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群體免疫靠譜嗎?看英國科學家最新研究成果
作者:佰思科學 |沈東旭 邱亞明英國是一個非常講科學的國家,出過大科學家牛頓、達爾文、麥克斯韋、法拉第、霍金等等等等,尤其是發明牛痘免疫的愛德華·詹納也是英國人。因此大家對英國的印象,一是特別紳士,再有就是科學方面特別強。
-
陳根:從免疫不持久到免疫可持久,新冠抗體能在人體留多久?
從3月到6月,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的研究人員對來自伊和聖託馬斯國民保健信託基金會的96名病人和醫護人員進行了反覆測試,測試其體內是否存在新冠肺炎的抗體。經過聚合酶鏈反應測試或陽性抗體測試,受試者均被證實曾感染新冠肺炎。
-
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全球臨床研究進展
該研究提示,人臍帶間充質幹細胞(hUCMSCs)的過繼轉移治療或可成為危重症新冠肺炎(COVID-19)患者十分具有潛力的療法,並且可與免疫調節劑等其他藥物聯合使用以增強治療效果。總部在澳大利亞的生物科技公司Mesoblast稱,美國FDA已經批准了公司同種異體間充質幹細胞療法Ryoncil(Remestemcel-L)的新藥臨床試驗申請,通過靜脈輸注給藥,治療新冠病毒肺炎引發的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這意味著,在同情用藥的途徑下,該款產品也可以用來治療病情最嚴重的新冠肺炎患者。
-
幹細胞治療新冠肺炎進展_鄭大中科博生
幹細胞治療作為新型的「抗疫治疫」技術,尤其是在重症患者治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國際上已有多個國家將幹細胞應用到了新冠肺炎的臨床治療研究中,也有多個新藥臨床試驗申請(IND)獲批。中科博生。許多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原因是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它是免疫過激導致的細胞因子風暴的常見臨床表現1。
-
俄科學家故意二次感染新冠:「群體免疫」沒用
而就近日就有這麼一位硬核俄羅斯科學家針對如今的新冠肺炎疫情進行了一場令人驚訝的實驗。據英國媒體《每日郵報》在10月28的消息稱,一位名叫亞歷山大·切普爾諾夫的科學家竟然讓自己在沒有防護的情況下接近確診的新冠肺炎患者,故意自己二次感染上新冠病毒以研究已經感染過新冠病毒的人體內的抗體的行為方式等。
-
新冠肺炎藥物和疫苗進展如何?科學家來答疑了
五大方向、齊頭並進 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中國科學界在全力攻關 記者在發布會上了解到,1月20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技攻關組成立,科技部會同國家衛健委等12個部門立即組成工作專班,並成立以鍾南山院士為組長的專家組,組織動員全國優勢科技力量開展攻關。
-
新冠高危患者可由血液測試預先篩出 後續中醫治療或有「奇效」
新冠高危患者可由血液測試預先篩出 後續中醫治療或有「奇效」 黃琨 • 2020-10-15 10:52:56 來源:前瞻網
-
英國「群體免疫」行得通嗎?
在一封公開信中,來自英國各大學的229名科學家表示,英國政府的防控措施將給國民醫療服務體系(NHS)帶來額外的壓力,署名人也聯合批評了政府首席科學顧問派屈克·瓦倫斯(Patrick Vallance)有關「群體免疫」的言論。派屈克在周五表示:「絕大多數人是輕症,因此要建立某種群體免疫力,這樣更多的人對這種疾病免疫,我們就能減少傳播。」
-
香港青年攜手南科大教授,研發治療新冠肺炎患者的新型中藥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中醫藥正在發揮重要作用。近日,一支海歸科研團隊依託南方科技大學的實驗平臺,為人類戰勝新冠肺炎疫情尋求解藥。他們通過研究發現,由中草藥黃芪多糖與金屬元素鍶相結合的一種天然絡合物,能夠顯著提高哺乳動物的免疫活性,有助於促進組織再生和抑制炎症,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治療帶去更多希望。
-
過度活躍的免疫細胞,是導致新冠肺炎加重的主要原因
除了中國和一部分太平洋島國外,新冠肺炎疫情依舊十分嚴峻。在治療新冠肺炎患者的緊急戰「疫」中,11家國際醫學研究機構聯合發表論文,中性粒細胞胞外網狀陷阱(Nets)的過度活躍的免疫細胞,導致過激的免疫反應,從而加重病情。
