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千年前留存下來的中子與氕原子模型——河圖洛書,卻能夠超越現代高科技解釋中子結構機制和中子衰變機制。科學發展到目前為止:我們只知道中子會衰變,卻不知道中子為什麼會衰變?我們只知道中子衰變會釋放電子和中微子,卻不知道為什麼會釋放電子與中微子?可是,這些不知道,河圖洛書模型卻能夠輕易給你解釋清楚?
現代物理學認為夸克是構成中子、質子的基本粒子。然而,夸克模型充其量只是一個猜想模型而已。由於科學手段的局限性,要想弄清楚真實的中子與質子結構,還存在著幾乎不可逾越的距離。就目前的夸克模型而言,應用這個模型根本無法進一步解開深層次的問題,甚至造成的是夸克質量與質子質量不匹配的困惑。原因就在於目前的物理學研究能力,還無法弄清楚夸克子之間的極性對應關係與對應組合能夠產生的奇妙變化。
也許,掌控人類文明進步的「外星人」,早已預料到人類科學進步到夸克層次就會寸步難行,所以早在七千年前就把一組完美的夸克模型交給了中華民族的祖先,並讓他們珍藏保存至今。
古人給出的中子與氕原子結構圖,就是七千年前留存下來的河圖洛書。河圖洛書,既是質能第三層次全方位無遺漏組合,又是完美的四相五行組合。所謂的四相五行組合,其實就是一個具備完整個體功能的組合體,也就是具備了心腹首尾功能、肢體平衡功能的個體。河圖洛書組合,就是質能初始完成了具有完整功能雛形的個體。
河圖是以陰性為核心的四相五行組合;洛書則是以陽性為核心的四相五行組合。這兩種組合,標誌的是誕生了原始的雌雄個體——中子與氕原子。
也許您還不相信河圖洛書就是完美的中子與氕原子內在結構模型。其實,只要您願意深入進去理解她,就會發現實驗物理學無法得到的東西,原來在七千年前就在靜靜地等著您了,所謂的「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還真的讓您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
1.為什麼說河圖結構就是中子?
中子結構的特點是有電子,卻不顯露,有能量卻被稍無聲息地束縛在內部。為什中子有電子有能量,卻不顯露?請看河圖結構告訴你原因。
在河圖結構中:與3-8合十歸零的7-2,能夠衍化左右對稱結構體震巽,所以7-2為未分化電子;9-4則為未分化光熱能量體——離性體,其動態揮發形式即為光子。7-2與9-4均屬於(正性奇數大於負性偶數的)正5性體,而河圖核心則是5-10的負5性組合。愛好物理學的朋友們一定清楚正負性關係意味著什麼?
請注意:在河圖洛書結構中,約束9-4、7-2能量體的是1-6與3-8質量體。在沒有環境壓力的情況下,1-6與3-8的確能夠平衡約束9-4與7-2能量體。原因就在於1-6~9-4、3-8~7-2本是合十歸零組合(奇數1+9-偶數6+4=0,奇數3+7-偶數8+2=0)。但是,要使歸零組合的9-4、7-2能量體在任何環境中都得以穩定,單純只有合十歸零約束恐怕不夠,需要輔助力量才能強制束縛能量體。這個輔助力量就是河圖核心的5-10顯示的負5性。在核心-5性的協力作用下,也就有了綽綽有餘的力量——能夠把兩個能量體完全束縛在中子內部。中子不帶外圍電子的原因就在於核心-5性協助1-6、3-8對9-4、7-2能量體束縛的結果。
河圖中的兩組極性對1-6~9-4,3-8~7-2,都是合十歸零組合體。中子的所謂中性,就是這兩組性體組合的歸零表現。但由於核心5-10乾坤組合是-5性。而-5性的坤性剩餘又是最正宗的重力體,所以,中子的中性,只是3-8~7-2電性歸零、1-6~9-4坎離歸零表現的中性。獨立中子顯示為最強重力體,就是由中子核心坤性剩餘的-5性顯示的。
2.中子為什麼會衰變?
