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海洋三所首艘科考船靠泊廈門 斥資5億元建造

2020-11-29 閩南網

「向陽紅03」主要數據

  總長99.6米 型寬7.8米

  型深8.9米 設計吃水5.6米

  總噸位4864 定員80人

  設計航速15節

  

  「向陽紅03」將在廈門停靠一段時間。

  昨天,已有服務機構在廈獲得許可證。

  來了來了!昨天下午2點半左右,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新型科考船「向陽紅03」順利抵達東渡港。

  「向陽紅03」是國家海洋三所的第一艘科學考察船,斥資5億元建造,與發達國家新建和在建的綜合考察船處於同等水平,今後將成為我國海洋綜合考察主力船之一。

  該船採用先進的電力推進方式,配置動力定位系統,抗風力12級,配有船載操控支撐、船載試驗與探測系統以及船舶計算機網絡系統等。該船還能滿足無限航區要求,具備全球航行能力,集多學科、多功能、多技術手段為一體,滿足深海海洋多學科交叉研究需求,是一艘現代化海洋綜合科考船。

  投入使用後,「向陽紅03」將對我國開展極地地區調查,拓展國家對深海資源的獲取,開展海洋環境的預報,以及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和防災減災作出重要貢獻,為實現我國海洋科技中長期規劃目標的實現提供有力支撐。

  「向陽紅03」將在廈門停靠一段時間,接下來將舉行正式交接儀式,然後啟航前往其他沿海城市,首站初定為杭州。

 【連結】

 乙級海船船員服務機構 可在廈門辦理許可證了

  乙級海船船員服務機構許可證可以在廈門辦理了。昨天,廈門海事局頒發了首批海船船員服務機構許可證。

  據悉,福建海事局去年下發了《關於調整明確分支局船員管理業務授權的通知》,明確規定「負責中資企業從事乙級海船船員服務業務的審批工作」下放到各分支局。經過申請受理、材料審查、現場核驗和資質審批等環節,廈門中海航船員服務有限公司和廈門海盈海運有限公司領取了《乙級海船船員服務機構許可證》。

  船員服務類機構包括海員外派機構、甲級海船船員服務機構和乙級海船船員服務機構(甲、乙級機構與海員外派機構可重合)。據廈門海事局船員管理處介紹,截至目前,廈門轄區共有船員服務類機構23家,其中具有海員外派資質的機構11家,具有甲級海船船員服務資質的機構8家,具有乙級海船船員服務資質的機構11家。2015年船員派遣量逾10000人次,其中對臺船員外派量達5235人次。(記者高金環通訊員劉少輝)

  【相關新聞】

漁船佔道捕撈阻通航 廈漳昨聯合海上執法

  昨天,廈門海事局聯合廈門港航執法支隊、廈門市海洋綜合執法支隊、漳州龍海海洋執法支隊等單位,開展海上安全聯合巡航執法活動,嚴厲打擊海上違法行為。

  此次聯合執法活動主要對轄區海上各類違法違章行為進行拉網式排查。對在轄區海域發現的妨礙通航、佔道捕撈等行為,執法人員及時採取勸離、清理礙航漁網漁具等手段予以糾正。昨天,執法行動共清除佔道漁網13張,收繳2槽籠壺,清除漁具10件,教育驅離漁船12艘,取得預期效果。

