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的經典語錄裡有一句這樣的話,他說:「人只要步入了自由的國度,才能釋放出巨大的潛能,從而提高企業的效率」。
回顧華為的歷史,它無時無刻都在釋放內在潛能,給企業的持續發展源源不斷地注入能量。
自由的定義很大,但它在某一領域又有共同點,那就是:創新
在自由的區域裡成長的人,都是打破了固有局限,用內在潛能開闢出來了一條能讓陳舊文明走向新文明的康莊大道。
今時今日的社會發展面貌,不斷地從謀求基本物質生活邁向最求自由的文明新高度,從物質領域邁向精神領域,從陳規邁向自由王國。
真正踏出這一步,需要我們花很長的時間和下很大的功夫,才能真正的推開「自由王國」的大門。
1996年,《華為基本法》的創立、任職資格評估體系的正式推行都為日後華為的自由發展打下牢固的根基。同年,任正非首次提出「壓強原則」,部分擁有先進水平的產品獲得了市場的認可。
1998年,華為自主研發更新交換機技術,成為了國內第二大供應商,市場份額高達22%。
2000年,華為在全國百強中居於首位,市場地位無可撼動。
華為經歷了十多年,從來沒有看到過任正非在企業發展面前墨守成規,維持現狀,一直都是把自己化身為一匹狼,讓全體華為人深受狼性文化的影響,讓他們以狼性文化為糧食,用《華為基本法》為武器步入「自由王國」。
然而,華為是通過以什麼樣的角度來理解「自由王國」的呢?
任正非說:」企業擺脫了對人才,資金和技術的依賴,才能走向自由,建立起合理的管理機制,我們就進入了「自由王國」。他還覺得:火車跨越了區域限制,從北部直達南部,規則適應了發展規律,就是」自由」。事實證明,這的確是「自由王國」。經驗教訓教我們學會了創新,打破陳規,在新的領域不違反客觀規律的前提下創造出了新的生命,而創新就是通往「自由王國」的敲門磚。
因此,任正非還要求企業的管理層必須學會:居安思危,未雨綢繆。他將華為十多年來的發展演變成文化,不斷提煉,不斷升華。為下一代的發展能順利走向未來,避免他們再次走上錯誤的道路。這也是任正非對「自由王國」的理解。
每一個人在新事物面前都是無知的,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實踐,周而復始,挖掘並釋放出自身內在的潛能,才能在某一領域有所成就。
華為就是將管理體系進行改革那時起,就踏上了這輛開往「自由王國」的列車。
多年來,任正非把華為的發展與自己捆綁在了一起。為了讓華為能邁向「自由王國」,帶領這一支充滿活力的隊伍,付出了千倍萬倍的努力,要邁向「自由王國」都是用教訓與汗水換來的。
這才是真正的自由,位於食物鏈頂端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