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提高赤潮災害應對能力
本報訊 (記者遊怡冰 通訊員張依霖)為進一步增強沿海廣大群眾對赤潮災害的防範意識,提高赤潮災害應對能力,減輕赤潮災害帶來的損失,近日,泉州海洋環境監測預報中心等部門舉辦線上宣講會,主題為《赤潮的發生與防控》。
宣講會邀請了泉州海洋環境監測預報中心工程師李光毅,從赤潮的定義、危害、判斷、類型、發生過程、形成原因、種類、泉州市赤潮發生概況、防控等幾個方面進行解讀。
據悉,4月—9月是我國近海赤潮的高發期,5月—6月是高峰期。由於5月—6月為春末夏初,正值季風轉換時期,在沒有颱風影響下,我市沿海風浪較小,沿海平均水溫在21.0℃—25.3℃之間,適宜赤潮生物生長。
對於赤潮的防治,目前依然是一個世界性難題,其原因在於引發赤潮的生物種類繁多,暴發機制各異,對於很多赤潮的發生機理尚未從根本上掌握,加上潮流和風浪的影響,想要在赤潮暴發以後進行有效的治理較為困難。目前對於赤潮的防治,基本上還是以防為主,當赤潮發生後,採取適當的辦法來規避或減輕赤潮災害造成的損失。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