相關焦點

  • 「實驗6」號科考船成功下水,我國海洋科考又添利器
    「實驗6」號身懷絕技 這是國內首艘以地球物理勘探、地震採集和處理為主的現代化科考船,是「十三五」科教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由南海海洋所承擔建造。 簡而言之,「實驗6」號身懷多種「絕技」,既有進行地球物理專業調查能力的特長,還能夠滿足物理海洋、海氣相互作用、海洋化學等多學科的綜合考察需求。
  • 中國海洋調查船多了還是少了?到底需要多少艘?
    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船舶調查處處長朱永靈18日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船不夠用,所裡很多科考任務想「登」船,都是「一票難求」。與「向10」任務等船不同,近幾年我國也有不少海洋調查船一直在等任務,常年處於待機狀態。我國現有超過50艘在役海洋調查船,正在設計或建造的約10艘海洋調查船,分別屬於國家海洋局、教育部等多個部門。
  • 遠海千噸級船達10艘 科學碩果壯大海洋科研力量
    ,有著眾多的海洋類科研院所和海洋專業人才,而在海洋科考船方面,從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首艘專業海洋科考船「科學一號」到全球級先進的海洋綜合科考船「向陽紅01」,先後有6艘近海百噸級科考船、10艘遠海千噸級科考船「安家」青島,從而具備了從近海到遠海,再到大洋的科考能力。
  • 國內第一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下水 海洋科考又添新成員
    央廣網上海3月3日消息(記者吳善陽 通訊員屈琳琳)我國第一艘遠洋漁業資源調查船「淞航」號今天在天津下水,標誌著國內最先進、噸位最大的漁業資源調查船主體工程勝利完工。下水後,「淞航」號將進入設備安裝調試、內部裝修階段,最終以優良的船舶性能和強大的科考功能服務大洋調查科考。
  • 系列海洋科考利器相繼誕生,助力國家海洋科考事業實現質的飛越
    人民網上海10月20日電 (龔莎)10月20日,在中國船舶第七〇八研究所建所70周年之際,由該所與中國造船工程學會船舶設計專業委員會、上海市船舶與海洋工程學會聯合主辦的第二屆海洋科學考察船技術高峰論壇在上海如期舉辦,本次論壇的主題是「海洋科學考察船 系列 自主 發展」。
  • 我國海洋科考又添利器
    「實驗6」號總投資5.175億元,設計總噸3990,船總長90.6米,型寬17.0米,型深8.0米,最大速度16.5節,續航力為12000海裡,定員60人,自持力60天目前,我國在役各類海洋綜合科考船和專業調查船60餘艘,其中,加入國家海洋調查船隊37艘,遠遠少於美、俄、日等發達國家,滿足不了當前我國海洋事業快速發展的需要。尤其是科考船總體數量少、探測手段落後和探測能力低等因素,極大制約了我國海洋科學的發展,成為造成我國海洋科學長期落後的主要原因。
  • 中科院南海海洋所新型科考船「實驗6」號下水
    該新型科考船被命名為「實驗6」號,預計2021年入列服役,是未來我國海洋事業發展的重要海上科技平臺。據悉,新船下水將極大提高我國深遠海的科考能力,也標誌著中科院南海海洋所海洋科考事業翻開了嶄新的一頁。
  • 江南造船開建國內最大海洋綜合科考船
    10月28日上午10時28分,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為中山大學建造的6000噸級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在正式開工建造。中山大學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估算總投資8.5億元,建設周期不長於26個月;該船由中船集團第七〇八研究所設計,總長約114.3米,設計排水量約6800噸,定員100人,入級中國船級社(CCS)和DNV GL,具備B3冰級加強,採用直流母排+蓄電池儲能技術,艉部配有兩套永磁電機驅動的齒輪全迴轉主推進裝置、艏部配有兩套輪緣永磁側推裝置,具備DP1動力定位能力。
  • 4500噸級海洋綜合科考船「向陽紅03」入列國家海洋調查船隊
    新華社廈門3月26日電(記者 付敏)26日,我國先進的4500噸級海洋綜合科考船——「向陽紅03」船在廈門交付使用,併入列國家海洋調查船隊。據介紹,「向陽紅03」船總長99.6米,型寬17.8米,型深8.9米,設計吃水5.6米,設計排水量4800噸,續航力15000海裡,自持力60天,載員能力80人,電力推進,具備進行高精度、長周期的動力環境、地質環境、生態環境、大氣環境等綜合海洋環境觀測、探測以及保真取樣和現場分析能力,是一艘全球無限航區、集多學科、多功能、多技術手段於一體的現代化綜合科考船。
  • 中科院南海海洋所:弘揚南海精神 逐夢深藍海洋
    第三艘海洋地球物理勘探船「實驗2」號於1979年由廣州造船廠建造,並於1980年6月30日投入使用;第四艘科考船「實驗3」號於1979年在上海開工建造,1981年交付使用。第五艘科考船「實驗1」號由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南海海洋所和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共同建造,是2009年4月建成的我國第一艘2000噸級以上大型小水線面雙體船,也是我國第一艘小水線面綜合科學考察船。
  • 26年後重啟國家南極科考調查 「海洋六號」打響新年首炮
