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卷四》講解88
我們教內最有名的大德,也是就是中年出家領眾修行,就平興寺的界詮法師,弘揚戒律,是我們的學長。那他老人家是非常講修行,那會學的中觀,弘揚戒律,現在行歸淨土。界詮法師是典型的丹鳳眼,你們不要錯以為說丹鳳眼一定是女的才有,丹鳳眼就是貴氣,貴,受人恭敬。出家人一個是要孤,沒有孤就外邊的桃花擋不住。
這裡講的迷信了,但是還要孤還要貴,如果光孤不貴就是乞丐,要飯的,流浪漢,也無家無室,但是他不受人恭敬。所以出家人就又要孤還要貴。界詮法師就是典型的丹鳳眼,年輕的時候,他有時候戴個眼鏡,就是眼睛完全向上,非常標準的丹鳳眼。所以眼根耳根,它為什麼在這,這裡形容的為肉體之耳像一個新卷葉,就是荷葉。
每個人的耳朵都耳型不一樣,耳型的種種差別都代表了你的人生密碼,這個在世間法裡面是有道理的。這裡為什麼說,浮塵四根,流逸奔聲?就是講到,它們盡情地奔逐於聲塵之境,所以為聲塵所局限而不能超越了。我們現在你作為一個人,你不用耳朵聽聲音,你的生活沒辦法過了。聾子就很慘,聽不到,他的生活肯定沒這麼豐富多彩了,要單一得多。
可是我們想想,到底是單一好?還是豐富多彩好?為什麼阿那律眼睛瞎了以後反而證得天眼?所以大家你看我們就害怕,害怕失去這種外面的色境,耳邊的聲塵,害怕,本身是一種錯覺,就依賴得久了就害怕。再往下看:由通塞等二種相發,於妙圓中黏湛發嗅,嗅精映香,納香成根,根元目為清淨四大,因名鼻體,如雙垂爪,浮根四塵,流逸奔香。
這是講到鼻根了。鼻根是怎麼出現的,它的狀態是怎麼把它給牽出來的?由通塞兩種相發。鼻子出氣,包括口呼吸,這是總的我們說的通相。你說一個人害怕沒有通塞兩種相,為什麼?一旦完全塞住了,就死了。所以當我們的生命,見精,又被一個什麼欺騙了,就是通塞兩種狀態一旦相互相發,發是什麼?
發生,一會是通一會是塞,相互發生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交相顯發,就還是以這個圓湛的法性、妙真如性中,又引發出一種能嗅之性,以為我能聞。大家想想多可怕,本來是一個通塞的狀態,我們就錯覺了,以為我的聞性依附在上面了,吸的時候這味道進來了,呼的時候味道出去了。這個嗅本來是一個精,由於有了嗅的功能,一定要給它找嗅的業務,跟剛才聽聲音一樣。
這樣找嗅的業務是什麼?就是外在的香塵,這裡叫做,這個詞還是納香成根。什麼叫做納?就是吸取的意思,把它吸過來,因為香塵它不是色法也不是聲法,它屬於一種香氣,就像瀰漫在整個法界的一種流動的味道,香屬於氣,只有吸取的時候才能進到我們的鼻根。所以這裡講到,納香成根,根元目為清淨四大。其實我們聞香味的這個根,淨色根在佔主導作用。
但是由於依附的浮塵根久而久之,就這裡講成了什麼呢?因名鼻體,如雙垂爪。我們一般的說爪一樣,但是浮塵根還是由色香味觸四塵所成的,由於終日追逐於香味之境,所以為香塵所局限,就不能超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