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蓋達6萬平方光年,壯觀的銀河系中心,超過10萬次超新星爆炸!

2020-10-18 博科園

歐洲南方天文臺的甚大望遠鏡(VLT)以驚人的解析度,觀測了銀河系的中心部分,並揭示了關於銀河系恆星誕生歷史的新細節。多虧了新的觀測,天文學家發現了銀河系中一個戲劇性事件的證據:恆星形成的爆發如此強烈,以至於導致了超過10萬次超新星爆炸。來自西班牙格拉納達安達盧西亞天體物理研究所的雷納·舍德爾(Rainer Schödel)領導了這次觀測:我們史無前例地對銀河系中心的一大部分進行了觀測。

這讓我們對銀河系這一區域的恆星形成過程有了詳細的洞察,與到目前為止人們所接受的相反,發現恆星的形成並不是連續的。在發表在《自然天文學》期刊上的這項研究中,研究小組發現,銀河系中心區域約80%的恆星,形成於銀河系最早的時期,即8億至135億年前。恆星形成的最初階段之後是大約60億年,在此期間幾乎沒有恆星誕生。這是由大約10億年前恆星形成的強烈爆發而結束。

當時在不到1億年的時間裡,質量總和可能高達數千萬個太陽的恆星在這個中部地區形成。目前在德國海德堡馬克斯·普朗克天文學研究所工作的諾格拉斯-拉拉說:在這次活動爆發期間,研究區域的情況一定類似於『星爆』星系中的情況,這些星系以每年超過100個太陽質量的速度形成新恆星。目前,整個銀河系正在以每年大約一到兩個太陽質量的速度形成新恆星。這次活動的爆發,肯定導致了超過十萬顆超新星的爆炸,這可能是整個銀河系歷史上最具能量的事件之一。

在恆星爆發期間,會產生許多大質量恆星;由於它們的壽命比低質量恆星短。它們到達生命終點的速度要快得多,死於猛烈的超新星爆炸。這項研究之所以可能,要歸功於在智利阿塔卡馬沙漠的甚大望遠鏡(VLT)上,用歐洲南方天文臺的Hawk-I儀器對銀河系中心區域進行觀測。這臺紅外敏感相機透過塵埃窺視,為我們提供了銀河系中心區域非常詳細的圖像,這張照片由諾格拉斯-拉拉和來自西班牙、美國、日本和德國的天文學家團隊發表在《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期刊上。

這張令人驚嘆的圖像顯示了銀河系中恆星、氣體和塵埃最密集的區域,該區域還擁有一個角解析度為0.2角秒的超大質量黑洞。這意味著Hawk-I拍攝到的細節水平,大致相當於從ESO總部所在的慕尼黑看到蘇黎世的一個足球。這張圖片是GALACTICNUCLEUS觀測的第一次發布,這個計劃依靠ESO甚大望遠鏡(VLT)上的HAWK-I大視場和高角度解析度,來產生我們銀河系中心區域美麗的清晰圖像,這項觀測研究了300多萬顆恆星,覆蓋的面積相當於距離銀河系中心6萬平方光年(1光年約9.5萬億公裡)。

