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工業大學顧軍渭教授課題組關於電磁屏蔽高分子複合材料研究...

2020-11-25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Research科學研究 ,作者Research編輯部

Research科學研究

《Research》是《Science》自1880年創刊以來進行海外合作的第一本科技期刊,由科技導報社2018年出版,主要發布交叉學科熱點領域的最新突破性科研進展。《Science》為《Research》提供國際化的出版平臺和推廣服務。

西北工業大學顧軍渭教授課題組通過控制冷凍方式和不同填料比調控其微結構成功製備出一種輕質、簡單易得、可塑性強的高導電、高屏蔽效能、優異力學性能和突出熱穩定性的纖維素納米纖維/Ti3C2Tx MXene氣凝膠/環氧樹脂納米複合材料。相關成果以「3D Shapeable, Superior Electrically Conductive Cellulose Nanofibers/Ti3C2Tx MXene Aerogels/Epoxy Nanocomposites for Promising EMI Shielding」為題發表在Research上(Research, 2020, 2020: 4093732, DOI: 10.34133/2020/4093732)。

1.研究背景

質輕、力學性能優異且電磁屏蔽效能(EMI SE)高,尤其能實現複雜結構件成型以及規模化生產的電磁屏蔽複合材料對航空航天武器裝備的研製發展及更新換代具有十分重大的理論意義和指導價值。相比傳統金屬基屏蔽材料(如銅、鋁和鎳等),聚合物基導電複合材料憑藉比強度高、性能可調、化學穩定性優異以及電導率(σ)較高等優勢,在電磁屏蔽領域受到青睞。機械共混法是製備聚合物基導電複合材料的常用方法,但通常會帶來加工困難和力學強度差的問題。構築3D導電網絡被證明是一種以低用量導電填料實現聚合物基複合材料高EMI SE的有效方式。相比隨機排列的各向同性3D導電網絡,序列化3D導電網絡不僅有利於進一步降低形成導電網絡的閾值,還可以更高效地利用填料/聚合物界面,增強在序列化結構間電磁波的反射和重吸收,提升對電磁波的損耗能力。

2.研究進展

西北工業大學顧軍渭教授課題組利用氫鍵作用將CNF與Ti3C2Tx複合,通過定向冷凍策略並經熱還原-真空輔助浸漬法製備出序列化結構的熱還原纖維素納米纖維/Ti3C2Tx氣凝膠(TCTA)/環氧樹脂納米複合材料(圖1)。研究了Ti3C2Tx體積分數對TCTA/環氧樹脂納米複合材料σ和EMI SE的影響,並深入探討了TCTA/環氧樹脂納米複合材料的導電機理和電磁屏蔽機理。

圖1 TCTA/環氧樹脂電磁屏蔽納米複合材料製備示意圖(a)、Ti3C2Tx與CNF氫鍵作用示意圖(b)及部分複雜形狀的TCTA實物圖片(c)

Ti3C2Tx與CNF相互支撐促進了3D多孔結構的高效形成。熱還原後,TCTA仍維持著定向冷凍形成的序列化多孔結構,泡孔尺寸隨Ti3C2Tx體積分數的增加逐漸減小,且Ti3C2Tx在熱還原過程中並未產生明顯的氧化(圖2)。

圖2 TCTA的微觀結構形貌(SEM)和化學組成(Raman、XPS)分析

TCTA/環氧樹脂納米複合材料的σ隨Ti3C2Tx體積分數的增加迅速提升,其滲濾閾值為0.20 vol%。隨著Ti3C2Tx體積分數的增加,Ti3C2Tx之間接觸更緊密,更易形成發達的導電通路。且TCTA中Ti3C2Tx片層沿軸向序列化排列,使傳輸電子的能力更強,從而展現出較隨機排列CNF/Ti3C2Tx 3D結構更高的σ。隨著Ti3C2Tx體積分數的增加,TCTA/環氧樹脂納米複合材料的EMI SE穩步提升,其吸收佔主導地位,為吸收屏蔽機理。相比已發表工作,TCTA/環氧樹脂納米複合材料憑藉序列化3D導電網絡以較低Ti3C2Tx用量(0.82、1.11和1.38 vol%)達到了較高的SE/d(28、32和37 dB mm-1),展現出了極優的電磁屏蔽性能(圖3)。

