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絡)
黃槿,常綠灌木或喬木。與朱槿一樣,是木槿屬的一員。顧名思義,黃槿即為黃色的「木槿」。花朵為金黃色、喇叭狀。
黃槿是筆者最熟悉的樹種之一,為家鄉常見植物。
小時候,筆者與夥伴們經常爬上黃槿樹,摘下花朵,置於手心,用力一拍,相互比試誰拍出的聲音最為響亮!清翠的響聲此起彼伏,大伙兒歡聲嬉笑,樂此不疲。酷熱夏天,在枝葉茂密的黃槿樹下掛一張網床,躺在上面逍遙自在,與朋友家人納涼聊天,實在不啻為人生一大享受!
兒時,筆者偶爾會接到家人派下的「美差」——去摘一些葉圓光潤的黃槿葉回家,母親要用它來包裹香甜可口的白餅餡兒。白餅是家鄉常見的特色小吃。在廣東、廣西、臺灣等省區的鄉間,黃槿葉常用於包裹糕餅,故又稱糕仔樹。
黃槿極易繁殖,隨便砍下一節枝條,插於溼潤的泥土中,不出2個月便能長根發芽抽枝。黃槿耐鹽鹼,且抗風力強,是海邊防風定沙的「保護神」。
據說,黃槿的嫩枝葉可供蔬食。或許是家鄉盛產蔬菜的緣故,筆者之前從沒聽說也未曾食用過。
植物介紹
中文名:黃槿
拉丁名:Hibiscus tiliaceus Linn.
別 名:糕仔樹、鹽水面夾果、海麻等。
科 屬:錦葵科 木槿屬
花 期:6-8月。
分布區域:主要分布在臺灣、廣東、廣西、福建等地。
主要價值:觀葉、觀花的觀賞植物,也是海岸防沙、防潮、防風之優良樹種;皮纖維供制繩索;嫩枝葉供蔬食;根、葉、花及樹皮均可入藥;木材堅硬緻密,耐朽力強,用途廣泛。
---參考百度百科及中國植物志電子版
葉
花
(圖片來源:網絡)
莖
果
(圖片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
來源:麗園第一期工程綠化項目。2017年2-3月,由深圳市建築工務署種植。
數量:共發現39棵。
分布區域:分布在臨床醫學大樓西側、化工學院大樓周邊、學術交流中心南側,以及生物醫學大樓東北角等地。
(化工學院大樓與材料學院大樓之間綠化帶)
(臨床醫學大樓西側)
(學術交流中心南側)
(生物醫學大樓東北角)
(化工學院大樓東南角)
聚焦:位於臨床醫學大樓西側其中一株。
(臨床醫學大樓)
(上弦橋)
(大沙河)
(圖片來源:網絡)
(圖片來源:網絡)
(圖片來源:網絡)
前言→小葉欖仁→美麗異木棉→木棉→櫻花木棉→荔枝→雞蛋花→葉子花→尖葉杜英→水石榕→雞冠刺桐→變葉珊瑚花→朱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