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已悄然進入第5個月,儘管受到COVID-19疫情的影響,但是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的審查工作絲毫沒有慢下腳步。我們匯總了今年截至5月18日獲得FDA批准上市抗腫瘤藥物(實體瘤),詳情如下:
1.Ripretinib
2020年5月15日,FDA批准Ripretinib用於先前接受≥3種蛋白激酶抑制劑(包括伊馬替尼)治療的GIST成人患者。Ripretinib是首個獲批的GIST四線治療藥物。
此次獲批主要基於國際多中心、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的3期臨床試驗INVICTUS的結果,該研究納入129例先前接受伊馬替尼、舒尼替尼和瑞戈非尼治療的GIST患者,接受Ripretinib或安慰劑治療,直至疾病進展或出現不可接受的毒性。Ripretinib組的中位無進展生存(PFS)為6.3個月,而安慰劑組僅為1.0個月,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降低85%(HR 0.15;P <0.0001)。
2.納武利尤單抗+伊匹木單抗
2020年5月15日,FDA批准納武利尤單抗(Nivolumab)聯合伊匹木單抗(Ipilimumab)一線治療腫瘤表達PD-L1(≥1%)且不攜帶EGFR或ALK基因突變的轉移性NSCLC患者。
此次獲批主要基於ChecKMate-227研究第1部分的結果。在試驗的1a部分,793例PD-L1表達≥1%患者隨機分配接受納武利尤單抗+伊匹木單抗(n=396)或鉑類雙聯化療(n=397)。結果顯示,納武利尤單抗+伊匹木單抗組與化療組相比,中位OS(17.1個月 vs 14.9個月)和DOR(23.2個月 vs 6.2個月)顯著改善。
3.Rucaparib
2020年5月15日,FDA加速批准Rucaparib擴展適應證,用於接受過雄激素受體靶向療法和紫杉烷類化療、攜帶有害BRCA突變(種系和/或體細胞)的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的治療。
此次獲批主要基於正在進行的II期TRITON2研究。該研究顯示,PARP抑制劑Rucaparib在62例可評估的BRCA1 / 2突變型mCRPC患者中,ORR達到了44%。
4.pomalidomide
2020年5月14日,FDA加速批准pomalidomide用於治療疾病已對高效抗逆轉錄病毒藥物(HAART)產生抗藥性的愛滋病(AIDS)相關卡波西肉瘤患者,以及HIV陰性的卡波西肉瘤患者。值得一提的是,pomalidomide是20多年來獲批治療卡波西肉瘤(KS)的唯一口服和第一個新治療藥物。
此次獲批主要基於I/II期開放標籤、單臂臨床試驗12-C-0047的總緩解率數據。數據顯示,在全部患者中,pomalidomide在HIV陽性和HIV陰性有症狀的卡波西肉瘤患者中ORR為71%(95%CI,51-87),其完全緩解(CR)率為 14%,部分反應(PR)率為57%。
5.Selpercatinib
2020年5月8日,FDA加速批准Retevmo(selpercatinib)用於治療三種類型的腫瘤(非小細胞肺癌,甲狀腺髓樣癌和其他類型的甲狀腺癌),selpercatinib是FDA批准的首個高選擇性RET單激酶抑制劑。
具體而言,selpercatinib被批准的適應證包括:1)成人轉移性RET融合陽性NSCLC患者;2)需要系統治療的成人及12歲以上兒童晚期或轉移性RET突變陽性甲狀腺髓樣癌患者;3)放射性碘難治的需要系統治療的成人及12歲以上兒科晚期或轉移性RET融合陽性甲狀腺癌患者。
6.奧拉帕利+貝伐珠單抗
2020年05月09日,FDA批准奧拉帕利聯合貝伐單抗一線維持治療同源重組缺陷(HRD)陽性晚期卵巢癌成人患者,具體為:接受一線含鉑化療病情獲得完全緩解或部分緩解、由有害或疑似有害BRCA突變和/或基因組不穩定性所定義的HRD陽性的晚期卵巢癌(上皮性卵巢癌、輸卵管癌、原發性腹膜癌)成人患者。
此次批准是基於III期PAOLA-1研究中HRD陽性腫瘤患者的生物標記物亞組(n=387)分析數據。結果顯示,在HRD陽性晚期卵巢癌患者中,與貝伐單抗單藥維持治療相比,Lynparza聯合貝伐單抗維持治療將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顯著降低67%(HR=0.33[95%CI:0.25-0.45])、無進展生存期顯著延長(中位PFS:37.2個月 vs 17.7個月)。
7.Capmatinib
2020年5月6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capmatinib上市,用於治療局部晚期或轉移性MET外顯子14跳躍(METex14)突變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FDA同時批准了FoundationOne CDx(F1CDx)作為capmatinib的伴隨診斷產品。
此次批准主要基於一項II期研究GEOMETRY mono-1的數據。該項開放標籤、多中心、單臂研究招募了97例經RNA臨床分析確證攜帶MET外顯子14跳躍的NSCLC患者,給予capmatinib 400mg直至疾病進展或出現不可耐受毒性,主要終點是總體應答率(ORR),其他終點還包括應答持續期(DOR)。
獨立數據監察委員會評估結果顯示,capmatinib 針對初治患者的ORR為68%,其中CR 4%,PR 64%,DOR超過12個月的患者比例為47%;針對既往接受過治療患者的ORR為41%,DOR超過12個月的患者比例為32%。
8.Niraparib
