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我是豫鄉伊人,今天給大家分享種植小知識是:如何料袋製備,基本技術要求有三個點!
栽培技術實際操作:
(一)料袋製備:
1.拌料 儘量採用機械操作,大批量生產時,在水泥等硬化地面上鋪厚原料,採用小型拖拉機拖帶旋耕機進行拌料,效果很好。無論採取哪種方式,拌料一定要均勻,均勻的要求是:主要原料和輔助原料要拌勻、水分要拌勻、pH值均勻。拌料後,堆放一夜,使原料進一步吸水、軟化,同時,也可防止出現拌料不均勻類問題的存在。時下,小規模的生產者多採用移動式拌料機進行該項操作,大中型生產者多採取成套設備進行拌料,不會發生拌料不勻、存在乾料等類問題,同時解決了基料中的金屬等異物困擾,效果更好。
2.裝袋:裝袋前,一定要重新進行翻料、測定水分及pH值,並進行調整,根據主要原料的材質和顆粒規格等具體參數掌握含水率在50%~60%,pH值調為7左右,待料溫下降至30℃及其以下即可。 裝袋可以在機械或人工拌料的基礎上,使用裝袋機進行操作,一般每臺裝袋機需要6人操作,目前,一些小規模生產戶開始使用該方式。
傳統的人工裝袋,速度慢、效率低,而且裝袋的鬆緊度不同,但由於該方式適合我國「千家萬戶齊上陣」的生產模式,所以,至今仍為我國香菇散戶生產的主要操作方式。但在香菇生產企業,則基本上完全依靠機械操作了,時下已經基本解決了企業香菇生產中的用工量大、勞動力多、難以管理和支出高、菌棒質量參差不齊等系列難題。
裝袋的基本要求:第一,檢查塑膠袋,應完好無損,不可有破洞、裂口等,並且,關鍵是要檢查隱患,如有不易看見的微孔類,質地差、拉力不夠導致易被扎破等,否則造成汙染也難以找出原因。五年前,某企業使用南方某品牌的低壓聚乙烯做香菇菌棒,接種後半月內的點狀木黴等汙染即高達30%以上,各環節都不能找出原因,在觀察中無意撫摸汙染菌袋時,感覺很是刺手,經仔細查看,每個汙染點就是一個小孔,可將牙籤尖插入。據分析,應為塑膠袋自身質量問題,抗拉力達不到要求,被木屑頂破。
第二,裝料要鬆緊適中、均勻一致。經過培訓後,專業操作工使用裝袋機產出的料袋,完全可以達到該要求,而人工裝袋則很難達到要求。第三,裝完後、扎口前,袋口內壁應清理乾淨,不要讓基料顆粒粘附在扎口處的塑膠袋內壁。第四,扎口要緊實,不使漏氣。使用扎口機的無需擔心——只要完成扎口,就如同火腿腸的兩頭扎口一樣,不會漏氣的。
3.滅菌:香菇是熟料栽培品種,裝好的料袋必須經過滅菌處理,殺滅基料中的所有微生物活體後,才能進行下一道工序。在香菇生產上,主要採取「溼熱滅菌法」。溼熱滅菌中,有高壓滅菌和常壓滅菌兩種,高壓滅菌必須使用相應的高壓滅菌設備,如高壓滅菌罐、高壓滅菌櫃等,一般控制壓力在0.15~0.2MPa、維持1.5~2小時即可達到滅菌目的。
這裡請注意一個問題就是:必須購置具有生產資質的企業生產的高壓滅菌設備,而不要隨便購買,更不要私自製作,多年來各地已經發生不少關於設備爆炸、傷及人命的類似事故,我們都應吸取教訓。常壓滅菌一般指的是100℃蒸汽滅菌——其形式猶如蒸饅頭,直至蒸熟。其中方法很多,如20世紀80年代流傳的常壓滅菌灶和移動式方形滅菌灶,20世紀90年代末期開始的直燒式滅菌包,21世紀初年流行的通入蒸汽式架層滅菌、管道蒸汽滅菌包(太空包)等,現在企業生產上多以大型滅菌包為主,中小生產者多用蒸汽滅菌包。
基本技術要求就是:
第一,要根據蒸汽發生量進行排袋,不可過多,否則,無法達到理想的滅菌目的;
第二,一定儘量縮短滅菌開始至達到額定溫度的時間,也就是要儘快升溫;
第三,維持時間內的蒸汽發生量要保持均衡,尤其不要高高低低不均衡。常壓滅菌還有一種高壓蒸汽常壓滅菌方法,即採取通入高壓蒸汽、按常壓滅菌的方式進行滅菌的辦法,具體操作是:在硬化地面上將料袋密密排起較大的滅菌垛,每個垛2000~4000個料袋,覆蓋塑料膜和遮光物,就是一個大太空包,然後往垛底通入壓力為0.15~2MPa左右的高壓蒸汽,根據滅菌要求,連續通汽,直至完成預定的滅菌時間。該方法只要一臺2立方米蒸汽量的鍋爐,即可滿足4~6個(2000袋左右)較大太空包的滅菌,可以實現連續作業;或者使用如火力發電廠等企業的廢汽,而無須購置大量滅菌罐等設備,即可實現流水生產。
常壓滅菌需注意以下三點:
第一點,料袋應「井」字形排列,以使蒸汽能均勻穿過。
第二點,大批量生產時,滅菌包可堆放2000袋以上,因此,一定要使滅菌包內呈「空心型」,即周圍最多可排放5~6排,中間形成約2~4個料袋空間的方形空心,以最大限度地積蓄蒸汽,滅菌包呈長方形時,可設置多個方形空心。
第三點,測量料袋溫度時,應以底部料袋中心的溫度為準,一般在大火攻氣或快速通入高壓蒸汽後,3小時左右,料袋溫度即達95℃左右,此時即可開始計時,保持該溫度(或略有上升)20小時以上,即可結束滅菌,但要根據料袋的規格、原料顆粒的大小等具體情況而定,最多時可維持48小時左右。
4.冷卻:完成滅菌後,一般應等料袋溫度降至40℃左右時才取出,但如是連續生產,則應在停火(氣)後5~8小時取出料袋進入冷卻室,以不耽誤下一批料袋的繼續滅菌。 5.檢測滅菌效果 將完成滅菌的料袋,每個滅菌垛隨機分層抽取10個左右,單獨放置於檢驗室,調控溫度在25~35℃之間,靜置15天左右,觀察基料變化、有否汙染,以便確定滅菌效果。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先到這裡吧,咱們下期再見,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