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家「還原」近五千年來湖泊生態環境如何改變—新聞—科學網
新華社南京3月5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獲悉,該所與蘭州大學合作,新近對過去5000年來湖泊生態環境的演化及原因進行了研究。
-
過去百年來長江經濟帶湖泊環境變化與生態系統退化原因
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訊 湖泊沉積物中保存了豐富的生物和理化環境信息,可以通過沉積巖芯提取和多指標分析,重建過去生態環境演化的歷史。針對長江經濟帶湖泊環境問題,許多研究者對長江經濟帶東、西部湖泊開展了近現代環境過程的重建工作,在數年至 10 年時間解析度上,揭示了長江經濟帶不同類型湖泊生態環境演化的階段性特徵,探討了全球變化和日益增強的人類幹擾背景下,湖泊生態系統退化的原因。
-
恢復湖泊水環境生態 湖泊藍藻爆發將可預警
原標題:湖泊藍藻爆發將可預警 記者昨從市環保局獲悉,該局目前正在對全市166個湖泊進行首次水環境生態調查,重點研究與水華現象密切相關的浮遊動植物和底棲動物等數量,改變以往湖泊監測多關注水質等級的狀況。未來我市湖泊因藍藻、綠藻等大爆發所產生的水華現象將有望得到預報預警。
-
城市環境所在富營養化影響淺水湖泊沉積物-水界面
近30年來,我國的淡水水體富營養化問題日益嚴峻。湖泊富營養化不但加速水體藍綠藻的繁殖,提升水體中的細菌活性,並使得水體pH、氧化還原電位、溶解氧量、溶解性有機質等多種水質條件發生變化。砷(As)是一種在地殼中廣泛分布的高毒性致癌物質,隨著人為和自然活動的增加,湖泊沉積物As逐年積累,相當一部分淡水水體面臨著水體富營養化和砷汙染的雙重威脅。
-
生態環境部發布國家生態環境基準《湖泊營養物基準—中東部湖區...
12月30日,生態環境部發布國家生態環境基準—《湖泊營養物基準—中東部湖區(總磷、總氮、葉綠素a)》(2020年版)(公告2020年77號),這是我國首個關於地表水體中營養物的生態環境基準。湖泊富營養化是全球水環境面臨的嚴峻問題之一,湖泊營養物基準是對湖泊富營養化進行評估、預防和治理的科學基礎。
-
在南極冰下5000米處發現奇異「熱源」,是一個湖泊
南極,作為研究地球歷史的「時間膠囊」,多年來一直是科學家關注的重點,南極洲的科學家們在冰下5000米處記錄到一種奇怪的「熱源」,這讓他們感到吃驚,這促使科學家們向下鑽取更多的東西。這一發現是在寒冷的南極,在這片冰原的東部,靠近俄羅斯的科學研究站。
-
俄羅斯非常重視保護生態環境 多措並舉保護湖泊
俄羅斯湖泊的淡水存量約佔全球四分之一;依據總徑流量計算,其水力資源居世界第二位。面對如此豐富的自然饋贈,俄羅斯非常重視保護湖泊生態和湖區環境,並且針對問題採取相應對策。資源豐富俄西北部的卡累利阿地區是俄湖泊最為集中的區域,擁有歐洲第一大淡水湖拉多加湖和第二大淡水湖奧涅加湖。
-
打造環境優美湖泊生態群落 吳江全域治水共塑示範區生態底色
示範區揭牌一年來,吳江區深入開展治水工作,不斷創新治理模式,交出了一份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的高分答卷。元蕩、澱山湖岸線貫通示範區核心湖泊聯合治理成效快速顯現目前,位於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先行啟動區內的吳江水系連通綜合整治元蕩先導段工程已經基本完成,實現了元蕩、澱山湖岸線全面貫通。
-
近70年來中國自然地理與生存環境基礎研究的重要進展與展望
導 讀 《近70年來中國自然地理與生存環境基礎研究的重要進展與展望》一文是《中國科學: 地球科學》發起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獻禮而特邀的學科發展綜述論文, 文中自然地理學各分支學科和方向的進展由陳發虎、傅伯傑等相關學科的領軍科學家完成
-
生命基礎存在,火星古老的湖泊存在氧化還原反應層,有利移民火星
而為了探索火星上是否發生化學反應,科學家發現火星大風火山口存在氧化還原反應層,火星上的大風火山口曾經是由河流和地下水聚集而成的湖泊。火星上發生著氧化還原反應科學家分析了「好奇號」漫遊車對大風火山口的探測過程中3.5年的數據,以確定了火星古代湖泊中的化學條件。
-
沉水植物如何影響湖泊水體光環境?
