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的孩子情緒經常崩潰,愛發脾氣,有效處理辦法

2020-12-03 菇娘的信箱

剛剛接觸自閉症孩子的時候,我真的是單純的以為他們僅僅不會跟人正常交流罷了, 但是時間久了才發現,他們不僅僅是語言障礙,還伴隨著刻板行為,興趣狹隘,甚至一些情緒不穩定的行為。但是當他們發起脾氣來情緒崩潰的時候,家長們解決的時候會經常感到無奈和無力。

接觸自閉症兒童家長的時候交談到他們是如何處理孩子情緒問題的,大部分家長會選擇妥協或者不理不睬進行冷處理。但是一味的妥協會強化了孩子的發脾氣行為,冷處理??但是當他們哭起來的時候,他們可能會哭一個小時甚至更久的時間,著急無法發洩或者需求無法的到滿足的時候,他們還會出現一些自傷行為,比如:拍自己的頭,使勁的拍手,咬自己的手……

作為家長和老師我們應該正確對待孩子發脾氣的行為,如果我們正確的處理看待這些問題,孩子的情緒也能得到改善。自閉症的孩子和我們一樣是有情緒的,只不過我們可以用正確的方式來表達不滿意和憤怒,而他們不能用我們所接受的合適的行為來進行表達自己的不滿足和不開心,當受到外界刺激的時候,往往就是我們看到的情緒崩潰。

首先,我們要做的是分析他們這些行為功能的分析,換句話說就是我們要弄明白孩子為什麼情緒崩潰?是需求得不到滿足還是想要逃避某件事情,是身體不舒服還是一般的情緒問題。當我們弄清楚以後便可以對症下藥。

當我們分析出他們情緒崩潰的原因以後,再行動,對症下藥。

1. 需求得不到滿足,我們可以設置規則,讓孩子明白做什麼可以得到想要的東西。比如說,孩子想要吃好多魚,我們可以告訴她完成什麼樣的任務或者集齊多少個代幣可以進行兌換,當他完成任務或者集齊約定的代幣數就可以給予他獎勵。還有要注意的關鍵一點就是,剛開始設置規則時孩子肯定會等不及會有情緒問題,我們要敢於忽視他們的這種行為。

2.如果是孩子身體不適,我們要做的就是安撫為主,比如抱抱,輕輕拍打背部。當孩子被安撫平靜以後,有口語能力的孩子我們可以讓他們通過語言、肢體動作等了解他們的不舒服,並教給他們該如何表達。沒有口語的孩子我們可以做下記錄,在她發脾氣的時候有沒有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幫助我們分析原因。

