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式-均值不等式

2021-01-15 高中學習小妙招

基礎篇

本文章對成績較為基礎的高中學生會有很大幫助,希望看到的家長朋友們能讓孩子們看一看.

均值不等式:

變形:

使用條件:

一正:兩個正數

二定:兩個正數的和或積為定值(常數)

三相等:等號成立的條件必須能找到具體值

(三個條件,缺一不可,「一正二定」學生一般能把握,「三相等」往往會被學生忽略而出錯)

關鍵詞:

兩個正數的和或積為定值(常數),求另外兩個數的和或積的最值

規律:

兩個正數的和為定值,則它們的積有最大值(和定積最大)

兩個正數的積為定值,則它們的和有最小值(積定和最小)

典型例題:

【分析】

【解法】

(將a+b的和除以2,整體變成1)

【解法】

【步驟】

一、找到關鍵詞:兩個正數的和或積為定值(常數),求另外兩個數的和或積的最值,有些被隱藏了,需要自己去挖掘出來(如例題2)。

二、將兩個正數加起來,除以自身的和,變成1(如例題1)。

三、將所求的式子乘以1,保證式子的大小不改變,展開,變形,利用均值不等式得最值。

四、求等號成立的條件,必須找到具體的值(這一步不是可有可無的,而是必須的!如果不能找到具體值,不能說明均值使用的正確性。如果不找,往往錯了自己都不知道怎麼錯的)

【針對性訓練】

練習1:(2014.重慶.9)

練習2:(2012.浙江.9)

其他文章連結:

