穀氨酸,精神疾病中的重要角色_穀氨酸_GLU_穀氨酸興奮性毒性_NMDA...

2020-12-08 醫脈通

醫脈通編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穀氨酸(GLU)目前被認為是大腦中最豐富的神經遞質,其興奮性對大腦的結構和功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GLU也是γ-氨基丁酸的前體,γ-氨基丁酸是腦內普遍存在的抑制性神經遞質。GLU是胎兒時期最早形成的分子之一,它是蛋白質合成、肌肉及其他組織形成的基礎物質,在大腦和其他器官的發育中起關鍵作用。因此,GLU活性的異常會嚴重影響神經發育,從而影響大腦和軀體的整體健康。

 

GLU可通過三羧酸循環在體內合成,屬於非必需胺基酸,很容易從多種食物中獲得,如奶酪、大豆、西紅柿以及味精(Monosodium GLU)。此外,母乳中所含的胺基酸中,GLU的含量超過了50%,這突出了GLU對嬰兒大腦和軀體發育的重要性。

 

GLU的腦內受體

 

很早以前人們就已經知道,GLU廣泛存在於身體各組織中,但直至20世紀80年代,GLU在中樞神經系統(CNS)和大腦內的作用才得到認識。在過去的30年中,精神病學研究的進展已揭示了GLU及其受體在神經精神疾病中的多種作用。研究已發現了腦內多種GLU受體,包括16種離子通道受體(包括7種為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體;5種為紅藻氨酸受體;4種為α-氨基-3-羥基-5-甲基-4-異唑丙酸[AMPA]受體)和8種代謝型G蛋白偶聯受體。

 

NMDA受體的離子通道在開放時允許鈉和鈣離子通過,這一過程具有重要意義,因為鈣離子與認知功能和神經可塑性有關,而在精神疾病中,認知功能和神經可塑性會下降,這表明NMDA受體的功能在精神疾病中可能存在異常

 

穀氨酸興奮性毒性

 

GLU興奮性過高可產生神經毒性,導致腦損傷。在許多神經變性疾病中均可發現GLU興奮性毒性,與穀氨酸興奮性毒性相關的疾病見下表:

 

 

 與穀氨酸興奮性毒性相關的疾病

(Henry A.Nasrallah, et al. 2017)

 

上表中,一些神經系統疾病(如ALS、多發性硬化、AD、亨廷頓舞蹈病、帕金森病)和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鬱症、雙相障礙)與神經變性相關,其他疾病(如軀體疾病)若不治療或因治療不足而多次復發,也可導致神經變性。多個研究顯示,反覆發作的精神疾病可導致腦組織損失。因此,以GLU為治療靶向是目前精神病學領域的研究熱點。

 

GLU的神經生物學模型

 

嚴重的精神疾病中,GLU在神經生物學和病理生理學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GLU NMDA受體興奮性過高或過低是精神疾病潛在的發病機制。

 

苯環己哌啶(PCP,phencyclidine)是一種強效NMDA拮抗劑(強於氯胺酮50倍),PCP濫用可導致嚴重的精神病性障礙,與精神分裂症相似,表現為陽性或陰性症狀、認知損害、思維障礙、緊張症、激越等。同樣,根據最近的新發現,由可分泌NMDA受體抗體的卵巢畸胎瘤引起的副腫瘤性腦炎(paraneoplastic encephalitis),可導致急性精神病性障礙、癲癇、運動功能障礙、頭痛、怪異行為、思維混亂、妄想、視聽幻覺、認知缺陷。

 

上述證據表明,GLU NMDA受體及其7個亞基的興奮性降低(由遺傳或非遺傳因素導致)與多種精神病症狀密切相關。

 

另一方面,有證據顯示,與精神分裂症中NMDA受體的興奮性降低不同,單相抑鬱和雙相障礙中,NMDA受體的興奮性過高。臨床對照研究顯示,幾種NMDA受體拮抗劑可快速(幾小時內)、有效地緩解嚴重、慢性的難治性抑鬱症,如氯胺酮、rapastinel、東莨菪鹼等。NMDA受體拮抗劑也可用於其他嚴重精神疾病,如強迫症。利魯唑和美金剛均已獲FDA批准用於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如利魯唑用於治療ALS、美金剛用於治療AD,二者均可降低GLU興奮性。因此,GLU受體拮抗劑被認為是神經保護劑,可用於治療神經退行性腦病。

 

GLU與精神藥理學的未來

 

基於過去20年來關於GLU受體(NMDA受體、AMPA受體、紅藻氨酸受體等)對大腦重要作用的豐富研究數據,調節GLU通路已迅速成為神經精神疾病藥物開發的關鍵靶點。未來的新藥可能會通過調整GLU信號通路以治療精神和軀體的共病,如精神分裂症共病糖尿病、抑鬱症共病軀體疼痛。

