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等探測器,都去火星尋找生命,他們存在的可能性大嗎

2020-08-03 奇點使者

隨著中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美國的「毅力號」火星探測器、阿聯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的成功發射,意味著人類探測火星進入了高峰期。它們都將在明年抵達火星,如果都能夠成功著陸,它們將在火星上開展同一項任務——尋找火星上曾經存在過的遠古生命痕跡。


「天問一號」等探測器,都去火星尋找生命,他們存在的可能性大嗎


火星曾經有生命存在?

與冥王星、海王星等一些處於太陽系偏遠地帶的天體不同,火星早在千年之前,就已經被人類發現了,而且在古代,火星還有著特殊的意義。比方說在古希臘時期,火星被人們當做「戰神」,而到了古埃及時期,火星則被當做了「農耕之神」,人們對它定期的供奉,希望它可以保護人類。

而在我國古代的文獻記載中,火星則被認為是「災星」,因為它肉眼看起來是紅色的,就好像是一團火出現在天空中,所以,在古代人們認為如果明亮的火星出現了,那麼天下很可能會發生不好的事情。

當然,伴隨著歐洲文藝復興之後,人類的基礎科學也開始啟蒙,特別是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之後,人們才漸漸地明白,火星不過是太陽系中的行星之一,它和地球一樣,都圍繞著太陽運行,並沒有人們想像中的那麼特別。


「天問一號」等探測器,都去火星尋找生命,他們存在的可能性大嗎


當然,如果你非要給火星安排一個特別的身份,那麼如今讓它看起來特殊的,便是它和地球一樣,都處於太陽系的宜居帶之中,而且在人類的眼中,火星是太陽系中除了地球之外,未來人類將要移民到上面的「第二家園」。

不過這裡也就出現了一個問題,既然火星也在宜居帶中,為何火星並不像地球一般,早早地擁有了生命呢?通過多年來對於火星的探測我們可以得知,火星看起來荒涼一片,幾十年來火星探測器都不曾在上面找到生命的存在,那麼,火星是從誕生開始就如此荒涼,還是在火星演化的過程中,曾擁有過生機勃勃的時期,只不過後來消失了呢?

這是科學家們想要解答的重點問題之一,科學家通過火星探測器採集到的數據分析發現,在早期,火星和地球有著很多的相似之處,比如它早期的大氣構成,和地球早期是一樣的,都是被大量的二氧化碳所填充。


「天問一號」等探測器,都去火星尋找生命,他們存在的可能性大嗎


可能大家會說,地球上不是有氧氣嗎?在這裡,為大家簡單說一下,在地球早期,包括生命誕生之後,一直到大約28億年之前,地球上也是沒有氧氣的,一直到藍細菌的出現,它是地球上最早的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它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產生了氧氣,地球才點點的變成了如今的大氣結構。

此外,在一些研究中,科學家們也發現,在早期的火星上,似乎也曾經有古代海洋的存在,在火星的表面,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大約佔據了火星表面積三分之一的三角洲地帶,這個地帶通過識別分析,科學家認為曾經是一個巨型海洋。

類似早期地球的大氣層,以及可能存在的巨型海洋,這些似乎都在告訴著科學家們,早期的火星上,或許真的有生命存在過,而且通過計算機建模分析,科學家也發現早期的火星氣溫並不像如今這般寒冷,所以,科學家們才想要在火星上進行「遠古生命尋找計劃」,希望可以揭開這個困擾多年的謎團。


「天問一號」等探測器,都去火星尋找生命,他們存在的可能性大嗎


是什麼讓火星變成了今天的模樣?

如果科學家們的推測是真的,早期的火星真的和地球差不多,那麼究竟是什麼讓火星變成了今天的模樣呢?首先是火星大氣層的變化。如今的火星,大氣層是非常稀薄的,不過通過數據顯示,早期的火星大氣層似乎也很濃厚。

科學家分析,因為早期的火星沒有像地球一樣開展強烈的板塊運動,導致它的大氣循環沒有辦法開展,再加上本身火星比地球小很多,而且它的磁場引力等,也讓它很難如地球一般牢牢地抓住自己的大氣層,所以在太陽風的太空侵蝕下,最終火星的大氣層就一點點被剝離,所以它才會變成了如今這般荒涼的模樣。


