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美國的「毅力號」火星探測器、阿聯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的成功發射,意味著人類探測火星進入了高峰期。它們都將在明年抵達火星,如果都能夠成功著陸,它們將在火星上開展同一項任務——尋找火星上曾經存在過的遠古生命痕跡。
火星曾經有生命存在?
與冥王星、海王星等一些處於太陽系偏遠地帶的天體不同,火星早在千年之前,就已經被人類發現了,而且在古代,火星還有著特殊的意義。比方說在古希臘時期,火星被人們當做「戰神」,而到了古埃及時期,火星則被當做了「農耕之神」,人們對它定期的供奉,希望它可以保護人類。
而在我國古代的文獻記載中,火星則被認為是「災星」,因為它肉眼看起來是紅色的,就好像是一團火出現在天空中,所以,在古代人們認為如果明亮的火星出現了,那麼天下很可能會發生不好的事情。
當然,伴隨著歐洲文藝復興之後,人類的基礎科學也開始啟蒙,特別是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之後,人們才漸漸地明白,火星不過是太陽系中的行星之一,它和地球一樣,都圍繞著太陽運行,並沒有人們想像中的那麼特別。
當然,如果你非要給火星安排一個特別的身份,那麼如今讓它看起來特殊的,便是它和地球一樣,都處於太陽系的宜居帶之中,而且在人類的眼中,火星是太陽系中除了地球之外,未來人類將要移民到上面的「第二家園」。
不過這裡也就出現了一個問題,既然火星也在宜居帶中,為何火星並不像地球一般,早早地擁有了生命呢?通過多年來對於火星的探測我們可以得知,火星看起來荒涼一片,幾十年來火星探測器都不曾在上面找到生命的存在,那麼,火星是從誕生開始就如此荒涼,還是在火星演化的過程中,曾擁有過生機勃勃的時期,只不過後來消失了呢?
這是科學家們想要解答的重點問題之一,科學家通過火星探測器採集到的數據分析發現,在早期,火星和地球有著很多的相似之處,比如它早期的大氣構成,和地球早期是一樣的,都是被大量的二氧化碳所填充。
可能大家會說,地球上不是有氧氣嗎?在這裡,為大家簡單說一下,在地球早期,包括生命誕生之後,一直到大約28億年之前,地球上也是沒有氧氣的,一直到藍細菌的出現,它是地球上最早的可以進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它吸收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產生了氧氣,地球才點點的變成了如今的大氣結構。
此外,在一些研究中,科學家們也發現,在早期的火星上,似乎也曾經有古代海洋的存在,在火星的表面,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大約佔據了火星表面積三分之一的三角洲地帶,這個地帶通過識別分析,科學家認為曾經是一個巨型海洋。
類似早期地球的大氣層,以及可能存在的巨型海洋,這些似乎都在告訴著科學家們,早期的火星上,或許真的有生命存在過,而且通過計算機建模分析,科學家也發現早期的火星氣溫並不像如今這般寒冷,所以,科學家們才想要在火星上進行「遠古生命尋找計劃」,希望可以揭開這個困擾多年的謎團。
是什麼讓火星變成了今天的模樣?
如果科學家們的推測是真的,早期的火星真的和地球差不多,那麼究竟是什麼讓火星變成了今天的模樣呢?首先是火星大氣層的變化。如今的火星,大氣層是非常稀薄的,不過通過數據顯示,早期的火星大氣層似乎也很濃厚。
科學家分析,因為早期的火星沒有像地球一樣開展強烈的板塊運動,導致它的大氣循環沒有辦法開展,再加上本身火星比地球小很多,而且它的磁場引力等,也讓它很難如地球一般牢牢地抓住自己的大氣層,所以在太陽風的太空侵蝕下,最終火星的大氣層就一點點被剝離,所以它才會變成了如今這般荒涼的模樣。
那麼,火星的海洋又是如何消失的呢?科學家表示,當火星的大氣層被剝離,同時因為火星質量體積太小,它的磁場也消失了,這就等於火星一下子失去了自己的「左膀右臂」,它被完全暴露在太空之中,強烈的太陽風將火星上的水分子從火星表面帶去宇宙之中,同時,在小行星、隕石等的撞擊下,火星上的水也越來越少,最終,海洋也就因此而消失了。
在2017年,通過火星三角洲地區的勘測研究,科學家們發現了被隕石撞擊過的痕跡,一些猜想也得到了證實。同時,在火星上,科學家們還在三角洲地區找到了一些類似於「海岸線」的痕跡,這些都可以看作是火星曾經存在過海洋的證據。
此外,NASA的「好奇號」火星車也為我們帶來了很多的線索,比方說通過火星表面的沉積記錄,發現早期的火星的確和地球非常相似,它也曾溫暖溼潤,所以,科學家們相信,火星上曾經有生命的存在。
甚至一些科學家樂觀的表示,或許在如今的火星上,也有微生物形式的生命存在,這就好像是我們在地球的一些「生命禁區」中找到了微生物的生命形式一樣,特別讓人欣喜。所以,這次即將發射去往火星的幾臺探測器,除了各自的科學家們為它們安排的任務之外,它們不約而同的都有了同一個任務——尋找火星生命。
火星如今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有多大?
尋找火星曾經存在過的遠古生命,大約和我們在地球上尋找早期的地球生命是一樣的,主要是通過對火星巖層的採樣分析,如果運氣好,可能會在火星上找到遠古生命的化石。那麼,現在的火星有多大的概率會存在生命呢?
說起來,有關「火星生命」的爭論已經進行了幾十年。最早發射於1975年的「海盜號」火星探測器,曾經在火星表面的土壤中,檢測到了陽性的結果,這意味著,火星上可能存在著微生物的痕跡。不過這個結果並不被科學家們認可,一直到今天,都存在著較大的爭議,至於為何土壤檢測是陽性的,科學家認為或許與如今火星大氣中的甲烷有關。
之後就是在2000年,在南極洲地區,發現了一塊來自於火星的隕石,科學家在這塊隕石上也檢測到了微生物的痕跡,不過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地球上的生命,並不是來自於火星。說起來,NASA的「好奇號」火星探測器的發現,也都可以證明早期的火星環境,的確適合生命孕育,不過卻也沒有在如今的火星上,找到活著的生命。
火星會有生命嗎?這個概率從目前來看並不大,一些科學家相信,在火星的兩極附近,或許有一些微生物存在,不過這就需要火星探測器去實地找尋了。很多科學家對於前往火星的「天問一號」、「毅力號」等都非常看好,認為或許通過它們,可以為我們揭開火星生命的真相,至於結果如何,一起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