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經典3句話:華為管理思想,如何「埋在土裡,長在心裡」

2021-01-21 趙貓貓砸職場

字數 ▍1500字,閱讀約3分鐘

01 管理思想「長在土裡」

華為很多管理的東西,總是讓人一看到,就有種眼前一亮、入木三分的感覺,原因在於,任正非從不迷戀管理教授的課堂管理理論,他更願意在實踐中總結出自己的一套管理思想與方法論。

即使參閱書籍,任總也是在歷史、軍事、政治實踐中去發掘,把華為的管理思想「埋在土裡」,自然生長出來,讓人能理解,讓這文化、思想長在員工的心裡,而不是在廟堂之上,束之高閣,供人膜拜。

同樣的人才,在華為會變成「狼」,而在其它企業中,卻是溫順得多的動物,起碼攻擊性、奮鬥的程度沒有那麼強,這就是組織的力量。

在華為的組織文化建設中,有這樣三句話:「高層要有使命感,中層要有危機感,基層要有飢餓感。」這話一聽,鞭辟入裡,不但道出了華為組織建設、發展成功的要點,也道出了其他商業組織失敗的原因。

這三句話的背後,是文化的踐行和系統機制的支持。好的東西,往往是看著非常地簡單,就如賈伯斯的產品理念一樣,大道至簡。好的管理思想,也是一樣,總結得簡單到家,但背後的提煉和修煉卻不簡單。

02 高層要有使命感

首先大前提,作為公司的高層,如果沒有使命感,是不適合做高層的,胸無大志、小富即安者不適合,這是大多數創始人、CEO都理解的,而這一條的難度不在這裡,難度在於,高層是應當解決了物質需求的人,而不是窮秀才想像著自己當皇上。

只有解決了物質需求之後,還有使命感的人,才是真有使命感,這就剝去了假使命感,太多的人,在窮的時候,都有使命感,覺得自己會為理想奮鬥。而當腰纏萬貫,往往就愛美人、美宅、古玩、旅遊和飲酒了。

所以,華為的高層,是解決了物質需求後還能夠有使命感的人——要麼你自己解決了物質需求,要麼公司為你解決了物質需求。

這對很多公司來說,是最大的誤區,太多的公司,用的是還沒有解決物質需求的人,是由物質危機感而形成的使命感的人,甚至是因飢餓感形成的使命感的人。這些人做了高層,怎麼會有戰略高度,公司的運營怎麼不會屈從短期利益呢?

創始人「不敢」給予高層所需要的物質層面的東西,或者找不到已經解決物質後還有使命感的人。第一條是因為你的格局、信任度不夠,第二條是因為你的個人魅力、你的事業魅力不夠。

03 中層要有危機感

這是個績效獎懲機制的問題,一方面是敢獎勵,獎的人「心疼」,獎得足夠就是罰得足夠,這是人性;一方面是以結果為導向的制度。

華為也曾經推行過,幹部考核的標準是績效與關鍵行為相結合,由於人性的原因,人們更願意看過程的行為,覺得你不錯,然後給你個機會去幹,久而久之,就成了看你行你就行的狀況。

後來,調整為績效排在頭部,前25%的人才有機會,只有在這前25%的人,才去考察你的過程關鍵指標,再去排序,績效不在頭部,就不在幹部選拔之列。

管理幹部能上能下,成為組織文化,而且,華為搞過幾次(包括任正非在內),全員下崗重新競聘上崗,這個危機感堪稱「無出其右」。

這個業績就是「大篩子」,很明顯地,誰為什麼上,誰為什麼下,都擺在那裡,杜絕了憑關係、「擺戰功」的人在幹部崗位。形成文化以後,也沒什麼不好意思的,大家都一樣,今天上明天下,就是看你的當下的戰功。

對於很多公司來說,難度在於,不敢拿下曾經有戰功的人,而這些人就會拉攏一些沒有戰功的人,形成「山頭」,一旦形成「潛文化」,危害性極大。公司的發展一定是依賴組織的力量,而不是一伙人的力量。

