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方差異如何解決?區域經濟一體化何以破題?聽聽三位大咖怎麼說

2020-12-05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財經

新冠肺炎疫情引發全球經濟停擺,經濟全球化陷入危機。隨著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生產生活秩序迅速恢復,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打造經濟發展的「升級版」也迎來了新的機遇。在此背景下,如何加快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為區域經濟注入新的活力成為社會各界熱議的話題。

6月10日,「功成於韌——大變革時代的中國信念」2020新浪財經雲端峰會邀請中國建設銀行原董事長、東北亞經濟研究院院長王洪章,國家發展改革委前財政金融司和發展規劃司司長、中美綠色基金董事長徐林,中國城鎮化促進會副主席、中國區域科學協會理事長肖金成三位嘉賓就「後疫情時代的區域經濟一體化」議題展開討論。

王洪章:

堅持經濟全球化永遠是產業鏈完善的主要方向

後疫情時代,產業鏈如何重構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王洪章在討論中表示,疫情對全球產業鏈和區域產業鏈都造成了衝擊,特別是由於受到交通和信息方面的影響,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在貿易和投資方面都非常不暢。因此,目前來看,完善國內的產業鏈條既有必要也恰逢其時。

王洪章表示,產業鏈齊全才不至於被別人「卡脖子」,完善我們自己的產業鏈,形成自循環,是解決我們當下問題的唯一且最有效的辦法。但長的產業鏈還需要國際上的配合,還要走經濟全球化這條路。所以,堅持經濟全球化永遠是產業鏈完善的一個主要方向。

產業鏈的進一步完善需要注意什麼?王洪章指出,首先產業鏈要和產業相結合。目前在以資源為基礎的多個衍生產業,特別是鋼鐵、製造、農業等方面,我國的傳統產業優勢較為明顯。不過,在傳統產業上,我們的產業鏈條總體還處在低端水平,所以高端產業鏈方面我們還亟需補短板。與此同時,傳統產業技術的科研能力、科研水平還比較低,有很大的開發空間和技術創新空間。在產業鏈的延伸當中,要充分利用好現有的技術。

近年來,戰略新興產業在我國方興未艾,現在從頭來搭建戰略新興產業完整的產業鏈,形成新的優勢,還有巨大的空間,並且可以與傳統產業更好的進行銜接。王洪章表示,發展戰略新興產業、延伸戰略新興產業的產業鏈,需要有新興的產業集群區,比如像上海、南京、合肥為支點的高科技發展集群。

此外,戰略新興產業在產業鏈延伸過程當中還要堅持改革。一是行政、司法管理方面的改革,為解放生產力打造一個好的環境。二是土地和人口政策的深化改革和調整,可以使新一代的新興產業不至於像傳統產業轉型那樣遇到體制、機制各方面的障礙,包括司法方面的障礙。

談及產業鏈延伸和完善的過程,王洪章提出,產業鏈的完善有一個建立的過程,產業鏈的延伸要走穩、走實,不能求快。在全球化可行的條件下,產業鏈處於良好的發展態勢,才可以促進產品、技術、人才、資本的全球流通和水平提高。

徐林:

加速環渤海灣大灣區開發 緩解我國南北差異問題

談及後疫情時期的全球產業鏈,徐林認為今後我們可能面臨的最大的挑戰是原本基於全球化構建的產業鏈可能會遭到破壞。各個國家可能出於自身的戰略考慮,對原來基於全球化和自由貿易與投資的產業鏈的分布進行人為的分割。徐林表示,如果說疫情對我們產業鏈的斷裂產生了影響,這種影響或許只是短期的,因為疫情結束之後,經濟得以恢復,產業鏈也是可以恢復的。

在談及區域規劃政策時,徐林直言有三點值得我們檢討和反思。第一,我國區域政策的空間尺度過大。他以「西部大開發」舉例稱,由於「西部」版圖非常大,幾乎佔據國土面積的50%,實際上不可能用一個政策、一個尺度去衡量、實施,因此,制定區域規劃政策的難度是非常大的,而且可能效果也不一定非常好。

與此同時,我國區域政策過於碎片化。「一方面我們有尺度非常大的區域規劃政策,同時還有為各個省甚至為一個省內的某個區甚至某個縣,戴不同帽子的非常具體化的區域規劃和政策,而且這種區域規劃和政策也是由中央部門,特別是像國家發改委這樣的部門來負責牽頭編制的」,徐林表示。此外,我國也尚未真正建立起區域協調發展的體制、機制。

徐林同時表示,過去實施的各種區域發展戰略和政策,改變了區域差距擴大的一些趨勢。但是在新的時期,區域差距擴大的趨勢又有了新的特徵,主要表現就是南北方的差距在擴大。對此,徐林建議將環渤海灣大灣區的一體化的開發、開放作為國家戰略納入國家的「十四五規劃」,或許可以緩解我國南北方存在差距的問題。

肖金成:

國內應探索跨行政區域建立供應鏈

作為區域經濟領域的專家,肖金成長期關注區域發展和區域合作的相關問題。肖金成指出,在研究區域發展時,他發現影響區域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行政的分割。

