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面對自然災害多發頻發的嚴峻形勢,四川省各救援隊伍針對不同災害種類,開展專業實戰練兵,盡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
目前,四川省應急管理廳統籌各方力量科學編制應急管理和消防事業「十四五」規劃,加快推進國家西南區域應急救援中心等基地和基層應急救援隊伍建設,完善自然災害救援專班運行實效,抓緊修訂編製冰雪災害等各類應急預案,常態化組織森林草原火災撲救和地震、礦山救援等演練,繼續強化值班值守,全面提高救援處置能力。
專班實體化運行 探索災害事故應對新戰法
2020年汛期,四川應急搶險機制迎來了空前考驗。
30餘條江河先後出現超警戒超保証水位,8月16日,成都金堂遭遇50年一遇洪水,造成大量群眾被困﹔8月17日晚,受強降雨影響,青衣江出現百年一遇洪水,導致樂山市市中區鳳洲島大佛壩村1020名群眾被困。全省先後5次啟動防汛應急響應,歷史首次啟動防汛I級應急響應。
面對各地頻發的險情,四川省應急管理廳統籌安排救援力量,多點多線開展搶險救援,抽調救援力量輾轉跨區支援樂山、金堂、雅安,採用沖鋒舟救援、沖鋒舟與船隻配合、大船和小船接力的方式對被困人員實施營救。在這次救援中,四川應急管理廳自然災害應對工作專班發揮了很大作用。
2020年以來,四川省應急管理廳為優化提高應急效率和應急能力,形成防範應對自然災害強大合力,組建工作專班,實行實戰化運行,打造應急決策指揮的全新作戰平臺。
作為廳自然災害和安全生產事故應對工作體系中承上啟下的重要樞紐,專班發揮牽頭抓總作用,主要負責統籌協調做好地震、地災、水旱、森林草原火災、低溫雨雪冰凍等自然災害應對中重要時段、重要節點的重點工作,實行定崗位、定職責、定點位、定標準,在實戰中優化工作流程,提高指揮效能,還通過各項具體工作舉措,推動市(州)局、區縣應急部門和鄉鎮基層單位,全面提升應對各類災害事故的處置能力。
「在省氣象臺發布暴雨藍色及以上預警信息後,專班會與基層應急部門一道,24小時在崗在位,不間斷協調調度,準確掌握緊急避險等動態信息,為搶險救援贏得先機。」據悉,專班每天都會實時跟蹤氣象過程,指導、推動市州應急管理部門有針對性地做好救援力量、救災物資、應急預案方案等應急救援準備,確保在災害事故發生後科學、安全、精準搶險救援救災。同時,督促基層黨委、政府把「三個避讓」和「三個緊急撤離」等措施落到實處。
據悉,為推動自然災害應對工作專班有效運行,四川省應急管理廳建立了工作例會、聯合準備、聯動應對、信息共享等工作機制﹔將系統謀劃、整合資源,聯合做好救援力量統計與編成、應急物資統計與配置、應急預案綜合演練、指導檢查市(州)等自然災害應對準備工作。同時統籌協調救援救災力量和資源,根據應急響應等級,對接各自然災害指揮部辦公室及廳各工作組,多方協同,綜合聯動,有序、高效開展自然災害應急救援救災工作。
以練為戰 錘煉隊伍過硬技能和作風
2020年6月,在四川雅安也上演著一場錘煉應急隊伍實戰能力的抗震救災綜合演練。
演練模擬雅安市寶興縣發生7.3級地震,造成震中及周邊地區部分房屋倒塌,道路、橋梁損毀,礦井坍塌,山體滑坡,電力、通信中斷,數百名群眾被埋廢墟和被困江河,上千名群眾受傷,數千名群眾亟需疏散轉移,載有危化品的車輛在某隧道內發生交通事故。
一時間,隊伍迅速集結趕往災區參與廢墟救人、礦井救援、山體滑坡塌方路段搶通、危化品洩露排險、水上救援等搶險救援工作,直升機轟鳴盤旋上空,挖掘機不停歇在洩流槽軸線兩側翻渣,16個演練科目檢驗了救援隊的專業能力。
演練通過桌面推演、隊伍拉動和現場實操相結合,全要素、全流程對抗震救災各類場景進行演示,也全面檢驗了《四川省地震應急預案》最新修訂成果,並強化災害現場信息獲取和通信保障,使科技支撐作用在輔助指揮決策中更加彰顯。
2020年11月,四川盆地寒風凜冽,但距成都近400公裡的大涼山卻陽光普照。由於氣候乾燥,涼山地區此時正處於秋冬季森林草原防滅火關鍵時期,一場「硬核」的「守護青山·2020」滅火行動綜合演練正精彩上演。
「報告!這裡發現雷擊火。」從巡山員一聲喊叫開始,社區、鄉(鎮、街道辦)、縣、州按照火情變化逐級啟動應急預案和應急響應,村義務撲火隊、半專業撲火隊、專業撲火隊、涼山州森林消防支隊等先後進入火場撲救,直升機、無人機、氣象設施、各種消防水車等滅火裝備參與到戰鬥中,經過一個多小時的奮力撲救,大火被成功撲滅。
2020年,四川省、市、縣三級陸續開展應急演練,其中,省、市層面共開展應急演練50餘次,磨合了協同聯動應急機制,錘練了各類應急隊伍的實戰技能和作風,深入檢驗了各類應急預案的有效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6月7日,四川、重慶、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8個省(區、市)應急管理廳(局)負責同志齊聚四川省應急管理廳,共同在《應急聯動工作備忘錄》上簽字。8個省(區、市)將在工作互聯、預案互補、能力共建、信息互通、力量互援、救援互動等方面開展廣泛合作。
過去一年裡,四川強弱項、補短板、鍛長板,加快推進國家西南區域應急救援中心建設﹔組建49支社會應急救援隊伍授旗,整合組建礦山救援隊、危化救援隊﹔推動出臺《四川省國家綜合性消防救援隊伍職業保障實施細則》﹔推動實施「智慧大應急」指揮平臺建設,在多措並舉的工作開展中,全省應急能力有效提升。
(責編:李強強、彭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