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夫婦「追鳥」11年:拍攝近百種鳥類,上萬張照片!

2020-12-05 湘湘愛旅行

連登嶽的作品《合唱》。圖片由連登嶽提供

慶陽網訊(見習記者 米靜 實習生 唐曉慶) 在慶陽攝影圈裡,他們是一對「神仙眷侶」,愛自駕遊,更愛攝影,兩個人、十一年、近百種鳥類、上萬張照片……他們用相機定格鳥兒們戀愛、育幼、捕食等珍貴瞬間,用照片宣傳生態理念,傳遞正能量。他們就是連登嶽、郭喜愛夫婦,雖已年過花甲,拍攝的勁頭卻絲毫不輸年輕人,稱得上是慶陽拍攝鳥種類最多的攝影師。他們的作品多次獲獎,其中《合唱》等3幅作品入選「『紅色勝地魅力慶陽』全國攝影大展」,兩人共有54幅攝影作品被《慶陽市志》收錄。

一忙就是半夜 卻樂在其中

1985年,慶陽市地區教研室創辦《教研通訊》雜誌(後改名為《慶陽教育》),連登嶽作為主辦人之一,長期擔任編輯、副主編,由於工作需要,加上素來喜愛攝影,連登嶽攢了3個月的工資,買了一臺東方牌相機,從此便開始了自己的攝影生涯。

在那個年代,照相機絕對算得上是「奢侈品」,而且使用得都是膠片相機,連登嶽專門搭建了暗房,方便自己衝洗照片,由於一個人忙不過來,妻子郭喜愛便成為了他最得力的助手。配置顯影液和定影液、漂洗、挑選、印相片……兩人經常一忙就是半夜,雖然辛苦卻樂在其中。

在連登嶽的影響下,郭喜愛也逐漸喜歡上攝影。夫婦倆一得空,便背起行囊,跋山涉水,攝影採風。平日裡,兩人的話題也總是離不開攝影:欣賞優秀攝影作品、探討攝影技巧、研究相機功能、啟發創作靈感。後來,隨著數位相機的逐漸普及,電腦閱片快捷又快捷,加上老倆口雙雙退休,賦閒在家,因此對攝影這個喜好更加痴迷。

因為攝影,連登嶽、郭喜愛夫婦有了更多的共同語言,感情更加深厚。外出採風時,連登嶽駕車,郭喜愛找拍攝點,兩人之間形成了一種默契,無需言語,一個眼神便能懂得對方的意思。相互切磋之中,老倆口的攝影技術也在不斷進步。

提及誰拍的更好,連登嶽笑著說:「各有千秋吧,我們兩個人的視角也不太一樣,她的女性視角更細膩一些,有時候她能發現很多我沒發現的東西!」

「人生最幸福的事莫過於我喜歡攝影,剛好你也是。我們同時愛上攝影,向著共同的夢想,一路求索,不失為一件幸福而浪漫的事。」郭喜愛說。

連登嶽夫婦探討圖片構圖。見習記者米靜 攝

挑戰高難度 開啟追鳥之旅

2010年,連登嶽路過自家小區鍋爐房時,看到電線上站著一隻小鳥,立馬拿起相機抓拍。初次拍鳥令他很是興奮,從此「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開啟了「追鳥」之旅。

「鳥是大自然的精靈,相較於風景和人物,拍攝成本較低,更具新鮮感,角度不同、光線不同,呈現出來的效果大不一樣,而且拍鳥的難度更高,更具挑戰。」連登嶽說。

自此,連登嶽便和妻子郭喜愛一起,隔三差五就開著車,背著相機、鏡頭、三腳架等加起來有20公斤的裝備去拍鳥,他們大多數時間都在西峰區內拍攝,此外,合水的太白、大山門水庫、寧縣的湘樂川以及鎮原境內,也是常去之地。

鳥類是很敏銳的生物,拍攝鳥類的過程充滿艱辛和挑戰,拍攝之前要了解鳥類生活習性、分布情況,地理常識和氣象知識,還要學習相應的戶外生存技能。

在連登嶽、郭喜愛夫婦眼中,拍鳥永遠在路上,為了拍好鳥、拍到不同種類的鳥,除了購置好的攝影器材外,他們經常一個地方要去好幾次,翻山越嶺是家常便飯,為了不驚擾鳥,他們經常趴在土坑裡、雪地裡,一趴就是十幾分鐘乃至幾個小時。

