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理工大學王衛/陳曉蓓課題組和蘇州大學張士磊課題組Nature Catal.:NHC催化的實用氘代醛合成方法

2021-02-23 X-MOL資訊

醛基在有機合成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能夠轉化成其它各種各樣的化學結構,所以氘代後的醛基就成為合成各種氘代結構非常有用的合成砌塊。氘代分子在合成化學、生命科學和材料科學等領域中都有著廣泛的用途,尤其是近年來,氘代藥物的研發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因此研究發展新穎實用的氘代方法具有重要的意義。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王衛/陳曉蓓課題組和蘇州大學張士磊課題組合作報導了一種實用的氘代分子合成新方法,他們使用氮雜環卡賓(NHC)催化醛基氫和氘水發生H-D交換,以高選擇性(104個例子)、高氘代率(>95%)得到各種氘代醛。相關結果於近日發表於《自然-催化》(Nature Catalysis)雜誌。

經典的氘代醛合成方法主要是使用氘代還原劑LiAlD4對酯基進行還原然後再氧化得到,這類方法所用試劑非常昂貴而且官能團兼容性差。研究人員利用醛基和NHC催化劑可逆形成Breslow中間體、醛基氫轉化成可以和氘水交換的活潑氫的特點,使用大大過量的氘水得到高氘代率的氘代醛(process I);但是此反應並不會單獨發生,而是伴隨著更易發生的benzoin condensation反應(process II)。為了控制反應的走向,研究人員篩選了大量的NHC催化劑,從中挑選出了幾種分別適用於芳醛、烯醛和脂肪醛的NHC結構,使催化過程停留在process I階段。

製備氘代醛的反應條件簡單而溫和,對各種醛基的氘代都有效,但是又不會影響其它官能團,所以底物兼容性很高,甚至複雜的天然分子比如3-甲醯利福黴素、麥迪黴素和糖類(半縮醛)都可以被選擇性氘代。

醛基的氘代過程是可逆的,這類反應的優點在於,如果一次氘代不能滿足氘代率的需求,還可以再次進行相同處理,直至氘代率>99%。

反應在放大至30 mmol級別時無任何氘代率和收率的降低,氘水可以重複利用三次,產物氘代率仍能保持在95%。

氘代反應可以在空氣中進行,使用的NHC催化劑只需要從便宜的工業原料經2-3步反應大量製備,氘源是氘代物中最便宜的氘水,這些特點使得製備氘代醛的操作簡單、成本低廉。該文的第一作者是博士研究生耿慧慧,通訊作者是王衛教授、張士磊教授和陳曉蓓博士。該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11」引智計劃、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等項目資金的支持。Practical Synthesis of C1 Deuterated Aldehydes Enabled by NHC CatalysisHuihui Geng, Xiaobei Chen, Jingjing Gui, Yueteng Zhang, Zuyuan Shen, Pengfei Qian, Junwei Chen, Shilei Zhang, Wei WangNat. Catal., 2019, DOI: 10.1038/s41929-019-0370-z 


本文版權屬於X-MOL(x-mol.com),未經許可謝絕轉載!歡迎讀者朋友們分享到朋友圈or微博!

長按下圖識別圖中二維碼,輕鬆關注我們!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 化學 • 材料 領域所有收錄期刊

