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千年熒惑夢,火星探測器勇闖火星

2020-08-27 幽幽龍仔

人類自古就對火星著迷,我國古代先賢稱其為熒惑星。在古埃及則把火星描述成「地平線上的荷魯斯」。在古羅馬神話中,它是戰神瑪爾斯。幾千年來,人類對火星的探索從未停歇過。自從人類有了航天技術,對火星的探索就邁入了全新時代。


當時,正值美蘇冷戰。兩個超級大國已把戰場拉到了太空。火星理所當然成為了雙方爭奪的「戰略要地」。1960年到1969年,十年間,蘇聯向火星發射了6個飛掠探測器,美國則發射了4個。

1960年,蘇聯首先提出探測火星的計劃。在航天部門日夜趕工下,於當年10月連續發射了兩個火星飛掠探測器——火星1A、火星1B。可是兩個探測器在發射階段就發生了爆炸。蘇聯不甘失敗,又相繼發射了幾個探測器,但都沒成功。真正完成人類首次飛掠火星的,還是美國的「水手4號」。該探測器於1965年7月14日從距離火星一萬公裡的高度,拍攝了21張「火星近照」。


隨著人們對火星探索的深入,只靠探測器飛掠火星,那驚鴻一瞥傳回的少量照片,再也無法加深人類對這顆星球的認知。環繞探測的方法應運而生,讓探測器進入火星軌道,成為火星的人造衛星,繞著火星轉圈,360度拍攝。


美國的「水手9號」,一個英雄探測器,在它的兄弟探測器「水手8號」因為發動機故障,發射失敗的困境下,勇挑重擔。不僅出色完成了研究火星氣候的分內工作,還替「兄弟」完成了繪製火星地圖的重任。1971年5月30日,「水手9號」發射升空,長途跋涉167天後,於當年11月14日成功進入火星軌道,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個環繞火星的探測器。


蘇聯也緊接著發射了好幾枚火星探測器,可是最後結果都不盡如人意。其中最大的成果應該就是拍到了第一張火星彩色照片吧。

環繞火星的探測成功了,下一步就是實實在在地踏上火星的土地了。這一次拔得頭籌的是蘇聯。

「火星2號」於1971年5月19日發射進入太空,經過半年的飛行,於當年11月27日開始登陸火星。「火星2號」的著陸器以6千米/秒進入火星大氣,在最關鍵的時刻,減速傘未能打開。「火星2號」著陸器重重地砸在了火星地面,但它仍是第一個到達火星表面的人造物體。「火星3號」與「火星2號」是同胞兄弟,幾乎同時發射。「火星3號」於1971年12月2日順利地著陸在火星的土地上,可是卻遭遇了火星大沙暴。「火星3號」著陸器仍頑強地工作了20秒,隨後與地球控制人員失去聯繫。



火星著陸器雖然實現了人類踏上火星土地的宏願,可是僅僅就方圓幾米的探測範圍,著實讓研究人員著急。為了結束這種尷尬,史上最好的火星探測方式終於出現了,它就是——火星巡視車。

時間一晃來到了20世紀90年代。此時,地球上已沒有蘇聯這個紅色政權的國家了。但是,火星仍然是那顆充滿神秘的紅色星球。為了更全面地了解它,人類那執著而又赤誠的探索再一次踏上徵程。


這一挑大梁的自然是美國。

1996年12月4日,「火星探路者號」發射升空。次年7月4日,在火星阿瑞斯平原成功著陸。它是第一輛在火星著陸的火星車。「火星探路者號」在工作2個多月後與地球控制人員失去了聯繫。

接下來登場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勇氣號」和「機遇號」兩兄弟了。「勇氣號」於2003年6月10日升空,次年1月4日順利在火星謝夫撞擊坑著陸,一直工作到2011年5月份。「機遇號」於2003年7月8日升空,次年1月25日登陸火星,它一直堅持工作到今年2月份。


最後壓軸的就是「好奇號」火星巡視車了。它是第一輛採用核動力驅動的火星車,其使命是探尋火星上的生命元素。此次任務總耗資高達26億美元。2011年11月26日「好奇號」發射升空,次年8月6日成功著陸在蓋爾撞擊坑,時至今日,「好奇號」仍然奮戰在火星。


由於受地球和火星運行軌道的影響,每26個月才出現一次探測窗口期。今年剛好就是窗口年,美國的全新火星車「毅力號」已整裝待發,上面竟還攜帶了一架小型火星直升機。什麼?印度早在2014年9月就成功環繞探測了火星,成為繼美國、前蘇聯、歐盟之後,第四個成功探測火星的國家。中國作為航天大國怎甘落後?