2019年10月,連登嶽、郭喜愛兩人來到鎮原縣方山鄉攝影採風,剛好遇到街道鋪設下水管道,交通閉塞,等候一個多小時仍不能通行。飯館老闆告訴他們,後山有小道可以繞行,於是兩人開著車,上山至塬,繞過幾座山頭,再下坡,重新回到街道。

本來一公裡的路程愣是走了八公裡,費時、費油不說,更費人,夫婦倆都覺得「這一趟可虧大了」。然而,驚喜就在這時候悄然降臨,他們遇到了一群山雞,看到人並不立刻飛走,只是稍微走遠一些,便又低頭覓食,這在平常是很難見到的。兩人驚喜之餘,立刻拿出相機拍攝,記錄下這珍貴的畫面。

連登嶽在拍攝風景。圖片由連登嶽提供

從拍鳥到懂鳥 收穫點點滴滴

「這只是黃腹山雀,俗稱『愛情鳥』,屬於中國獨有的珍稀鳥類,這是我拍到的第7種山雀類小鳥;這只是橙斑翅柳鶯,只有一寸多長;這只是紅嘴藍鵲,是咱們慶陽境內最漂亮的中型鳥之一……」提起鳥,連登嶽立刻打開了話匣子,滔滔不絕,他的朋友圈也宛如鳥類知識大全,幾乎全都是鳥的照片,每幅照片下還配有鳥兒習性、特徵的說明。

「剛開始時,經常會出現拍到了鳥,但不知道是什麼種類的情況,經過這麼多年的積累,現在如果讓我們給大家上一堂鳥類基礎知識課,還是能夠勝任的。而且鳥兒的很多行為很值得我們學習,認真觀察你會收穫很多。」連登嶽說。

2019年4月,連登嶽和郭喜愛在北湖拍到一隻鶺鴒,回家打開電腦挑選圖片時,才發現是一隻殘疾鳥,沒有了左腳。但這隻小鳥行走如常,奔跑如飛,從它的行動根本看不出其身體有任何不適。他們給這幅照片起名為《鳥堅強》。「失去一隻腳,卻能同大自然進行著不懈的鬥爭,通過鍛鍊,恢復生活常態,以樂觀向上的精神,日復一日,頑強的生存下去,不可謂不堅強。這種頑強的生命力,令人敬佩。」郭喜愛說。

後來,夫婦倆還拍到了一對白喉長尾山雀,經過觀察,兩人發現這對山雀為了育雛,大概每半小時外出尋找昆蟲一次。連登嶽大概計算了一下,從山雀孵化出來到長大,總共需要外出覓食300次。而且隨著小鳥的長大,食量會持續猛增,覓食的次數還會增加。

「這期間,雄鳥、雌鳥需要克服種種困難,躲避天敵的威脅,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小鳥長成以後,老鳥還要『扶上馬,送一程』,教給它種種生活技巧,然後放其闖蕩世界。這與我們人類教養兒女一般無二, 為人父母,皆屬不易呀。」連登嶽說。

連登嶽、郭喜愛在電腦前挑選照片。見習記者米靜 攝

同在藍天下 人鳥共家園

十幾年的攝影生涯,讓連登嶽對鳥產生了不一樣的感情,現在的他和妻子郭喜愛一起成為了鳥類保護者,用照片傳遞著愛鳥、護鳥的生態理念。

連登嶽和郭喜愛夫婦一致認為自己是「記錄者」,而不是「創造者」。為了拍鳥而破壞原有自然景觀的行為,在他們這裡是絕對不允許的。「我們可以通過耐心等待或者調整自己的拍攝角度換取構圖,不能為了拍攝某個場景,刻意砍掉一些樹枝、摘取部分植物遮擋,這是對鳥兒的尊重。」郭喜愛說。

每個拍鳥愛好者都喜愛拍攝大鳥給雛鳥餵食的場景,剛開始時,連登嶽和郭喜愛也躍躍欲試。2011年,兩人在董志鎮一片小樹林中拍鳥時,發現一隻北紅尾鴝每隔幾分鐘便飛回一處牆壁上的洞中,一會兒又飛出來,經驗告訴他們,這是大鳥在給洞中的雛鳥餵食。兩人連忙湊近,架起相機,拍到了鳥窩中嗷嗷待哺的雛鳥,但當他們想要進一步拍餵食場景時,被驚動的大鳥飛撲下來攻擊他們,連登嶽第一次見到了什麼是真正的「怒髮衝冠」,只見大鳥的羽毛全都豎了起來,儼然一副誓死護仔的氣勢。

