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老齡化,如何更經濟地制定醫保政策 | BMC Geriatrics

2021-01-10 科學網
面對老齡化,如何更經濟地制定醫保政策 | BMC Geriatrics

論文標題:The associations of multimorbidity with the sum of annual medical and long-term care expenditures in Japan

期刊:BMC Geriatrics

作者:Takahiro Mori, Shota Hamada, Satoru Yoshie, Boyoung Jeon, Xueying Jin, Hideto Takahashi, Katsuya Iijima, Tatsuro Ishizaki and Nanako Tamiya

發表時間:2019/03/07

數字識別碼:10.1186/s12877-019-1057-7

原文連結:http://t.cn/AiN7AD8k

微信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uyxJPS-AcJx_UltO2QvhQw

隨著人口的老齡化,醫療保健的支出在不斷增加,這給國家保障體系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最新發表在BMC Geriatrics上的一篇文章探討了評估日本老年人慢性病經濟負擔的新方法,他們發現此前尚未被研究過的一種關聯能用於人口老齡化程度類似的許多國家。

全球範圍內疾病共患的現狀

疾病共患,是指一個人同時患有多種慢性疾病,且其發病率在老年人中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因此,老年人同時患有多種慢性疾病是很常見的,這樣的共患會影響對每種疾病的治療。疾病共患在世界範圍內(尤其是在人口老齡化的國家)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有研究報導,疾病共患與身體機能下降(即老年人在某些方面無法自理)、生活質量下降和可能更高的死亡率密切相關,而這些方面正是老年人和他們的護理者所擔憂的。除此之外,對相關患者的護理費用也是一個很大的社會負擔。

日本的醫療和長期護理保障制度及相關的支出

日本於1961年建立了強制性的全民醫療保障制度。報銷範圍包括專業醫護人員(如醫生、護士、各種治療師)的服務、診斷測試、處方、手術和麻醉。除了全民醫療保險制度,日本還於2000年推出了強制性的公共長期護理保障制度。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以及40歲至64歲之間患有年齡相關特定疾病的人都有資格獲得服務。這些服務包括在長期護理機構裡長期住院或短期停留期間的機構護理,以及以社區和家庭為單位的護理如成人日託、門診康復、家庭幫助或上門護理。其他國家如德國、荷蘭和韓國也提供長期護理保障制度。

在人口老齡化國家,健康相關方面支出的穩步增長一直是一個大問題。例如,2016年日本每年的醫療支出約為3720億美元,長期護理支出約為880億美元,這些數字表明在過去五年醫療和長期護理的支出分別增加了9%和21%。隨著日本和世界各地迅速進入老齡化社會,這些支出還將進一步增加。

疾病共患與醫療開銷的關聯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者使用了日本東京都郊區柏市的醫療和長期護理報銷數據,探討了患多種疾病與醫療和長期護理支出總額之間的關係。除了眾所周知的疾病共患與較高的醫療支出之間的關係,研究人員還發現疾病共患也與較高的長期護理支出相關,從而增加了兩種類型支出的總和。研究進一步表明,相對於僅考慮醫療支出,通過醫療和長期護理支出的總和可以更好地評估疾病共患對社會造成的經濟負擔,從而提供了更準確的評估。

作為世界上老齡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日本不僅有醫療保險,還有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據我們所知,這是全球範圍內首個研究了疾病共患與長期護理支出以及醫療和長期護理支出總和之間關係的研究。由於對於許多人口老齡化國家來說,健康相關支出的不斷增長非常不利於維持可持續的醫療體系,因此這一研究結果不僅對日本意義重大,而且在全球範圍內具有重要意義。減少疾病共患流行程度的有效策略不僅可以為個人和社會提供醫療和健康方面的利益,同時也具有經濟意義。

摘要:

Background

The occurrence of multimorbidity (i.e., the coexistence of multiple chronic diseases) increases with age in older adults and is a growing concern worldwide. Multimorbidity has been reported to be a driving factor in the increase of medical expenditures in OECD countries. However,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there is no published research that has examined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multimorbidity and either long-term care (LTC) expenditure or the sum of medical and LTC expenditures worldwide. We, therefore, aimed to examine the associations of multimorbidity with the sum of medical and LTC expenditures for older adults in Japan.

Methods

Medical insurance claims data for adults ≥75 years were merged with LTC insurance claims data from Kashiwa city, a suburb in the Tokyo metropolitan area, for the period between April 2012 and September 2013 to obtain an estimate of medical and LTC expenditures. We also calculated the 2011 updated and reweighted version of the 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 (CCI) scores. Then, we performed multiple generalized linear regressions to examine the associations of CCI scores (0, 1, 2, 3, 4, or ≥ 5) with the sum of annual medical and LTC expenditures, adjusting for age, sex, and household income level.