「天問一號」等探測器,都去火星尋找生命,他們存在的可能性大嗎


那麼,火星的海洋又是如何消失的呢?科學家表示,當火星的大氣層被剝離,同時因為火星質量體積太小,它的磁場也消失了,這就等於火星一下子失去了自己的「左膀右臂」,它被完全暴露在太空之中,強烈的太陽風將火星上的水分子從火星表面帶去宇宙之中,同時,在小行星、隕石等的撞擊下,火星上的水也越來越少,最終,海洋也就因此而消失了。

在2017年,通過火星三角洲地區的勘測研究,科學家們發現了被隕石撞擊過的痕跡,一些猜想也得到了證實。同時,在火星上,科學家們還在三角洲地區找到了一些類似於「海岸線」的痕跡,這些都可以看作是火星曾經存在過海洋的證據。


「天問一號」等探測器,都去火星尋找生命,他們存在的可能性大嗎


此外,NASA的「好奇號」火星車也為我們帶來了很多的線索,比方說通過火星表面的沉積記錄,發現早期的火星的確和地球非常相似,它也曾溫暖溼潤,所以,科學家們相信,火星上曾經有生命的存在。

甚至一些科學家樂觀的表示,或許在如今的火星上,也有微生物形式的生命存在,這就好像是我們在地球的一些「生命禁區」中找到了微生物的生命形式一樣,特別讓人欣喜。所以,這次即將發射去往火星的幾臺探測器,除了各自的科學家們為它們安排的任務之外,它們不約而同的都有了同一個任務——尋找火星生命。


「天問一號」等探測器,都去火星尋找生命,他們存在的可能性大嗎


火星如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有多大?

尋找火星曾經存在過的遠古生命,大約和我們在地球上尋找早期的地球生命是一樣的,主要是通過對火星巖層的採樣分析,如果運氣好,可能會在火星上找到遠古生命的化石。那麼,現在的火星有多大的概率會存在生命呢?

說起來,有關「火星生命」的爭論已經進行了幾十年。最早發射於1975年的「海盜號」火星探測器,曾經在火星表面的土壤中,檢測到了陽性的結果,這意味著,火星上可能存在著微生物的痕跡。不過這個結果並不被科學家們認可,一直到今天,都存在著較大的爭議,至於為何土壤檢測是陽性的,科學家認為或許與如今火星大氣中的甲烷有關。

之後就是在2000年,在南極洲地區,發現了一塊來自於火星的隕石,科學家在這塊隕石上也檢測到了微生物的痕跡,不過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地球上的生命,並不是來自於火星。說起來,NASA的「好奇號」火星探測器的發現,也都可以證明早期的火星環境,的確適合生命孕育,不過卻也沒有在如今的火星上,找到活著的生命。


「天問一號」等探測器,都去火星尋找生命,他們存在的可能性大嗎


火星會有生命嗎?這個概率從目前來看並不大,一些科學家相信,在火星的兩極附近,或許有一些微生物存在,不過這就需要火星探測器去實地找尋了。很多科學家對於前往火星的「天問一號」、「毅力號」等都非常看好,認為或許通過它們,可以為我們揭開火星生命的真相,至於結果如何,一起拭目以待吧!