看到這樣的場景,連登嶽和郭喜愛兩人心中很不是滋味,雖無惡意,但仍使鳥兒受到了驚嚇,從此之後,兩人再也沒有拍攝過雛鳥,拍大鳥時,也是小心翼翼,生怕驚擾到它們。

「同在藍天下,人鳥共家園。天下再也沒有傷害小鳥的事情發生,任何地方都成為小鳥自由自在生活的天堂,鳥兒的歌聲在大自然歡快地傳唱,這是我們拍鳥愛好者的共同心願,我們也將為實現這一目標而繼續努力。」連登嶽說。

責任編輯: 吳樹權

【來源:掌中慶陽】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興化市民王萬才樂當「野鳥守望者」 十萬張照片構建百種「鳥類數據...
    王萬才拍攝的「斑魚狗」。王萬才興化市民王萬才是圈內有名的「野鳥守望者」。4年來,他但凡有點時間就泡在野外觀鳥、拍鳥、監測鳥類,拍了十萬張照片,構建了一個鮮活、厚實的「鳥類資料庫」,用一件件生動的攝影作品帶領人們走近鳥的世界,呼籲大家保護野生鳥類和生態環境。
  • 「野鳥守望者」12年專注拍鳥 20萬張照片構建「鳥類資料庫」
    「野鳥守望者」薄順奇12年專注拍鳥,為野鳥保育科普觀賞提供支撐  20萬張照片構建「鳥類資料庫」他,上海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工程師薄順奇,32歲,卻已是上海觀鳥圈子裡公認的鳥類保護專家。被稱為「鳥痴」的他,12年裡每年有七八十天泡在野外觀鳥、拍鳥、監測鳥類,拍了20多萬張照片,形成了一個鮮活、厚實的「鳥類資料庫」,為野鳥保育、科普、觀賞等提供了紮實支撐。  「在野外觀察和拍攝到的鳥兒,跟書本上完全不同,視頻資料也不能媲美那種感覺。」鳥兒的靈動深深吸引著薄順奇。
  • 拍攝小動物時,如何拍攝出生動的鳥類,拍攝昆蟲有哪些技巧?
    拍攝生態系統中的小昆蟲,鳥類可將奇妙的微觀世界展示在照片中。下面我將講解昆蟲和鳥類的攝影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這張是在我沒有使用近攝鏡的情況下,開啟微距模式拍攝的,最大限度地靠近仍然不能滿足我拍攝的需求。由於蜘蛛喜歡在風口結網,所以我們拍攝的地方經常多風,無論風的大小,蜘蛛網都會來回不同程度地晃動,這對於我們使用近攝鏡拍攝尤其不利,因為景深實在是太小了,會給最後的成像質量帶來不好的影響。下面這幅圖我就使用了近攝鏡來拍攝。
  • 十堰六旬老人非法捕獵野生鳥類案判了
    十堰六旬老人非法捕獵野生鳥類案8月17日下午判了為興趣愛好非法捕鳥,6旬老人一審獲刑6個月8月17日下午,六旬老人非法捕獵野生鳥類案,在十堰市張灣區人民法院一審公開宣判。2019年8月28日、29日,十堰市森林公安局偵查人員在戴某住宅搜查並扣押七隻(活體)畫眉鳥、一隻(活體)黑臉噪鶥鳥和兩隻野生動物製品標本。其中兩隻畫眉鳥和一隻黑臉噪鶥鳥系戴某退休後,在未辦理野生動物狩獵證的情況下,於2018年使用禁用的粘網、誘鳥器等捕鳥工具在十堰市鄖陽區柳陂鎮捕捉。另五隻畫眉鳥及野生動物製品標本,戴某未能提供合法來源手續。
  • 如何拍攝好鳥類照片?掌握這7個方法和技巧即可!
    這就是為何吸引愛鳥或愛好攝影的人們紛紛投身拍鳥行列的原因,縱使鳥類攝影需要花費很多錢去購買設備,且要跋山涉水並苦苦等待,但是與鳥兒近距離接觸,又能拍幾張滿意的作品,再辛苦我也心甘情願。下面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拍攝鳥類的方法與技巧。一、知已知彼百戰百勝想成功拍出漂亮飛鳥,我在出發前得先做好功課。
