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新科學哲學?

2021-01-08 鄧如山

事物關係是科學哲學的研究對象,既可以將世界上的事物劃分為自然事物和社會事物,比如:以生產關係為研究對象的政治經濟學主要研討社會事物中的經濟事物,《資本論》主要研討現實經濟事物中的資本主義經濟事物,次要地研討了「非現實」經濟事物中的社會主義經濟事物。以自然現象中的數學和物理關係、化學和生物關係、基礎理論和工程應用關係為研究對象的自然哲學主要研討自然界存在的事物,《自然辨證法》是自然哲學領域的一部經典著作。除了自然事物和社會事物的劃分,還可以將世界上的事物劃分為客觀事物和主觀事物,客觀事物與自然事物、主觀事物與社會事物既有相同性,也有不同性,客觀事物既包括了客觀存在的自然事物,也包括了客觀存在的社會事物,社會事物既包括了客觀事物,也包括了主觀事物。科學哲學的等效原理揭示了事物的相同關係,科學哲學的差異原理闡明了事物的不同或差別關係。

什麼是科學哲學的原理?科學哲學是對事物關係理論化、抽象化和系統化的認識、概括和總結,比如:科學哲學的等效原理是對事物等效性關係的抽象認識和理論概括。世界上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事物既不是表現為絕對相同的關係,也不是表現為絕對不同的關係,世界上的事物在現象上表現為相同的或不同的關係,但在本質上表現為相似性的等效關係。如果兩種或兩種以上事物關係的相似性很大,那麼這些事物在現象上主要表現為相同關係;如果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事物關係的相似性很小,那麼這些事物在現象上主要表現為不同或差異關係。比如:沒有限定詞的所有概念是相同或沒有差異的,像所有概念化的樹葉沒有差異;有限定詞的所有概念是不同或有差異的,像紅色、黃色、褐色的楓葉。現實的事物有差異,概念的事物無差異,這說明現實的事物主要表現事物的現象性,而概念的事物主要表現事物的本質性。狹義的科學哲學是對科學事物本質關係的認識和摡括,廣義的哲學是對一般事物本質關係的理論認識和抽象摡括。

從事物的相同或無差異關係概括出了相同原理或無差異原理,從事物的不同或差異關係概括出了不同原理或差異原理,相同原理和不同原理或無差異原理和差異原理在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基礎上形成了等效原理,這說明科學哲學的等效原理是一種融合原理或複合原理,或者說相同原理和不同原理或無差異原理和差異原理的融合性符合科學哲學互補性的複合原理或複合性的互補原理,也可以說無差異原理和差異原理符合科學哲學互補性的融合原理或融合性的互補原理等,總之,融合原理、互補原理和複合原理符合科學哲學概念論的等效原理。當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事物主要表現為相同或無差異關係時,科學哲學的等效原理轉變為相同原理或無差異原理;當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事物主要表現為不相同或差異關係時,科學哲學的等效原理轉變為不同原理或差異原理。比如:楓葉和香樟葉的等效性既包括了兩種樹葉概念上的無差性,也包括了兩種樹葉生物上的差異性,這說明楓葉和香樟葉在現象上的差異性和在本質上的無差異性共同組成了兩種樹葉的等效性。在某種意義上說,哲學是一門概念化的藝術。

相同原理的反向是不相同原理,無差異原理的反向是差異原理,反之,不相同原理的反向是相同原理,差異原理的反向是無差異原理。等效原理的反向是反等效原理,反之,反等效原理的反向是等效原理,就像相同原理和不相同原理或無差異原理和差異原理在融合或互補、複合或合成的基礎上形成了科學哲學的等效原理,相同原理和不相同原理或無差異原理和差異原理在自身反向的基礎上形成了反等效原理,而事物的悖論關係或矛盾關係只是事物反等效關係的一種表述。從等效原理中分解出融合、互補或複合原理和悖論原理,而等效原理既源於事物相同性和不相同性或無差異性和差異性關係的相互融合、互補和複合,也來自相同和不同或無差異和差異關係的相互悖論,這說明等效原理是融合、互補或複合原理的來源,而融合、互補和複合原理反過來定義了等效原理的屬性。比如:可以把同類企業的經濟關係分成競爭和壟斷關係兩個方面,經濟原理分解成了競爭原理和壟斷原理;競爭原理和壟斷原理既在融合、互補和複合關係的基礎上形成了經濟原理,也在悖論或矛盾關係的基礎上形成了經濟原理,這裡的經濟原理指的是「競爭壟斷原理」或「壟斷競爭原理」,同樣,可以把科學哲學的等效原理理解為「相同的不相同原理」、「不相同的相同原理」或「無差異的差異原理」、「差異的無差異原理」。