3.逃避某件事情,我們可以先看孩子的能力,我們設置任務是否超出了孩子的水平,若是不合適我們就要及時調整計劃,降低難度,讓其完成。引導孩子用正確的表達方式。

相關焦點

  • 自閉症孩子情緒問題嚴重,怎麼辦?
    自閉症孩子由於腦神經系統的局部受損 ,認知有限,語言能力差,因而他們的情緒問題比正常孩子要嚴重得多。自閉症孩子由於認知能力有限,感覺和知覺異常敏感,在受到外界事物的刺激時會產生錯誤的認知,加上本身對自己的情緒缺乏調控能力,因此經常會出現情緒失控問題。
  • 愛尖叫的自閉症孩子讓家長要崩潰了,該怎麼辦?
    自閉症康復機構裡一位小朋友每天都會尖叫,他媽媽說在家也是這樣,有時候也會影響到周圍鄰居,很是崩潰,開始以為幾天過去就會沒事了,誰知道這種現象一直持續了一個多月。可想而知家長的壓力之大,帶著孩子走在路上,去超市,去公園,動不動就尖叫,叫起來持續時間還挺長,無論用什麼辦法也沒能制止,惹得周圍各種眼光都有,孩子的媽媽那陣子近乎絕望,幾度抑鬱。究竟自閉症孩子的這種行為問題能不能解決呢?尖叫的原因是什麼呢?到底能不能緩解?
  • 孩子亂發脾氣,家長遠離這三種處理方式,正向引導孩子把控情緒
    在孩子發脾氣時,家長一定要遠離這幾種不恰當的處理方式妥協型面對發脾氣的孩子,家長的處理方式很重要,甚至對孩子的一生會產生深遠影響。妥協性的這種家長是很懶惰的,孩子發脾氣,想要某個東西,立即就滿足,用妥協的方式達到息事寧人的目的。表面上看似問題解決了,其實卻為後來埋下了隱患。日後,孩子有需求的時候,往往會再次採用這種方式要挾父母同意。
  • 孩子「撒潑,愛發脾氣」,別手足無措,你可以試試「共生效應」
    3-5歲發脾氣,是日常管教缺失導致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已經具備獨立思考和學習的能力,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如果發脾氣,就可能與父母的日常行為有關或是缺少必要的管教。如果父母經常摔東西,那孩子自然就會將這些記在心裡,作為自己發洩情緒的方式。7-8歲發脾氣,往往和家庭氛圍有關7歲以上的孩子如果還是沒辦法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就說明是家庭環境所致。
  • 總是控制不住對孩子發脾氣?心理學家:從兩個層面學會控制情緒
    >1、憤怒 憤怒指人們喜歡發脾氣,暴躁易怒。,來緩和、疏導甚至發洩掉自己的情緒 步驟3:內省——從內在去自我反省,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衡量情緒失控的結果是不是自己能承擔的 步驟4:解決——找出處理事情的辦法,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補救的辦法,二是下次的預防和應對辦法。
  • 自閉症孩子上小學,最急需調整的卻不是他們,來看看怎麼回事
    兒子上一年級這幾天,我有一次差點崩潰,因為他膽子小,又有觸覺敏感,於是申請去學校陪讀,想幫兒子度過這初來乍到的驚恐。儘管之前保持著良好的心態,一直勸慰自己不要著急,不要因頭幾天的差錯而壓不住內心的焦慮,進而遷怒於孩子。這幾年,我為了兒子也算修煉了一身的「本事」,心態也算端正,很少沉浸於無濟於事的自艾自憐當中。
  • CNN:幹細胞改寫自閉症孩子的故事
    ,他們的格蕾絲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對他們、對別人、對周遭的事物總是視而不見,也不愛說話,好像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  △ 格蕾絲媽媽自述每天經歷  看著本應乖巧可愛的孩子,頻頻出現異常的舉動,格蕾絲的父母感到難過又崩潰。
  • 自閉症孩子聲音敏感,易哭愛捂耳朵常崩潰,原因是他們的神經迴路——
    @小軍爸  別人說話聲有些大,我家孩子就捂耳朵,打耳朵,怎麼辦?@麗麗媽  我的孩子因為聲音敏感,拒絕去陌生地方,容易情緒崩潰怎麼辦?今天,我們特意邀請來大米和小米0T督導、臺灣職能治療師徐碧儀老師教大家一一化解——自閉症小朋友聲音敏感怎麼辦?
  • 無數次遊走在崩潰的邊緣,怎麼辦?
    有接得住你崩潰的人在身邊,你便不會遊走在崩潰的邊緣;你經常遊走崩潰邊緣,是因為身邊沒有給你舒解之人,也許正因為身邊人的所作所為,才導致/加劇了你的崩潰。(一)有的人,沒有機會崩潰!即使你真的崩潰,身邊的老公和婆婆,都能接住你。但是,也正因為有他們的關懷和發自內心的愛,根本就沒有你崩潰的機會。恨不得老公發現你稍微有些不開心,就會想盡辦法為你解憂呢。如此,怎能崩潰?
  • 臨沂一個自閉症家庭的故事:孩子確診整個家都崩潰
    孩子確診自閉症,整個家都崩潰了      姜莉(化名)是一名4歲半自閉症孩子的母親。直到現在,她仍不願接受女兒小潔患上自閉症這一事實。「在孩子兩歲時,我就發現她不愛說話,不與人溝通,你喊她的時候根本沒反應。」姜莉說,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那時她就懷疑孩子有自閉症,但家人執意認為孩子只是說話晚而已。