圖3 TCTA/環氧樹脂電磁屏蔽納米複合材料的電導率、屏蔽性能及機理示意圖

大量Ti3C2Tx片層包裹在CNF上,並相互搭接為泡孔孔壁,形成了高效的3D導電網絡(圖4)。由於Ti3C2Tx本體極高的σ,使TCTA/環氧樹脂納米複合材料對電磁波產生了較強的電損耗並將其轉化為了熱能。同時,TCTA的3D導電網絡通過多次反射或散射延長了電磁波的傳輸路徑,進一步促進了電磁波的重吸收。更為重要的是,相比隨機排列的CNF/Ti3C2Tx 3D結構,TCTA獨特的序列化3D導電網絡不但明顯提高了TCTA/環氧樹脂納米複合材料的σ,而且更充分地利用了TCTA/環氧樹脂界面對電磁波的反射和重吸收,從而展現出更高的EMI SE。此外,TCTA擁有較大的比表面積和豐富的界面,憑藉其界面極化等作用進一步增強了TCTA/環氧樹脂納米複合材料對電磁波的損耗。

圖4 TCTA/環氧樹脂電磁屏蔽納米複合材料的SEM側視圖(a-g')、HRTEM(h')、STEM(h-h''')照片以及對應的HAADF和元素映射圖像

3.未來展望

TCTA的序列化3D導電網絡使電磁波在TCTA/環氧樹脂納米複合材料內進行高效的多重反射和重吸收,從而耗散在複合材料內部,其屏蔽機理以吸收為主。這種微結構調控策略以及超高屏蔽效能的序列化3D MXene結構的製備將極大地拓寬MXene納米材料在EMI領域中的應用。

4.作者簡介

顧軍渭,教授、博導,中國複合材料學會導熱複合材料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委員,陝西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主要從事功能高分子複合材料和先進樹脂基透波複合材料的結構/功能一體化設計、製備及加工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基礎JQ計劃技術領域基金項目、陝西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等國家級、省部級項目18項。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在Angew Chem Int Edit, ACS Nano, Sci Bull, Compos Sci Technol, Research和Chinese J Polym Sci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入選第一作者/通訊作者ESI熱點論文25篇、ESI高被引論文35篇;1篇論文入選2018年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際學術論文。SCI總引用6300餘次(近五年SCI引用5700餘次),H因子48。授權和受理國家發明專利37項。

文章來源:Research科學研究

中國複合材料學會將於2020年11月5日-7日舉辦第八屆國際複合材料科技峰會暨第四屆國際複合材料產業創新成果技術展覽會。會議旨在立足複合材料產業發展新態勢,加快複合材料產業變革進程、加強科技創新、深化交流合作;緊扣複合材料行業發展新動向,倡導基礎理論前瞻性與應用研究實用緊密結合,引導複合材料相關技術的加速突破;貫徹落實複合材料發展新理念,促進複合材料「產政學研用」進一步融合,提升複合材料行業的國際競爭力。

第八屆峰會分會場徵集論文簡報工作已開啟,目前設置四個分會場,分會場及徵文主題如下:

1.複合材料理論及應用;

2.複合材料工藝及技術;

3.複合材料測試及評價;

4.複合材料處理及再生。

歡迎復材相關的廣大科技工作者投稿及諮詢,投稿至郵箱isct@csfcm.org.cn。

峰會報名請戳下方二維碼:

更多峰會詳情請關注「中國複合材料學會」微信公眾號或聯繫學會相關工作人員:

