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間7次收回東沙島,最早入侵是日本人,清朝奪回反賠銀13萬兩

2021-01-07 歷史通寶

眾所周知,作為南海四大群島之一的東沙群島,向來都是中國的土地。該地雖然面積狹小,卻處於國際航海路線中非常重要的位置。而且,該地漁業資源豐富,有超過500種魚類,140多種鳥類,還有多數是極罕見的物種。

更重要的是,東沙群島還有極為豐富的礦產資源,據勘探,該島周邊海底還非常有可能儲藏著豐富的可燃冰。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東沙群島對我國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早在晉代的時候,中國人民就已經開發了南海諸島。這個時候,廣東地帶的漁民就已經到離大陸最近的東沙群島上進行生產勞作。而直到明朝開始,中國人民進一步地開發經營了東沙群島。

據記載和考證,鄭和航海圖中標註的石星石塘就是現在的東沙群島。而且在清朝康熙年間,朝廷曾經兩次派遣水師到東沙群島巡視勘探。島上雖然沒有常住漁民,但建有廟宇,沿海漁民把此處當作絕佳的避風港。

然而近代以來,東沙群島飽受侵略之苦。早在1907年,日本的商人西澤吉次就集結一百多人乘坐輪船,入侵了東沙群島。不僅拆毀了漁民在當地建造的廟宇,刨掉中國漁民的墳墓,堂而皇之地佔領該地,懸掛起了日本國旗。

這一回,清政府還算反應及時,先派人到島上勘查廟宇的地基,再召集漁民作證。然後通過法律途徑,找日本方面交涉。由於證據確鑿,日本政府不得不在1909年8月26日,承認東沙島是中國領土。

當年的10月7日,清朝南洋水師的廣海艦奉命接收東沙島,並在島上設立主權碑。廣海艦官兵完成這些工作後,鳴放禮炮21響,以慶祝東沙島的回歸。

不過,那個西澤吉次耍起了無賴,非要清朝賠償他的損失,因為他在東沙島上搞了不少養殖業。為了儘快收回東沙島,清政府只好賠了他13萬兩白銀。

這事聽上去很讓人鬱悶,收回自己的領土,反而要賠錢給人家。不過,這就是當時的現狀,清朝政府行將就暮,正自顧不暇之際,能收回這塊土地,已經算是盡心了。

為了鞏固住這片領土,清朝還在此地招商承辦漁業,眾多中國商人都紛紛開始開發經營東沙群島。另外,清朝也重視起了對於此地的管理,建立了「管理東沙島委員會」,專門處理東沙群島的諸多事務。

吃了這次虧後,清政府總算長了點記性,時任兩廣總督張人駿,趕緊派海軍把東沙群島以及南海諸島的主權都給確定了下來。這是清朝在滅亡前幹過的、為數不多的好事。

從1907年開始,廣東水師提督李準率伏波、廣金、琛航等三艦巡視西沙各島,並將這些島嶼重新勒石命名。除了西沙群島,李準艦隊還到達了曾母暗沙附近,為日後確定我國對南海的主權,提供了有力的依據。

這一系列宣示主權的活動,也算是被東沙島失而復得給刺激出來的。而兩廣總督張人駿,無論歷史功過如何,在收回東沙及南海主權方面,對中國是立有大功的。

張人駿曾親自乘坐軍艦巡視南海,並向列強鄭重聲明中國對南海及各群島擁有主權。直到今天,南沙西部仍有一座「人駿灘」,以紀念張人駿對中國的這份貢獻。

但是,東沙群島的被侵略命運遠遠沒有結束。從清朝退位開始,直到抗戰爆發前,日本漁民、浪人、菲律賓人等等,先後入侵東沙島,民國政府只好一次又一次地奪回東沙島。

其中又有一個日本商人叫石丸莊助的,佔據東沙島十幾年,每年都要偷採一種草藥海人草達十萬斤,非法攫取了大量的經濟利益。可嘆的是,民國政府明知此事,卻讓他以資助觀象臺的藉口,一直賴到1928年才被趕走。