相關焦點

  • 《自然》子刊:100多種醛直接氘代,華東理工與蘇大助力工業生產
    最近,華東理工大學的王衛教授、陳曉蓓教授與蘇州大學的張士磊教授課題組合作,以氮雜環卡賓(NHC)作為催化劑,重水(D2O)作為氘來源,實現了100多種醛類化合物醛基C-H鍵的直接氫-氘交換,反應具有良好的選擇性和氘摻入效率。相關工作發表在Nature旗下子刊Nature Catalysis上。
  • ...教授課題組Chem. Sci. 光和有機小分子協同催化的醛的氘代反應
    近日,南開大學汪清民教授課題組在這一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他們將氫原子轉移光催化劑與有機小分子硫醇催化劑結合起來,使用氘代水做氘源實現了醛類化合物高選擇性地氘代反應。該方法能夠對醫藥、農藥和天然產物進行後期氘代修飾,為氘代藥物的研發提供了一種高效實用的方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Chem. Sci.
  • 武漢大學孔望清教授課題組最新科研進展
    傳統的方法通過鄰羰基芳基滷化物和炔烴的環化反應只能得到α,β-不飽和茚滿酮或茚醇產物,最終合成茚滿酮仍需進行額外的氧化/還原步驟。近日,武漢大學高等研究院孔望清課題組利用鎳催化不對稱炔烴和鄰溴芳香醛的借氫環化策略,實現了茚滿酮和螺茚滿酮吡咯烷衍生物的高區域選擇性和高非對映選擇性合成
  • 【有機】二級胺催化的芳基及乙烯基硼酸的甲醯化反應
    一百多年以來,有機合成化學家們一直致力於發展綠色高效的方法合成芳香醛和烯醛。經典的方法包括瑞穆爾-悌曼、維爾斯邁爾-哈克、加特曼-科赫和達夫等反應,但由於反應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有毒廢物、步驟繁瑣等因素為大規模的工業化應用帶來沉重的環境負擔。近年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開展更加高效、原子經濟的催化甲醯化反應,反應通常需要使用貴金屬鈀、銠等作為催化劑,高溫、高壓條件以及劇毒的一氧化碳作為甲醯化來源。
  • 南開大學汪清民教授課題組:醛或酮對氮雜芳環碳氫鍵的直接烷基化
    但是使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且含量豐富的醛和酮作為烷基自由基來源的Minisci反應卻未有報導,其挑戰在於反應需要斷裂碳氧雙鍵並且羰基化合物與氮雜芳環的極性不匹配。近日,南開大學汪清民教授課題組在這一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他們將光催化條件下的質子遷移電子耦合(PCET)過程和生物體中的自旋中心遷移(SCS)過程結合起來,實現了由醛或酮作為烷基自由基等價體的Minisci碳氫鍵烷基化反應。
  • 【人物與科研】上海交通大學張萬斌教授課題組:α-醛基烯醯胺的化學選擇性和對映選擇性催化氫化用於手性α-氨基醛的高效合成
    α-醛基烯醯胺的化學選擇性和對映選擇性催化氫化用於手性α-氨基醛的高效合成由於含有手性α-氨基醛、α-醯胺基醛的分子具有特殊的生物活性以及極強的官能團轉化性,有機化學家一直對這類化合物的合成有著濃厚的興趣。然而文獻中報導的構建此類分子結構的方法非原子經濟性、合成效率較低。受課題組在不對稱催化氫化領域的一系列全新工作(Chem.
  • Nature Commun 華東理工大學光催化劑理性設計取得最新研究進展
    近日,華東理工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計算化學中心和工業催化研究所的王棟特聘副研究員,在金屬負載型TiO2光催化劑理性設計方面取得最新研究進展,研究成果以「Function-oriented design of robust metal cocatalyst for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evolution on metal/titania composites」為題,發表在
  • 光催化再登Nature,劍橋大學大神級科學家帶你玩轉光催化!
    有鑑於此,劍橋大學Matthew J. Gaunt課題組通過二級胺、醛、滷化物進行三組分光催化反應,實現了以中等收率獲得廣泛叔胺產物,三種原料都具有廣泛的選擇性,以解決叔胺分子合成的步驟複雜性。脂肪胺在藥物和農藥化學中有重要的作用,同樣其可以作為小分子生物探針,對其有效簡便的合成是有機化學家一直孜孜不倦的追求。
  • 【人物與科研】溫州醫科大學吳戈課題組:銅催化馬來醯亞胺與仲胺和Bunte鹽的氧化硫胺化反應
    銅催化馬來醯亞胺與仲胺和Bunte鹽的氧化硫胺化反應近年來,過渡金屬Bunte鹽與碳親核試劑的氧化偶聯已取得了創新性的研究進展,例如,華東師範大學姜雪峰教授報導了在二氧化碳反應氛圍下,銅催化芳硼酸與Bunte鹽的硫化反應;通過配體調控策略實現鈀催化芳基三乙氧基矽烷轉化為芳硫醚或硫代酯化合物;南京理工大學的易文斌教授報導了銅催化炔酸的脫羧硫化反應。
  • 中國藥科大竇曉巍課題組ACS Catal.:利用二亞芳基丙酮和有機硼酸在...
    導讀近日,中國藥科大學竇曉巍課題組開發了一種由催化劑控制的二亞芳基丙酮和有機硼酸多樣性合成螺色滿的方法,用於合成手性4,4'-二取代的2,2'-螺雙色滿和4-取代的螺色滿-2,2'-色烯(Scheme 1c),該成果發表於ACS Catal.(DOI: 10.1021/acscatal.9b05577)。