Results

The mean sum of annual medical and LTC expenditures was ¥1,086,000 (US$12,340; n = 30,042). Medical and LTC expenditures accounted for 66 and 34% of the sum, respectively. Every increase in one unit of the CCI scores was associated with a ¥257,000 (US$2920); 95% Confidence Interval: ¥242,000, 271,000 (US$2750, 3080) increase in the sum of the expenditures (p < 0.001; n = 29,915).

Conclusions

Using a merged medical and LTC claims dataset, we found that greater CCI scores were associated with a higher sum of annual medical and LTC expenditures for older adults. To the best of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to examine the associations of multimorbidity with LTC expenditures or the sum of medical and LTC expenditures worldwide. Our study indicated that the economic burden on society caused by multimorbidity could be better evaluated by the sum of medical and LTC expenditures, rather than medical expenditures alone.

閱讀論文全文請訪問:

http://t.cn/AiN7AD8k

期刊介紹:

BMC Geriatrics(https://bmcgeriatr.biomedcentral.com/,2.866 - 2-year Impact Factor,3.159 - 5-year Impact Factor) is an open access journal publishing original peer-reviewed research articles in all aspects of the health and healthcare of older people, including the effects of healthcare systems and policies. The journal also welcomes research focused on the aging process, including cellular, genetic, and physiological processes and cognitive modifications.