相關焦點

  • 火星兩米以下或存在生命?等「天問一號」成功著陸,或能得到證實
    而各個國家都想揭開其中的謎團,所以科研人員一直都鍥而不捨的研究更先進的航空航天技術,只為能夠揭開火星上有沒有生命體徵,如果有那麼將會以什麼樣的形式存在。 火星本是一個沙漠行星,但是在2018年7月25日發現了在火星上居然有一個液態水湖!水,是生命的源泉,在地球是存在這樣一個說法的。那麼是否可以表示火星曾經或許真的是有生命的存在!
  • 中國天問一號首發,為什麼目的地是火星?專家:有4大重要原因
    站在科學發展的戰略角度來講,天問一號出徵火星,不僅是中國航天科技的重大進步,同時,這也是無數科學家在為人類的未來作出重要規劃。由於星際航行能力的局限性,人類對宇宙文明的探索一直都處於「沉寂」狀態,雖然一直沒有得到新的突破,但依舊無法泯滅人類對宇宙探索的決心,科學家們仍然在努力尋找外星生命特徵或適宜生命誕生條件的證據,為此,很多發達國家都在大力推動航空航天科技的發展。
  • 火星曾存在過生命?科學家給出證據,天問一號等探測器前往探查
    在卡爾·摩根的報告中,他之所以主張NASA去探索火星,也是因為他認為火星上可能存在過生命,甚至有可能如今仍然存在,他認為NASA應該將探測的重點放在火星上,或許可以發現除了地球之外的「生命綠洲」。火星上真的有生命嗎?
  • 中國「天問一號」首訪火星,能否發現外星生命?科學家這樣說
    這裡最值得一提的就是2020年7月23日我國發射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它標誌著人類對外星生命的探測踏進一個新的裡程!到目前為止,火星還一直在安靜地等待著人類的到訪,興許火星就是曲徑通幽處的那一個桃花源,隱藏著一份驚喜等待著天問一號的來訪。
  • 天問一號探測器發射成功,美國人:中國會宣稱火星是他們的嗎?
    發射成功近期都被火星探測器這一話題所圍繞,甚至一直延伸到數月後的成功登陸。所有人歡欣雀躍,7月23日12:41分,中國製造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搭載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已順利升空,踏上徵程。此外,19號阿聯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搭乘日本的H-2A火箭順利升空,NASA在7月30號也有一個火星探測任務。這都意味著「地球人」的火星時光將增加一段又一段新奇、難忘的探索經歷。但美國人,不這麼看,他們的第一反應,不是人類探索火星上的「奇蹟」事業又多了一份助力。而是想,中國會宣稱火星是他們的嗎?這一論調就很有意思,似乎忘了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後的故事。
  • 我國發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美歐都發來祝福
    水是生命誕生必不可少的條件,這讓人們重拾對地外生命是否存在的疑問,由此對火星探索的熱情更濃。即便目前,地球之外是否存在生命的難題尚未解答。但及時介入火星等天體的生命探測,這將使我國在國際中佔有有利地位,抓住航天機遇,開拓外太空新領域。
  • 我國發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美歐都發來祝福
    為什麼要發射火星探測器科學研究,永不止步。作為太陽系中和地球最為近似的行星,探測火星,對於研究太陽系和生命的演化及起源,以及地外生命的探索,有重大的意義。根據外媒報導,科學家在火星發現了液態水。水是生命誕生必不可少的條件,這讓人們重拾對地外生命是否存在的疑問,由此對火星探索的熱情更濃。
  • 6個月後,中國天問一號抵達火星!是發現生命還是能帶去生命?
    8月2日7時0分,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3000N發動機工作20秒鐘,順利完成第一次軌道中途修正,繼續飛向火星。天問一號在飛行6個月後,將抵達火星軌道,開展著陸火星的準備和科學探測等工作。就像歷史上其他火星探測器一樣,天問一號探測器也會進一步探索火星是否存在或滿足生命的生存代謝條件和需求,不過還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天問一號探測器直接給火星帶去「地球生命」。
  • 「火星叔叔」鄭永春回答「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帶來的8個「天問」
    7月23日12時41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成功。這是國內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嫦娥一號環繞月球,嫦娥二號不僅環月還探測了小行星,嫦娥三號實現了月球正面登陸和月球車行駛,嫦娥四號更實現了人類歷史上太空飛行器第一次登陸月球背面,所以這些都給「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天問之三:費這麼大的勁,人類為什麼要探索火星?
  • 火星移民開始了嗎?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近期多國陸續發射火星探測器,其中包括咱們中國也是首次發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讓我們不經要問,火星移民開始了嗎?我是館長,關注我來一探究竟!首先我們按照各國火星探測器發射時間來看,搶先咱們中國的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開發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由日本三菱重工火箭搭載,成功發射升空。
  • 中國的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去火星看啥?
    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又稱「大火箭」「胖五」,是中國最新一代運載火箭,中芯級直徑為5米,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和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將分別達到14噸級、25噸級。天問一號飛多遠才能到火星呢?火星距地球最近距離約5500萬公裡,最遠距離則達到4億公裡。需要指出的是,受地球與火星公轉影響,兩者間的近距接觸大約每15年左右出現一次。最近的一次近距接觸發生在2018年,此時地球與火星的距離約為5760萬公裡。