但人類的活動能夠加速這一過程,在我國,由於近幾十年來經濟的高速發展和過度的湖泊資源開發利用,大量的氮磷營養物質隨著工業廢水、生活汙水排入湖泊水體中,導致湖泊水體營養物質過剩,水體發生富營養化,長江中下遊區域湖泊尤為嚴重。
-
如何建設生態美麗湖泊群?
這意味著蘇州在全面推行河長制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湖泊湖長制工作,改善湖泊生態環境,維護湖泊健康生命,為實現湖泊功能永續提供重要制度保障。 全市394個湖泊納入管理 蘇州市水利局副局長、市河長辦副主任陳習慶介紹,目前全市共有大小湖泊394個,水域總面積為2198平方公裡,佔全市水域面積68.57%。
-
長江經濟帶湖泊環境演變與保護、治理建議
近幾十年來區域內湖泊生態環境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尤其是受人類活動幹擾強烈的一些大型湖泊和中小型城市湖泊退化尤為嚴重。這些退化湖泊的共同特點是生物群落結構趨於簡單化,生態系統完整性遭破壞,生物多樣性減少,生態服務功能退化。湖泊退化問題已威脅到流域甚至區域的生態安全和可持續發展。
-
中生代湖泊革命 讓「小不點」昆蟲找到快樂家園
從風光旖旎的西湖、太湖,到煙波浩渺的鄱陽湖、洞庭湖,我們身邊這些大大小小的湖泊,無一不是水草繁盛、魚鮮蟹肥。作為現今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高的生態環境之一,湖泊可以說是眾多水生動植物的「快樂家園」。 但是,在2億多年前,地球上的湖泊都是一片死氣沉沉的水體,不用說魚蝦,就連昆蟲和水草都很少。直到一場「中生代湖泊革命」的到來,湖泊才開始逐漸擁有了「生機」。
-
生態環境不斷改善 秋冬季數十萬候鳥過境 5000餘只東方白鸛遷徙來津
天津北方網訊:從市政府新聞辦日前舉行的「保護野生動物和森林資源 建設生態宜居天津」新聞發布會獲悉,隨著本市生態環境不斷改善,越來越多的候鳥將天津作為遷徙的必經之地。今年10月以來,本市共監測到5000餘只東方白鸛遷徙至本市。
-
記中科院太湖湖泊生態系統研究站—新聞—科學網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和區域經濟發展,水域生態環境急劇變化,已成為社會發展的嚴重問題。 隸屬於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以下簡稱南京地湖所)的太湖站1987年建立。創建時,太湖站一無土地,二無資金;此外太湖已經有了一個位於蘇州東山鎮的東太湖水體農業試驗站。時任南京地湖所所長屠清瑛執意堅持籌建太湖站新站址。
-
5000餘個突出生態環境問題被整改
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近年來我市強力推進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改,統籌推進汙染防治攻堅和「三大一強」專項攻堅行動,建立全市汙染防治重點任務清單,實行對單整改、掛單銷號,推動解決了群眾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5000餘個。 高標準推進長江經濟帶警示片披露問題整改。
-
雲南:重塑生態體系 呵護高原湖泊
2020年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雲南考察時指出,雲南生態地位重要,有自己的優勢,關鍵是要履行好保護的職責。 作為雲嶺高原生態環境質量的晴雨表,九大湖泊的保護治理成為雲南生態環境建設的重中之重。據了解,目前九大湖泊「十三五」規劃項目開工率達77%,累計完成投資285億元,佔總投資的49%。
-
社會和經濟變遷改變了生態環境
根據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雜誌日前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歐洲科學家團隊發現,波蘭現今一處自然保護區在整個14世紀從部落制向封建制的轉變,對當地生態系統產生了巨大影響。這是人類社會和經濟的歷史變遷會改變當地環境的一個有力證據,同時這一研究還表明了這種改變是如何發生並進行的。
-
【水生態】湖泊水體生態修復工程技術要點
研究表明沉水植物可以通過對營養物質的競爭、改變水體的理化環境,影響藻類對N、P的利用率,可以有效的抑制藻類的生長。常用的沉水植物主要包括馬來眼子菜、紅線草、狐尾草、金魚藻、苦草、黑藻、微齒眼子菜、菹草等。沉水植物原則上採取植物帶狀分布方式種植,由河(湖)岸向河中心分布;沉水植物主要採取無性繁殖植株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