對此,他進一步解釋道,我國的行政區是歷史形成的,隨著歷史的發展行政區從大到小,分割得越來越細。這種分割實際上影響要素的流動,影響了區域的市場,也影響了區域的發展。受疫情的影響,國際的供應鏈受到了很大的衝擊。不僅是國際貿易,國際的供應鏈也受到很大衝擊。

肖金成表示,應對疫情,我們要建立國內的供應鏈,而這實際上就要跨行政區。「比如原來用的是外國的零部件,疫情影響,外國的零部件來不了。我們能否在國內建立國內的布局。比如東部沿海生產某產品,能不能把零部件的生產在國內建立新的國內供應鏈,在西部或者中部建立生產基地,實際上有利於我們在國內的發展。」

此外肖金成還提到,疫情之下,我國的國際市場受到衝擊,國內市場也應該突破行政分割。在疫情背景,要發揮國家大、人口多的優勢。14億人消費水平的提高,就意味著市場的擴大。

相關焦點

  • 人工智慧,聽聽「大咖」怎麼說
    人工智慧,聽聽「大咖」怎麼說 湖南日報 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曹嫻 王晗 黃利飛 攝影 田超 如何開啟人工智慧的未來?
  • 長三角一體化嘉興如何作為?聽聽專家怎麼說
    在長三角區域格局中,嘉興有著無限的發展可能性。如何挖掘自身特色,找準定位?專家學者們建議可以"採他山之石以攻玉"。"嘉興要依託G60科創走廊著力打造長三角地區重要的創新平臺,加快集聚人才、技術、資本等高端要素,實現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協同提升。"浙江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副主席盛世豪認為科技創新是嘉興發展的要義。
  • 如何當好企業"掌門人" 聽聽500強大咖怎麼說
    談管理,聽聽大咖們怎麼說:如何當好「掌門人」 ?企業怎樣產融結合謀發展? 企業如何產融結合謀發展?企業家如何做好「掌門人」?……聽聽在「2016中國500強企業高峰論壇」期間舉辦的系列論壇上,經濟專家、企業大咖們怎麼說。 ■文/記者 陳月紅 1、如何做好「掌門人」?
  • 世界生命科學大會 聽聽大咖怎麼說
    原標題:世界生命科學大會 聽聽大咖怎麼說 2016年11月1日—3日,一場生命科學領域的盛會在北京舉行。10位諾貝爾獎得主、4位世界糧食獎得主和沃爾夫農業獎得主讓2016世界生命科學大會熠熠生輝。
  • 宇宙上並沒有重力,如何能讓宇宙飛船解決此難題?聽聽專家怎麼說
    宇宙上並沒有重力,如何能讓宇宙飛船解決此難題?聽聽專家怎麼說相信知道一點科普常識的小夥伴們肯定都知道,太空之上是不存在有什麼重力的,太空人在太空中的任何動作都需要在宇宙中隨處翻轉,而且因為沒有了地球的吸引力,太空人們在空間站或者飛船裡面的活動都需用腳勾連在太空飛船上,這樣就能夠保證不會四處亂自動,有時候太空人吃飯的問題一直都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咖啡等液體擠出一粒粒水珠以後,都能漂浮在空中,宇宙上並沒有重力
  • 南北方的分界線以及各方面的差異
    自古以來,因秦嶺淮河所處的特殊地理環境,以及因此帶來的氣候變化,人文景觀、生活習俗等方面的不同,秦嶺淮河被稱為我國南北方的分界線,人們習慣稱秦嶺淮河以南為我國南方,以北為我國北方。南北方氣候上的差異;秦嶺淮河線以南,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以北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
  • 南北方的差異究竟從何而來?心理學家這樣看
    Talhelm等人在2014年得出了一項研究結論:農業種植的差異,是導致中國南北方集體主義差異的根本原因。 他們做了一項有趣的研究:在南北兩方共招募了1162名大學生,通過地域調查確定他們的所屬區域,然後再對他們進行文化思維傾向性的測評。
  • 發展前景如何?聽聽這些院士大咖們怎麼說
    發展前景如何?聽聽這些院士大咖們怎麼說金羊網  作者:梁栩豪 範敏玲 焦嬋娟 王澍  2020-12-04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梁栩豪 通訊員 範敏玲 焦嬋娟 王澍12月4日,2020中國電子材料產業技術發展大會在廣州市黃埔區、
  • 「最新」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如何推進?聽聽他們怎麼說!
    今天下午,市第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舉行多場專題審議,小布對其中的「貫徹落實《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這一場進行了微直播。長三角的未來將會有怎樣的藍圖?一體化應該體現在哪些方面?
  • 金昌—武威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規劃的通知
    加快金昌—武威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是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區域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是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客觀要求。規劃的實施有利於發揮區域產業優勢和中心城市帶動作用,使兩市在更大範圍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利共贏,形成區域經濟綜合優勢。
  • 聽聽「高鐵衛士」怎麼說|現場會特輯