 

值得注意的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發病時就已存在糖代謝紊亂(詳情可參見:Meta分析:初發精神病患者用藥前已存在代謝異常),這可能是由於軀體和腦內同時出現了GLU興奮性毒性。

 

另外,氯胺酮(NMDA受體拮抗劑)作為具有超快速抗抑鬱作用的麻醉劑,有助於緩解抑鬱症常合併的軀體疼痛症狀。

 

文獻索引:Henry A. Nasrallah, et al. Glutamate’s exciting roles in body,brain, and mind: A fertile future pharmacotherapy target. Current Psychiatry.2017 July;16(7):17-18,20,47.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中科院發現穀氨酸能神經元對睡眠穩態調節的重要作用
    該項研究利用新型遺傳編碼的腺苷探針,發現基底前腦區的穀氨酸能神經元對於睡眠壓力的積累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進一步揭示了睡眠穩態調控的神經環路機制,為探索睡眠障礙的治療方法提供了重要參考。 睡眠是動物界普遍存在的現象,人類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用於睡眠。然而睡眠是如何被調節的目前尚不清楚。經典的睡眠調控模型認為,睡眠的調節分為兩個方面,晝夜節律和睡眠穩態。
  • 穀氨酸代謝產物、γ-氨基丁酸水平與首發精神病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在首發精神病中,通過質子磁共振波譜測定,穀氨酸能和γ-氨基丁酸能神經傳遞也是異常的,包括前扣帶皮層(ACC)、丘腦和背側紋狀體。ACC和丘腦中的穀氨酸能和GABA能代謝物的水平。他們還接受了3T MRI掃描,並通過點分辨光譜法獲得穀氨酸和其他代謝物的水平。使用多變量線性回歸模型,來研究FEP患者和對照組背側ACC中的穀氨酸和GABA水平是否不同,以及這些水平是否與認知能力相關。Pearson相關性也被用來探討穀氨酸和GABA水平與其他代謝物、精神病理和功能水平之間的關係。
  • 化妝品級聚穀氨酸的作用
    γ-聚穀氨酸 又名(γ-PGA, γ-聚麩胺酸),CAS NO:[ 25513-46-6 ]它是一種水溶性,生物降解,不含毒性,使用微生物發酵法製得的生物高分子。γ-PGA聚穀氨酸(γ-聚麩胺酸)是一種有粘性的物質,在"納豆"--發酵豆中被首次發現。
  • 【AbMole科研】異丙酚下調穀氨酸誘導的PC12細胞發揮神經保護作用
    本期與您分享的是:異丙酚通過下調穀氨酸誘導的PC12細胞中的microRNA-19a發揮神經保護作用 異丙酚是一種經認證的、具有抗炎、抗腫瘤作用的靜脈鎮靜劑。但異丙酚在腦損傷中的作用及其機制尚不清楚,因此是本文的研究重點。 具體來說,研究人員用異丙酚處理PC12細胞,並暴露在穀氨酸(Glu)溶液中。
  • 「AbMole科研」異丙酚下調穀氨酸誘導的PC12細胞發揮神經保護作用
    本期與您分享的是:異丙酚通過下調穀氨酸誘導的PC12細胞中的microRNA-19a發揮神經保護作用異丙酚是一種經認證的、具有抗炎、抗腫瘤作用的靜脈鎮靜劑。但異丙酚在腦損傷中的作用及其機制尚不清楚,因此是本文的研究重點。具體來說,研究人員用異丙酚處理PC12細胞,並暴露在穀氨酸(Glu)溶液中。
  • Science:穀氨酸受體類基因在花粉管中形成鈣離子通道且受雌蕊中的D...
    Feijó教授合作的研究論文「穀氨酸受體類基因在花粉管中形成鈣離子通道且受雌蕊中的D-絲氨酸調控」(Glutamate Receptor–Like Genes Form Ca2+ Channels in Pollen Tubes and Are Regulated by Pistil D-Serine)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在4月22日出版的SCIENCE雜誌上。
  • 穀氨酸棒桿菌多基因表達調控技術方面取得進展
    穀氨酸棒桿菌是重要的工業發酵菌種,被廣泛用於胺基酸、有機酸的生產。儘管近年來基於CRISPR的基因組編輯技術以及基於CRISPRi的基因表達沉默技術在穀氨酸棒桿菌中取得了突破,為基因敲除和改造提供了重要工具,但目前可用的基因表達快速調控工具還相對有限。
  • 中國科學家發現,穀氨酸能...
    如果破壞小鼠的穀氨酸能神經元,小鼠清醒的時間顯著增加,經過睡眠剝奪之後,這些小鼠只需要增加相對較少的睡眠時長,就能快速清除睡眠壓力。這個研究讓我們對調控睡眠穩態的神經機制有了進一步的認知,這一方面為探索睡眠障礙的治療方法提供了重要參考,另一方面或許也能幫助「特困戶」驅散困意。