博科園|研究/來自:ESA/ESO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相關焦點

  • 1次就噴發10萬個超新星的能量?近期銀河系黑洞中的奇異事實
    2019年10月,銀河系的中心黑洞 射手座A星然變亮,它看起來像是一個巨大的休眠火山,一個沉睡的怪物。在這個時空沉睡的區域,引力是如此之強,以至於它內部的任何物質都不會逃出來。 2020年6月,哈勃太空紅外望遠鏡觀測到,在大約350萬年前,銀河系黑洞爆發時顯示的巨大閃光。
  • 500萬年前,它從銀河系中心出發,以時速600萬千米的速度靠近地球
    銀河系的直徑大約有10萬光年,在銀河系裡,有1000~4000億個星系。其中包括恆星、星團、星雲以及各種類型的星際氣體和星際塵埃。而在銀河系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一顆速度特別快的流浪恆星,在宇宙中發現流浪恆星並不稀奇,但特別的是,這顆恆星和其它流浪恆星不同。
  • 銀河系每百年約發生3次超新星爆發,為啥400年來我們沒看到一次
    超新星爆發是大質量恆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時經歷的一種劇烈爆炸,另外白矮星和中子星在達到質量極限的時候也可以發生超新星爆發。在我們銀河系內,天文學家們估計大約每百年中可以發生三次左右的超新星爆發,但是我們能目睹的卻每百年還不到一次,從1604年至今的400多年中,天文學家們都沒有發現銀河系中的超新星爆發現象。為什麼會這樣呢?
  • 銀河系盤面存在上下沿伸5萬光年的巨大對稱氣泡
    來源:新浪科技圖中是結合X射線和伽馬射線觀測到的銀河系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月13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幾十年以來,天文學家一直在爭議銀河系的神秘氣泡是近而小,還是遠而大,目前最新X射線全天觀測數據表明,銀河系中心存在兩個高溫氣泡,其上下延伸大約5萬光年,比之前發現的費米氣泡更大。
  • 銀河系每百年會有3次超新星爆發,為何人類已416年沒看到一次
    超新星爆炸是宇宙中極其絢麗的「煙花」,它閃現的時間雖然只有一瞬間,但是它發出的光輝卻極其明亮耀眼,甚至可以超越擁有數千億顆恆星的銀河系的亮度,並且穿越亙古的時空,在宇宙中久遠地奔馳著……如果超新星與太陽系的距離不超過3000光年,那麼它發出的光輝在夜空中堪比滿月時的月光,如果超新星與地球的距離在500光年以內,那麼它的光亮甚至能小幅度改變地球溫度,如果是在50光年以內,它的伽馬射線爆將可以直接摧毀地球上的生物,而它的強光也會大幅度提升地球溫度,摧毀地球的生態環境。
  • 橫跨10萬光年中心距地球2.6萬光年,銀河系地圖如何被繪製
    1933年,卡爾-揚斯基,新澤西貝爾實驗室的一名工程師,做了一個天線來捕捉跨洋電話的靜電源,他驚訝地發現幹涉源源不斷來自我們銀河系的中心,人馬座。紅外攝像機被消防員用來拯救地球上的生命,攝像機可以透過煙霧瀰漫的房間看到東西,讀到無意識不能動彈的受災者的體溫,同樣的技術可以讓科學家看到2.6萬光年以外,肉眼觀察從未看到過的星系的中心。
  • 盤點12個最特殊的超新星爆發遺蹟,每個都是一場壯觀的宇宙煙花
    SN 1987A超新星是科學家直接目睹的一場恆星爆炸事件中形成的,這顆年輕的超新星在距離16萬光年的大麥哲倫雲中,也是第一顆人類用眼睛能直接看到的超新星,目前星雲的範圍還沒有擴散得很大,還能看到爆炸產生的三個氣體環結構。
  • 哈勃望遠鏡拍攝到距地球7000萬光年銀河系中超新星爆炸瞬間。
    NASA的哈勃太空望遠鏡捕捉到了恆星在距地球7000萬光年的銀河系中超新星爆發時的爆炸性瞬間。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天文學家使用太空望遠鏡拍攝的圖像來追蹤超新星衰落的光到螺旋星系NGC 2525。該團隊使用在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之間拍攝的超新星影像製作了延時錄像,並顯示其逐漸消失。在最高峰時,爆炸的亮度將比太陽高50億倍,超過其周圍所有其他恆星和星系。
  • 銀河系最大最耀眼的特超巨星會是誰?
    這顆恆星的名稱得自他所照亮的手槍星雲,它的位置接近銀河系的中心,在人馬座的方向上,距離地球大約25,000光年遠。它是在1990年代初期使用哈柏太空望遠鏡以能貫穿塵埃的紅外線觀察發現的,如果沒有被星際塵埃遮蔽的話,以裸眼觀看到的手槍星將是顆4等星。
