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園植物志】黃槿

2021-02-12 一丁說

(圖片來源:網絡)

黃槿,常綠灌木或喬木。與朱槿一樣,是木槿屬的一員。顧名思義,黃槿即為黃色的「木槿」。花朵為金黃色、喇叭狀。

黃槿是筆者最熟悉的樹種之一,為家鄉常見植物。

小時候,筆者與夥伴們經常爬上黃槿樹,摘下花朵,置於手心,用力一拍,相互比試誰拍出的聲音最為響亮!清翠的響聲此起彼伏,大伙兒歡聲嬉笑,樂此不疲。酷熱夏天,在枝葉茂密的黃槿樹下掛一張網床,躺在上面逍遙自在,與朋友家人納涼聊天,實在不啻為人生一大享受!

兒時,筆者偶爾會接到家人派下的「美差」——去摘一些葉圓光潤的黃槿葉回家,母親要用它來包裹香甜可口的白餅餡兒。白餅是家鄉常見的特色小吃。在廣東、廣西、臺灣等省區的鄉間,黃槿葉常用於包裹糕餅,故又稱糕仔樹。

黃槿極易繁殖,隨便砍下一節枝條,插於溼潤的泥土中,不出2個月便能長根發芽抽枝。黃槿耐鹽鹼,且抗風力強,是海邊防風定沙的「保護神」。

據說,黃槿的嫩枝葉可供蔬食。或許是家鄉盛產蔬菜的緣故,筆者之前從沒聽說也未曾食用過。

植物介紹

中文名:黃槿

拉丁名:Hibiscus tiliaceus Linn.

別    名:糕仔樹、鹽水面夾果、海麻等。

科    屬:錦葵科 木槿屬

花    期:6-8月。

分布區域:主要分布在臺灣、廣東、廣西、福建等地。

主要價值:觀葉、觀花的觀賞植物,也是海岸防沙、防潮、防風之優良樹種;皮纖維供制繩索;嫩枝葉供蔬食;根、葉、花及樹皮均可入藥;木材堅硬緻密,耐朽力強,用途廣泛。

---參考百度百科及中國植物志電子版

(圖片來源:網絡)

(圖片來源:中國植物圖像庫)

來源:麗園第一期工程綠化項目。2017年2-3月,由深圳市建築工務署種植。

數量:共發現39棵。

分布區域:分布在臨床醫學大樓西側、化工學院大樓周邊、學術交流中心南側,以及生物醫學大樓東北角等地。

(化工學院大樓與材料學院大樓之間綠化帶)

(臨床醫學大樓西側)

(學術交流中心南側)

(生物醫學大樓東北角)

(化工學院大樓東南角)

聚焦:位於臨床醫學大樓西側其中一株。


(臨床醫學大樓)

(上弦橋)

(大沙河)

(圖片來源:網絡)

(圖片來源:網絡)

(圖片來源:網絡)

