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木頭。先給大家道個歉,這段時間做數學課題特別忙,概論與數理統計系列的更新有點怠慢,會儘快補上統計部分的內容給大家。慢慢地,我們也要開始更新線性代數部分的知識了。今天我們先來聊聊線性代數中行列式簡史,後面會儘可能總結所有常見的行列式類型的計算方法。

給大家列個往下我們大概的更新目錄:
第一部分 基礎知識
①行列式的歷史發展。
②行列式的定義和性質(會簡單帶過)。
第二部分 常見行列式計算方法
①使用行列式的定義。
②使用行列式的性質。
③升階法/降階法。
④數學歸納法。
⑤遞推法。
⑥拆分法(特別關注,很強大,可以幹倒一片行列式計算。)
⑦構造法。
⑧特徵值法。
⑨拉普拉斯定理。
⑩……
(我國傑出數學家,華羅庚學派的打洞原理也可以給大家講講,特別強大,後面學習矩陣中也會用到。有一句是這麼說:「龍生龍,鳳生鳳,華羅庚的學生會打洞。」)

第三部分 常見行列式類型
①上/下角行列式
②「爪」型行列式(「箭」形行列式)
③範德蒙德行列式
④三對角行列式
⑤循環行列式
⑥……
今天我們先來聊一聊第一部分,行列式的歷史發展。
行列式理論產生於17世紀末。1693年,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在解方程組時,把係數分離出來表示了未知量,但當時沒有行列式這個概念。(幾乎同時,日本數學家關孝和在《解夫題元法》中也提到了行列式概念。)

1729年,英國數學家麥克勞林(應該耳熟吧,高數中有麥克勞林展開式),用行列式解出了線性方程組。
1750年,瑞士數學家克萊姆在著作《線性代數分析引論》中,推理出了克萊姆法則,用於解線性方程組。
1172年,法國數學家範德蒙德建立了行列式法展開法則,行列式用子式和代數餘子式表示出來了。
同年,法國數學家拉普拉斯推出了拉普拉斯定理。
19世紀一十年代,法國數學家推出了今天我們所學習的行列式記法形式,並且證明了行列式的乘法原理。
1841年,德國數學家雅可比發表《論行列式的形成與性質》,把以上的發展都總結了,並且給出了函數行列式的相關概念和定理。
此後,行列式理論基本形成,並在不斷發展與應用著,是科學領域中重要的工具之一。

今天的分享到這裡就結束了,喜歡的朋友可以點個關注。我們後續會更新一系列數學課程,我們共同學習,一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