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柱側面積、表面積、體積在生活中的應用

2020-12-06 自主互動快樂微課堂

重要知識點:圓柱有兩個大小相等的圓形底面;

側面是一個曲面,把圓柱側面沿高剪開,側面展開是一長方形,當底面周長等於高時,側面展開是一個正方形;

圓柱的體積等於和它等底等高的長方體的體積.

例題:一支牙膏的出口處直徑為5毫米,每次擠1釐米長的牙膏,可以用40次,這支牙膏的容積是多少立方毫米?

解析:牙膏口是一個圓柱體,要求牙膏的容積,可轉化為從求牙膏口擠出得到細圓柱的體積,根據V=Sh=π×2.5×2.5×10×40=7850立方毫米.

例題:一個蔬菜塑料大棚長10米,高2米,橫截面是一個半圓,如下圖,(1)這個大棚最大種植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2)建一個大棚,至少需要塑料薄膜多少平方米?

(3)這個大棚所佔的空間是多少立方米?

解析:大棚最大種植面是一個長方形,長方形的長相當於圓柱的高10米,長方形的寬相當於圓柱的底面直徑4米,計算長方形的 面積根據S=ab=4×10=40平方米;

求要多少薄膜,就是求圓柱側面積的一半加兩個半圓的面積,根據S =2πrh÷2+ s=2×3.14×2×10÷2+3.14×2×2=75.36平方米;

求這個大棚所佔空間是多少立方米?就是求圓柱體積的一半,根據V=Sh÷2=π×2×2×10÷2=62.8立方米.

例題:下圖幾是圓柱的展開圖.