前言→小葉欖仁→美麗異木棉→木棉→櫻花木棉→荔枝→雞蛋花→葉子花→尖葉杜英→水石榕→雞冠刺桐→變葉珊瑚花→朱槿→

相關焦點

  • 【麗園植物志】霸王棕
    它是棕櫚科植物中的珍稀品種,引種國內時間並不長,在華南地區栽培表現良好而逐漸普及各地。霸王棕,樹幹筆直,成年樹一般可高達30米,在原產地馬達加斯加,高度甚至可超80米。它生長迅速,在眾多綠樹叢林中,很快便能脫穎而出,鶴立雞群,引人注目。霸王棕,葉片巨大。成年樹葉的葉面寬大,葉柄堅硬,最長可達3米。超大型的葉子,似一把巨大的芭蕉扇,氣勢非凡。
  • 【麗園植物志】小葉欖仁
    第一期,我們來認識一下麗園校道上最常見的植物——小葉欖仁。小葉欖仁,優良景觀樹種。
  • 半紅樹之黃槿
    我是錦葵科木槿屬的黃槿,屬於常綠喬木。我有著心形或近圓形的葉片,有著亮麗的黃色花,不過花脫落前常變成紅色,花心部紫黑色;蒴果球形,密被黃柔毛,熟時會分瓣開裂,跟大花紫薇的果有幾分相似。黃色的花,右上角隱藏著開裂的果變紅色的花 我是典型的半紅樹植物
  • 上海數字植物志網站上線
    原標題:上海數字植物志網站上線  東方網3月16日消息:記者昨天獲悉,國內首家省市級的數字植物志上海數字植物志網站(shflora.ibiodiversity.net)近日正式上線。該網站由上海辰山植物園(中國科學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學研究中心)主辦,目前已收集了大量的圖片以及各類數據,完成了資料積累與整體構建,將成為上海地區植物認知重要的現代化信息網絡平臺。  目前該植物志共收錄維管植物2979種,包含原生植物844種,外來及入侵植物359種,栽培植物1776種及大量名優、新優栽培植物品種,成為收錄上海市植物種類最為豐富的權威性數位化網站。
  • 《中國植物志》的編研史(1)
    《中國植物志》是一部總結我國維管束植物(蕨類和種子植物)系統分類的巨著,全書共80卷,計126分冊,包括了3萬多種植物和9000餘幅圖版。《中國植物志》的編研歷史實際上從20世紀30年代就開始了,但直至1958年才正式啟動。全書126卷冊的編研工作共經歷了45年的漫長歲月,於2004年全部完成。
  • 野生植物「家譜」 溫州出版浙江首部地市級植物志書
    日前,繼《杭州植物志》出版後,溫州也推出了野生植物首部「家譜」《溫州植物志》。該書由中國林業出版社於2017年出版,是浙江省內第一部地市級植物志書,是近百年來溫州植物資源調查和分類研究的系統總結。這裡的很多植物起源古老,殘遺植物、特有和珍稀植物多,比如溫州種子植物中就包含22個我國特有屬,在中國植物區系劃分中佔重要地位。然而,溫州雖然是省內植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但區域內植物資源的調查研究一直較為薄弱。編寫植物志是植物學科發展的需要,也是一個地區植物分類學研究水平和研究隊伍實力的展示。
  • 科學網—《泛喜馬拉雅植物志》發布階段成果
    本報訊(記者丁佳)12月18日,由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牽頭開展的重大國際合作項目——泛喜馬拉雅植物綜合考察和植物志編研項目在北京發布階段性成果
  • 科技日報:《中國植物志》全部出齊
    3月31日上午,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中科院聯合向新聞界通報了《中國植物志》的編研情況。   這部曠世巨著記載了中國3萬多種植物(301科3408屬31142種),包括9000多幅圖版,共計5000多萬字,126卷冊,是關於中國維管束植物(包括蕨類植物與種子植物)的全面、系統、科學的總結。
  • 「《中國植物志》的數位化和DNA條形碼」項目啟動
    11月3日,由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張憲春研究員和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王紅研究員共同主持的國家科技部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中國植物志》的數位化和DNA條形碼」項目啟動會在北京香山召開。   科技部基礎研究司主任科員祝學衍對項目定位、工作實施、經費使用等相關問題提出重要建議和要求。
  • 為《中國植物志》寫史,向老先生致敬
    《中國植物志編纂史》是一部完整記述《中國植物志》研究、編寫、出版工程全景式的力作,具有填補科學史、出版史研究空白的價值。全書以翔實、客觀的文字呈現出《中國植物志》研究、編纂過程中曲折和執著的實現路徑,探尋各個時期重要歷史事件與編纂過程的始末,記述主要科、屬編寫經過和學術成就,藉以評述中國植物分類學的發展歷史。
  • 《中國植物志》手機版正式上線蘋果應用商店
    「《中國植物志》Lite網絡版」由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系統與進化植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數字植物項目組開發,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負責推廣。先期發布了「《中國植物志》專業版」包括全套《中國植物志》所有物種描述和圖文信息。Lite網絡版安裝文件包括全部物種名錄,詳細頁面則需要在網絡環境下瀏覽。
