙東近日公布了REPLACE研究的結果。REPLACE研究是一項全球多中心、雙臂、隨機、對照、開放標籤的IV期臨床研究,在22個國家,81個中心開展,旨在評估對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劑(PDE-5i)治療反應不足的肺動脈高壓(PAH)患者,轉換為安吉奧®(利奧西呱)治療的可行性。本項研究達到主要研究終點,且安全性結果與利奧西呱已知的安全性特徵一致。REPLACE研究是拜耳與默沙東合作項目的一部分,其數據已在2020年9月7-9日召開的歐洲呼吸學會(ERS)大會上以口頭報告的形式展示。

REPLACE研究結果顯示對PDE-5i反應不足的PAH患者可從轉換為利奧西呱治療中顯著獲益

REPLACE為期24周的研究,評估了226例肺動脈高壓患者從PDE-5i治療轉換到利奧西呱的臨床效果,這些患者接受了聯合或不聯合ERA的PDE-5i(西地那非或他達拉非)治療但仍處於中等風險。REPLACE研究將患者隨機分成兩組,一組接受PDE-5i轉換為利奧西呱的治療,另一組維持當前PDE-5i的治療方案。

REPLACE研究達到主要研究終點—沒有臨床惡化前提下的臨床改善複合終點。與PDE-5i治療組相比,利奧西呱治療組中達到臨床改善的複合終點的患者數量翻倍(分別為41%和20%)(OR = 2.78;95% CI [1.53-5.06];p = 0.0007)。不管PAH是哪種類型,治療前使用哪種方案治療,利奧西呱組的改善比例保持一致。

利奧西呱組顯著改善臨床惡化事件患者人數和首次事件時間:利奧西呱治療組發生經判定後臨床惡化事件的患者數量(1%)顯著少於PDE-5i組(9%)(OR = 0.10;95% CI [0.013-0.725];p = 0.0047)。與PDE-5i組相比,利奧西呱組首次臨床惡化事件發生時間顯著延長(p = 0.007)。

從PDE-5i轉換為利奧西呱,患者耐受性良好:兩個治療組之間的整體不良事件發生率相似(利奧西呱組為71%,PDE-5i 組為66%),但PDE-5i組(17%)的嚴重不良事件發生率高於利奧西呱組(7%)。

利奧西呱不依賴於NO濃度的獨特雙重作用機制可能是利奧西呱能給PDE-5i反應不足的PAH患者帶來顯著獲益的原因。

NO-sGC-cGMP(一氧化氮-可溶性鳥苷酸環化酶-環磷酸鳥苷)是影響肺動脈高壓的重要通路: 生理狀態下,NO是產生於內皮細胞的生物信使,與可溶性鳥苷酸環化酶(sGC)結合後,催化三磷酸鳥苷(GTP)成為環磷酸鳥苷(cGMP)。cGMP對血管平滑肌細胞的調控發揮重要作用,包括舒張血管、抗纖維化、抗炎症和抑制平滑肌細胞過度增殖。而肺動脈高壓患者中,內皮功能障礙,內源性NO減少,cGMP合成減少,無法發揮正常作用。而且隨著疾病進展,肺動脈高壓患者體內NO水平逐漸降低。

利奧西呱和PDE-5i均是作用於NO-sGC-cGMP通路,但機制截然不同:PDE-5i的通過抑制cGMP的分解來達到增加cGMP的效果,是需要依賴NO來發揮作用的。而利奧西呱具有不依賴於NO濃度的獨特雙重作用機制:在NO缺乏情況下,利奧西呱可以不依賴NO直接與sGC結合,增加cGMP 合成;另外,利奧西呱還可通過穩定NO-sGC的結合,提高sGC對內源性NO的敏感度,合成更多的cGMP。雙管齊下,達到舒張血管,降低肺動脈高壓的作用。這可能可以解釋利奧西呱為什麼可以給PDE-5i反應不足的PAH患者帶來顯著獲益。

利奧西呱作為首個進入中國的可溶性鳥苷酸環化酶(sGC)激動劑,已於2017年獲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批准用於治療動脈性肺動脈高壓(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和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CTEPH),是國內唯一具備PAH和CTEPH雙適應症的肺動脈高壓治療靶向藥物,目前已進入國家醫保。