(來源:科學網)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疫情衝擊:呼籲鬆綁公立醫院特需非醫保收入政策限制
    面對醫保基金的有限性,決定醫保只能「保」不能「包」,通過擠壓藥品耗材虛高定價空間的紅利也是有限性的,加強醫保基金的管控,打擊騙保將會持續保持高壓態勢,對醫保基金管控只會收緊不會放鬆。如何提高醫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個「世界性難題」,醫保基金的有限性決定DRG是醫保支付制度改革的重要取向。
  • 面對老齡化,人類應該如何應對?——讀《人口與日本經濟》
    》  (日)吉川洋 著  殷國梁 陳伊人 王貝貝 譯  九州出版社/後浪  2020年11月出版  ⊙林頤   所有國家都面臨著如何處理人口與經濟問題,但沒有哪個國家像日本這麼緊迫和嚴峻。當代日本的經濟發展得益於「二戰」後人口的快速增長。從1947年至1949年,日本出現人口暴增現象,被稱為「團塊世代」,極大地推動了日本經濟騰飛。可是,從1975年以後,日本人口增長率急劇下降,在2004年迎來1.28億的人口峰值之後,日本不可避免地步入了人口減少的時期。  宏觀經濟學家吉川洋認為,「人口問題」是21世紀日本面臨的最大問題。
  • 世界人口迅速老齡化 孩子們將面對怎樣的未來
    孩子太少較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發達國家的過去和現在,為正在步其後塵的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前車之鑑。發達國家比世界其他地方更早進入老齡化時代。這些富裕國家的老齡化挑戰更尖銳。它們的生育率普遍偏低,而主要原因都跟富裕程度有關:嬰兒死亡率低,節育避孕措施普及,而育兒成本則相對較高。
  • 人口老齡化問題不斷加劇 保險業需如何應對?
    來源:新華網原標題:人口老齡化問題不斷加劇,保險業需如何應對?新華網武漢12月7日電(遊蘇杭) 「十四五」時期保險行業怎麼幹?面對不斷加劇的人口老齡化問題,保險業需如何應對?人身險數位化轉型應當怎麼轉?
  • 「網際網路+」醫療服務將納入醫保政策
    同時明確,2020年年底前各地完成制定本地「網際網路+」醫療服務醫保支付管理辦法,完善經辦流程和協議範本。  業內人士表示,政策驅動下「網際網路+」醫療生態有望形成閉環。隨著「網際網路+」醫保支付的積極推進,「網際網路+」醫療開啟醫療、醫藥、醫保三醫聯動下的3.0時代。在此背景下,進入黃金髮展期的「網際網路+」醫療也迎來了網際網路巨頭的加速布局。
  • 人口老齡化的影響及治理對策
    【摘要】人口老齡化趨勢不僅降低了韓國勞動供給能力,而且降低了社會總需求,加大了韓國政府財政負擔。為了應對老齡化趨勢,韓國成立專門機構負責研究和制定老齡化相關法律,不斷完善養老保障制度體系。韓國應對老齡化問題的經驗,給正在快速步入老齡化社會的中國以很好的借鑑。
  • 於曉華:制定共同農業政策推動長三角經濟一體化:歐洲共同農業政策...
    表1給出了三省一市的主要經濟指標,無論從哪個指標來看,安徽的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後;各省市內部城鎮與農村之間的收入差距很大。表1 長三角三省一市的主要經濟統計指標(2018年)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鑑(2019)》面對長三角這樣複雜的經濟結構,如果僅僅依靠市場機能,在一體化過程中,雖然各地區都能有所發展,但是其地區間發展差距有可能進一步擴大。
  • 2050年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或近5億 老齡化挑戰如何應對?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經濟觀察)2050年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或近5億 老齡化挑戰如何應對?中新社北京6月12日電 (夏賓)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近日發布的《中國發展報告2020: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和政策》(下稱「報告」)顯示,從2035年到2050年是中國人口老齡化的高峰階段,根據預測,到2050年中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將達3.8億,佔總人口比例近30%;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將接近5億,佔總人口比例超三分之一。
  • 日本1970年就進入老齡化社會,為何依舊能「老而不死」?
    【圖】人口老齡化成倒人口比例倒三角發展眾所周知,我國由於人口基數大,加之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等原因,也逐步邁向了老齡化社會。但今天的日本,老齡化問題卻是來源已久。早在二戰之後,日本的政治經濟發展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特別在製造業方面更是出現了日漸萎靡的狀態。
  • 醫保服務監管中存在問題的原因及對策
    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下,醫務人員在執行醫療保險政策和自身利益的選擇中,很自然地以個人經濟利益為重。又由於醫療消費過程中,醫療機構作為醫療服務的提供方,處於相對的壟斷地位,因此,在參保人員就診時,醫療服務機構的醫保辦在檢驗住院手續時把關不嚴,不認真履行職責,只是例行公事。而且在醫療服務中濫檢查、濫用藥、開大處方。
  • 「解讀」3個方面全面解析醫保藥品目錄製定條件
    一、如何理解納入目錄的基本條件如何理解藥品納入的基本條件:此次暫行辦法(第七條)對藥品納入的基本條件,延續了《2019年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調整工作方案》,除了藥品(包括化學藥、生物製品、中成藥(民族藥)和中藥飲片)應當是經國家藥品監管部門批准且取得藥品註冊證書外,同時應符合「臨床必需、安全有效、價格合理」等基本條件
  • 人口老齡化的未來,未必有你想像的那麼悲觀
    等待少子老齡化社會的是不是只有經濟衰退這一條路?  鄰國日本的經驗和教訓或許可以作為一種參照。不同以往的普遍的悲觀看法,日本宏觀經濟學泰鬥吉川洋憑藉多年以來的深入思考和博聞強識,指出經濟衰退並不是必然,人們完全可以從更廣闊、更樂觀的視角找到未來的希望。  歡迎大家持續關注「評審團」,我們將不間斷地為大家送上最新鮮的閱讀體驗。
  • 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
    一、充分認識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重大意義  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百姓福祉,對「十四五」和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大和深遠的意義。  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是踐行黨的初心使命、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重要體現。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帶領人民創造幸福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
  • 「十四五」期間中國老年人口將突破3億 邁入中度老齡化
    制定人口長期發展戰略,優化生育政策,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發展普惠託育服務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提高人口素質。」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近日發布,其中涉及人口老齡化的部分這樣稱。
  • 綠色經濟政策評估報告—海南省生態補償政策
    綠色經濟政策評估報告—海南省生態補償政策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1.背景2008年,面對全球性的經濟危機,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提出「綠色經濟倡議」,引入包容性綠色經濟概念,同時尊重地球邊界,改善人類福祉和建立社會平等。
  • 任澤平:全面放開並鼓勵生育刻不容緩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制定人口長期發展戰略,優化生育政策,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應對人口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生育政策面臨重大調整。 人口問題事關國家興衰和民眾福祉,是基礎性、全局性和戰略性問題。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俄羅斯總統普京稱俄羅斯的命運和前景取決於人口,日本時任首相安倍把少子化視為國難。
  • 習近平掛心人口老齡化問題
    面對人口老齡化的嚴峻形勢,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十四五」時期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窗口期,到「十四五」末,我國預計60歲以上老年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將超過20%,從輕度老齡化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人口老齡化問題,今天,本文與您一同學習相關重要論述。
  • DRGs病種成本核算與醫保支付結算政策研究
    作者:秦永方 陳閔DRGs醫保支付結算政策改革,是基於行業平均成本測算而定的相關疾病組支付結算價格,必須研究DRGs病種成本核算才能為醫保支付結算政策提供科學合理的決策參考。
  • 縱觀全局,談談醫保在分級診療中的5個「發力點」
    醫保部門要充分發揮醫保支付政策的槓桿作用,用經濟手段引導群眾到基層醫療機構就醫,降低群眾就醫成本,促進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解決。  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有利於增強人民群眾的醫保獲得感幸福感。全民醫保目標已經初步實現,如何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的醫保獲得感幸福感,是醫保部門面臨的現實課題。
  • 問策上海2025|「十四五」時期人口老齡化特徵及政策應對
    上海老齡化程度遠超全國平均水平,應對人口老齡化形勢更為迫切。一、上海人口老齡化的主要特徵上海老齡化與全國相比,既有共性也有自身特徵,主要表現為以下幾方面。但另一方面,生育率下降對人口老齡化有更為深遠的影響。上海的生育率過去幾年一直低於全國水平,2019年已經回落到7‰。由圖3可見,2016年開始實施的全面放開二孩政策對生育率的影響難以持續,不論在全國還是上海,2018和2019年的生育率均已經低於政策推出前的2015年。推出行之有效的生育政策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