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底的企業家高級座談會上,國家就明確提出「經濟內循環」:要以國內內循環為主,國外外循環為輔定調。
房地產作為資金高密集、與民生消費息息相關行業,更加是備受關注。如今已經過去5個月時間,隨著內循環的定調,老百姓繼續把存款換成房子來抗通脹,到底是糊塗還是賺了?
樓市「多事之秋」,房產貶值會加快?還把存款來買房,是賺了還是糊塗?
通俗的來說,「內循環」就是要持續擴大國內市場消費、內需等,推動實體產業鏈發展,減少外圍帶來制約;外循環則是需要讓國內產品「走出去」,銷售渠道不只局限於國內市場。談及投資實體企業、擴大內需消費,就離不開房地產市場問題,因為樓市作為資金蓄水池「吸納」了市場上大部分現金,而作為民生關注「買房」也是消費最多內需擴大最多行業。
有2個現實問題是我們必須面對,一是根據統計數據,2019年對房地產行業投資達到13億,去年全年商品房銷售金額超過16億;另一個就是央行調查顯示,國內城鎮居民80%財富都用來買房,還要背負著30年房貸償還。房說君以為,要持續擴大居民消費力度以及把資源投向實體製造業進行「內循環」,那麼遏制投機炒房、高房貸就是首要解決問題,如此一來買房就不再是抗通脹反而會加快貶值,所以聰明的投資者早就做出選擇:拋售多餘房產。
事實上,目前樓市也處於「多事之秋」,鹽城、淮安、杭州、徐州、深圳等地出現房價倒掛、萬人搶房等情況,在短短10天時間內,不少地方出臺調控舉措來規範購房資格、搖號流程、打新房熱等問題。在房說君看來,通過樓市「多事之秋」現象可以得到一些信息,高房價是接下來整治重點;另外,明年將開始實施「三道紅線」也會對開發商造成不斷收緊,也會完善房產稅、空置稅等對投機炒房進行打擊。
房產在「多事之秋」下,將會加快貶值,這時再繼續把存款投資來買房,只會是糊塗而不會賺。根據數據顯示,2008-2019年來國內居民槓桿從18%上升到54%,個人住房貸款佔據商業銀行50%份額,這說明老百姓手中存款都用在買房上,毫不避諱地說,經濟「內循環」在高房貸下是無法擴大消費和發展實體製造業。
內循環如何運轉?2大信號確立,不少人都想錯了。
大家最關心問題是,內循環模式會怎樣運轉?房說君以為,金融經濟要想實現健康內循環,就跟「房地產」離不開關係。
不少人還認為,在經濟內循環下繼續把存款換成房產還能再賺,實際上隨著投機炒房被遏制、房價穩定,房產已經在加快貶值了,當然剛需買房是例外,說白了你買房是用來自住而不是投資,即使房價下跌對來說只是損失心理預期而不是資金。根據統計,以房地產帶動市場就業,在2020年創造了5000萬個崗位,說白了就是讓這5000萬個家庭解決家庭溫飽問題。
所以,國家強調發展經濟「內循環」並不是要全面拋棄房地產行業,而是要促進住房消費健康發展,所以不少人都想錯了,主要信號有2點:
1、內循環不是去房地產化。
高房價讓居民背上沉重房貸而阻礙消費持續,但房地產行業本身也是「受害者」,當大家都把存款變成房產時就嚴重影響內循環消費和投資,同時樓市造就了大量內需來促進經濟;高房價背後真正需要整治的投機炒房者,從國家統計局發出10月70城房價數據來看,國內半數以上城市房價是虛高的,為此,內循環不是要去房地產化而是要遏制虛高房價蔓延。
2、存錢不一定划算卻比沒錢要好。
內循環中提及最多就是「消費」,如果大家繼續保持良好存錢習慣,怎麼帶動經濟發展呢?如果說聰明人早做出選擇,認為把存款變房產是糊塗,那麼存錢也不一定划算。房說君以為買房也要分情況,對剛需而言買房不存在「什麼時候最合適」問題;對炒房者來說,把所有存款換成房子,再遇到像幾年「冠毒」,你無法用房子換來口罩、糧食、生活必須品,買這多房子又有什麼用?
房說君有話說:在樓市「多事之秋」下,房產貶值將會加快,聰明人做出選擇是存錢而不是換成房子,「現金為王」在何時都適合。經濟內循環下,更重要不是去房地產化來帶動投資和消費,而是要遏制人為推動高房價問題,所以不少人都想錯了。
本文所用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文章為「每日房說」原創,嚴禁轉載抄襲,發現必深究。(撰文:房說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