抗戰爆發後,東沙群島落入了日軍之手,被劃分到高雄市管轄。直到抗戰勝利後,東沙群島這才重新回到祖國的懷抱,算起來這是第七次回歸了。

相比西沙、南沙群島,東沙群島原本一直是默默無聞。但它的戰略地位並不亞於其他群島,尤其是隨著我國海軍力量的增強,南海諸島必將回歸祖國的懷抱。

【參考文獻:《清史稿》、《東沙群島概況》】

相關焦點

  • 為了中國的一塊土地,三個國家輪番侵佔,中國最弱時候七次奪回它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我們中國人奮力奪回的一塊土地。可以說很不容易,也很受歡迎。最重要的是,中國在最脆弱的情況下,連續七次奪回了屬於中國的土地。日中兩國自古以來就有交往,但也有爭議,尤其是海洋邊界的爭議。日本人總喜歡搶奪我國的一些島嶼。東沙島自古以來就是我國領土。1907年,一位日本商人登上該島。
  • 打了勝仗,卻失了土地:清朝為何承認西伯利亞歸沙俄?
    在他之後,許許多多的冒險者接踵東來,到17世紀40年代,沙俄的侵略勢力已經到達太平洋東岸的鄂霍次克海,並與新興並起源於東北的大清帝國發生衝撞。俄羅斯在遠東地區最早(1632年)建立的基地雅庫茨克號稱冰城,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城市。明清交替之際,俄羅斯開始派遣武裝人員入侵中國的黑龍江流域,燒殺搶劫,極其野蠻。由於當時正處明清戰爭、滿清入主中原之際,對俄羅斯的入侵無法顧及。等到清朝平定三藩結束,俄羅斯軍隊已經佔據了黑龍江邊上的尼布楚和雅克薩。
  • 中國此島曾被越南和日本強佔,現在我國奪回後一個外國人都不讓進
    此島曾被越南和日本強佔,現在我國奪回後一個外國人都不讓進。西沙群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古稱九乳螺洲(石)、七洲(洋)、長沙、千裡長沙等。珊瑚島1956年起由南越西貢政權佔領,1974年1月17日,越軍佔領了甘泉島和金銀島,1974年1月19-20日發生西沙之戰,中國乘勝收復三島而完成收回。
  • 當年日本居然害怕清朝,說大清要橫行萬國稱雄東洋
    當今中國之狀況,派遣青壯軍官留學歐洲,大舉興辦武備學堂,購求兵器軍艦,一為改革兵制,一為擴張軍備,馬不停蹄,掀起東洋之波瀾者,又豈止英、俄兩邦耶。東洋情勢錯綜複雜,不可以常道論之,如我兵備不充分,又何能排除萬難,安然屹立于波瀾之中耶。」山縣有朋擔任過日本的內閣總理,居然說清朝要橫行萬國,稱雄世界。清朝在日本人眼裡有這麼厲害嗎?
  • 從中國歷史上三次大規模外族入侵看:日本最僥倖
    第二次:清軍入關雖然我們知道最終的滿漢一家,但是在清朝還是以八旗子弟為尊的,而且為了鎮壓漢人,滿清還是幹了不少缺德事的,逼迫剃髮,脫漢服改滿人衣冠。此外,清朝還想在思想上禁錮漢人文化,如清朝的文字獄。讀歷史會發現,中國古代漢人統治時期,都是很注重文化交流和外交政策的。中國是最早具備外交意識的國家。
  • 中國8次測量珠峰高度,最早一次竟然在清朝
    中國8次測量珠峰高度,最早一次竟然在清朝 2020-05-28 11: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解放軍就可能攻佔東沙島:既能震懾美軍 又能教訓蔡英文
    有臺媒推測稱,解放軍佔領東沙島的行動可能就在拜登上任後展開,「成為拜登總統任上首個臺海危機」。臺灣中時電子報16日稱,最早判斷解放軍可能佔領東沙島的是日本共同社今年5月發出的獨家報導,當時分析認為這是個有限軍事行動,對美國有震撼作用,對臺灣也有教訓效果,戰事時間短、規模小,不至於擴大為高強度衝突,國際上的影響比較容易處理。
  • 左宗棠「抬棺出徵、誓死收回」的新疆,是「三山夾兩盆」的寶地
    我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域新疆,面積約166萬平方公裡,佔到了我國總國土面積的1/6,同時也是我國面向中亞的門戶,1個新疆的面積約等於河南、山東、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湖北、安徽、江蘇、上海、浙江、湖南這13個省市地區面積的總和,他們加起來基本就是我國的整個中東部地區了。
  • 天材納米銀導電膜可耐彎折超40萬次
    「Cambrios天材創新十幾年來專注一件事情,就是做納米銀。」「目前,天材納米銀膜在1毫米的彎曲半徑測試下,仍有穩定的表現。」5月17日,Cambrios 應用工程總監陳信雄在於東莞舉辦的「5G摺疊創出路」論壇上發表了主題為《納米銀線在摺疊屏上的應用與優勢》的演講,並透露,天材納米銀膜可耐彎折超過40萬次。
  • 晚清「最有能力」的中國人:將遺棄多年領土收回,相當於4.5個日本