  • 火星我來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要一次性完成這三大任務
    這個答案在16世紀哥白尼所著的《天體運行論》中就有了答案,第一卷就表明了:地球和其它天體都在繞太陽運行。這就可以知道,天問一號在7月23日飛出地球,追趕火星之時,火星並沒有停止它前行的腳步,它仍然以24.13km/s的速度在繞著太陽公轉。天問一號在途中追,火星在軌道上飛。那麼天問一號就需要飛得更快、更遠才能趕上火星。
  •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如果發現火星生命,或將顛覆我們的認知
    相信在這段時間大家都一直在等待這一個好消息的到來,我們國家的首個行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啟程了,一枚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騰空而起,將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火星,我們來了!按照計劃,我們火星探測器將會在2021年2月到達火星,並釋放著陸器將火星車送上火星表面,火星車將會在火星表面巡視,與火星實現0距離接觸,而軌道探測器則在軌道上空對火星進行探索。
  • 帶你秒懂「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
    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載著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中國由此邁出了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天問一號」的組成執行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由環繞器、著陸巡視器兩部分組成,總質量約5噸。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點點滴滴
    根據目前的消息,「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在7月23日於海南文昌發射。這次火星探測任務一旦成功,中國將是人類歷史是第二個成功將探測器降落在火星表面的國家。1976年美國的「海盜號」火星探測器是人類第一次將探測器登陸火星表面。當然了,蘇聯也在1971年聲稱成功把探測器降落在火星表面,不過除了蘇聯以外,別的國家一般公認此次著陸是失敗的。
  • 發射時間差不多,為什麼毅力號探測器比天問一號早幾個月著陸火星
    在這3個火星探測器中,天問一號和毅力號都會將火星車送上火星的表面,在火星表面展開科學研究。我們國家的天問一號探測器在2020年9月20日完成了第二次軌道中途修正,當時離我們地球的距離已經達到1900萬公裡,飛行裡程也達到了1.6億公裡。接下來在今年10月份,探測器還會進行深空機動,然後展開第三次、第四次中途修正,最後預計在2021年2月份到達火星。
  • 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去火星的「徵程」中並不「寂寞」
    火星探測為何有如此大魅力,世界各國對其情有獨鍾,吸引世界各國前赴後繼地實施探測任務?其實人類探索火星對研究地球演變,防止地球演變成人類難以生存的第二個火星具有促進作用;還有由於火星與地球最為相似,可先把火星改造成適合人類居住的第二個家園,但某一天地球災難來臨之時,人類可以向火星移民,保留人類文明。但火星被稱為是人類探測器的「墳場」。
  •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跟著「天問一號」去火星
    而行進至年中,振奮人心的消息傳來,7月23日,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由胖五(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中國航天人朝著火星起航了,「天問」徵程,正式開啟!火星在太陽系裡與地球最為相近,距離也相對較近,可能有水存在,是地外生命是否存在的一個可能性,而幾百年後,火星會不會成為人類的第二個家園呢,人類對火星的各式各樣的幻想和科幻作品一直不曾間斷,令人們對火星充滿好奇和嚮往。 人類展開真正意義上的火星探測是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的,至今也不過40多次。
  • 火星探測器為何是「天問一號」不是「問天一號」?火星車取風火輪乎?
    2020年7月23日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開啟我國首次探測火星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將在地火轉移軌道飛行約7個月後,到達我們距離最遠四億公裡外,最近距離五千五百萬公裡的火星附近,進入環火軌道。 進入環火軌道後,通過「剎車」完成火星動力控制降落,擇機開展著陸、巡視等任務,進行火星地形、地貌、地質結構;表面土壤、水冰分布情況;電離層、氣候、環境等探測任務。
  • 外媒熱議:「天問一號」奔向火星吸引全球目光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23日搭乘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升空,開啟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引發外媒熱議。據《俄羅斯報》網站7月24日報導,中國成功發射「天問一號」探測器。由著陸巡視器和環繞器組成的「天問一號」,預計將圍繞火星進行軌道飛行並利用安裝太陽能板的火星車研究火星表面。該探測器預計將在2021年2月11日至24日進入火星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