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氣象局免費開放氣象數據接口

2021-01-10 中國天氣

氣象數據開放接口是廣東省氣象局面向網絡媒體、手機廠商、第三方氣象服務機構等用戶,通過web方式提供氣象數據服務的官方載體。現有數據接口主要包括天氣實況、天氣預報、預警信號、颱風數據、天氣插件、預警插件。後續我們將繼續豐富共享數據,推進氣象信息廣泛傳播。

企業用戶亦可登錄廣東應急網(http://www.gd121.cn/),進入「共享」頁面了解現有氣象信息共享包的詳細信息。

作為官方開放的氣象數據共享包,該氣象數據共享包具有專業權威、更新及時,使用廣泛等特點,是政府及企事業單位面向社會公眾提供氣象信息服務的數據獲取渠道。

申請氣象數據接口、插件的步驟如下:

1、企業備案

(1)查看備案操作流程; http://open.gd121.cn/share/help.do ;

(2)按照備案流程,註冊帳號、準備備案材料,提交進行審核;

(3)自備案起5個工作日後,可自行在線登錄帳號查詢備案進度。

2、接口申請

(1)企業備案申請通過過審批後,則可登陸廣東應急氣象網(http://www.gd121.cn/)在線註冊帳號或用第三方帳號登錄;

(註:點擊「個人中心」註冊或者登陸平臺,或選取所要申請的接口,點擊「訂購」跳轉至登陸頁面。)

(2)選擇所申請的數據接口,將備案號等信息填入提交;

(3)審批通過後將以(簡訊、Email)的渠道通知用戶,用戶即可獲取key,進行接入工作。

隨著氣象數據開放平臺的逐漸完善,未來會向廣大用戶提供更為豐富全面的氣象數據,從而滿足不同用戶的不同需求。歡迎大家加入到我們氣象傳播的隊伍當中,你們的支持,就是我們無限的動力!