  • ACS Catal.:江西師大趙軍鋒課題組實現炔醯胺介導的大環內酯化
    目前,化學家已經開發了大量內酯化策略包括過渡金屬催化的C-O鍵生成、通過炔烴/烯烴關環複分解或烯烴偶聯構建C-C鍵以及N-雜環卡賓(NHC)催化醛的氧化酯化等。但這些方法的關環前體不易得、轉化條件苛刻、且多涉及到過渡金屬催化劑的使用,大大限制了這些方法的推廣。
  • 華東理工大學解永樹教授課題組近年來卟啉研究進展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X-MOLNews副標題:永無止境,百年樹啉解永樹教授簡介解永樹,華東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1993 年吉林 (工業) 大學本科畢業,1998 年浙江大學博士畢業2003 年起,先後於臺灣大學、日本九州大學和日本國立材料研究所 (NIMS) 開展研究工作,2007 年迄今為華東理工大學化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卟啉合成化學與有機光電材料。針對卟啉的功能化、光譜與分子間聚集調控等問題開展系統研究,建立了新型卟啉合成策略,豐富其光譜調控手段,拓展其聚集性能調控途徑,實現 12.4% 的碘電解質電池最高光電轉換效率。
  • ...教授課題組發表Ni催化的亞胺與苯乙烯及其衍生物加氫烯化反應
    因此,開發一種通用高效的烯丙基胺合成方法是一個相當有價值的課題。在所有的製備方法中,利用亞胺和π-體系化合物進行偶聯是最常見的途徑之一,這種偶聯的傳統策略主要依賴於烯基金屬有機物對亞胺進行親核加成(Scheme 1a)。
  • 南開大學汪清民課題組:2-雜芳環聯苯骨架的高效構築
    採用傳統金屬偶聯的方法合成這類化合物需要預先對底物進行預官能團化,但是該策略步驟較長,原子經濟性較差。培養畢業了23名博士生和45名碩士生,畢業研究生獲得了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天津市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南開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南開大學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和國家獎學金。
  • Angew:NHC催化實現烯烴的自由基醯基氟烷基化反應
    近日,成都大學四川抗生素工業研究所李俊龍教授課題組和成都中醫藥大學韓波教授課題組共同合作在Angew發表論文,報導了通過N-雜環卡賓有機催化多組分反應,實現烯烴與芳族醛、氟烷基試劑的自由基醯基氟烷基化反應。值得注意的是,該催化體系,包括苯乙烯、環狀內部烯烴、吲哚、乙烯基醚、乙烯基酯、未活化的簡單烯烴等,均體現較好的兼容性。
  • ...生物醫學研究院達林泰課題組和張延課題組在《ACS Catalysis...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達林泰課題組和張延課題組在生物化學領域著名期刊《ACS Catalysis》聯合發表了題為 「Regulatory Role of One Critical Catalytic Loop of Polypeptide N-Acetyl Galactosaminyltransferase-2 in Substrate
  • 江西師範大學劉云云和萬結平課題組:合成3-烯基色酮
    近日,江西師範大學劉云云和萬結平課題組利用鈀/碘鹽催化的鄰羥基烯胺酮環化和C-H鍵烯基化串聯反應合成了3-乙烯基色酮,建立了兼容於末端和非末端烯烴合成3-烯基色酮的方法。劉云云和萬結平教授課題組主要從事有機合成方法研究,側重發展高效平臺合成子和試劑、生物質合成利用、步驟經濟性和多樣性導向合成、綠色合成催化等,旨在發展新型有機合成方法和策略的同時,為生物藥物活性分子發現、天然產物/藥物分子的後期修飾等提供合成方面的支持
  • ACS Catal.鈀催化下烯基芳烴的不對稱氫氟化
    化學加網V5套餐企業特別推廣導讀近期,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廖建課題組與中南民族大學雷新響課題組團隊以Selectfluor作為氟源和氧化劑、三正己基矽烷作為氫源、(R)-SOP配體為手性源以及三芳基膦作為次要配體實現了鈀催化下烯基芳烴的不對稱氫氟化(Scheme 1,iv),
  • 華東理工大學劉培念課題組JACS:原子尺度的二維MOFs逐步形成過程與...
    2020-09-22 01:01:05 來源: 化學加網 舉報   導讀  華東理工大學劉培念課題組設計了
  • 人才強校 | 郭紅超課題組在手性中環化合物的合成中取得新進展
    本網訊 我校理學院郭紅超教授課題組近期在中環化合物合成中取得重要進展:課題組通過鈀催化的不對稱串聯環加成/Cope重排反應高效構建了手性九元雜環化合物,為中環雜環化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新方法。相關工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的期刊《ACS Catalysis》 (2019, 9, 1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