峰會聯繫人:張力心

原標題:《【行業資訊】西北工業大學顧軍渭教授課題組關於電磁屏蔽高分子複合材料研究的新進展》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西工大6名青年教授獲得2019年陝西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
    西北工業大學航海學院李慧平,材料學院李宏偉、範曉麗、謝科予,理學院顧軍渭,光學影像分析與學習中心黃慶華等6位青年教授獲得資助。陝西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是由陝西省科學技術廳於2017年新設立的人才計劃項目。根據《陝西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實施細則》,經通訊評議、答辯評審及會議研究審定等環節確定獲得者名單。
  • (1月7日)聚合物基功能複合材料的設計構築及性能調控
    (1月7日)聚合物基功能複合材料的設計構築及性能調控 來源:化學科學與工程學院   時間:2019-01-02  瀏覽:
  • 細菌纖維素生物材料變身電磁屏蔽材料
    近年來,通過嚮導電或不導電的高分子基體中加入一定量導電填料製成複合型導電聚合物,為高效電磁屏蔽材料的開發提供了新方法。石墨烯(Graphene, GR)是由碳原子以sp 2 雜化軌道構成的六邊形蜂巢晶格結構的二維單層片狀材料,特殊的納米結構使其具有優異的物理化學性質,其優異的導電性能掀起了石墨烯納米複合電磁屏蔽材料研究的熱潮。
  • 南方科技大學陳忠仁教授課題組誠招博士後,高分子科學方向
    ▎學術經緯/報導 導師簡介 陳忠仁教授,加州理工學院化學工程與化學博士(師從諾貝爾化學獎得主Grubbs教授和Kornfield教授),南方科技大學(終身全職
  • 西北工業大學夏勇教授課題組博士生在醫學圖像計算頂級會議MICCAI...
    該會議是醫學影像人工智慧領域的國際頂級會議,除了展示領域內最新研究成果外,還因舉辦面向各種醫學圖像智能分析場景的國際挑戰賽而受到全球研究者和業界的廣泛關注。西北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的空天地海一體化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夏勇教授課題組博士生賈灝哲在大腦膠質瘤分割挑戰賽(BraTS 2020)獲得國際亞軍,博士生張建鵬在基於多序列CMR的心肌病理分割挑戰賽(MyoPS 2020)獲得國際季軍。
  • 哈爾濱工業大學冷勁松教授團隊,智能材料領域優秀團隊簡介
    哈爾濱工業大學冷勁松教授團隊,最早於1992年在哈工大開展智能材料系統和結構的研究,並長期致力於智能材料及其應用的研究,與杜善義院士等合著 「智能材料系統和結構」專著,且相關研究成果受到廣泛關注。冷勁松教授於2017年獲國際複合材料學會世界學者獎,2018當選年度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
  • 西安工業大學一項研究成果在國際頂級期刊亮相,影響因子高達10.7
    如今西安工業大學再傳喜訊,該校材料與化工學院吳新明博士作為第一作者在國際權威能源材料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在線刊發最新研究論文,題目為《Wide potential and high energy density for an asymmetric aqueous supercapacitor》,影響因子高達10.7,課題組王奇觀教授和王巖副教授為該文的共同作者
  • ...基體的合成與改性;納米高分子基複合材料製備;生物高分子材料製備
    姓名: 黃玉東       性別: 男       出生年月: 所在院校: 哈爾濱工業大學
  • 「MXenes之父」最新《ACS Nano》:MXenes電磁屏蔽性能與結構關係大...
    MXenes指的是二維過渡金屬碳化物、氮化物或碳氮化物,是由 美國德雷塞爾大學 Yury Gogotsi 教授課題組 在2011年發現的一種新型二維結構材料。
  • 安徽建築大學在生物基介電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日,材化學院功能高分子與化學建材團隊王平博士通過離子液體(ILs)催化調控聚乳酸/多壁碳納米管(PLA/MWCNTs/EMA-GMA)納米複合體系的界面化學反應和相結構,製備了可用於吸波、隱形和電磁屏蔽功能器件的生物基納米複合材料。