相關焦點

  • 浮士德的「知識願望」——新科學對英國戲劇變革的影響
    馬洛作為學者型劇作家,其戲劇充分體現了新科學對戲劇創作的革新力量,也體現了科學與人文藝術在戲劇中的結合。  新科學及書本文化的流行  在伊莉莎白一世時期,新科學的變革潮流影響了英國的科學思維與人文理念。一大批掌握了科學方法論的研究者,試圖基於數學和科技領域的新成果,調整在長達千年的中世紀中佔據主導的亞里斯多德學說。
  • 《混沌:開創新科學》
    混沌現象在上世紀末吸引了來自許多不同領域的科學家,科學家們的共同努力使得「混沌」這一科學領域從一個小問題逐漸發展為一門「新科學」。說「混沌」是門新科學,你可能會覺得有些奇怪,我們平常說話的時候,「混沌」這個詞常常給我們隨機、混亂的印象,好像混沌系統就是那些內部關係錯綜複雜,規律不清晰、不明了的複雜系統,怎麼能把它和嚴謹有序的科學聯繫起來呢?
  • 從文化哲學到文化人類學
    這些研究既是哲學研究文化的依據,也是哲學研究文化的對象。哲學對文化的研究,正是在與相關學科的交叉互動中開始的。研究哲學與文化的關係,應該從文化哲學、歷史哲學和文化人類學三條路逕入手,才能窺見當代文化哲學形成、發展的總體脈絡,而維柯恰恰是將文化哲學、歷史哲學和文化人類學研究三位一體化的思想先驅。 一 揚巴蒂斯塔・維柯是文化人類學的先驅。
  • 數字和數字哲學問題
    沒有心理學、哲學和美學的突破獎或探索獎,這不說明心理學、哲學和美學可有可無或沒有科學那麼重要,就像只有諾貝爾科學獎、經濟學獎和和平獎,沒有諾貝爾哲學獎、心理學和美學獎,這不表明心理學、哲學和美學遠離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和人類的文明進程。
  • 因果關係的新哲學解釋
    既可以從英國的經驗主義和邏輯經驗主義解釋哲學概念的因果論,也可以從德囯的理性主義和辯證理性主義解釋哲學範疇的因果關係,「英式哲學」和「德式哲學」對因果論或因果關係的兩種解釋方式符合解釋哲學方法論和目的論的等效原理。
  • 哲學導讀之《科學革命的結構》
    ,如果不是去研究科學史和科學哲學很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因為昔日和他共事的同一項目的物理學家後來就獲得了諾貝爾獎。科恩的思想整體來說是為了解答什麼是科學,20世紀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帶給人們物質生活豐富的同時,精神生活卻越發的失落,人生的意義變得越來越虛無與無法確定,在一些英美哲學家看來建立起科學與生活意義的聯繫可以使得這種衝突緩和,擺脫人類精神世界可能陷入的虛無境界(人生的意義一直哲學的探尋的終極意義之一,但凡偉大的哲學對此問題都有精深的探討,角度各異)。
  • 科學哲學原理和應用
    由於宇宙學研究最大的物質結構,物質學或粒子學研究最小的宇宙結構,因此,宇宙學和物質學、天體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符合科學哲學結構論的等效原理。科學哲學既不是純粹地以科學、也不是純粹地以哲學為研究對象,而是主要以科學和哲學的相互關係為研究對象。科學哲學是一門跨學科的交叉科學,科學和哲學的交叉性符合科學哲學共有論的等效原理。
  • 哲學是什麼,知識是什麼,哲學和知識的關係
    編者按:哲學的定義很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有些人說哲學就是研究世界本源,有些人說哲學就是哲學史,有些人說哲學就是世界觀和方法論,有些人說哲學是認知論,有些人說哲學是科學和神學之間的研究,形形色色尚無定論,也有人說哲學就等同於知識,本文從哲學的發源及發展過程去分析總結歸納,解析哲學是不是就是知識
  • 後真相時代的科學哲學
    標題注釋:本文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當代量子論與新科學哲學的興起」(16ZDA1l3)階段性成果。  物理學尤其是基礎物理學的研究,構成了人們認識物質世界深層本質的主要來源,是我們了解和把握整個科學發展的基礎。
  • 浙江小學生新科學課本揭開面紗 家長、老師看過來
    一年級就開設的科學課學什麼?怎麼學?怎麼教?  家長、老師都很關注  28日晚,浙江省教育廳官方微信發布消息:今年9月,浙江小學一年級將開設科學課程,新修訂的《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同時發布,還同時「劇透」一年級新科學教材的封面。
  • 什麼是政治哲學?
    原標題:什麼是政治哲學?   一般而言,哲學可以分為兩大部分,一個是理論哲學,另一個是實踐哲學。屬於理論哲學的有形上學、認識論、語言哲學、心靈哲學、科學哲學和知識論等,屬於實踐哲學的有政治哲學、道德哲學、法哲學、社會哲學和美學等。
  • 《科學哲學》之深入淺出一
