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疏鬆在我國的發病率還是很高的,隨著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和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單單50歲以上中老年人中,骨質疏鬆的發病率就已經超過2億大關,而65周歲以上老年人中的骨病發生率則更高。其中男性骨疏鬆發病率約在14.5%,女性骨疏鬆患者發病率約在20.8%。
這一個個嚴峻的數字告訴我們,骨疏鬆的發生已經不容忽視。不僅僅是老年人應該重視對於自己骨骼狀況的養護,年輕人同樣應該在意好相關骨病的預防,以更好保障骨骼的硬度和密度,來預防骨疏鬆和其他意外骨病的發生。
劉先生,今年36歲,是一位性格開朗、積極樂觀的中年男性,平時很喜歡下班去踢踢足球、打打籃球。但是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從球場上卻很難再能看到劉先生的身影,原因就在於一次意外搶球過程中,被撞斷了肋骨,不得已入院接受治療。
在骨密度的測試中,發現劉先生的骨量很少,單從這項檢測數值來看,一些老年人的骨狀況都比劉先生的要好很多。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的誘因就在於,劉先生平時一些不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習慣上,由此導致骨骼密度越來越低,在骨脆性增加後發生意外骨折的機率自然也就大幅提升了。
骨質疏鬆發病,跟我們平時的行為習慣存在直接關聯,這3種壞習慣,勸你改掉
1、挑食偏食
平時生活中如果總是存在挑食,偏食的行為,出現骨折疏鬆的概率也會升高。因為人體需要有充足的營養物質供給,才能維持身體健康狀態,經常挑食或者平時的人容易有某些營養物質攝入不充足的情況。如果身體缺乏鈣質,此時出現骨質疏鬆的可能性也會異常增高。
2、不愛運動
在經常缺乏運動的狀況下,骨質疏鬆的出現風險率就會相應提升。久坐不動,會慢慢導致骨骼退化、骨硬度下降,還會影響鈣質的正常吸收和轉化,從而進一步降低骨骼密度,容易導致一些意外骨病的發生。
3、藥物濫用
像常見的皮質類固醇藥物、抗腫瘤藥物等不當使用,都容易導致體內鈣質的吸收出現障礙,甚至有鈣質流失的表現,這樣患上骨質疏鬆的可能性就會增高。
2種"零食"是骨疏鬆"天敵",換著吃,骨密度蹭蹭長,骨更堅實
(一)骨脂蛋白
骨脂蛋白中富含多種活性功能物質,其中硫酸軟骨素可以促進關節軟骨發育,幫助保護骨骼和關節;淫羊藿能夠強壯筋骨,幫助改善骨骼麻痺、肌肉痙攣的不利狀況;杜仲葉能夠用於腰膝冷痛的緩解,溫陽壯骨;補骨脂則可以和上述幾種成分互相配合、相得益彰,從而更有助於骨骼的發育和骨細胞增長。
(二)香菇
香菇中雖然不含有鈣質,但是卻含有一種可以促鈣轉化的營養素—麥角固醇。這種物質在體內經過生物轉化作用後,可以轉變為我們所熟知的維生素D,是一種能夠很好助力鈣質轉化和利用的營養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