  • 西寧湟水溼地發現上百種鳥類
    受西寧湟水國家溼地公園管理中心委託,西寧市觀鳥協會長期對湟水流域西寧段野生鳥種情況進行觀測,目前在湟水流域已觀察記錄的野生鳥類達到上百種,遊禽、涉禽、陸禽、猛禽、攀禽、鳴禽6大生態類群的鳥兒均可以在這裡尋到蹤跡。發現上百種野生鳥類身影「你看那是羅紋鴨!
  • 6個秘訣拍攝鳥類照片,攝影大師們都是這麼打鳥的
    鳥類攝影是很多攝影愛好者喜歡的題材,但鳥類並不好拍,它既屬於生態攝影又屬於運動攝影,有太多的不確定和不可控性。但是也有很多攝影師能拍出非常精彩的鳥類照片,他們是怎麼「打鳥」的呢?有什麼經驗呢?1)曝光模式一般情況下,如果拍攝相對靜態的鳥兒,可以選擇光圈優先模式,把測光任務交給相機。 但如果抓拍動態的畫面,就建議使用手動曝光模式。
  • 「攝影講評」如何拍攝更好鳥類照片的幾個技巧!(附:照片點評)第八...
    同樣重要的是要注意,對於鳥類攝影,你不可避免地需要非常接近並且有足夠的放大倍數。即使使用800mm鏡頭,20米處的藍色山雀看起來也非常小!別忘了三腳架。4.一旦到達目的地,三腳架上的攝像機,指向鳥類的方向,記得編寫鏡頭。我總是喜歡在腦海中出現一個圖像,並在相機中用它返回。當你忘記檢查那些錶盤時,不要那麼興奮。較高的ISO可以更容易地選擇更高的膠片速度。
  • 青西攝鳥達人:追著鳥兒的蹤跡拍攝,也記錄下上海生態改善的印跡
    荷塘中的水雉 畢紀根 攝「那次水雉離得比較遠,拍得不是太清楚,但還是覺得很新鮮,因為是第一次在上海看到這種鳥。」畢紀根說,之前為了拍水雉,他曾多次和同好者前往崑山陽澄湖附近的重元寺拍攝,現在就不用跑那麼遠了。
  • 無人機拍攝的25張令人難以置信的照片
    9.巨人格列佛 一架無人駕駛飛機在蘇格蘭愛丁堡上空拍攝了這張照片。這是一個被稱為溫柔巨人格列佛的雕像。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它們的巢可以持續100年。 20.越南的鴨群 這張照片拍攝於越南Vietnam和市下遊的downstream河上方。照片顯示了人類與自然如何共同工作。
  • 初學者在飛行中拍攝鳥類的指南
    選擇你的設備如果您剛剛開始拍攝鳥類,第一步是確保您擁有合適的設備。正確的設備可以使鳥類攝影成為一種愉快的體驗,並大大增加您獲得鳥類的機會。在選擇適合拍攝飛行中鳥類的設備時,需要考慮以下幾點。如果您處於光圈優先模式,並且鳥兒從光天空變為黑暗樹木,則測光將導致快門速度下降,使鳥類曝光過度。請注意,在手動模式下,只要鳥的光線恆定,無論背景如何,鳥的曝光都是正確的。相反,當燈光變化且背景具有均勻且恆定的色調時,請將相機設置為光圈優先模式。這種方法適用於在均勻照亮的天空中拍攝鳥類,或者當鳥兒沒有飛行且光線不斷變化時。
  • 他拍的鳥類照片為什麼感動了全世界!
    《國家地理珍稀鳥類全書》美國國家地理 「影像方舟」(PHOTO ARK)作品!世界瀕危物種的最後影像!記錄300種珍貴鳥類靈性之美延續40億年生命傳奇!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忠和作序推薦!本書精選300多種鳥類的絕美影像照片,從鸚鵡、蜂鳥、貓頭鷹,到極度瀕危的藍嘴鳳冠雉,每一種鳥都有自己的故事。
  • 昌平的鳥,飛翔的精靈
    3月到7月,近4個月的時間裡,他跟拍了7窩戴勝鳥,將它們覓食、求偶、築巢、交配、哺育的場景全部記錄了下來。拍攝期間,每天凌晨4點,張號就來到鳥巢下,躲在層層的偽裝網下,「隱身」觀察戴勝鳥一天的生活。北京的春天經常颳風,這樣的天氣,對於拍攝鳥兒飛翔的姿態比較有利,但對於張號來說,大風天就意味著漫天飛舞的楊柳絮。