  • 《中國植物志》的編研獲200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中國植物志》200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共授獎(374項人),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項(此前已連續空缺2年),即為由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華南植物園、昆明植物所聯合申報的「《中國植物志》的編研」成果。
  • 醫藥領域中的處女地--紅樹植物--中國數字科技館
    即使是在清代道光年間吳其浚的兩部專論植物的著作《植物名實圖考》和《植物名實圖考長編》(前者記載植物1 717種,後者描述了植物838種)中,也沒有涉及任何紅樹植物。可見,在我國古代,無論是藥學界還是植物學界都沒有注意到紅樹植物這種海洋高等植物的重要性。
  • 【新華網】多國科學家編著《泛喜馬拉雅植物志》3卷冊正式出版
    【新華網】多國科學家編著《泛喜馬拉雅植物志》3卷冊正式出版 2015-12-18 新華網 吳晶晶 【字體:大 中 小】
  • 四代科學家50年冷板凳坐出《中國植物志》,附電子版網址
    Hu)首先提出編寫《中國植物志》,他是第一位取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的中國植物學家。但當時由於資金、標本、文獻等方面的許多困難,這一願望直到新中國成立後才得以實現。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植物志》的編研受到很大重視。1956年,中國科學院將《中國植物志》正式列入科學發展遠景規劃。
  • 中科院12個植物園參與「植物園遷地栽培植物志編撰」編研工作會議
    10月27日,國家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植物園遷地栽培植物志編撰」編研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來自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園、中國科學院南京中山植物園、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吐魯番沙漠植物園、中國科學院廬山植物園、中國科學院廣西桂林植物園、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等12個植物園的專家、學者共30餘人參加會議。
  • 「《中國動物志》、《中國孢子植物志》和《中國植物志》(英文修訂...
    驗收會現場3月30日至4月1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生命科學部會同中國科學院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局,在北京組織專家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動物志》、《中國孢子植物志》和《中國植物志驗收專家組認真聽取了項目主持人以及各課題負責人的編研總結報告,就有關問題進行了討論,審查了項目總結報告和有關材料,並查看了已出版的志書和待出版的書稿。專家組對項目及各課題的完成情況和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表示了肯定和鑑賞,一致認為該項目已經按照預期編研內容及考核指標(65卷)完成了編研任務,收集了大量標本、活體樣品和基礎數據,深化了對我國生物多樣性的認識,為生命科學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 適合扦插繁殖的植物有哪些?葉片肥厚,落地生根的植物
    第一類:易長不定根的植物1.常見的藤蔓植物,如天南星的黃金葛、五加科的常春藤、葡萄科的爬山虎以夾竹桃科的黃金絡石等。2.枝條柔軟並且很容易就長成一大片的植物,如野生的牡丹科植物蔓性的野牡丹、豆科的蔓花生、菊科的南美蟛蜞菊。
  • 廈門溼地公園植物種類豐富
    專家說,公園的栽培植物種類大量增加以及大量喬灌草的搭配,有利於園林景觀的形成。     這個溼地公園的主要苗木包括耐鹽鹼類的苗木,如常綠喬木芒果、黃槿、木麻黃、人心果、桂竹;落葉喬木刺桐、桑、旱柳、苦楝、刺槐、紫穗槐等。還有耐水溼喬木,如溼地松、垂柳、楓楊、棕櫚、夾竹桃、榕樹、池杉、水松、落羽杉、重陽木、墨杉等。
  • 文化簡訊:東北地區第一部珍稀瀕危植物志書問世
    新華社北京11月21日專電 文化簡訊東北地區第一部珍稀瀕危植物志書問世我國東北地區第一部珍稀瀕危植物志書——《東北珍稀瀕危植物彩色圖志》近日由東北林業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收錄了東北各類珍稀瀕危植物636種,共有100萬字,配彩色照片3374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