相關焦點

  • 什麼是臨床試驗的I、II、III、IV期及其目的?
    試驗目的:1.觀測健康志願者(或患者)的安全性或毒性2.藥代動力學3.評價耐受性,確定最大耐受劑量II期臨床試驗通過I期臨床研究,在健康人身上得到了為達到合理的血藥濃度所需要的藥品劑量的信息,即藥代動力學數據。當然,通常在健康人的身體上是不可能證實藥品的治療作用的。II期臨床試驗是對治療作用的初步評價階段。
  • CASPIAN三期臨床試驗顯示:英飛凡一線治療廣泛期小細胞肺癌可提供...
    上海2020年5月31日 /美通社/ -- CASPIAN III期臨床試驗的更新數據顯示:一線使用阿斯利康的英飛凡(度伐利尤單抗Durvalumab,商品名:英飛凡Imfinzi)聯合化療(依託泊苷聯合卡鉑或順鉑)可為廣泛期成人小細胞肺癌患者提供持續且具有臨床意義的總生存期獲益。
  • 經典回顧之LACE研究:輔助含順鉑化療有顯著的OS和DFS獲益
    輔助放療在I期和II期患者中並沒有長期的生存獲益[1],也不是推薦的治療方案。既往一項大型META分析[2]提示:輔助含鉑(順鉑)化療能延長5%的5年總生存(OS)率,HR=0.87,P=0.08,沒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十年的不懈努力,終於在多項大型III期隨機對照研究中證實[3-5],相比沒有輔助治療,輔助化療能顯著延長患者的OS。
  • 捷靈亞(芬戈莫德)開出首張處方 助力多發性硬化患者重享靈動人生
    中國免疫學會神經免疫分會主任委員,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神經病學科胡學強教授介紹,「多發性硬化患者經常與疾病共存幾十年,影響職業、尋找伴侶、生育子女,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由於大部分多發性硬化患者的臨床表徵的多樣性,約三分之二的患者確診時間耗費1-5年,12%患者確診時間耗費超過6年,目前只有不到10%的患者接受疾病修正治療[I]。
  • 英飛凡在III期不可切除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顯示出空前的生存獲益
    繼2018年的《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公布後,此次更新的數據印證了度伐利尤單抗在主要終點總生存期(OS)方面所帶來的顯著獲益。6 曼徹斯特大學和克裡斯蒂NHS基金會教授並且是III期PACIFIC試驗的主要研究員Corinne Faivre-Finn表示:「在過去,只有15%-30%的III期不可切除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可以存活五年,且大多數最終出現轉移。
  • 上海醫藥抗腫瘤新藥項目I期臨床試驗首例受試者入組
    日前,由上實集團下屬上海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新藥項目「SPH4336片」,I期臨床試驗第一例受試者成功入組。SPH4336片屬化藥1類創新小分子藥物,由上海醫藥自主研發,擁有完全智慧財產權。臨床前研究表明該項目具有更優的體內外抗腫瘤活性和更好的安全性。
  • 快訊| CheckMate 227 1a:O藥+伊匹木單抗一線治療肺癌,OS顯著獲益...
    快訊 | CheckMate 227 1a:O藥+伊匹木單抗一線治療肺癌,OS顯著獲益!
  • 康寧傑瑞KN046治療晚期胸腺癌Ⅱ期註冊臨床研究完成首例患者給藥
    胸腺癌是一種罕見的侵襲性胸腺腫瘤,不可手術或轉移性胸腺癌預後極差,對於含鉑化療治療失敗的患者,目前尚無獲批的標準治療;後線化療或靶向治療的客觀緩解率一般不足20%,中位生存期不足12個月,亟需有效的治療藥物提高患者的生存獲益。
  • III期臨床試驗證明:先聲藥業先必新可顯著降低AIS引發的腦神經損傷
    而依達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濃溶液III期臨床試驗表明,依達拉奉和右莰醇組成的創新藥物療效肯定,安全性好,適用人群廣泛,優於目前廣泛使用的依達拉奉注射液,可為AIS患者提供新的、更有效的臨床治療手段。  二、納入1200餘例患者,依達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濃溶液療效確切  王擁軍教授詳細介紹了依達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濃溶液治療急性缺血性卒中的III期臨床試驗。研究共納入全國48家臨床中心近1200例發病時間在48小時以內的AIS受試者,隨機按照1:1比例分為依達拉奉右莰醇注射用濃溶液組和依達拉奉組,在臨床常規治療的基礎上連續治療14天。
  • 「金三角」進化「新三角」,看這個方案如何突出重圍、多重獲益!