我們下次再聊。

(轉載請取得授權,否則必究;本文圖片源於網絡,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古人為何稱火星為「熒惑」?沒有天文望遠鏡,又是怎麼看到火星
    圖源視覺中國9年前的事情,估計現在很多人都忘記了,2011年11月8日我國研製的首顆火星探測器「螢火一號」搭乘俄羅斯的福布斯號火星採樣返回器從拜科努爾發射場發射升空,結果第二天傳來不幸消息:福布斯號探測器未能成功變軌,兩次點火失敗,導致失聯,而其上搭乘的我國首顆火星探測器任務也宣布失敗。
  • 從古代「熒惑守心」到當代火星探測,中國人對火星的思考持續千年
    文/魚尾就在今天,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在海南島東北海岸的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此次中國首次行星探測任務也一樣,「天問一號」將先後進行掠近火星、繞火星飛行、釋放火星車等多項任務。這將是世界上首個第一次同時完成抵近火星、環繞火星、落地並釋放火星車三項探測任務的火星探測器。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名字取材於中國戰國時的楚國詩人屈原名篇《天問》。《天問》是屈原創作的一首長詩。
  • 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火星在古代的寓意是什麼?
    天問一號是中國行星探測任務中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該名稱源於屈原長詩《天問》,寓意探求科學真理徵途漫漫,追求科技創新永無止境。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升空,其任務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實現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7月27日,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飛離地球約120萬公裡處回望地球和月球,拍下了地月合影。
  • 馬斯克:火星移民不是夢!30年內,百萬人類或將成功移民火星
    火星,作為地球臨近的星球之一,它身上有著數不清的謎。在我國古代,人們稱火星為「熒惑,藉以說明它在人們心中具有非常神秘的色彩。>自人類發展太空探索以來,人造衛星上天,太空人登上月球,金星探測器,火星探測器,旅行者號等等,這些無不為人類太空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讓我們向火星出發
    作者:吳江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中國科學院月球與深空探測總體部編者按:在2020年7月底至8月初,包括中國「天問一號」在內的多個探測器將啟程飛往火星。為什麼要去火星?火星和地球有什麼區別?火星真的存在生命嗎?
  • 印度首個火星探測器24日將抵火星或成亞洲第一
    今後一周,火星將相繼迎來兩位地球「來客」。按照美國航天局的計劃,北京時間22日9時50分左右,「火星大氣與揮發演化」探測器,開始入軌操作。首先,探測器上的6個制動推進器全部短暫點火,讓探測器穩定下來,然後再次點火以降低探測器的速度,讓探測器進入一個臨時的橢圓形軌道,探測器將在這個軌道上試運行6周時間。其間會有一顆彗星於10月19日近距離掠過火星,探測器會忙中抽閒觀賞這難得的天文秀。
  • 聽我講述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要到達的火星與秦始皇的密切關係
    隨著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發射成功,很多人都對諸如火星的很多問題產生了興趣,比如:天文一號何時到達火星?到達火星的主要任務是什麼?據悉,天問一號將在太空中飛行大約7個月後,到達火星附近,通過&34;完成火星捕獲,進入環火星軌道,並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科學探測。這些看起來距離現代人生活比較遙遠的話題,在科學技術充分發達的今天,進入了百姓們談天說地的話題。但是這些話題,早在我國古代,就有著很重要的說法。火星雖然遙不可及,但是古人對火星早就有著不同尋常的認識和看法。
  • 火星有「小地球」之稱 古代被稱為「熒惑」
    核心提示:火星有「小地球」之稱,是地球軌道外的第一顆行星,顏色呈紅色,由於亮度變化大,在我國古代被稱為「熒惑」,有「熒熒火光,離離亂惑」之意。「熒惑」》據新華社天津11月23日電11月26日晚,天宇將上演「火星合月」天象。
  • NASA火星模擬基地又迎新款探測器