  • 1200mm超級長焦的快感——奧巴 MC-20野生鳥類攝影深度測評
    回過頭來大家想一下,光線不好了,不管是什麼器材拍出來的照片,都要靠後期去彌補了。在光線這個問題這個上面,大家其實都是平等的。而在焦距方面,這套器材憑著超長的焦段,會把主體拉的更近,拍的更加精細,也就是說在拍攝精度上要比其它設備更高,這種焦距上碾壓式的不平等足以體現在畫質上(拍攝鳥類作品,能夠近可是關鍵要素哦),也是這套器材最牛逼的特點。
  • 第420個鳥類新紀錄誕生! 武漢發現叉尾太陽鳥(圖)
    鍾永樂 攝武漢晚報訊(記者楊曉雨)11月27日,武漢市觀鳥協會會員鍾永樂在中科院武漢植物園觀測並拍攝到2隻叉尾太陽鳥,我市第420個鳥類新紀錄誕生。當天,鍾永樂來到植物園進行日常鳥類監測。發現叉尾太陽鳥在一片喬灌混交林內,當時他正在觀測燕雀取食一棵樹上的果實。突然聽到一聲不太一樣的鳥叫,他仔細查找四周,在另一棵樹上發現了兩隻黃色小鳥,他立即拍下了照片。
  • 五指山攝影愛好者堅持周末穿梭雨林 記錄海南鳥類生活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22日消息(記者 張宏波)「銀胸絲冠鳥、綠嘴地鵑、紅頭咬鵑、藍須夜蜂虎、白冠燕尾等,海南森林裡的鳥種類真是太豐富了。」11月22日,鄭美華分享了自己拍鳥7個多月以來的經歷。
  • 一年四季,南京這些地方可觀珍稀鳥
    進入冬季以來,南京周邊接二連三飛來罕見的珍稀鳥類,也吸引了不少市民追著圍觀。在老下關的淮濱路江邊,成群東方白鸛秀舞姿,在浦囗濱江溼地上,多隻赤麻鴨覓食嬉戲。在此時段,南京溧水區石臼湖和鳳、明覺段溼地,又飛來上萬隻白天鵝「安家」越冬,湖面一片白色,成了名副其實的「天鵝湖」。
  • 河南觀鳥地圖出爐 「鳥叔」8年拍攝190種鳥類
    這裡是愛鳥者的駐足地「鳥叔」熱衷「潛伏」,8年拍攝190種鳥類在民權黃河故道溼地公園,每天有萬餘只白鷺翩翩飛舞、棲息覓食。萬鳥紛飛的景象吸引了來自各地的攝影愛好者前來拍攝。三門峽天鵝湖溼地公園每年冬春兩季,會有來自全國的數千名攝影愛好者聚集拍攝白天鵝,景區專門為攝影愛好者修建了白天鵝觀賞屋。站在這裡,溼地、湖泊、天鵝、城市為一體的畫面盡收眼底。修建白天鵝觀賞屋,就是為了方便遊客觀賞白天鵝,方便攝影愛好者拍照。在淮濱淮南溼地鳥類樂園方家湖保護站,記者看到有一個比較大的電子屏幕,通過操作,可以很清晰地看到附近經過的鳥類。
  • 入林不到1小時,發現30餘種鳥!貴陽一對夫婦15年時間練就觀鳥絕技
    為調查和監測省內鳥類的變化,貴陽的一對夫婦憑著聽聲辨鳥的絕技,15 年來,入森林、走沼澤、過草地,記錄下了貴州數百種鳥類,其中一些鳥類,刷新了貴州鳥類記錄。5 月 25 日,記者跟隨這對鳥類專家來到登高雲山森林公園、鹿衝關森林公園觀鳥,一路目睹他們的聽鳥、觀鳥、記鳥的絕技。
  • 領略伊犁鳥類的風採——北山羊EOS-1D X Mark III試用體驗
    這裡的鳥類大多是新疆特有種,內地見不到,而且野拍的鳥是幾乎沒有重複背景環境的,這就給拍鳥帶來了更大的樂趣。像黃喉蜂虎、藍胸佛法僧、歐石鴴這些內地罕見的鳥類,在伊犁卻是隨便拍,我對它們也是"拍久生情"——拍鳥的人,大都有這樣一個從熱愛拍鳥發展到熱愛鳥類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