04 基層要有飢餓感

很多公司的員工,沒有狼一樣的戰鬥力,不是因為員工缺乏「狼性」,人都有這種「狼性」,原因是「狼們」沒有看到肉,沒有聞到肉的血腥味。

對於基層員工,沒有足夠誘惑的薪酬、獎勵,靠講理想、使命,想要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只會被員工恥笑,把你這裡當作跳槽的等待區。早在1997年前後,華為的薪酬水平,就和西方大公司對標,所以,一流人才華為隨便挑。

在工商世界,早已過了商品、資源的時代,甚至創新、戰略也不是根本的驅動力,最根本的是組織的能力,因為戰略與創新依然是人來完成的。

趙貓貓砸職場,專注管理領域。品財經故事,學硬核管理,咱們下期再會。

相關焦點

  • 任正非管理思想的精華竟然是:熵!
    熵原本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概念,卻被任正非用於研究企業的發展之道,是貫穿任正非管理華為的思想精華。華為之所以不易被人理解,一個重大原因就是任正非的思想源頭擺脫了商學院式的理論框架,仿佛黃河源頭的九曲十八彎,既有觀察現實世界、不斷實踐的人性感悟,也有橫貫東西方的科學和哲學洞察。經濟學的很多理論和計算方法都來源於物理學的啟發,但鮮活的生命並不是經濟學意義上的理性人和有限理性人。
  • 華為的管理理念:任正非洞察人性
    從某種意義上講,公司管理就是從外部審視這樣一家世界級巨無霸最好的通道。任正非曾說過,「華為遲早要面臨接班問題,人的生命總要終結。華為最偉大的一點是建立了無生命的管理體系,技術會隨著時代發展被淘汰,但是管理體系不會被淘汰。」 在任正非心裡,華為成功靠的不是能人,不是英雄,靠的是體系,是平臺支撐。
  • 才是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秘密深度好文
    熵原本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概念,卻被任正非用於研究企業的發展之道,是貫穿任正非管理華為的思想精華。華為之所以不易被人理解,一個重大原因就是任正非的思想源頭擺脫了商學院式的理論框架,仿佛黃河源頭的九曲十八彎,既有觀察現實世界、不斷實踐的人性感悟,也有橫貫東西方的科學和哲學洞察。
  • 任正非:我的思想是灰色的
    《是什麼塑造了任正非》一文曾寫道:「在任正非身處的世界裡,他比人們想像的更加深刻。毛式精神、鄧式胸襟、西式制度、愛因斯坦式的科學真諦,任正非身上都有體現。」(載《南風窗》作者何子維)作者認為:「任正非的管理哲學裡,有毛式的國家主義情懷、鄧式的改革開放思想的烙印,還有屬於任正非他自己的強烈的自我暗示和激勵。」後者或許就是任總灰度思想與性格的來源。
  • 任正非:活下去是華為的最高綱領
    01 任正非:我有2個「底層邏輯」 偉大的領導行為背後往往都有一些關鍵的驅動因素,或者說是決定行為的主導思想。華為之所以在任正非的領導下具有很強的轉危為機、化險為夷的能力,主要基於兩個底層邏輯: 1.向死而生:華為明天就會死亡 任正非經常講,比爾·蓋茨說微軟離死亡永遠只有180天,但是華為明天就會死亡。 在他的邏輯裡,企業的死亡是必然的。
  • Mix"最新"與"最舊"的華為老闆──中國科技教父任正非
    華為的創辦人與CEO任正非,是當今中國企業界最傳奇的人物,他一手打造最新銳的網絡技術,闢建透明而現代化的企業總部,催生高度競爭的組織文化,但用的卻是中國Style「家父長」式的垂垂叮嚀,和團結大動員、唱軍歌的管理模式。了解任正非這個人,也就解開華為神秘面紗的一半……。
  • 任正非的經營哲學和華為的核心邏輯