    聽聽「高鐵衛士」怎麼說|現場會特輯 2020-06-19 08: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Night Light Earth(夜幕下的地球)| 夜光遙感解密區域經濟發展差異
    經濟發展差異(不均衡性)是指在國與國或者一個國家不同地區,一些區域比其他區域有更快的增長速度、更高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更強的經濟實力,致使空間上呈現發達區域與不發達區域並存的格局。宏觀的經濟發展差異,直接影響到微觀的國民幸福度,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
  • 經濟周刊薦讀|外資強省如何穩外資?緊扣一體化,聚力高質量
    新華日報·經濟周刊(第58期)【深閱讀】, 且聽學術大咖「頭腦風暴」海外疫情不斷蔓延,對全球投資貿易活動產生不利影響。作為外資強省,江蘇如何在新形勢下穩外資成為關注焦點。聚力高質量—— 長三角一體化《江蘇實施方案》專家解讀服務國家戰略,展現江蘇作為——4月1日,《〈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江蘇實施方案》發布,這是我省貫徹實施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任務書」和「路線圖」。
  • 南北方的差異?東北的「炕文化」你知道多少,快來了解吧!
    南北方的差異?東北的「炕文化」你知道多少,快來了解吧!想必大家小時候都看過《鄉村愛情》,裡面的主演都是一口東北味,穿著花棉襖睡著炕,看著很是喜慶。特別是南方人都難以理解吧,由於南北方的巨大差異,據說南方人連北方的大澡堂都沒有聽說過。在南方都是家家有浴室,自己單獨在衛生間洗。而在北方冬天來臨的時候,天寒地凍的,在家裡面洗澡容易生病,於是大澡堂就出現了,這也算是一個「應季」產品了吧。有的南方人第一次聽到北方有大澡堂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不可思議,覺得有點不好意思。
  • 仲量聯行:縱論區域經濟一體化 城市聯動,協同發展
    區域經濟一體化「以長三角為例,從南京、蘇州、無錫、杭州等地到上海,城市燈光毫無間斷。很顯然,該區域的發展是連續性的,城市之間早已相互連接。」仲量聯行中國區研究部總監周志鋒表示,在中國,地圖上最亮的地方恰好是三大城市群所在: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這三個區域也是中國經濟活躍度最高的地區。
  • 新高考下,如何培養高中生批判性思維?聽聽他們怎麼說
    現代快報記者發現,無論是強基計劃還是綜合測評,各大高校選拔人才時都提到了一個關鍵詞 " 思辨力 "。11 月 17 日,國家社科基金課題、江蘇省課程基地普通高中學生批判性思維培養研究成果報告會在南京市中華中學舉行。省內百餘名教育大咖齊聚,探討新高考大背景下,高中生如何養成批判性思維。
  • 如何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來看看今天這場論壇的大咖怎麼說
    論壇期間,來自全國各地高校、智庫以及社科界和政府部門的近200位專家學者和代表,圍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兩中心兩地」定位、7 大重點任務等主題開展了卓有成效的交流和探討。南京大學原黨委書記、教授洪銀興:建議成渝之間建立科創走廊以長三角創新一體化實踐經驗為基礎,提出成都和重慶必須要發揮中心的作用,向外圍提供金融、國際化、創新等發展要素。「推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最重要的問題,不僅是長三角區域的擴容,更是上海這個中心的擴容和壯大。」洪銀興認為,成都和重慶之間也可以建立科創走廊,實現科技創新在更大範圍推廣。
  • 2300平方公裡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如何建?政協委員建言三圈層格局
    三圈層發展在長三角一體化這一國家戰略中,示範區成為先手棋、突破口。今年初,上海市政協組成課題組,推進「以制度創新為突破,推進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建設」的重點調研課題。經調研分析,課題組認為,示範區有三個獨特的區位特徵和優勢:最江南、金三角、大節點。從區位而言,示範區位於上海、蘇州和嘉興的交界處,距三市市中心均約60公裡左右。區域內路網相通、水道相連、文化相融,具有一體化發展的天然優勢,是長三角區域的一個黃金小三角。
  • 中國人南北方6大遺傳差異首次被揭示:南方人免疫力更強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小組確定了6個在地區緯度方向上受到強烈自然選擇的基因,它們在基因頻率上呈現明顯的南北差異,充分展現了飲食、氣候、病原體等環境因素對中國人群的演化所起到的選擇作用。此外,與耳垢乾濕、體味(如狐臭)、大汗腺分泌等相關的ABCC11基因,也呈現了明顯的南北方選擇差異。除了部分廣西、廣東和海南的中國人沒有這個基因突變之外。絕大部分的生活在北方溫帶氣候地區的人們都有這個基因突變,突變結果表現為乾性耳垢、體味較小、大汗腺分泌較少,這樣可能更有利於北方的生存環境。
  • 揭秘中國南北方六大遺傳差異
    研究首次揭開了中國南北方六大遺傳差異。往常,我們從氣候、飲食習慣、節日習俗等因素看待南北方差異,華大的研究小組則從基因視角揭示了南北方差異的原因。研究結果顯示,促進脂肪代謝率的等位基因在新疆、青海和內蒙古等地有明顯富集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