    美國國家航天局最新的火星探測器進入最後實驗階段,若按計劃進行,探測器將降落在火星傑澤羅火山口,可收集火山樣品帶回地球以便科學家分析樣品。美國國家航天局最新一款汽車大小的六輪火星探測器,當前被叫做2020羅浮,它正處在發射到這顆紅色荒漠星球之前的最後測試階段。
  • 何時發射火星探測器?
    從地球到火星的霍曼轉移軌道是一條從地球到火星的最節省能量的飛行路線。從地球出發的探測器只要沿著地球火星霍曼轉移軌道飛行,最終就能到達火星。但發射火星探測器的日期不能隨意選擇,要選在發射窗口。發射窗口為火星衝日前2-3個月。 什麼是火星衝日呢?先來了解火星的運行情況。
  • 44年前,火星探測器拍到神秘火星人臉,光影巧合還是火星失落文明
    在太陽系中,火星是地球的鄰居。它位於地球軌道的外側。火星距離地球最近的時候只有5500萬公裡,最遠的時候則有4億公裡。火星比地球小一些。它的直徑是6794公裡。火星的直徑是地球的大約一半,質量大約是地球的九分之一。
  • 從熒惑守心到天問一號:火星,我們來了
    7月23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由發射升空,隨後它會把「天問一號」探測器順利送入地火轉移軌道,這也標誌著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任務)正式實施。中國古人觀測火星的歷史相當久遠,而這一次,火星,我們真的來了。
  • 航天知識丨熒熒如火,謂之「熒惑」——歡迎來到火星
    昨天早上,作為本次火星探測窗口期三次任務之一的阿聯探測器「希望號」已順利升空名稱由來古中國:因為它熒熒如火,位置、亮度時常變動讓人無法捉摸而稱之為熒惑。為什麼要探索火星自人類有能力向其他行星發射太空飛行器以來,火星便是各國進行深空探測的首選地。1960年,前蘇聯向火星發射了第一枚探測器,時至今日,人類共向火星發射過四十餘枚探測器。為什麼人類這麼熱衷於探索火星呢?主要由以下幾點原因。
  • 述評:「天問」探火,解惑「熒惑」
    中新社北京7月23日電 題:「天問」探火 解惑「熒惑」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23日中午從南海邊的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啟程,奔向宇宙「星辰大海」中的火星,中國行星探測也由此邁出第一步。火星由於其肉眼可見的火紅顏色以及不斷變化的亮度和位置,在中國古代稱之為「熒惑」,被視為戰星、兇星。
  • 火星探測器傳回照片,火星或存在遠古生命,移居火星不是夢
    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金星、火星與地球的環境是最為相似的,因為這三顆天體都是類地行星,並且都處於太陽系的宜居帶上,因此金星和火星在很大程度上是利於生命生存的,金星、火星也被稱為地球的「姊妹星」。,土地乾旱又缺水,但是相比較金星的環境來說,火星的環境就要溫和得多了,火星的宜居性也比金星要大得多。
  • 道教:金星(太白)、木星(歲星)、火星(熒惑)、水星
    在道教的諸多文化之中,五星文化由來已久,今天就為大家分享道教:金星(太白)、木星(歲星)、火星(熒惑)、水星。03火星(熒惑)火星又稱熒惑星,據《晉書·天文志》有「熒惑降為童兒,歌謠嬉戲",其職務是專門到民間散布謠言的。
  • 探測器登陸火星,到底有多難?至今為止人類只成功了18次
    火星,這是一顆距離地球最近在1億公裡以內,最遠達4億公裡的暗紅色星球,古代西方以古羅馬神話中的戰神馬爾斯(Mars)為其命名,古代中國人則稱之為「熒惑」。1964年發射的水手4號,成為人類第一個飛掠火星並傳回火星照片的探測器,它在距離火星1萬公裡的地方拍攝到21幅照片,這些傳回來的照片,充滿了隕石坑,完全就像一個死寂的世界,粉碎了人們對火星文明的幻想,認為火星只是像月球一樣是個布滿隕石坑的死星球。
  • 箭指蒼穹2020,目的地——火星
    火星,這顆紅色星球對於人類來說充滿了神秘。早在先秦時期,我國古代聖賢就開始留意火星,因其熒熒如火,且行蹤不定,讓人迷惑不解,故稱之為「熒惑星」。在古代熒惑星預示著不祥,每每熒惑大亮就會帶來戰亂、災荒、瘟疫。誠然,這些都是封建迷信。
  • 83天、12853個徵名,留在火星的第一個「腳印」要有中國範兒!
    距離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成功已經近3個月了今年國慶節,仍飛行在探火路上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出了它獨特的祝福:一張中國歷史上最遠的超級自拍,鮮豔的五星紅旗在太空深處熠熠生輝。
  • 「熒惑」,火德昭彰,巡行天下
    2020年7月23日下午,肩負著為中國火星探測工程「天問計劃」發射第一組探測設備的中國重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七個月後,「天問一號」探測器就將抵達火星,擇機著陸、巡視,為中國航天事業再續新的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