    任正非在《一江春水向東流》的結尾時說,「死亡是會到來的,這是歷史規律,我們的責任是應不斷延長我們的生命。」 眾所周知,我國中小企業的壽命只有3年左右,就是大企業能撐過30年的也不多,三四十年來,不知有多少聞名一時的企業折戟沉沙了。 為什麼是這樣呢?
  • 任正非:管理上的灰色 是我們的生命之樹
    灰度是任正非的世界觀和思維方式,因此,任正非發展出一套系統的管理哲學、管理體系和管理方法論,這就是任正非的「灰度管理理論」。  任正非以華為為平臺,將其付諸華為的經營管理實踐。而華為30多年的經營發展實踐,也驗證了任正非的灰度管理理論。任正非正是用灰度管理理論澆灌出了華為這顆常青之樹。
  • 華為任正非談管理理念:跳芭蕾女孩要有一雙粗腿
    講管理理念很容易陷入空談道理,拖沓冗長甚至無趣,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高明之處在於,通過各種形象的比喻很聰明很巧妙的迴避了這一點。  在華為發展初期,任正非希望華為有狼的精神;在華為構建產業鏈,尋求合作時,他又希望華為不要做黑寡婦;面對媒體,面對批評,任正非要求華為不能當鴕鳥;在談發展的均衡時,他強調力量,並稱「跳芭蕾的女孩要有一雙粗腿」……  從這些比喻可以發現,任正非並非外界描述的古板老頭形象,而是非常幽默,善於形象地描述和總結管理問題。
  • 任正非面對美國極限打壓再發聲:華為以後「專家說了算,不是誰官大...
    原標題:任正非最新電郵!面對美國要做好這兩件事,華為以後由專家當家10月10日,華為心聲社區最新曝光華為創始人兼CEO任正非籤發電郵,該文著重探討了任正非認為華為應該如何建設專家團隊,如何正確地發揮出科學家、專家、人才的價值,同時任正非表示,面對美國的狀況,公司一要自強,二要開放。
  •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我不看好「聰明人」,華為成功就是因為「傻」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說過:我最痛恨「聰明人」。任正非的太太曾說他「最大的問題就是傻、執著」,任正非也說自己「幼稚可笑、愚鈍」,「也許是我無能、傻、才如此放權,使各路諸侯的聰明才智大發揮,成就了華為」。在之前的一次採訪中,任正非就表示「華為的成功就是因為傻。華為幹了別人不願意幹的事情既然,一路向前。中國有太多精緻利己的聰明人,但是這個社會並不需要聰明人,他們更多的是想著怎麼把大眾的東西拿到自己手中,這個社會最需要的是像阿甘,堅定目標、專注執著、埋頭苦幹、不計回報有幾分傻氣,但是往往能給社會帶來很多東西,最終自己也就能有所收穫一些回報。」
  • 任正非「炒掉」30%的幹部,「鯰魚效應」在華為的首秀,真漂亮
    談到華為,說起任正非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但從負債200萬開始創業,到今天任正非和華為已經走過了30餘年,在這個過程中有過喜悅,有過糾結,當然也出現了多次危機。當年在開展「炒幹部」運動的時候,很多人都說任正非的做法有些「兔死狗烹」的意味,但毛江生卻非常贊同他的做法,尤其是喜歡任正非的這句話:「燒不死的鳥才是鳳凰」。在華為內部甚至有員工稱毛江升為「毛鳳凰」,在炒幹部之後的第六年,毛江生離開了華為,可以說是毫不費力地進入了尚陽科技跟隨,擔任市場營銷副總裁。
  • 任正非請布鞋院士代言,李小文一分不要:希望中國能再多幾個華為
    而李小文的專攻一門、鍥而不捨的精神,與華為聚焦主航道的做法如出一轍;他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敢為人先的思想,正是華為所需要的,華為人要用這種態度和思想超越自我,贏得未來。任正非請李小文代言華為,就是要重申華為的堅持和堅守。