    那麼,今天小編特意為你們介紹一位同樣是晚清的中國人,此人非常有能力,把清朝遺棄10多年、相當於4.5個日本的領土給收回了。要知道,自第一次鴉片戰爭失敗後,清政府一敗再敗,不斷地被列強掠奪中國的領土以及在華的資源,那時中國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 一有風吹草動,臺灣就擔心解放軍攻打東沙島,國臺辦給予回應
    今年8月開始,大陸不斷在東海、南海進行軍事演習,這讓臺灣憂心不已,在其實控的東沙島和太平島上都增加了軍力或增添了武器裝備。而面積為1.8平方公裡的東沙島,常常成為兩岸軍事對峙的溫度計。而每逢國際政治格局變化,或是兩岸關係緊張,臺軍就擔心大陸軍隊會奪取東沙島。
  • 此中國領土差一點被遺棄,收回之後,發現蘊藏上百億噸石油
    此中國領土差一點被遺棄,收回之後,發現蘊藏上百億噸石油今天小編想跟大家聊一下清朝末期的海防和塞防的事情,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讓本就破敗不堪的清朝壓力頗大,好不容易鎮壓了這些戰爭,清廷終於自己能緩口氣了。
  • 盤點微軟在華反盜版戰果:8起官司獲賠超5000萬
    案例1 瑞創科技賠微軟3600萬 2012年,微軟指控上海瑞創侵害計算機軟體著作權,要求賠償1億元。微軟稱上海瑞創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韓猛、韓紅昌等三被告,在網際網路上未經授權非法傳播其享有著作權的計算機軟體,吸引實際點擊數達3200萬餘次,盜版下載1132萬餘次,向全國電子市場發送盜版光碟1278890張。
  • 1912年清朝滅亡,《辛丑條約》4.5億兩的巨額賠款,真的還清了嗎?
    我們都知道清朝史是一部屈辱史。八國聯軍侵華前,清朝統治者過於自負,向侵略者宣戰,沒曾想,我們根本不是敵人的對手,只好委曲求全的向侵略者求和。 侵略者本來就是看上了中國這塊肥肉,怎麼可能輕易鬆口,便乘機和清朝政府在1901年籤下了不平等的《辛丑條約》。
  • 甲午海戰:慈禧花1000萬兩白銀過生日,日本天皇一天只吃一頓飯
    甲午海戰:慈禧花1000萬兩白銀過生日,日本天皇一天只吃一頓飯 據《皇太后六旬慶典》記載,僅中央一級財政支出就耗費白銀600萬兩,至於各級地方和各類隱性開支,更無從考究。 粗略統計一下,慈禧六十大壽的整體花費不低於1000萬兩,接近清政府一年財政收入的1/10! 這筆支出並未提前列入財政預算,如此眾多真金白銀從何而來?
  • 清朝的海關,為什麼要由外國人把持?
    明永樂年間,雖然有鄭和下西洋的壯舉,但是放開的只是朝貢貿易,民間私人仍然不準出海。而後隨著嘉靖年間倭寇之患的愈演愈烈,海禁政策更加嚴格。到了隆慶年間,明朝調整政策,允許民間赴海外通商,史稱隆慶開關。海禁的解除,為當時的中外貿易與交流打開了一個通道。
  • 清朝為何打不過日本?對比一下二者的發展模式,你能不佩服日本嗎
    西方人為何在日本打敗了清朝和沙皇俄國之後突然對清朝產生巨大的恐懼了呢?如果仔細分析後你會發現,西方的擔心確實不是多餘的。從宋之後,在蒙元和明清三朝的作死下,中華民族裡那種英勇頑強的抵抗精神幾乎沒有了。蒙古人的野蠻入侵,朱姓王朝的血腥統治,以及清朝對程朱理學的繼承和發揚,早已將當年的唐漢雄風弄得支離破碎,剩下的就只有磕頭和發財了。
  • 清朝躺著都贏,日本早透支了
    甲午戰敗後割讓臺灣島和遼東半島,並賠白銀2億兩給日本,就算遼東半島最後用3000萬兩「贖回」,但是這個割地賠款的體量也是前所未有的。以前歐洲侵略清朝,賠款頂多千萬兩,割地也就一些小島嶼,而小小的日本的胃口之大讓清朝驚訝,甚至讓歐洲列強都目瞪口呆。此戰後,大清朝的腐朽無能暴露在全世界面前,前後持續30年的洋務運動也沒能富國強兵。
  • 華夷之辨:為何清是我國正統王朝 而日本侵華則是外族入侵
    華夷之辨地理與民族的不同我國自從秦始皇席捲八荒六合,建立第一個中央集權制國家以來。但是日本在這一戰中,直接被打的毫無還手之力,因此隨後日本又以國家的身份,派出譴唐使學習中原先進文化。而到了明朝與清朝,中華與日本更是發生了數次滅國戰爭。明朝萬曆年間,豐臣秀吉妄圖以朝鮮為跳板,滅亡大明。清朝末年,日本亡我中華之心更是昭然若揭!可以看出日本與東北不同,東北自古屬於中國的一部分,而日本一直是以一個國家的身份與中國建交。
  • 看到日本人繪製的入侵蘇俄油畫, 想到了日本武裝幹涉蘇俄的那段歷史
    從而在海參崴建立了入侵西伯利亞的橋頭堡和指揮入侵部隊的大本營。戰鬥開始時,日軍動員了第十二師、第七師、第三師(第七師原為駐滿洲部隊,第三師九月初出發至滿洲)的兵力,分兵兩路向蘇遠東地區發起進攻。一路從海參崴為基地,沿烏蘇里鐵路線向北,直逼伯力(哈巴羅夫斯克);另一路以滿洲裡為基地,沿中東鐵路線直指赤塔。當時蘇聯的情況是:在日本出兵前後只有30萬正規部隊,而且都在歐洲方向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