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處打探,搜羅資訊,發現和健康相關的最新信息,或試譯或綜述或解讀,爭取以最快速度傳遞給您。《健康快報》今天為喜辣界的吃友奉上最新鮮最重磅的福音:研究已證實,吃辣可幫助減鹽,並減少心臟病和卒中風險。
雖然不種辣椒,也不代理任何辣醬,但作為喜辣界的資深食客,看到能帶來超強心靈安慰的科學研究,還是相當激動。於是,抓緊搜證,把好消息帶給各位辣友:在最新一期美國心臟協會刊物《Hypertension》,中文譯名《高血壓》上,發表了來自中國第三軍醫大學祝之明教授的論文,所述研究表明,愛吃辣的人群吃鹽更少,並且血壓較低,潛在地降低了患心臟病和卒中的風險。
辣友們的暖心教授選擇了606名中國成年人,測定了他們對鹹味和辣味的偏愛程度,和那些不喜歡辣椒的人相比,辣友們的收縮壓低了8毫米汞柱,舒張壓低了5毫米汞柱。而且,辣友們比不喜辣的人攝入更少的鹽。
不要以為就是找幾個人問問測下血壓就寫論文了,教授挺嚴謹的,還上了高科技手段。研究中用成像技術觀察了研究對象的腦島和眼窩前額皮質,這兩個區域是以往研究中證實與鹹味的感知關聯的,觀察發現,辣友們的鹹和辣刺激的區域重疊了,而且辣顯著地增強了被鹽激活區域的活動,大腦的這種增強活動,讓辣友們對鹹更加敏感,辣可減鹽的科學依據就被這樣挖掘了出來。
看完論文,接著搜,找到了祝教授接受採訪的報導,教授說,在前期研究中發現,辣椒中的成分辣椒素,具有輕度降壓、抗動脈粥樣斑塊、減肥等作用;流行病學調查也顯示,膳食嗜辣的重慶等地人群,其冠心病和高血壓的發病率普遍低於北方。這令教授思考,食辣能否減少鹽的攝入?就這樣開始了旨在為膳食指導提供科學依據的深入探索。
被教授感動,接著搜證,查實辣椒最早從明代由南美傳入,康熙年間的文獻就記載:「海椒,俗名辣火,土苗用以代鹽。」那時候的大西南,買鹽是可觀的開支,當地人就利用」椒之性辛」開始「辛以代鹹」。祝教授在瀋陽、濟南、成都、重慶等地開展調查,證明辣友們每天可減少鹽的攝入達2.5克,同時具有更低的血壓水平。
說到鹽的珍貴和匱乏,我想起了潘冬子,那位電影《閃閃的紅星》中的小朋友,當時留守紅軍吃著野菜湯,敵軍封鎖,查得緊。冬子為送鹽,機智地把鹽化成水,把衣服浸入,躲過檢查,到營地後再洗衣服,用鍋熬洗衣水,弄出寶貴的鹽餵給傷員。真是好感動呢。後來聽說江西根據地窮的時候,就是大鍋幹炒辣椒加水放南瓜,省油省鹽來下飯。歌裡唱的紅米飯 ,南瓜湯,應該是這種吃法,沒有鹽,就以辣代鹹吧。想不到,艱苦歲月的無奈吃法,也許就是今天的保健康大法啊。
辣友們,要不要把喜人的消息告訴老鄉和家人?來,香辣派、麻辣派、酸辣派、勁辣派的朋友,祖國及世界各地的辣醬擁護者,讓咱們邊唱邊轉好消息:辣妹子辣,辣妹子辣,辣妹子辣辣辣辣辣。
愛誰,就把健康傳給誰。
你的健康,我的關注。《關你健康》由專業人員製作,以科學與人文視角多維度觀察生命健康,包括醫事、史話、日常、展望、心理、房內等系列,內容為作者魏宏嶺及團隊原創作品。拒絕未經許可的一切形式的盜用、盜鏈及轉載,否則將依據相關法律予以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