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數學

2021-03-01 龍門書局

你知道嗎?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攜帶著幾把尺子。

假如你「一拃」的長度為8釐米,量一下你課桌的長為7拃,則可知課桌長為56釐米。

如果你每步長65釐米,你上學時,數一數你走了多少步,就能算出從你家到學校有多遠。

身高也是一把尺子。如果你的身高是150釐米,那麼你抱住一棵大樹,兩手正好合攏,這棵樹的一周的長度大約是150釐米。因為每個人兩臂平伸,兩手指尖之間的長度和身高大約是一樣的。

要是你想量樹的高,影子也可以幫助你的。你只要量一量樹的影子和自己的影子長度就可以了。因為樹的高度=樹影長×身高÷人影長。這是為什麼?等你學會比例以後就明白了。


 

   你若去遊玩,要想知道前面的山距你有多遠,可以請聲音幫你量一量。聲音每秒能走340米,那麼你對著山喊一聲,再看幾秒可聽到回聲,用340乘聽到回聲的時間,再除以2就能算出來了。學會用你身上這幾把尺子,對你計算一些問題是很有好處的。同時,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它也會為你提供方便的。你可要想著它呀!


   冬令時節,天寒地凍,小貓、小狗在睡覺時,不是我們想像中的那樣趴著身子,而是喜歡蜷縮著。那麼你是否想過這是為什麼呢?它與數學有聯繫嗎?我們先來思考一道熟悉的數學問題,題目是:用12塊稜長1釐米的正方體小木塊搭成不同的長方體,共有幾種不同搭法?

通過動手搭拼、試驗,得到4種不同的搭法。利用學過的知識,可知道這4個長方體的體積都相等,而它們的表面積分別為:50(平方釐米)、40(平方釐米)、38(平方釐米)、32(平方釐米),即(圖4)的表面積最小。這道題表明這樣一個數學規律:在體積相等的情況下,小正方體之間的重合部分越多,其表面積就越小。

根據這個數學規律,我們不難悟出:小貓、小狗在冬天喜歡蜷縮著身子睡覺,正是在體積不變的情況下,增加身子相互重合部分,因此,減少暴露在外面的表面積,也就是受寒面積減少,散發的熱量也會減少。小貓、小狗在冬天蜷縮著身子睡覺可以起到防寒保溫的作用。