高中數學「函數概念」的理解

說說高中數學的學習方法

相關焦點

  • 高中數學:均值定理、均值不等式的證明及應用
    基本不等式,若a>b>0,m>0,則;若a,b同號且a>b,則。2. 均值不等式:兩個正數的均值不等式:,變形式:,等。3.典型例題知識點一: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例1:已知且滿足,求的最小值。分析:利用,構造均值不等式。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要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即(1)要求各數均為正數;(2)要求「和」或「積」為定值;(3)要注意是否具備等號成立的條件。
  • 9道均值不等式題目,個個都值得細細琢磨一遍,高中數學專題
    9道均值不等式題目,個個都值得細細琢磨一遍,高中數學_高考數學專題。使用均值不等式時,不論何種情況,「=」成立的條件一定要計算或者驗證。本頁結尾處附有本專題答案。第01題:考查均值不等式中等號成立的條件。
  • 不等式-2-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組
    6、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實際應用二、學習內容1、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相關概念我們在前面的課程已經了解了什麼是不等式、不等式的解法以及不等式的性質,貫穿前面的課程,我們用學到的知識點認識一元一次不等式。我們知道:ⅹ一7>26的解集是:x>33,這個解集是通過「不等式兩邊都加7且不等號的方向不變」(不等式的性質)而得到的,事實上,這相當於由ⅹ一7>26得X>26十7,這就是說,解不等式時也可以「移項」,即把不等式一邊的某項變號後移到另一邊,而不改變不等號的方向。
  • 2020北京公務員考試行測數量關係:均值不等式求極值
    本文整理2020北京公務員考試行測數量關係:均值不等式求極值。 2020京考職位匹配檢索系統在行測數量關係中常見的極值問題裡,有一類是一元二次函數求最值,相信大家都是能夠根據題意列出式子,難點就在於解這個式子,常規的就是採用高中所學的求根公式來進行解答,這個過程就會顯得慢而且計算量偏大,所以今天中公教育專家就給大家介紹運用均值不等式來進行求解。
  • 探尋行測均值不等式的奧秘
    數量關係是行測考試中讓大家比較頭疼的科目,但其實數量關係也有一些比較好做的題型,比如均值不等式。接下來就由中公教育帶領大家一起來學習解決均值不等式這類題型的方法,從而讓大家對這類題型有進一步的認識。一、均值不等式的含義:二、均值不等式的結論:1、和一定,若且唯若兩數相等時,乘積最大;2、積一定,若且唯若兩數相等時,和最小;總結:和或積一定時,若且唯若兩數相等時有最值。
  • 幾個經典常用的不等式
    數學中有一些常用的不等式,它們形式優美且有重要的應用價值。1、均值不等式:對任意的正整數n>1,正數的算術平均數不小於幾何平均數。2、伯努利不等式:對任意的正整數n>1,以及任意的x>-1,有證明:採用數學歸納法:n=1時,不等式明顯成立,我們假設當n=k-1時,不等式成立,那麼3、絕對值不等式:a、b是實數,則4、二項式展開式,可以用來放大縮小數列,求極限 此外還有很多難些的不等式,例如數學分析到泛函分析裡最最重要的一些不等式:柯西-施瓦茨不等式
  • 高中數學丨用對數均值不等式方法解決一類導數問題(附專題訓練)
    函數與導數結合的綜合問題,是歷年高考的熱點問題也是難點問題,第二問不等式證明更讓許多學生無從下手 .本文以近幾年一類高考題為例,通過數形結合的思想,探究題目中不等式的幾何意義,結合對數均值不等式,進行推理運算,進而證明命題 .
  • 均值不等式解決行測極值問題
    其實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對於數量關係題目的考點掌握不太好。今天中公教育就和大家來學習一下數量關係中的極值問題當中的一個考點:均值不等式。編輯所謂的均值不等式,大家可以直接掌握一句話:和定,差小,積大;積定,差小,和小。指的是當兩個數和一定時,這兩個數差越小,乘積就越大;而當兩個數乘積一定時,這兩個數差越小,和就越小。那均值不等式具體在做題中如何運用呢?
  • 如何學好高中數學《不等式》?——數學學習方法系列
    數學中的複雜計算,常常與不等式密切相關。如果我們能夠系統的學習不等式的知識和方法,掌握運用不等式的主要解題方法,學習研究數學將變得更加輕鬆有趣。下面,筆者以教學實踐中的典型案例為素材,就如何正確學習研究不等式,如何準確、快捷、高效率的解決不等式相關問題,給出參考性的闡述。一、熟悉不等式的性質及常用公式:例如,不等式的常用性質:
  • 高中數學知識全整理13——不等式進階版
    不等式的知識脈絡不等式的運算性質→不等式的解法總結→基本不等式及其應用→不等式壓軸題型(常用不等式)1.不等式的運算性質:加減乘除乘方開方取倒數等等2.不等式的解法:包括一元二次不等式,高次不等式,分式不等式,絕對值不等式,以及指對複合不等式等等
  • 行測指導:你認識均值不等式嗎?
    在公務員考試行測試題中,有一類考點往往會被各位考生忽略,那就是均值不等式,他在考試中出現的頻率較高,但其實掌握起來非常簡單,中公教育帶大家來了解一下什麼叫均值不等式。和定,差小,積大;積定,差小,和小。而這兩個結論就是我們拿均值不等式做題的關鍵。
  • 不等式有關的高考題型講解分析
    不等式這一塊知識內容能很好體現高中數學的綜合性、靈活多樣性,能充分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論證的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滲透在數學各個知識板塊中,同時能考查考生對數學各部分知識融會貫通的掌握情況。因此,不等式這部分知識在高考數學佔有一定比重,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
  • 2021國考淺談行測均值不等式問題
    均值不等式問題屬於極值問題當中的一種,在考試過程中會時有出現,這一類問題規律性較強,如果可以熟練掌握,在考試當中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今天中公教育和大家一起來學習均值不等式在數量關係當中的運用。一、認識均值不等式
  • 2021國考均值不等式解決行測極值問題
    在行測考試中,數量關係作為一種考試題型。其實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對於數量關係題目的考點掌握不太好。今天中公教育就和大家來學習一下數量關係中的極值問題當中的一個考點:均值不等式。所謂的均值不等式,大家可以直接掌握一句話:和定,差小,積大;積定,差小,和小。指的是當兩個數和一定時,這兩個數差越小,乘積就越大;而當兩個數乘積一定時,這兩個數差越小,和就越小。那均值不等式具體在做題中如何運用呢?
  • 高中導數解題技巧之幾個常見不等式
    本篇開始講導數部分,在閱讀本篇和之後的內容之前,要確定以下知識模塊沒有問題: 1、求導,尤其是複雜一些的函數求導 2、不等關係的傳遞性,基本不等式和均值不等式 3、二次函數和一元二次方程
  • 高中數學基本不等式求最值類型有哪些?(推薦收藏)
    基本不等式應用導語1.應用基本不等式解題一定要注意應用的前提:「一正」「二定」「三相等」.所謂「一正」是指正數,「二定」是指應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時,和或積為定值,「三相等」是指滿足等號成立的條件.2.在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時,要根據式子的特徵靈活變形,配湊出積、和為常數的形式,然後再利用基本不等式.
  • 2021年中考數學複習:不等式與不等式組概念(2)
    9.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順序:   (1)去分母(運用不等式性質2、3)   (2)去括號   (3)移項(運用不等式性質1)   (4)合併同類項   (5)將未知數的係數化為1(運用不等式性質2、3)   (6)有些時候需要在數軸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 2020福建公務員考試行測數量關係:均值不等式
    2020福建公務員考試行測數量關係:均值不等式 福建公務員考試網為您提供福建省公務員考試行測輔導資料,提供數量關係資料,包括數量關係解題技巧、數量關係題庫、數量關係答題技巧、數量關係模塊寶典。
  • 不含參數的低次不等式詳解,教你輕鬆解不等式
    高考數學考點之不含參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二次不等式hello,這裡是尖子生數理化教育,很高興又跟大家在這裡見面了。首先祝大家中秋節快樂。這次課程我們來為大家講一下低次不等式的求解方法。一元一次不等式概念含有一個未知數,且未知數的最高次數為一次的不等式為一元一次不等式。行如:kx+b>0(k不為0)的不等式為一元一次不等式。其中的大於號可以是小於號或者大於等於或者小於等於等不等號。解題技巧首先找到一次項的係數,然後像解一元一次等式一樣將係數化為1,但是,如果一次項的係數為負數的時候,不等號的方向要改變。
  • 2021國考行測數量關係解題技巧—均值不等式
    ,等號若且唯若a=b時取得。均值不等式的應用(1) 和一定,求積的最大值。例1:3個自然數之和為14,它們的乘積的最大值是多少?A.42 B.84 C.100 D.120【答案】C。中公解析:三個數的和一定,要想使積最大,則需要使這幾個數儘量接近,取5、5、4,所以積最大為100。C選項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