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國內要聞TOP10:我國將於2020年完成民法典編纂工作

2021-01-15 新華網客戶端

  要聞一 習近平:我國廣大知識分子要主動擔當積極作為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3月4日下午看望了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的民進、農工黨、九三學社委員,並參加聯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他強調,偉大的事業,決定了我們更加需要知識和知識分子,更加需要知識分子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多作貢獻。>>

  要聞二 李克強看望經濟、農業界全國政協委員並參加聯組討論

  3月4日下午,李克強總理看望出席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的經濟、農業界委員,並參加聯組討論,聽取委員們關於產權保護、農產品價格、民營經濟發展等建議。>>

  要聞三 傅瑩:我國將於2020年完成民法典編纂工作

  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大會發言人傅瑩在4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將在本次大會提交審議的民法總則草案體現了與時俱進的精神,對監護制度、法人類別,及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年齡下限等方面作出了完善和調整。根據計劃,全部民法典的編纂工作預計將於2020年完成。>>

  要聞四 水利部部長陳雷:20餘省份將於年底全面實施河長制  

  「就一個問題!河長制進展怎麼樣?」3日下午,人民大會堂「兩會部長通道」上,水利部部長陳雷被記者們攔了下來。>>

  要聞五 教育部:堅決防止將課後服務變成集體教學或「補課」

  教育部4日發布《關於做好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對各地開展中小學生課後服務工作提出要求,明確課後服務的主要內容,堅決防止將課後服務變相成為集體教學或「補課」。>>

  要聞六 最高檢:1845件久押不決案已全部清理糾正  

  目前,全國檢察機關2013年核查出的久押不決案件已全部清理糾正完畢,此次專項活動共核查出久押不決案件1845件4459人。>>

  要聞七 天舟一號將與天宮二號進行3次交會對接和3次推進劑補加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4日表示,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將於4月中下旬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並開展貨物運輸補給、推進劑在軌補加、自主快速交會對接等多項關鍵技術試驗。>>

  要聞八 全國已有備案特許經營企業3341家  

  商務部流通發展司副司長尹虹4日透露,截至目前全國已備案公告特許經營企業3341家,備案公告企業數量年增長率保持在13.5%以上。2016年,特許百強企業的銷售額已突破4000億元。>>

  要聞九 上弦月「合」恆星畢宿五:5日晚上演「星月童話」

  天文專家介紹,一輪上弦月5日將「合」恆星畢宿五。如果天氣晴朗,我國公眾可在當晚觀賞到這幕浪漫的「星月童話」。>>

  要聞十 信用卡盜刷損失大 警方教你5招來補救 

  對於手握信用卡的刷卡族來說,最冤枉的事莫過於人在國內、卡在身邊,信用卡卻在國外被莫名消費了。那麼,信用卡境外被盜刷後果有多嚴重?怎樣彌補減少損失?聽警方來支招。>>

 