相關焦點

  • 生活中的數學之趣味數學
    圖片來源:百度 每年的中秋之夜月圓夜,我們不要古板就為了習慣去盲目的賞月,我們可以換種數學思維的方式,就像看著象徵團圓的月餅,我仿佛看見以圓規的針為頂點繞圈從而形成的圓形,不能有一絲的缺口。然而世事無常,變幻莫測,但是數學裡多的是百變達人。
  • 生活中處處可見與數學有關的知識,數學與生活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
    優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升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需要教師講究方式方法,精心設計教學內容,高效組織和實施課堂教學活動,有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通過創造有利於學生求知探索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既能獲得數學知識又能掌握數學技能,從而有效提高教學的實效性。一、?
  • 培養青少年數學素養 以數學思維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培養青少年數學素養 以數學思維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中國新聞來源:央視網 2018年03月02日 19:18 A-A+ 並指出基礎教育是整個教育的基礎,語文、數學是基礎中的基礎,對全國青少年的教育更是教育體系的重中之重,對青少年的基礎教育則是所有教育的根本。我們國家的數學在國際上成績是優異的,在世界亦排名前列,這種優秀勢頭繼續保持下去,需要各界熱心教育的人士共同努力。
  • 初一下數學:生活中的數學,解密鏡子、撞球中的軸對稱現象
    歡迎來到百家號「米粉老師說數學」,生活處處有數學,是學習數學的現實意義之一。現實生活中的鏡子、生活玩樂中的撞球,物理中的光的反射,同樣也蘊藏著數學問題,今天我們來說一說它們與初一下知識「軸對稱」的關係。
  • 高中數學組張慶娜:生活中的數學之美
    一提到數學,就好像只能和枯燥無味扯上關係了,似乎只有到農貿市場才有點用處。數學果真是這樣的嗎?今天我將與大家分享「生活中的數學之美」。    一、奇異美    在立體幾何部分的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如圖,處在紙帶外側的一隻螞蟻,如果不讓螞蟻爬過紙帶的邊緣,它能吃到紙帶內側的麵包屑嗎?」
  • 數學爸爸-生活中從來不能離開數學,只是人們有時缺乏數學的思維
    數學是構建人類文明的基石,是支撐現實世界的頂梁柱,即使是探究一切物體和運動原理的學科——物理,也要管數學叫爸爸。生活中從來不能離開數學,只是人們有時缺乏數學的思維,缺少了數學的角度,很難欣賞到,一切井然有序的精妙美感。
  • 學習數學的最高境界就是形成數學思想,解決數學和生活中的問題
    數學作為最為重要的一門學科,我們重視它除了分數,還有一個方面,就是數學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用到的地方也非常多。學好數學,我們每名高中生必須積極地去面對。到了高中,學大家都會,要是學好,把數學學到極致,就要掌握學習的方法和學習的技巧。綜上所述,一句話,同學們要懂得用數學思維,數學思想,去解決數學問題。
  • 數學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可以說我們的生活時時刻刻都離不開數學
    數學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可以說我們的生活時時刻刻都離不開數學。數學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所以我們要探索與構建生活數學的教學體系,鼓勵學生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善於發現數學問題,並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將課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 學數學的意義——數學可以讓我們更好的生活
    一、數學可以幫助人們理財; 二、輪船航行時數學可以應用於輪船的導航; 三、數學應用於電冰箱控溫器的調節; 四、數學應用於體育彩票,福利彩票等各種彩票; 五、自然界中生物的對稱(如蝴蝶的外形)與數學相關; 六、對數螺線在蜘蛛網上的體現; 七、自然界中的斐波那契數列; 八、蜂房中的數學
  • 生活中啟蒙孩子學習數學死亡六個方法
    教孩子們學數學其實很簡單,關鍵是在日常生活中讓他們感知數學,並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以下六個快速簡便的方法旨在通過點滴的日常活動啟蒙孩子的數學基本知識,將抽象的數字轉變成具體生動的物品。從數數開始數學教學從孩子了解數字開始。
  • 魅力數學 美好生活
    這一周裡,學校舉行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孩子們在活動中感受數學的魅力,享受數學學習的樂趣,感悟生活的美好。作品展示數學節開幕前期,老師和學生就做了大量的工作,將學生精心設計製作的作品進行挑選、過塑、排版、粘貼,才有了開幕式當天呈現在校園內的作品展。
  • 數學中加減乘除的法則,竟然藏著生活的「密碼」!
    才知道加減乘除並非只是簡單的數學公式。所謂:小時候在加減乘除裡學習,長大後在加減乘除中生活。美好生活也蘊含著加減乘除的道理。>繁華是都市快節奏生活的標籤,給繁華更多便捷的生活氣息是加法的智慧。不把時間浪費在出行的路途上,便捷出行,生活隨心。乘法空間需要乘法上乘的生活,才能裂變無數的可能,空間才是生活最好的容器。隨心靈動的生活空間,才能打造動人的理想人居。天山熙湖三期,約5m奢闊寬廳,朝南雙臥套房。
  • 專家:家長應先動腦在生活中找數學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督學吳正憲在今天的會議上疾呼,「生活中到處都是數學,你們(家長)自己不思考,把孩子弄得沒有好奇心了,今後是要吃大虧的。」  小學階段所謂「奧數」,大多不正規  上海數學會副秘書長黃華,同時也是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的教研員,他有著豐富的數學教學經驗。
  • 生活處處有數學:交通流量的簡單數學分析
    數學是利用符號語言研究數量、結構、變化以及空間等概念的一門學科,數學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從某種角度看屬於形式科學的一種。數學透過抽象化和邏輯推理的使用,由計數、計算、量度和對物體形狀及運動的觀察而產生。數學家們拓展這些概念,為了公式化新的猜想以及從選定的公理及定義中建立起嚴謹推導出的定理。
  • 數學上登峰造極的笛卡爾直角坐標系,為何在生活中沒有多大應用?
    現實生活中用不了的直角坐標系!幾何圖形是直觀的,而代數方程是比較抽象的,能不能把幾何圖形與代數方程結合起來,也就是說能不能用幾何圖形來表示方程呢?那麼數學上璀璨的明珠為何在普通人的生活中用到的不怎麼多呢?小編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1、直角坐標系元素較多。兩根坐標軸得垂直,且各有方向。得有原點,兩條軸得有對應的刻度單位。
  • 「數學方程式」中隱藏的4個哲理:真的學霸,生活裡也能上王者!
    唯獨學數學,讓我們頭大。 上街買菜會算術就行了,為什麼還要學什麼函數,代數,幾何?學好數學到底有什麼用? 其實,萬事萬物,皆有數學。就拿「數學方程式」來說,你都知道裡面的哪些生活道理?合併同類項,在數學中的定義是:同類項的係數相加,所得的結果作為係數。可以這麼用:如果2x²+4x²+3=12,那麼6x²+3=12,就是把兩個x²的係數加起來。 生活中,我們最常見到的「合併同類項」就是:就是把相同類別的事,集中處理。
  • 把數學過成生活方式
    王國楨,1985年生,復旦大學上海數學中心副教授,致力於球面穩定同倫群這一代數拓撲學最基本問題的研究。球面同倫群是數學的基本問題之一,也是代數拓撲領域的一個重要問題。問題提出一個世紀以來,學界將計算推進到了球面的第59個穩定同倫群。我與合作者們在四年內不僅邁過了61維這個「坎」,解決了廣義龐加萊猜想在奇數維情形的最後一個問題,還將計算推進到了第90個。
  • 高考試題點評·數學|試題體現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點評人:王習建,重慶外國語學校數學教研室主任,重慶市骨幹教師,重慶數學學會理事,重慶市中學生數學競賽委員會委員,重慶市普通高中數學課程創新基地負責人今年高考數學試題(全國Ⅱ卷)在整體難度保持穩定的情況下突出了應用與創新,體現了新課改的基本精神。
  • 姜伯駒:讓數學之美走入生活
    姜伯駒,讓數學從殿堂走入生活,躬耕三尺臺、執教五十載,寧靜致遠、為霞滿天。矢志不渝——「做研究,90%的失敗,10%的成功。成功很快就過去了,經常要面對的是失敗。」「困擾是習以為常的,這是常態。」已邁入古稀之年的姜伯駒,如此談及在數學領域潛心鑽研近60年的感觸。
  • 中國科學院院士袁亞湘: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在報告中,袁亞湘從如何培養數學思維、如何激發學習數學的潛能等問題切入,運用生動具體、通俗易懂的案例,用幽默風趣的語言和圖文並茂的方式,分別從數學的特點、數學的作用、數學的重要性等方面帶領大家了解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