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mBot小車、體驗機器人課程、參與科幻手環製作、學習雷射雕刻......昨天,在樂賢坊小學的科藝嘉年華上,孩子們穿梭於操場和不同的教室,輪番體驗科技的神奇和樂趣。
人工智慧時代,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知識更迭的速度越來越快。為了讓教育也能適應未來發展,廣州從去年底開始大力推行STEM教育,目前已經在155個試點學校開展168個課題項目,培養複合型人才。作為試點學校之一,樂賢坊小學結合本校特色進行了STEM課程的開發,在部分年級開展了「關於抗震建築設計在未來學校應用方面的研究」這一STEM課程。
■32個科技項目供學生體驗
「大家排好隊,不要擁擠,一定都能玩上的。」今天上午,樂賢坊小學變身為一個巨大的遊園會,學校精心準備了mBot小車、VR無人機、暗影魔狼、終極機器人、叮咚印象+阿爾法蛋等32個科技體驗活動。孩子們每人拿著一本科技小護照,每體驗完一個項目,就能得到一個印章。每一個教室就是一個體驗點,當一個孩子在教室裡體驗時,其他孩子扒在窗邊上看,眼裡滿是對科技的好奇。
在「反應速度我最快」的體驗點,孩子們通過遊戲,了解什麼叫摩擦生熱。老師一聲令下,三個孩子便一起使勁搓手,然後雙手握著感應棒,顯示器會實時顯示感應棒的溫度,誰的感應棒溫度最高,誰就是勝利者。樂賢坊小學副校長楊國超表示,這次活動旨在激發孩子們對科技的興趣和探究精神。作為廣州市STEM教育試點學校之一,學校在未來的設計課堂上也會涉及到機器人應用、雷射雕刻等。在這次的嘉年華中,這些也都成為了體驗項目,讓孩子們初步了解這些設備是如何應用的。
■部分年級開展抗震建築設計研究
所謂「STEM教育」,是將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統整而形成課程。STEM教育以學科知識整合、生活經驗整合、學習者中心整合為取向,以問題解決為目標,基於項目實施的課程,對於培養學生的研究探索能力、創新實踐能力具有重要價值。
作為廣州市STEM教育的試點學校之一,樂賢坊小學從本學期開始,在部分年級開展了STEM課程。「我們進行了「關於抗震建築設計在未來學校應用方面的研究」課程的開發,目前五年級已經啟動了課程,四年級還在結合孩子的年齡特點,進行課程的配套開發。因為學校地處荔灣,我們還會引導孩子們在設計中加入一些西關特色。」楊國超說,「關於抗震建築設計在未來學校應用方面的研究」融合了物理、工程、數學、技術、美術、甚至語文等方面的內容。「在作品完成後,孩子們要對作品進行闡述,這涉及到語言表達,總之對孩子來說是一個全方位的鍛鍊。」楊國超表示,在總結試點年級經驗後,該課程將會在全校鋪開。
文、圖、視頻: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劉曉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