  • 任正非高價請「掃地僧」院士代言,李小文:我不要代言費
    任正非認為,李小文院士「穿著布鞋在中國科學院作報告」的精神,正是華為強調的「艱苦奮鬥」、「堅持不懈」的精神。於是任正非就派了自己最得力的副總裁去北京找李小文院士,邀請李院士為華為代言。見到院士後,華為副總裁說明自己的來意:年輕的華為和李小文院士的精神是一樣的,所以邀請院士當作華為的代言人。因為相談甚歡,李小文就答應了華為的邀請,但是他有一個要求:「我一分錢不要。
  • 華為人才管理核心經驗——八個詞概括
    人才不是華為的核心競爭力,對人才記性管理的能力才是華為的核心競爭力。——任正非華為被定義為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最成功的中國企業之一,或許沒有異議,但為什麼華為能成為成功的企業?更多的在於任正非在人才管理方面的時間和精力投入。華為總裁任正非認為,自己對華為的產品創造貢獻為「0」,因為在華為所創造的技術發明中,沒有一項專利發明是由任正非創造的。
  • 華為靠制度激勵狼群!任正非:人要得到自由,才能釋放無窮的潛力
    任正非的經典語錄裡有一句這樣的話,他說:「人只要步入了自由的國度,才能釋放出巨大的潛能,從而提高企業的效率」。回顧華為的歷史,它無時無刻都在釋放內在潛能,給企業的持續發展源源不斷地注入能量。真正踏出這一步,需要我們花很長的時間和下很大的功夫,才能真正的推開「自由王國」的大門。1996年,《華為基本法》的創立、任職資格評估體系的正式推行都為日後華為的自由發展打下牢固的根基。同年,任正非首次提出「壓強原則」,部分擁有先進水平的產品獲得了市場的認可。1998年,華為自主研發更新交換機技術,成為了國內第二大供應商,市場份額高達22%。
  • 任正非為何總唱衰華為?因為有個魔鬼名叫「熵」
    假如對這個組織不採取任何措施,它便會處於混亂狀態之中,這一基本原理有力地說明了管理的重要性。任正非整個管理思想的核心就是熵。有一次他聽中國人民大學的一個教授在講熵與管理的問題,便對這個概念一見鍾情。他突然明白,自己以前所講的很多東西都可以濃縮在熵這樣一個概念裡。我們知道,在中國的企業家當中,任正非是少有的經常唱衰自己企業的企業家。
  • 從任正非童年經歷探秘:為何華為自稱土狼文化?土狼又代表什麼?
    很顯然就可以看得出,人們用來形容華為任正非的並不是這種本意。這個「土狼」中的「土」是指中國本土。華為把通信製造領域的巨頭企業比喻成草原上的三種動物:獅子,相當於跨國公司;豹子,相當於跨國公司在中國的合資企業;土狼,就是地道的中國本土企業;在獅子眼中,華為這頭土狼,正在吞噬自己的市場,甚至已經逼近自己的腹地。這隻土狼正在以極低的價格讓獅子的市場佔有率以及利潤直線下降。
  • 華為如何突圍無人區?任正非:不做小商品,2012實驗室要瞄準未來
    華為如何突圍無人區?任正非:不要做小商品,不要掙小錢,2012實驗室要瞄準未來華為正在面臨兩大困境。一個是美國科技霸權的打壓,對華為的實體清單管控,硬體和軟體的根上仍在處於被斷供的極端困境中。另一個困境,是華為自身研發創新正處於無人區的困境。
  • 英國再次表態棄用華為,花粉沸騰:任正非回應真高明
    76歲的任正非面對華為被斷供的態度是樂觀、平和和現實的。任正非說過:「當我走向社會多少年後才知道,讓我碰到頭破血流的就是這種不知事的人生哲學」。很多人或許會認為,既然華為被斷供,任正非就必須硬氣起來,即使對方和你重新合作,也不要同意。但是任老會告訴你這種想法非常幼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