解析:根據圓柱側面沿高展開是長方形,長相當於圓柱的底面周長,寬相當於圓柱的高,可知c=a=πd=3.14×1.5=4.71釐米

對照文中的知識點整理和對應的例題、解析及數學作業展示,你孩子有什麼疑惑?歡迎關注我的百家號,進行互動交流。

相關焦點

  • 2020年小升初:圓柱表面積側面積及圓錐體積知識點總結與命題方向
    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和體積【知識點歸納】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的周長×高,用字母表示:S側=Ch(C表示底面的周長,h表示圓柱的高),或S側=2πrh圓柱的底面積=πr2圓柱的表面積=側面積+兩個底面積,用字母表示:S表=2πr2+2πrh圓柱的體積=底面積×高,用字母表示:V=πr2h.
  • 圓柱的表面積+體積
    最近學習了圓柱的表面積和體積,綜合練習時注意區分兩者的公式和所用的單位名稱。
  • 畢業班學法010:在變式練習中提高求解圓柱體積和表面積智商
    畢業班學法010:在變式練習中提高求解圓柱體積和表面積智商溧之道求解圓柱的體積和表面積,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掌握得很牢固,需要有一個系列練習的過程,一般叫變式練習經過變式練習後,學生才能較為穩定地形成解答圓柱體積和表面積相關的系列問題能力。關於圓柱體積和表面積系列問題,題型較多,不需要面面俱到,只要抓住圓柱體積和表面積主幹知識、方法、思想和能力,可以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在訓練過程中,需要內行的老師進行專業指導。
  • 《數學提高》圓柱體積公式表面積公式
    如果用垂直於軸的兩個平面去截圓柱面,那麼兩個截面和圓柱面所圍成的幾何體叫做直圓柱,簡稱圓柱體。圓柱體體積公式圓柱體積公式是用於計算圓柱體體積的公式。圓柱體積=π*r²*h=S底面積*高(h)先求底面積,然後乘高。
  • 畢業班學法011:解決生活中圓柱的線長、面積、容積
    畢業班學法011:解決生活中圓柱的線長、面積、容積溧之道學以致用,耳熟能詳,到底怎麼用?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專業地回答。是否形成了解決問題的技能,需要在生活中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來檢驗學習效果。學習了圓柱的表面積、體積後,大家都想考一考學生的數學創造能力,苦於沒有好的題型。機會來了,讓我們一起來見證吧。
  • 圓錐表面積公式 圓柱和圓錐的表面積有何關係?
    這學期我們在學習了圓柱與圓錐的體積後,我就思考著:圓柱與圓錐在等底等高的前提下它們的表面積到底有何關係呢?這個問題光靠觀察是遠遠不夠的,於是我查閱了相關資料,了解了一些推導公式,進行了兩次深入分析,從而發現了圓柱和圓錐的表面積之間的一些微妙關係。由於表面積是由底面積與側面積組成,故解決了以下幾個問題,它們之間的關係就迎刃而解了(默認圓柱和圓錐等底等高)!
  • 【小學數學試講】圓柱的表面積
    二、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以及在生活中的應用。【教學難點】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在生活中的應用。(邊演示邊講解)(二)生成原理    (1)介紹圓柱的側面積、底面積和表面積    師生活動:要求「製作茶葉盒所需的材料」實際上是求圓柱的側面積和兩個底面面積(邊演示邊說),我們把圓柱側面的面積叫做圓柱的側面積,把圓柱底面的面積叫做圓柱的底面積,圓柱的側面積加上兩個底面的面積叫做圓柱的表面積。
  • 圓柱和圓柱專題培優06---圓柱體積公式的推導
    1、設圓柱的底面半徑是r,長方體的高等於圓柱的高是h,則長方形的長為Tr,寬為r,所以圓柱的表面積為∶2πr2+2rh;圓柱的體積為∶πr2h;長方體的表面積為∶(πr×r+πr×h+rh)×2=2πr2+2πrh+2rh;長方體的體積為∶πr×r×h=πr2h;所以這個長方體和原來的圓柱體比較表面積變大了,體積沒變增加的表面積是兩個長方形,長方形的一邊長為半徑
  • 圓柱、圓柱表面積知識點匯總
    其中,第一種方式得到的圓柱體體積較大。2、圓柱的高是兩個底面之間的距離,一個圓柱有無數條高,他們的數值是相等的3、圓柱的特徵:(1)底面的特徵:圓柱的底面是完全相等的兩個圓。(2)側面的特徵:圓柱的側面是一個曲面。
  • 圓柱的體積公式是什麼
    圓柱體積公式是什麼  圓柱體積=π*r2* h=S底面積*高(h)  先求底面積,然後乘高。  π是圓周率,一般取3.14  r是圓柱底面半徑  h為圓柱的高  還可以是  v=1/2ch×r  側面積的一半×半徑  圓柱體的定義:  旋轉定義法:一個長方形以一邊為軸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一周,所經過的空間叫做圓柱體。
  • 教師資格面試-小學數學試講《圓柱的表面積》
    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結合教學用具和學生已有認知,探索圓柱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圓柱的表面積和側面積,並根據公式解決實際問題。【過程與方法】通過想像、操作等活動,知道圓柱側面展開圖是長方形的同時,熟記表面積的計算公式,發展空間觀念。
  • 各類幾何體的體積與表面積的計算問題
    知識點詳解一、柱體、錐體、臺體的表面積1.旋轉體的表面積2.多面體的表面積多面體的表面積就是各個面的面積之和,也就是展開圖的面積.稜錐、稜台、稜柱的側面積公式間的聯繫:二、柱體、錐體、臺體的體積1.柱體、錐體、臺體的體積公式2.柱體、錐體、臺體體積公式間的關係
  • 教師資格證小學數學面試《圓柱的表面積》試講稿
    新課導入在前面的學習中,我們已經認識了圓柱,並且知道了生活中有很多物體的形狀是圓柱。大家來看,這個圓柱形狀的物體。它的製作需要一定的材料(出示一個茶葉盒)請同學們想一想,要「製作這樣一個茶葉盒需要多少材料」,實際上是在求圓柱的什麼?
  • 小學六年級數學圓柱體積公式
    但是,要想能在綜合性較強的幾何題目中能靈活應用,就必須要熟記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小學六年級數學圓柱體積公式,方便大家查閱記憶。圓的周長=圓周率×直徑=圓周率×半徑×2 圓的面積=圓周率×半徑×半徑 長方體的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長方體的體積 =長×寬×高 正方體的表面積=稜長×稜長×6 正方體的體積=稜長×稜長×稜長 圓柱的側面積=底面圓的周長×高 圓柱的表面積=上下底面面積+側面積 圓柱的體積=底面積
  • 出題人在《圓柱的表面積》中如何埋雷?
    圓柱的表面積,手執圓柱,你手能摸到的面積,就是它的表面積。so easy的,手摸即是一個曲面和兩個圓。展開便得長方形和兩個圓。解體用圖,看一眼你就記起來。單位㎝分析:題目中可能會給你圓柱底面的r,d,C,S,要學會公式之間的互相轉換。
  • 球體的體積與表面積
    則,球的表面積為:[方法二]按照經緯圈可以把球體分為無數個體積元。體積元可以看成是稜台,其中底面為球面面積s(r),它是半徑r的函數,高為dr。對體積元從0到r的積分即可得到球體的體積。由前述的體積公式,以及導數的意義可知:球面面積可以看成是體積V對於半徑r的變化率,即V對r的導數。從而有:
  • 2020小升初專題複習: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表面積體積同步檢測卷
    【分析】壓路機的前輪是圓柱形,壓路機的前輪轉動一周所壓過的路面積是指前輪的側面積.【解答】解:壓路機的前輪轉動一周所壓過的路面面積是指前輪的側面積.故選:B.【點評】壓路機的前輪的形狀是圓柱,這個圓柱是側躺在地面,轉動一周,所壓過的面正好是圓柱的側面.
  • C語言 | 求圓周長 面積 表面積 體積
    例47:C語言編程求圓周長、圓面積、圓球表面積、圓球體積、圓柱體積。解題思路:就是簡單的數學公式套用,圓周長公式=2πr,圓面積=πr²,圓球表面積=4πr²,圓球體積=4πR³ /3,圓柱體積=πr²h。
  • 小升初數學常考題型:圓柱表面塗抹的面積、瓶內液體體積怎麼求?
    審題中需要注意求的表面積包括哪些?例1:做一個圓柱形的沼氣池,底面直徑是4米,深2米。在它的底面與周圍抹上水泥,抹水泥部分的面積是多少?如果每平方米用水泥6千克,一共要用水泥多少千克?分析:根據題意,需要在底面與周圍抹上水泥,相當於抹水泥的部分是一個沒有蓋的圓柱形沼氣池,本題關鍵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底面圓的面積,從而得到抹水泥的總面積,根據單位面積需要抹的水泥重量求出總需要水泥重量。
  • 小升初數學,經典圓柱的體積解題思路
    第三單元圓柱的體積計算作為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的重點大單元,同時也是小升初考試的熱點,如果只按常規代代公式的話,相信只要認真,做對並不難,但今天我要分享的兩個例子,可不是簡單代公式就能搞定,是需要稍加思維的,相信看完之後,對你的孩子有一定幫助和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