  • 關注自閉症:一起走近「星星的孩子」
    來源:新浪財經2021年1月14日,瀋陽市衛生健康網發布健康知識:《世界自閉症關注日 | 一起走近「星星的孩子」》【導讀】自閉症兒童有明亮的雙眼,卻拒絕和他人對視;他們有正常的聽力,卻對親人的呼喚充耳不聞;他們能正常發聲,卻不與他人交流;他們或被認為智障,卻常在部分領域能力超常……他們被稱作「星星的孩子」——像星星一樣,孤獨地閃爍在另一個世界
  • 情緒管理繪本《生氣王子》:孩子的壞情緒裡,藏著父母的影子
    為了更好的讓父母理解自己的情緒和管理自己的情緒,我用過很多方法,也給媽媽們推薦過很多情緒管理的書,我覺得既可以對父母有效,又對孩子非常有效的是賴馬的《生氣王子》。廣告牌上的內容,充分體現出這本書的主題——孩子的情緒不是自身的問題,而是家長如何引導、如何給孩子做出示範的問題。很多人覺得,面對狀況百出的孩子,想控制好自己情緒,真是件讓人特別無奈的事情,所以我們經常會說:我也不想發脾氣,可我也控制不了!
  • 孩子的負面情緒如何處理?7個核心技巧,和「壞」情緒說拜拜
    4、不做情緒綁架我們經常會對孩子說「你再這樣,媽媽要生氣了」,家長用情緒管教孩子的方式,會讓孩子覺得要照顧大人的情緒,從而忽視了遵守規則本來的意義,在這個過程中產生自責和內疚。孩子可以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前提是家長們要引導,比如很常見的孩子到飯點哭鬧不吃飯,我會跟他說:「你哭只會耽誤自己的時間,並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哭完還是要吃飯的,如果你早點吃飯,吃完飯你會有更多的時間玩」,把這些道理講給孩子,當他們出現情緒時,也會試著冷靜下來,練習處理自己的情緒。
  • 實用情緒管理法!專治孩子暴躁、易怒、愛尖叫,卻很少有家長知道
    實用情緒管理法!專治孩子暴躁、易怒、愛尖叫,卻很少有家長知道我們都知道孩子的脾氣是陰晴不定的,但有些孩子脾氣暴躁,脾氣暴躁,情緒極端,這樣的孩子很讓家長煩惱。而且現在經常嗯哪個聽到家長抱怨孩子的情緒管控不好,小到1歲的,大到小學甚至是高中的,那麼家長到底要如何教孩子情緒管理呢?
  • 因在幼兒園家長群遭抨擊情緒崩潰,孕婦攜自閉症兒子燒炭自殺
    死者家屬說,十幾天前,明明曾在幼兒園打了別的孩子,明明母親在家長群裡溝通時透露孩子患有自閉症,被其他家長攻擊,更有家長要求明明退學。明明母親曾表示,這場風波讓她瀕臨崩潰。幼兒園園長稱,明明剛來上學幾個月,沒和同學發生過爭執。但為平息其他家長的不滿,決定讓明明在家休息幾天。目前警方已介入調查。
  • 孩子缺乏「情緒控制力」,父母是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這個孩子也非常難伺候,動不動就尖叫、摔東西,經常無緣無故鬧脾氣、打人,怎麼勸都勸不聽。其實,這些都是孩子缺乏情緒控制力的表現,因為無法察覺和疏導自己的情緒,他們只能任由情緒控制自己,用不當的行為來發洩,變成了一個個混世魔王。
  • 心理學情緒鏡像反應:孩子是面鏡子,照出大人真正的情緒
    我表面上是沒有怎麼發脾氣,或者說站在我的立場上我沒有覺得自己發脾氣,但是在Elsa看來,我的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就是在衝她發脾氣,她馬上就能捕捉到,心裡也特別清楚。當孩子捕捉到父母生氣的信號時,無力解決的他們往往特別排斥這種感覺,加上「鏡像神經元」的作用,他們也很容易模仿或者說被傳染這些情緒。所以Elsa也表現出跟我相似的情緒趨同性。
  • 孩子不說話就有自閉症?自閉症的8個真實特徵你知道嗎?
    在很多人的認知中,自閉症孩子就是性格內向、不愛說話,其實這是錯誤的認知,那些愛蹦愛跳、活潑外向的孩子也有可能是自閉症。 2歲內自閉症孩子的表現 在0-2歲,孩子剛剛開始成長發育,這個時間段的孩子還不需要太多的社交能力,表現出的自閉症特徵也不太明顯,所以孩子是否患有自閉症就很難被發現及確診。 那麼,這個時期的孩子會有哪些症狀會出現呢?
  • 孩子總愛亂發脾氣怎麼辦?打罵往往適得其反,家長這樣做更有效!
    那麼孩子發脾氣時,家長應該怎麼做呢?第一步,接納孩子的不良情緒大人不要把孩子當作一個小朋友,不管多小的孩子,他們也是有自己想法的,孩子們不會無緣無故發脾氣,因此家長們首先要接納孩子們的不良情緒,努力和孩子共情。
  • 心理學「踢貓效應」:父母經常吵架的家庭,孩子容易鬧情緒
    01■父母經常吵架的家庭,孩子容易鬧情緒試想一對父母如果經常吵架,他們的孩子是否會受到影響舅舅轉而把氣撒在了孩子身上,大聲吼道:「你怎麼這麼不聽話!跟你媽一樣,要造反嗎?」表弟兩眼一紅,突然就哭著跑出去了,大家都說趕緊去追孩子,舅舅卻說:「讓他去,出去了就不要回來!」最後這場飯很尷尬地收場。後來,表弟進入青春期後變得十分叛逆,經常跟父母對著幹,還鬧得要離家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