相關焦點

  • 新增專業知識服務 免費開放應用程式接口
    中國氣象報記者劉釗報導 記者3月22日從國家氣象信息中心獲悉,中國氣象數據網新版已於近日上線,新增具有氣象特色的專業知識服務,並首次對外免費開放氣象數據應用程式接口。
  • 廣東省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籤署氣象科技合作協議
    陳建軍攝影   中國氣象報記者董永春報導 11月6日,廣東省氣象局與香港天文臺在廣州籤署《氣象科技合作協議》。香港天文臺臺長岑智明、廣東省氣象局副局長鄒建軍在粵港合作聯席會議後籤署了該協議。通過協議,粵港兩地將繼續深化氣象合作,開拓在數值預報模式、天氣預報預警、氣候變化研究、大氣綜合探測等領域的廣泛交流,共同促進兩地氣象事業發展。
  • 人工降雨怎麼進行 天氣預報如何出爐 市氣象局氣象日舉行開放活動
    人工降雨怎麼進行 天氣預報如何出爐 市氣象局氣象日舉行開放活動源稿:東陽日報 | 發布時間:2019年03月25日 15:53:37 | 作者:蔣昊非 | 編輯:許琳琳  天氣預報如何出爐?天氣預報為啥有時不準?什麼時候升溫、什麼時候降溫,為什麼可以提前知道?
  • ——歐美氣象數據開放及質量管理特色一覽
    中國氣象報記者 賈敏  美國:主動「推銷」 力促數據效率最大化  「美國在氣象數據開放方面最大的特點就是基於系列法規實施全面開放,不僅僅開展在線服務,還開展離線服務
  • 疫情防控通航氣象服務平臺上線免費開放
    從民航中南管理局獲悉,經過密鑼緊鼓地研發,全國唯一的疫情防控通用航空氣象服務平臺(以下簡稱平臺),由中南管理局副局長陳維在電話會議上宣布,於2月19日正式上線。
  • 中國氣象局聯手阿里雲:海量氣象數據變「活數據」
    目前,我國每年新增的氣象數據達到PB量級(1PB=1024TB,1TB=1024GB),較上世紀90年代增長了數千倍,並仍在快速增長中。存儲和處理這些數據,需要海量的計算資源。阿里雲每天可支持上百PB的數據處理,是中國每天新增氣象數據量的數萬倍。採用雲計算服務,中國氣象局可以避免資金巨大、周期漫長的IT系統投入。
  • ——我國氣象數據開放激發社會無限創新活力
    自2015年9月中國氣象局公布《基本氣象資料和產品共享目錄》以來,中國氣象數據網新增用戶註冊數47327個,訪問量近5800萬人次,數據訂單數51.3萬個,數據服務量約9.6T。  眾多企業、個人、科研單位和行業用戶通過對氣象數據的實際使用,給出了各自的答案。
  • 中國氣象局印發氣象數據管理辦法
    中國氣象報記者谷星月報導 10月10日,中國氣象局印發《氣象數據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進一步規範氣象數據管理,加強資源整合、促進開發利用,保障氣象數據安全。
  • 《基本氣象資料和產品共享目錄》解讀
    近日,中國氣象局預報與網絡司司長顧建峰受中國氣象報記者專訪,就《目錄》進行解讀。  記者:制定《目錄》的背景和出發點是怎樣的?  顧建峰:多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中國氣象局依據《氣象法》向社會免費提供氣象資料共享服務,在我國經濟建設、社會發展以及國防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氣象預報信息"免費不免責" 網絡傳播不能太"任性"
    氣象法、《氣象預報發布與傳播管理辦法》《氣象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是我國網際網路氣象預報信息傳播法律法規框架,各方主體的責任、標準和評價體系、罰則都在其中。   網站平臺要充分認識氣象信息「免費不免責」。規範使用,就是要在法律允許的框架內使用   「我看手機上的天氣信息,一般會用兩三個軟體,然後綜合起來看。」
  • 為氣象數據共享打call!氣象+水文,這才叫1+1>2
    2015年9月29日,中國氣象數據網正式上線,面向全社會和行業部門開放共享基本氣象資料和產品,為各行業的安全與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去年7月份,浙江省氣象局和水利廳籤署「共享水文氣象信息數據合作備忘錄」,雙方本著「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統籌發展、互利共贏」的原則,全面開展氣象、水文信息共享工作,致力於實現1+1>2的最終效果。
  • 中國氣象局/廣東省區域數值天氣預報重點實驗室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劉濤 記者楊群娜報導 日前,中國氣象局/廣東省區域數值天氣預報重點實驗室2015年學術委員會會議在廣東省氣象局召開。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曾慶存院士,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薛紀善、中國氣象局數值預報中心研究員陳德輝、香港天文臺高級科學主任陳柏緯、中山大學林文實教授等委員參加會議。廣東省氣象局局長許永錁、副局長梁建茵出席會議。  會上,區域數值天氣預報重點實驗室匯報了年度工作進展及未來5年工作計劃。
  • 大數據賦能 海南開啟「網際網路+智慧氣象」服務新模式
    11月19日上午,海南省氣象局與海南省大數據管理局在海口籤署戰略合作協議。記者 任桐 攝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19日消息(記者 任桐 通訊員 符丹丹)11月19日上午,海南省氣象局與海南省大數據管理局在海口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 包頭機場與地方氣象局實現氣象數據共享
    攝影:王勝利   民航資源網2018年1月17日消息:1月16日,隨著包頭機場氣象臺MICAPS系統升級到4.0版本,成功實現了機場氣象臺與包頭市氣象局氣象資料的共享。  據了解,MICAPS系統是現代化人機互動氣象信息處理和天氣預報製作系統,系中國氣象部門氣象衛星、天氣雷達和數值預報等產品的綜合應用最強有力業務技術支撐平臺,是中國氣象部門氣象預報最主要的預報業務系統。包頭機場2009年投入使用的MICAPS系統版本為2.0,氣象臺在使用過程中,經常會出現資料不全、資料滯後等現象,氣象服務質量不是能夠很好地滿足航空用戶需求。
  • 海納百川 風雲際會——氣象大數據云平臺「天擎」
    今年年初,中國氣象局一號文件印發,聚焦推進氣象業務技術體制重點改革,明確要求構建以氣象大數據云平臺為「雲」、氣象業務系統為「端」的「雲+端」氣象業務技術體制。「天擎」的建設關係到研究型業務試點、氣象業務集約化發展、業務技術體制改革等黨組重點工作任務,可謂是中國氣象局關鍵共性核心技術平臺。那麼該平臺建成後將給現有業務帶來怎樣的變化?讓我們共同走近「天擎」,一覽「雲上風景」。
  • 內地與香港氣象部門的合作,這座無人島是起點!
    在香港天文臺播發的天氣預報中,經常提及那裡的一個離岸自動氣象站數據。或許,許多人並不知道,這個無人島,正是內地與香港氣象部門在改革開放後,開啟交流合作的見證。故事,要從40多年前講起——上世紀70年代,我國政府初步與英國方面接觸,著手解決香港問題。
  • 海南省氣象局與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籤署合作協議 提升氣象...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梁鋒 記者陳明攝影報導  2012年1月3日,新年伊始,海南省氣象局與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在海口籤署《關於加強南海海洋氣象業務科研合作的協議》,旨在進一步提升南海海洋氣象業務科研能力
  • 海南省氣象局與海南省大數據管理局籤署戰略合作協議 ​多...
    11月19日,海南省氣象局與海南省大數據管理局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合作協議,雙方按照資源優勢互補、數據信息共享、穩妥推進、共同發展的原則,建立常態化的氣象監測、預報預警產品、專業氣象服務產品信息共享機制,在海南「碼上辦事」、數據產品超市等平臺為政府、企業和個人等提供多樣化的專業氣象服務,為生產、生活提質增效和趨氣象之利、避氣象之害提供科學決策,共同服務於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
  • 「中國氣象數據」
    中國氣象數據網正式更名為「中國氣象數據」雖然小據換了名字,但初心不改,精彩更多快來認識新的我吧~為持續打造開放的氣象大數據服務門戶,推動互利共贏的氣象大數據產業發展,由國家氣象信息中心(中國氣象局氣象數據中心)主管的微信公眾號
  • 中國氣象局強化數據監管和產權保護 將推進氣象數字資源唯一標識符...
    日前,中國氣象局發文要求試點單位推進氣象數字資源唯一標識符(以下簡稱「標識符」)業務試運行工作,自2021年1月1日起,為期三個月。此舉將強化氣象數據監管,保障數據產權,激勵數據匯交,推動氣象數據有序流動和依法依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