    一項韓國研究探討了ARNI治療伴ESRD的HFrEF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結果證實,ARNI可顯著降低hsTnT和sST2水平,並顯著提高射血分數(LVEF);02系列循證證據力挺ARNI兼顧心腎獲益!,無論是否伴有糖尿病,沙庫巴曲纈沙坦對eGFR均有獲益;義大利真實世界研究,與基線相比,沙庫巴曲纈沙坦治療6個月即可顯著改善CKD患者的eGFR (P=0.0121) ,治療12個月顯著升高eGFR (p=0.003),並在顯著改善LVEF(P 在射血分數保留的心衰(HFpEF)患者中,PARAMOUNT研究事後分析證實,治療36周後,沙庫巴曲纈沙坦組的eGFR和肌酐變化值較基線變化值較低
  • 二代TKI作為一線用藥的時代來臨,豪森昕福讓慢粒患者兩方面獲益
    目前臨床上,靶向治療藥物是慢性粒細胞白血病(CML)的首選,主要針對酪氨酸激酶,獲得分子生物學緩解,使得CML患者的生存期或者是無病生存率更高。伊馬替尼的使用代表了慢粒治療的一個裡程碑,一線伊馬替尼治療慢性期CML的長期結果證明了伊馬替尼的臨床優勢。但是,隨著醫學的不斷發展,不管是醫生還是患者都越來越期望獲得更好的效果。
  • 專家訪談丨潘躍銀教授:正確認識腫瘤免疫治療的獲益
    長期生存,就是既往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在化療時代生存的時間是有限的,在二線治療當中,它的有效率大約是9%左右,中位的OS大概只有6個月左右,生存時間非常有限。來自美國SEER資料庫的資料顯示,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在化療時代,它的5年生存率不足5%。
  • 如何改善性早熟患者身高?聯用生長激素身高獲益更大
    02 單用 GnRHa 治療身高獲益與年齡有關 研究表明 GnRHa 治療 CPP 患者的身高獲益與年齡有關。國內外指南共識[1,5,6] 所以,對於年齡較大的 CPP 患者,單用 GnRHa 治療患者往往不能達到理想的終身高[1、4、5、6]。
  • CKD患者服用不同種他汀獲益有差異嗎?薈萃分析結果來了!
    美國國家腎臟基金會腎臟疾病預後質量倡議(NKF-K/DOQI)指南認為:糖尿病和CKD患者的LDL-C水平應低於100mg/dL,並建議LDL-C>100 mg/dL積極應用他汀藥物調脂。 但在眾多他汀藥物中哪種更加適合CKD患者應用?哪種所帶來的心血管獲益更為顯著呢?
  • 新藥臨床試驗設計路徑:I期臨床試驗
    不管是0期臨床試驗概念,還是傳統三分法臨床試驗,其分期的目的是基於風險控制的哲學觀。I期臨床通常採用少量(數十人)健康志願者作為受試者,相較於採用較多患者作為受試者的II期以及更大樣本量的III期臨床試驗而言,具有成本低(人少),時間短(可供的健康受試者眾多)和低風險(健康受試者身體抵抗力較強)等特點。
  • [聚焦百年]臨床血脂研究百年回顧與展望
    臨床上已採用LDL-C取代TC作為對冠心病及其他AS性疾病的危險性評估。以他汀藥物為基石強調降低血漿LDL-C水平的治療已經成為當前心血管疾病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最重要的臨床策略。PROVE-IT研究在ACS患者中首次證實高強度他汀治療2年,將LDL-C從2.5 mmol/L降至1.6 mmol/L,強化降脂組心血管事件進一步降低16%。
  • 2019 ASCO丨CheckMate 040再續經典,O+Y首次被證實為晚期肝癌患者...
    該研究首次證實了納武利尤單抗在不同疾病原因、不同階段、不同地區的晚期肝癌患者中,均顯示出顯著療效。3,探索聯合:此次在ASCO大會上發布的CheckMate 040研究隊列4則首次證實了納武利尤單抗聯合伊匹木單抗治療晚期肝癌同樣可以為患者帶來顯著獲益,客觀緩解率(ORR)達31%,最長中位總生存期(OS)達22.8個月。
  • 深入解讀IO:從基礎到臨床,連接西方和東方——百時美施貴寶CSCO...
    既往胸部腫瘤患者的長期生存不容樂觀,僅約4%的晚期NSCLC患者能達到5年生存,而晚期SCLC 5年生存率僅1%-2%,間皮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足5%,需要新的治療方式來改善胸部腫瘤患者的生存結局。其中,CheckMate 003研究結顯示,在納武利尤單抗單藥治療曾接受過1-5線全身治療的晚期NSCLC患者,3年生存率達到18%,5年生存達到16% 。NSCLC二線接受納武利尤單抗治療的全球III臨床CheckMate 017研究和CheckMate 057研究結果也顯示3年鱗癌和非鱗癌患者OS也分別達到了16%和18%,重新定義了NSCLC的長期生存獲益。
  • KEYNOTE 042研究:免疫治療獲益人群擴大至TPS≥1%
    01.KEYNOTE 042研究數據更新:TPS≥1%人群仍能獲益在TPS≥50%的轉移性NSCLC患者一線使用帕博利珠單抗(pembrolizumab)單藥治療已被證實能改善總生存期(OS)和無進展生存期(P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