  • 一張紙對摺90次後,厚度就超過了銀河系的直徑,是真的嗎?
    當對摺到27次時,厚度達到了13,421.77米,珠穆朗瑪峰的高度是8848.86米的高度,超過了地球上的第一高峰,即便是飛機也很少會飛到這個高度。當對摺到36次時,厚度會到6,871.95千米,超過了地球半徑的6371千米。當對摺39次時,厚度會達到54,975.58千米,超過了地球赤道長度40,076千米。
  • 銀河系每一百年產生兩顆超新星,為何過去一千年我們只看到5顆?
    超新星是部分恆星在演化末期,因為內部坍縮引發的劇烈爆炸現象,超新星爆發時,瞬間釋放的能量比太陽一生釋放能量的數萬倍還多,瞬間亮度可以達到太陽亮度的幾十億,甚至上千億倍。天文觀測表明,我們銀河中有近2000億顆恆星,銀河系直徑高達20萬光年,根據恆星演化模型的估計,在我們銀河系中,平均100年會產生2~3次超新星。歷史上的超新星在人類歷史上,被記錄和觀測到肉眼可見的超新星一共有10次,分別發生在公元185年、369年、386年、1006年、1054年、1181年、1572年、1604年和1987年。
  • 超新星遺蹟400年未減速
    克卜勒超新星遺蹟距離地球約20000光年,是我們銀河系中一處重要的「遺址」。1604年初,不少天文學家親眼目睹了一顆恆星的爆炸,其中也包括著名的約翰內斯·克卜勒(Johannes Kepler)。
  • 銀河系中心發現高溫氣體構成的大泡泡
    2020年12月發表在《自然》(Nature)期刊上的一份研究顯示,銀河系中心又發現兩個高溫氣體構成的巨型泡泡,上下兩端延伸至接近5萬光年,比以前發現的那兩個費米氣泡(Fermi
  • 比鄰星離太陽就有4光年,10萬光年的銀河系怎會有1000億顆恆星?
    在這些星星中,超過99%都是恆星,它們跟太陽是同一類天體,通過核聚變反應來產生能量,從而發光發熱。在一個夜晚中,我們最多可以看到大約2500顆恆星,而全天總計可以看到大約7500顆恆星。相對於宇宙尺度而言,這些肉眼可見的恆星都算是太陽的近鄰,它們的距離大都沒有超過1000光年。
  • 最後的超新星:400年的爆炸成像
    發現於1604年10月9日,它比其他所有明星都亮。德國天文學家約翰內斯·克卜勒(Johannes Kepler)研究了這位明星一年,並寫了一本名為「De Stella Nova」(「新星報」)的書。在20世紀40年代,科學家們意識到物體是一顆爆炸的恆星,他們稱之為克卜勒的超新星。
  • 在銀河系附近星系中,發現2顆超新星的殘骸!轟的一聲,就爆炸了
    來自曼徹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與國際同事一起,對銀河系附近的一個星系進行了研究。來自物理和天文學系的Tana Joseph博士對銀河系附近的小麥哲倫星雲(SMC)的研究做出了貢獻。約瑟夫博士是最終論文的第一作者,其研究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期刊上。
  • 「部分超新星」在銀河系中炸飛了白矮星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一個奇怪的白矮星在銀河系中hurt繞,可能是「部分超新星」的倖存者。白矮星是地球大小酷而暗淡的死亡恆星核心,它們在中等大小的恆星耗盡燃料並脫落外層後被留下。有一天,我們的太陽將變成白矮星,銀河系中超過90%的恆星也將變成白矮星。
  • 20年內5次超新星爆發!這個星系厲害了
    當恆星耗盡燃料、經歷引力坍縮時,恆星的外層會被巨大的爆炸吹飛,從數十億光年之外都能看到。NASA自幾十年前就開始對銀河系之外的星系進行監測,並發現了大量的超新星現象。在過去的20年中,哈勃空間望遠鏡一直在監視NGC5468——一個位於室女座、距我們約1億3000萬光年的中間旋渦星系。這20年間,NGC5468共經歷了5次超新星爆發。
  • 超大黑洞爆炸,威力僅次宇宙大爆炸,爆炸中心可容下15個銀河系!
    最新發表於《天體物理學雜誌》(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2月27日)的一項報告指出,科學家發現了一次僅次於宇宙大爆炸(Big Bang)的時空大爆炸,由離地球3.9億光年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引發,宛如宇宙中的超級火山噴發,而爆炸中心那個「火山口」可容納15個銀河系。
  • 歐洲南方天文臺發現銀河系中心的古老恆星
    天文學家們凝視著銀河系的中心,發現了關於我們銀河系引人注目的新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