我們知道獨立中子會在16分鐘內產生衰變,釋放出中微子和電子,而中子河圖結構體則遙身變成質子洛書結構體。
獨立中子產生衰變的原因是河圖結構對核心-10坤性體約束力不夠。-10坤性體,本是單個性體中的最強極性體。由於中子核心的5陽乾性體對-10坤性體只有一半的約束力。所以,具備最強極性的-10陰坤性體在環境空間的9-4離(熱)性能量的誘導作用下,造成的是-10坤性體的整體逸出中子核心,並與9-4離性體中的9陽結合。
-10結合9陽,實屬以其強大的結合力奪人所好。9陽本與-4結合構成9-4離性組合。9-4離性體中子內部有、環境中只要溫度在絕對零度以上,則到處存在9-4離性體。-10逸出中子核心,可能是與中子內部的離性能量體結合而雙雙逸出的,所以會表現中子能量的損失。也可以與環境中的任何一個離性體中的9陽結合,形成為9-10的中微子組合。試想,-10要與-4爭9陽,誰的能力強勝算大?毫無疑問,當然是-10的勝算大。
一個9-4離性組合被-10奪去了9陽。剩下的-4,沒有了屬於自己的對象,只能依傍於周圍環境中的另一個9-4組合,成為第三者插足的9-4-4的組合。因此,毫無疑問,一個中子衰變會產生一正一反一對中微子。
所謂的反中微子,就是一個中子-10結合9陽形成的9-10組合;所謂的正中微子,則是被奪去9陽的剩餘-4依傍於另一個9-4組合,形成為9-4-4組合。由於9-4-4組合可以衍化兩種結構,所以才有了三種中微子的說法。
一對正反中微子結對,則成為表現純粹虛空的歸零組合。因此,所謂的中微子,並不是質能組合的微小,而是剩餘顯性只有正1或負1的微小,其實,中微子的性體總量(反)19或(正)17,已經接近於質子組合乾5、坎1-6、震或艮3-8,性體總量的5+1+6+3+8=22。當然性體總量包含著正負數是不可以相加的,但用於解釋佔據的空間份額是具有意義的。
至於中子的核心5陽為什麼不與-10一起逸出呢?主要是環境9-4熱性能量體與5陽具有同性排斥力——不歡迎5陽,所以5陽就只能留存在核心繼續他的領導地位。
-10坤性體逸出以後,統治河圖組合體的核心性體就從-5性變成了+5性。因為核心從-5性到+5性轉變,對7-2、9-4兩種能量體是從異性相吸到同性相斥的轉變,產生的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所以,被束縛在內部合十歸零組合中的7-2能量體變成了逸出體外的電子。這個時候的河圖中子結構體,則遙身變成了洛書結構的氕原子。
與1-6合十歸零的9-4也許已經被-10拽出體外。由於外界環境中到處都有9-4離性能量的波動衝擊,所以,電子是很容易得到能量補充的。電子獲得9-4離性能量而產生膨脹,表現的則是電子能量——電荷;電子因收縮而排洩飽和能量,表現的就是電子能級躍遷。因此,電子並非實體性粒子,而是密度比9-4離性能量體大得多的、能夠包裹原子核的虛空能量體。
洛書結構的氕原子是以5陽為核心,以9-4為首,1-6為尾,3-8、7-2為四肢的擬生命組合體。洛書核心的5陽吸引凝聚1-6、3-8質量體共同組合為質子;洛書結構的7-2、9-4則因受到核心5陽的同性相斥而成為電子,以及由電子攜帶的離性能量——電荷。
總結:
河圖洛書對中子與氕原子性體結構和極性對應關係的表述,已經遠遠超越了物理學所能夠達到的程度。由於科學手段的局限,夸克模型幾乎沒有可能達到河圖洛書結構式的高度。
極性對應學的太極、兩儀、八卦、河圖洛書、六十四卦,是七千年前「外星人」賜予的物理學圖譜,我們的物理學只要信手拈來,就能夠破解難題、釐清疑惑。
您如果弄通了極性對應學,就會發現極性對應學就如一面纖毫不染的明鏡,能夠照出從微觀到宏觀物理學的任何瑕疵和謬誤。
請說說您的想法:您認為未來物理學是應該建造超級對撞機還是採納河圖洛書以及整個極性對應學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