  • Microb Cell Fact:穀氨酸棒桿菌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獲進展
    穀氨酸棒桿菌是一個重要的胺基酸生產菌株,其胺基酸產量每年超過400萬噸,近年來被廣泛用於生產各種天然和非天然產物,預計到2020年穀氨酸棒桿菌發酵產品市值可達204億美元。傳統的工業菌株主要依賴長期的理化誘變及篩選獲得,這個過程漫長,基因組水平實現快速、高效的理性編輯依然是穀氨酸棒桿菌代謝工程改造的難點。近日,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系統與合成生物技術研究團隊開發了穀氨酸棒桿菌的CRISPR/Cas9基因組編輯工具。
  • 非經典途徑防止鐵死亡:穀氨酸半胱氨酸連接酶有秘籍
    責編|兮  穀胱甘肽  (GSH)  是細胞內最豐富的抗氧化劑,其重要功能是清除活性氧ROS  【1】  ,而它的限速底物就是半胱氨酸  【2】  。,從而清除穀氨酸,以防止鐵死亡。
  • 今日科技話題:穀氨酸能神經元、試驗太空飛行器、中猴化石、乳齒象...
    今日科技話題:穀氨酸能神經元、試驗太空飛行器、中猴化石、乳齒象、精確模擬電子與光相互作用、「參宿四」 2020-09-07 17: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津工生所在代謝工程改造穀氨酸棒桿菌生產L-半胱氨酸方面取得進展
    L-半胱氨酸是一種重要的含硫胺基酸,廣泛應用於食品、醫藥和化妝品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目前,L-半胱氨酸僅能通過毛髮水解的方法生產,然而該工藝具有高汙染和低得率等缺點,限制了L-半胱氨酸的大規模生產。近年來,隨著合成生物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利用微生物發酵法生產L-半胱氨酸的研究引起了廣泛關注。
  • 代謝工程改造穀氨酸棒桿菌生產L-半胱氨酸方面取得進展
    L-半胱氨酸是一種重要的含硫胺基酸,廣泛應用於食品、醫藥和化妝品等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目前,L-半胱氨酸僅能通過毛髮水解的方法生產,然而該工藝具有高汙染和低得率等缺點,限制了L-半胱氨酸的大規模生產。
  • 亨廷頓氏病是一種罕見疾病,雖然發病率極低,但需要大家重視
    因為怕被誤認為是精神錯亂,奶奶把自己鎖在房間裡很長時間,不願意和家人交流。雖然目前科學技術已經很發達,但仍不能完全治癒某些特殊疾病,亨廷頓氏病就是其中之一。幸運的是,該病發病率很低,已被列入中國第一批罕見病名錄。
  • 暨南大學本科生成功製備出具有穀氨酸修飾二硫化鉬正極材料
    該論文利用了胺基酸修飾的方法,成功製備出具有穀氨酸修飾二硫化鉬正極材料該方法對於材料的調控有著很好的啟發性,是鋅離子電池研究領域發展進程中的重要成果。 陳鴻展通過「思源創新人才培養計劃」加入物理學系孟輝教授課題組,課題組成員金彥爍博士和王楠老師因材施教,帶領學生積極參與學術科研,深入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 歐盟評估賴氨酸和穀氨酸鐵螯合物作為所有動物飼料添加劑的有效性
    食品夥伴網訊  2020年6月12日,歐盟食品安全局(EFSA)發布消息,應歐盟委員會要求,動物飼料添加劑和產品(FEEDAP)研究小組就賴氨酸和穀氨酸鐵螯合物(iron chelates of lysine and glutamic acid
  • JAMA:穀氨酸鹽與精神分裂症
    這一研究結果提示,穀氨酸鹽在精神分裂症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磁共振波譜學分析顯示,在基線時,24名精神病初發的受試者右側「聯合紋狀體」(associative striatum)中穀氨酸鹽的平均水平為31.34IU,而這一數字在18名精神健康對照中為28.23IU。這一對比趨勢與研究者所設想的相符。
  • 磁共振波譜在強迫障礙中的研究進展
    強迫障礙(Obsessive 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一種以反覆持久出現的強迫觀念或強迫行為為基本特徵的精神疾病。2019年公布的調查數據顯示我國OCD的終生患病率為2.4%,其發病率在常見精神疾病中排名第四。儘管有部分患者的病情可以得到緩解,但強迫症狀常常持續數十年,給患者、家庭及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造成該現象的原因之一是目前OCD的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明確,無法針對病因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