  • 我國絕緣高分子複合材料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日前,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楊小牛研究員課題組在半導體/絕緣體高分子複合材料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其研究結果被國際著名期刊《先進功能材料》以
  • 醯亞胺基N-型高分子半導體研究進展| 南方科技大學郭旭崗教授特約專論
    高性能N-型高分子半導體的匱乏大大阻礙了高分子半導體在有機電子領域的進一步發展和應用,因此,設計和開發新的高性能N-型高分子半導體材料將對有機電子領域的發展提供巨大的推動作用。南方科技大學郭旭崗課題組一直致力於新穎的N-型醯亞胺基高分子半導體的設計和開發, 2008年郭旭崗等人首次合成了基於萘二醯亞胺(NDI)的共軛高分子(Org.
  • 西北工業大學:雪松樹皮為原料衍生硬質碳材料作為鈉離子電池陽極
    本文,西北工業大學應用化學系黃英教授團隊在《Energy Fuels》期刊發表名為「Cedarwood Bark-Derived Hard Carbon as an Anode for High-Performance Sodium-Ion Batteries」的論文,可再生且便宜的雪松樹皮被用作原料,通過一步碳化來製備雪松樹皮衍生的碳(CBC)材料
  • 我校劉銀教授課題組在三維納米花狀MoS2-PANI複合材料的結構設計...
    近日,我校劉銀教授課題組在國際期刊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中科院SCI分區:材料科學一區、TOP期刊、影響因子IF = 6.63)在線發表了題為《Embedded MoS2-PANI Nanocomposites
  • 第一屆全國極端力學學術會議在西北工業大學召開
    西工大新聞網10月21日電(薛存 張超 攝影記者 郭友軍 宗青川)經中國力學學會批准,由中國力學學會女科技工作者專業委員會主辦,西北工業大學和北京大學共同承辦,西北工業大學學科辦協辦的第一屆全國極端力學學術會議於2020年10月17日至18日在西北工業大學成功召開。
  • 寧波材料所在電磁屏蔽材料設計與製備方面取得進展
    隨著現代電子工業的快速發展,各種高集成和高功率無線通信系統和電子器件數量急劇增加,導致電磁幹擾和電磁汙染問題日益突出,不僅在通信領域中對信號的產生、傳播和接收造成了極大的影響,而且給人類社會的生產與生活,尤其是人類身體健康帶來了不容忽視的危害。
  • 工學院於海峰課題組在高分子複合材料用於柔性可控太陽能熱燃料...
    近日,北京大學工學院於海峰課題組基於高分子複合材料,開發了一種柔性可控的太陽能熱燃料電池,以一種商業化織物為模板,與一種可在室溫下發生光致固液相態轉變的偶氮苯衍生物分子複合,該複合材料可以實現可逆、可控的太陽能存儲以及熱能釋放。
  • 美國西北大學Cheng Sun教授課題組AM: 一種列印層可獨立自由變換的新型3D列印方法
    為了進一步釋放3D列印的製造能力,促進3D列印技術的發展,有必要對3D列印成型方法進行研究,尋求對傳統靜態逐層堆積成型方法的突破。針對上述科學問題,美國西北大學Cheng Sun教授課題組以光固化3D列印為研究對象,設計並實現了一種各列印層可自由變換的動態隨形3D列印成型方法(圖1)。
  • 西北工業大學6項成果獲2018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西北工業大學共有11項成果獲得2018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獎,其中我校主持完成的5項成果和參與完成的1項成果獲得一等獎,一等獎獲獎項目總數位居全省第一。我校獲得陝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的項目分別為李金山教授等完成的「鈦基非晶合金及其複合材料組織調控及製備技術」,李玉龍教授等完成的「飛機典型結構抗鳥撞設計、分析及試驗驗證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