-
諾獎頒發前已造福長沙患者 腫瘤免疫治療新藥已用於臨床
諾獎頒發前已造福長沙患者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腫瘤免疫治療新藥已用於臨床 瀟湘晨報長沙訊10月1日,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美國科學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P.Allison)和日本科學家本庶佑(TasukuHonjo)獲獎。
-
這種愛滋病新藥聲稱能在4周內清除99%的HIV病毒
近日,多家國外媒體相繼報導了以色列生物技術公司Zion Medical的實驗性HIV藥物Gammora的首批臨床研究結果,結果顯示,新型合成肽HIV新藥Gammora,4周內清除了患者體內多達99%的HIV病毒,這是愛滋病臨床試驗取得的巨大突破。
-
英國「群體免疫」引爭議!200多名科學家聯名反對
「延緩」階段,官方建議任何出現「新的、持續的」咳嗽或發熱患者需要自我隔離7天。這種方式對無法接種疫苗的新生兒和慢性疾病患者也能提供一定程度的保護,他們是最容易受到傳染病傷害的群體。通常而言,形成群體免疫主要依靠接種疫苗,但新冠病毒的疫苗尚在研發中,如果想要形成群體免疫,只能依靠新冠肺炎病人痊癒後產生的免疫能力。
-
結構生物學解鎖新冠肺炎病毒
據上報今天報導說,結構生物學扮先鋒,解鎖新冠肺炎病毒。 消息說,目前科學家已透過結構生物學,了解新冠病毒的棘突蛋白的外觀,是藥物疫苗研發一大突破。
-
曹雪濤專訪 | 新發《自然》子刊評述文章,談新冠肺炎免疫病理和...
> 4月9日晚,中國工程院院士、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在《自然—免疫學綜述》在線發表了題為《新冠肺炎的免疫病理及其對於治療的啟示》的評述文章。
-
英國研究:新冠肺炎導致部分患者大腦老了十年
出品 | 搜狐健康作者 | 周亦川編輯 | 袁月已有多項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可造成大腦損害Biospace報導,英國一項研究發現,有一些患者的大腦功能嚴重退化,相當於老化了10年。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對84285名新冠肺炎患者做了一項「大不列顛智力測試」研究。結果發現感染新冠病毒與嚴重認知障礙有關,住院患者表現出更嚴重的認知衰退症狀。在一些病例中,研究人員把患者腦部老化程度與全球20—70歲平均認知能力評估表進行對比,發現他們的認知能力平均相當於10年後的水平。
-
科學家發現中成藥治療新冠肺炎患者臨床療效
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教授盧洪洲團隊與德國HanseMerkur中醫研究中心教授Sven Schrder團隊完成的一項合作研究表明,疏風解毒膠囊能有效降低新冠肺炎患者急性肺損傷時的炎症反應並發揮免疫調節活性,早期在
-
感染新冠後,為什麼有些人會得重症?免疫偏差和失效可能是主因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感染了新冠病毒後,為什麼有些人會得重症,而有些人不會?這一直是個未解之謎。現在,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撰文稱,他們的最新研究發現,或許是免疫偏差和失效造成了新冠肺炎患者重症和輕症之間的差異。研究人員解釋說,這種免疫偏差可能源於我們先天的免疫系統對新冠病毒的不同反應。
-
研究稱「自身抗體」可能「幫倒忙」,導致新冠肺炎重症病例
據英國《衛報》當地時間13日報導,科學家發現,免疫系統產生的劇烈「友好火力」,可能會導致新冠肺炎重症病例,並使病人身患一種名為「長期新冠病毒病」(long Covid)的疾病。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新冠肺炎患者的血液中存在大量被誤導的抗體,這些抗體的攻擊目標是人體器官、組織和免疫系統本身,而不是擊退入侵的病毒。
-
【新冠肺炎病發一月後免疫應答達高峰】英國《自然·微生物學...
【新冠肺炎病發一月後免疫應答達高峰】英國《自然·微生物學》雜誌27日發表一項醫學研究,英國科學家團隊確定了新冠病毒的免疫應答高峰以及遞減時間,他們發現,抗體應答在出現症狀後約一個月達到高峰,隨後開始下降。重症感染者產生的抗體應答最強,雖然這種應答會逐漸減弱,但中和抗體在症狀出現後的60多天時依然可被檢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