相關焦點

  • 參與民法典編纂研究,最高檢五年提千餘條次立法建議
    5月22日上午,民法典草案提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這意味我國的民法制度即將迎來民法典時代。民法典的編纂承載著人民的期待,也凝結著幾代法律人的夢想。從2014年10月立法任務的提出,到2017年3月民法總則的通過,再到2019年12月草案「完整版」亮相,民法典立法之路可謂蹄疾步穩。
  • 民法典編纂中的行政法因素
    我國正在編纂自己的民法典,而且肯定能夠在2020年3月份通過。這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頒布施行的民法典,將對我國的經濟建設、人民生活和社會管理產生深遠的影響。按照法治國的思想,行政必須依法,並且在「政治國家」的範圍內運行,而民法應在「市民社會」中存在。
  • 七十年曆程:盤點中國民法典起草的四次起伏和兩個階段
    此後,均因不同因素,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斷。【1962年】再度擱置1962年民法典的起草工作再次被提上議程。1964年7月,民法草案「試擬稿」出爐,但是由於遭遇歷史原因,立法工作再度被擱置。「殘肢逆遇何足悲,傷情失意安得摧。」
  • 民法典,熱詞背後的法治力量
    這是新中國法治進程中激動人心的一刻,它連接過去、指向未來——2020年5月28日下午,北京,人民大會堂,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會場頓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在全面依法治國的新時代,新中國幾代人的夙願終得實現,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民法典由此誕生。
  • 從民法典人格權編看我國人格權保障的憲法實施
    編纂民法典是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重大立法任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設部署。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高票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法典化方式確認、鞏固和發展了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法治建設成果,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 24小時國內要聞TOP10:我國新一代中低速磁浮列車完成運行試驗
    要聞一 8年攻堅 我國新一代中低速磁浮列車完成運行試驗  經過8年多的科研攻堅,我國新一代中低速磁浮列車近日在上海完成時速120公裡運行試驗。中國中車大連公司總工程師曲天威表示,運行試驗的順利完成,意味著我國已掌握新一代中低速磁浮系統集成等關鍵核心技術,這種車最快1年可進行批量投產。
  • 新增與變化|2020《民法典》出臺之後,民法應該怎麼學?
    對於法考生來說;是兩大難題,再加上今年與歷年都不一樣,18年19年的考生在春節前就已經開始為刑法和民法作準備了,有人會說,難道我們20年的考生不想嘛?確實,20年對我們來說是最為特殊的一年,特殊在哪裡?
  • 民法典學習 | 《民法典》49大亮點梳理
    新時代的人民法典 2020年5月28日,風和日麗,陽光明媚,兩千多名全國人大代表齊聚北京人民大會堂,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在新中國法治建設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
  • 青平:《民法典》正式實施意義深遠
    原標題:青平:《民法典》正式實施意義深遠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於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部被稱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是我國的第一部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基礎性法律,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 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點反映人民意願 中國首部民法典明年起施行
    2020年5月28日15時08分,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宣告中國「民法典時代」正式到來。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
  • 李忠雙:三個特點了解民法典這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
    編纂民法典,就是通過對我國現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規範進行系統整合、編訂纂修,形成一部適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符合我國國情和實際,體例科學、結構嚴謹、規範合理、內容完整並協調一致的法典。這是一項系統的、重大的立法工程。筆者認為,民法典編纂和審議始終堅持人民立場、彰顯制度優勢、堅持實踐導向,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是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生動實踐。
  • 民法典人格權編出臺記:廿年兩度起草,獨立之爭持續多年
    5月28日下午3時許,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在這部總共1260條的法律中,人格權編無疑受到最多關注。從體量上看,它只有51條,在七個分編中只比最短小的繼承編多出6條。在體例安排方面,它是此次編纂工作的最大爭議,也是唯一沒有通過單行立法,就直接出現在民法典中的部分。
  • 康婷集團黨支部開展《民法典》普法講座活動
    為加強法治宣傳教育,不斷提升全體黨員、入黨積極分子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康婷集團黨支部於2020年12月4日組織開展了《民法典》普法活動,由法務部部長陳立軍律師主講,特邀集團總裁楊琪女士及主管級以上管理人員參加。
  • 「兩會觀察」民法典是歷史寫就的權利宣言
    楊先德/文剛剛閉幕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新中國法制史上的重要事件,標誌著我國已經形成完備的民事法律體系。新中國成立後,亦致力於編纂一部新的民法典,黨和國家曾於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後四次啟動民法制定工作。但是鑑於各種客觀情況,並未一次性制定出包羅萬象的民法典,而是採用了先制定民事單行法,再系統編訂纂修,形成統一的民法典的路徑。
  • 24小時國內要聞TOP10:習近平對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跡作出重要指示
    >>  要聞五 我國將放開汽車電子等領域外資股比限制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孫繼文25日表示,正在修訂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擬放開汽車電子和新能源汽車電池、摩託車等領域外資股比限制。目錄修訂版將於近期公布實施。
  • 24小時國內要聞TOP10:長江幹流潮位全線回漲
    >>要聞二 深圳:吸取事故教訓 舉一反三做好安全生產和城市公共安全工作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馬興瑞15日在深圳市委常委會議和全市領導幹部會議上說,光明「12·20」事故給深圳重重敲響了警鐘,必須痛定思痛、深刻檢討,必須吸取教訓、改進工作。
  • 民法典頒布對社會組織立法工作的影響
    民法典的頒布對於走好中國特色社會組織發展之路奠定了重要的制度基礎,也對新形勢下做好社會組織立法工作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精準定位民法典第八十七條明確了非營利法人的定義,並規定非營利法人包括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基金會、社會服務機構等,這是我國第一次以法典形式將社會團體、基金會、社會服務機構等社會組織完整納入非營利法人類型。
  • 24小時國內要聞TOP10:洪秀柱當選中國國民黨主席
    >>  要聞二  李克強:國企要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 苦練內功  全國國有企業提質增效工作電視電話會議3月25日在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今年我國發展面臨的挑戰更為嚴峻,國有企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要在困難面前勇於擔當,主動作為。
  • 《民法典》,你get了嗎?
    2020年11月25日最新消息今天,四川監獄公職律師《民法典》宣講團到甘孜監獄開講啦!!!《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共7編、1260條,各編依次為總則、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以及附則。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同時廢止。
  • 民法典物權編用益物權的立法建議
    因此,將用益物權的客體限定為「他人所有」與我國現實情況不符。 綜上兩個方面,筆者認為,在編纂民法典物權編時,應當將用益物權的含義重新界定。一方面,將「動產」作為用益物權客體的規定刪除;另一方面,應當將「他人所有」的「所有」兩字刪除。據此,用益物權的含義可以界定為:「用益物權人對他人的不動產,依法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