    據新華社2017年1月1日報導,當地時間去年12月31日凌晨3時30分,中國科考船「海洋六號」駛抵南緯60度、西經60度附近海域,開始了跨年度的中國第33次南極科考海洋地質和地球物理調查。 這是中國時隔26年再次開展以綜合地質和地球物理調查為重點的國家專項南極科考調查,也是2017年新年到來之際,我國海洋科考的「地質首炮」。
  • 系列海洋科考利器相繼誕生,助力我國海洋科考事業實現質的飛越
    10月20日,在中國船舶第七〇八研究所建所70周年之際,由該所與中國造船工程學會船舶設計專業委員會、上海市船舶與海洋工程學會聯合主辦的第二屆海洋科學考察船技術高峰論壇在上海如期舉辦,本次論壇的主題是「海洋科學考察船 系列 自主 發展」。本次論壇克服疫情不利影響,採用「雲端線上+線下」分上海和青島兩個會場的形式開展,包括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等知名院所高校的專家進行了雲端分享。
  • 中國海洋調查船市場冰火兩重天 急需加強頂層設計
    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船舶調查處處長朱永靈18日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船不夠用,所裡很多科考任務想「登」船,都是「一票難求」。  與「向10」任務等船不同,近幾年我國也有不少海洋調查船一直在等任務,常年處於待機狀態。  我國現有超過50艘在役海洋調查船,正在設計或建造的約10艘海洋調查船,分別屬於國家海洋局、教育部等多個部門。
  • 「嘉庚」號科考船遠徵西北太平洋,開展疫情以來首個出境科考航次
    臺海網7月4日訊 據廈視新聞報導 3日上午10點45分,廈門大學「嘉庚」號科考船從海滄啟程出發,將進行為期50天的西北太平洋考察,航程約6700海裡。這是時隔一年多,「嘉庚」號再次遠徵西北太平洋,也是疫情以來「嘉庚」號首次出境科考。
  • 我國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命名下水
    新華社上海8月28日電(記者賈遠琨)我國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28日在位於上海長興島的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羅俊為這艘科考實習船命名,希望「中山大學」號承載起向海洋求索的使命與擔當。
  • 國家海洋局:「向陽紅03」正式下水 將建1.2萬噸破冰船
    這艘船設計1.2萬噸級,投資大約12.5億元。此外,「大洋二號」船的可行性研究報告也已獲得國家發改委批准。今年8月3日,由黃海造船有限公司為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建造的「向陽紅81」試驗輔助船順利下水。隨著我國海洋科考的發展,「向陽紅」系列將重獲新生。 專家介紹說,過去我國的海洋科學考察船很多都是通過改造而成,在一定程度上無法滿足科學考察和探測的具體需要。隨著「向陽紅」系列的下水,科考船的科技含量和裝備水平大為提升。
  • 我國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命名下水
    新華社上海8月28日電 (記者 賈遠琨)我國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28日在位於上海長興島的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羅俊為這艘科考實習船命名,希望「中山大學」號承載起向海洋求索的使命與擔當。
  • 原創連載|《進軍三大洋—— 中國「大洋一號」船大洋科考20年》(5):承載民族海洋夢想的科學之舟
    1999 年我國在金屬結核礦區獲得 7.5 萬平方公裡具有專屬勘探權和優先商業開採權。在 30 餘年的時間裡,我國先後有 6 艘遠洋科學調查船,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裡進行了大量深海資源勘查和勘探。這些遠洋調查船分別是隸屬於國家海洋局的「向陽紅」系列和隸屬於國土資源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的「海洋」系列調查船以及中國大洋協會所屬的「大洋一號」海洋調查船。
  • 我國最大海洋科考船「中山大學」號命名下水
    圖說:我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 新民晚報訊(記者 葉薇)我國最大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昨天在中國船舶集團旗下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水,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
  • 「實驗6」號身懷絕技 海洋科考再添利器
    據了解,「實驗6」號船總長90.6米,型寬17.0米,型深8.0米,最大速度16.5節,續航力為12000海裡,定員60人,自持力60天。   「『實驗6』號填補了我國目前中型地球物理綜合科學考察船的空白,發揮專業調查船與綜合科考船功能,大力提升了我國地球深部結構和深海大洋極端環境探測研究水平。」中國工程院院士、南海海洋所原所長、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廣州)主任張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