    科學哲學作為對科學進行反思和批判的哲學,搞懂科學哲學,對提高科學素養有很極大的促進作用。本書作者是薩米爾·奧卡莎對科學哲學深入淺出的講解必將給你帶來深刻啟發。每個人都知道科學包括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但如果問你使科學得以成為科學的東西是什麼,這個問題就不在顯得那麼平凡了。
  • 馬克思主義哲學(精華一):什麼是哲學?
    一、什麼是哲學?1.1、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總的、根本的觀點和看法。世界觀的特點是自發的、零散的、不系統的。世界觀通過理論論證,邏輯表達升華成系統化的、理論化的哲學。哲學是關於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況和總結。1.2、哲學是作為世界觀的同時,又是方法論。方法論是關乎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的理論。
  • 什麼是哲學,什麼是真正的哲學,有這種區分標準嗎
    從莊子的角度來說,這世界上不存在什麼真假,關於人「定義」的一切只是針對於「人」來說的,但凡脫離人的範疇,那所謂真假、好壞、善美等等就不再存在了,所謂「意義」也是人類文明的特產而已,對天地宇宙而言,不存在這種東西,正如老子《道德經》中所說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 世界觀:現代人必須要懂的科學哲學和科學史
    第一部分是對科學史和科學哲學中一些基礎命題的介紹,這些命題包括世界觀的概念、科學方法和推理、真理、證據、經驗事實與哲學性/概念性事實之間的對比、可證偽性以及工具主義和現實主義。這些命題的意義和相互之間的內在聯繫將在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中說明。在第二部分中,我們將探討從亞里斯多德世界觀到牛頓世界觀的轉變,並關注在這一變化過程中一些哲學性/概念性觀點所扮演的角色。
  • 和諧和美的科學哲學解釋
    新科學哲學原理體系的核心是廣義等效原理,這一原理由無差異原理和差異原理構成,哲學概念的等效原理既不是指單一的無差異原理,也不是指單一的差異原理,而是指兩個原理組成的複合原理。所謂的互補原理或融合原理指的是無差異原理和差異原理的相互滲透,相互整合。所謂的悖論原理或「矛盾原理」指的是無差異原理和差異原理的相互背離,相互反向。
  • 什麼是文化哲學
    如何消解人與文化的緊張,切實使文化成為肯定人的力量,成為人類文明進步的尺度,這就成為需要人類在哲學層面建構的話語體系——即文化哲學生成的歷史理由。  何謂「文化哲學」?顧名思義,它是關於人類文化現象的哲學思考,是對人類文化的總體性把握,它應回答的問題包括什麼是文化、文化與自然的關係、文化與人的關係、文化與社會進步的關係、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關係、文化的民族性與時代性等等。
  • 認知哲學是什麼
    要弄清「什麼是認知哲學」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澄清:什麼是認知?認知與哲學在哪些方面有聯繫?認知哲學與相關學科或領域有何不同?它的問題域是什麼?這是我們首先要著力探討的問題。從哲學角度對這三方面進行反思將是認知哲學的重大任務。認知與哲學的相關領域目前來看,認知與哲學相關的領域主要有 10 個方面。1認知與情感認知與情感是兩個既獨立又相互關聯的概念。比如達爾格萊什(T.
  • 程會:普通人為什麼也要懂點哲學?什麼是哲學?
    第 19 期程會:什麼是哲學?一提到哲學,哇,太高大上了,一般都聯想到什麼專家什麼教授,我們普通人根本就搞不懂,今天我要講的是連我們普通人都需要懂的哲學,什麼是哲學?為什麼要懂點哲學?因為哲學能讓我們生活得更加幸福。讓我們的家人過的更幸福,讓我們的員工過的更加幸福,讓我們的親朋友好友過的更加幸福。稻盛和夫老先生說,哲學的根本就在於「作為人,何謂正確」這一句話。「要正直」「不可撒謊」「不可騙人」「不可貪婪」「待人要真誠」「要信守承諾」「要關愛他人」,等等,這是孩童時代,父母和老師教給我們的最樸實的道德觀。
  • 哲學的本質是什麼思維和什麼存在?
    哲學研究存在。哲學研究什麼樣的存在?哲學研究思維的存在。哲學研究什麼樣的思維存在?哲學研究存在作為存在,包括物質存在和思維存在,物質和思維的共時性與歷時性的存在。哲學家拿什麼作為對象來研究物質存在和思維存在,即哲學家看著什麼東西為對象研究存在作為存在。哲學研究存在作為存在的特殊對象是共時體系的共時性與歷時性的存在。哲學的任務是共時性與歷時性的思維和存在是如何存在。什麼思維?什麼存在?什麼樣的思維與什麼樣的存在?什麼存在是固有的存在,包括哲學的本體的存在,哲學的本體的共時性與歷時性的存在以及他們相互之間的關係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