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關係是科學哲學的研究對象,既可以將世界上的事物劃分為自然事物和社會事物,比如:以生產關係為研究對象的政治經濟學主要研討社會事物中的經濟事物,《資本論》主要研討現實經濟事物中的資本主義經濟事物,次要地研討了「非現實」經濟事物中的社會主義經濟事物。以自然現象中的數學和物理關係、化學和生物關係、基礎理論和工程應用關係為研究對象的自然哲學主要研討自然界存在的事物,《自然辨證法》是自然哲學領域的一部經典著作。除了自然事物和社會事物的劃分,還可以將世界上的事物劃分為客觀事物和主觀事物,客觀事物與自然事物、主觀事物與社會事物既有相同性,也有不同性,客觀事物既包括了客觀存在的自然事物,也包括了客觀存在的社會事物,社會事物既包括了客觀事物,也包括了主觀事物。科學哲學的等效原理揭示了事物的相同關係,科學哲學的差異原理闡明了事物的不同或差別關係。
什麼是科學哲學的原理?科學哲學是對事物關係理論化、抽象化和系統化的認識、概括和總結,比如:科學哲學的等效原理是對事物等效性關係的抽象認識和理論概括。世界上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事物既不是表現為絕對相同的關係,也不是表現為絕對不同的關係,世界上的事物在現象上表現為相同的或不同的關係,但在本質上表現為相似性的等效關係。如果兩種或兩種以上事物關係的相似性很大,那麼這些事物在現象上主要表現為相同關係;如果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事物關係的相似性很小,那麼這些事物在現象上主要表現為不同或差異關係。比如:沒有限定詞的所有概念是相同或沒有差異的,像所有概念化的樹葉沒有差異;有限定詞的所有概念是不同或有差異的,像紅色、黃色、褐色的楓葉。現實的事物有差異,概念的事物無差異,這說明現實的事物主要表現事物的現象性,而概念的事物主要表現事物的本質性。狹義的科學哲學是對科學事物本質關係的認識和摡括,廣義的哲學是對一般事物本質關係的理論認識和抽象摡括。
從事物的相同或無差異關係概括出了相同原理或無差異原理,從事物的不同或差異關係概括出了不同原理或差異原理,相同原理和不同原理或無差異原理和差異原理在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基礎上形成了等效原理,這說明科學哲學的等效原理是一種融合原理或複合原理,或者說相同原理和不同原理或無差異原理和差異原理的融合性符合科學哲學互補性的複合原理或複合性的互補原理,也可以說無差異原理和差異原理符合科學哲學互補性的融合原理或融合性的互補原理等,總之,融合原理、互補原理和複合原理符合科學哲學概念論的等效原理。當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事物主要表現為相同或無差異關係時,科學哲學的等效原理轉變為相同原理或無差異原理;當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事物主要表現為不相同或差異關係時,科學哲學的等效原理轉變為不同原理或差異原理。比如:楓葉和香樟葉的等效性既包括了兩種樹葉概念上的無差性,也包括了兩種樹葉生物上的差異性,這說明楓葉和香樟葉在現象上的差異性和在本質上的無差異性共同組成了兩種樹葉的等效性。在某種意義上說,哲學是一門概念化的藝術。
相同原理的反向是不相同原理,無差異原理的反向是差異原理,反之,不相同原理的反向是相同原理,差異原理的反向是無差異原理。等效原理的反向是反等效原理,反之,反等效原理的反向是等效原理,就像相同原理和不相同原理或無差異原理和差異原理在融合或互補、複合或合成的基礎上形成了科學哲學的等效原理,相同原理和不相同原理或無差異原理和差異原理在自身反向的基礎上形成了反等效原理,而事物的悖論關係或矛盾關係只是事物反等效關係的一種表述。從等效原理中分解出融合、互補或複合原理和悖論原理,而等效原理既源於事物相同性和不相同性或無差異性和差異性關係的相互融合、互補和複合,也來自相同和不同或無差異和差異關係的相互悖論,這說明等效原理是融合、互補或複合原理的來源,而融合、互補和複合原理反過來定義了等效原理的屬性。比如:可以把同類企業的經濟關係分成競爭和壟斷關係兩個方面,經濟原理分解成了競爭原理和壟斷原理;競爭原理和壟斷原理既在融合、互補和複合關係的基礎上形成了經濟原理,也在悖論或矛盾關係的基礎上形成了經濟原理,這裡的經濟原理指的是「競爭壟斷原理」或「壟斷競爭原理」,同樣,可以把科學哲學的等效原理理解為「相同的不相同原理」、「不相同的相同原理」或「無差異的差異原理」、「差異的無差異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