2020年4月29日,FDA批准了該公司的尼拉帕利(niraparib,Zejula)用於一線含鉑化療完全緩解(CR)或部分緩解(PR)的晚期卵巢上皮癌,輸卵管癌或原發性腹膜癌成人患者的維持治療,無論BRCA 突變狀態。
此次批准是基於III期PRIMA研究試驗的結果(ENGOT-OV26 / GOG-3012),對於新確診的經含鉑化療有緩解的患者來講,尼拉帕利一線維持療法與安慰劑相比,可使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延長5.6個月。
在PRIMA研究的全人群中,尼拉帕利組的中位PFS為13.8個月,而安慰劑組為8.2個月,這意味著增加PARP抑制劑治療,降低了38%的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HR,0.62;95%CI,0.50-0.76;P<0.0001)。在檢測出同源重組缺陷(HRD)陽性的腫瘤患者中,尼拉帕利組的中位PFS為21.9個月,而安慰劑組為10.4個月(HR,0.43;95%CI,0.31-0.59;P <0.0001)。
9.sacituzumab govitecan
2020年4月22日,FDA加速批准sacituzumab govitecan用於治療既往已接受至少2種療法的轉移性三陰性乳腺癌(TNBC),這是首款獲得FDA批准治療轉移性三陰性乳腺患者的靶向TROP-2的抗體偶聯藥物。
此次批准是基於sacituzumab govitecan在TNBC中進行的 1/2期研究的結果,納入108例TNBC患者,在中位隨訪9.7個月時,共有3名患者完全緩解、33名患者部分緩解,整體緩解率為33.3%(95%CI 24.6-43.1),中位緩解持續時間為7.7個月(95%CI 4.9-10.8)。經獨立審查委員會評估,總緩解率(ORR)為34.3%(95%CI,25.4%-44.0%),中位緩解持續時間(DOR)為9.1個月(95 CI,4.6-11.3)。臨床獲益率為45.1%。
10.Pemigatinib
2020年4月17日,美國FDA批准Pemigatinib用於治療復發且不可手術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膽管癌。Pemigatinib是第一個被FDA批准用於此適應證的靶向治療藥物。
此次獲得FDA批准是基於FIGHT-202研究的數據,在納入的107例患者中,攜帶FGFR2基因融合或重排患者應用Pemigatinib單藥治療的總體緩解率為36%,其中完全緩解的患者佔2.8%,部分緩解的患者佔33%。在38名有治療反應的患者中,24名(63%)有持續6個月或更長時間的反應,7名(18%)有持續12個月或更長時間的反應。
11.Tucatinib+曲妥珠單抗+卡培他濱
2020年4月17日,美國FDA批准HER2特異性抑制劑Tucatinib與曲妥珠單抗和卡培他濱聯用,治療手術無法切除或轉移性經治的晚期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
此次獲批是基於HER2CLIMB研究的數據,結果顯示,與曲妥珠單抗+卡培他濱方案相比,妥卡替尼+曲妥珠單抗+卡培他濱方案表現出更優的療效,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顯著降低了46%,中位PFS分別為7.8個月 vs 5.6個月(HR=0.54,95%CI: 0.42-0.71,p<0.00001)。而且妥卡替尼聯合治療明顯延長患者的OS,中位OS分別為21.9個月 vs 17.4個月,死亡風險降低34% (HR=0.66,P=0.005)。
12.絲裂黴素凝膠
2020年4月16日,美國FDA批准首個治療低級別上尿路上皮癌的藥物Jelmyto(絲裂黴素凝膠)上市。絲裂黴素凝膠是一種特殊配方的凝膠,在室溫呈液態,但是在體內凝結成半固態。這一特性能使通過標準膀胱內導管滴注在病灶處的藥物持續釋放,讓尿路組織能夠長期暴露在絲裂黴素的作用之下,從而用非手術方式消除腫瘤。
此次獲批是基於OLYMPUS研究的陽性結果。該研究結果顯示,在納入的71例低級別UTUC患者中有41例(58%)在每周一次的絲裂黴素凝膠治療後完全緩解,而且在達到完全緩解的這41例患者中有19例(46%)在12個月時仍保持完全緩解。
13.Encorafenib+西妥昔單抗
2020年4月8日,美國FDA批准康奈非尼(Encorafenib)與西妥昔單抗(Cetuximab)聯合治療BRAF V600E突變陽性、先前治療後病情進展的轉移性結直腸癌(CRC)患者。
此次獲批是基於BEACON CRCIII期研究的結果,評估了Encorafenib二藥方案和Encorafenib三藥方案(Encorafenib+Cetuximab+Binimetinib)相對於Cetuximab與含伊立替康的治療方案聯合用藥(對照)的療效和安全性。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Encorafenib二藥方案治療組和三藥方案治療組總生存期(OS)和客觀緩解率(ORR)均有改善。2020年ASCO GI報告的最新OS結果顯示,三靶組或雙靶組中位OS為9.3個月,而對照組為5.9個月。三靶組的ORR為26%,雙靶組ORR為20%,對照組為2%。
14.度伐利尤單抗+依託泊苷+卡鉑或順鉑
2020年3月30日,FDA批准度伐利尤單抗聯合依託泊苷+卡鉑或順鉑化療方案,用於廣泛期小細胞肺癌(ES-SCLC)成人患者的一線治療。
此次批准是基於III期CASPIAN研究結果,在該研究中,與化療相比,度伐利尤單抗+化療可將死亡風險降低27%(HR=0.73,95%CI,0.591-0.909;P =0.0047)。兩組的中位OS分別為10.3個月(95%CI,9.3-11.2)和13.0個月(95%CI,11.5-14.8)。憑藉CASPIAN研究中度伐利尤單抗聯合化療獲得ES-SCLC有史以來最長OS,該方案成為ES-SCLC一線治療的新標杆。
15.納武利尤單抗+伊匹木單抗
2020年3月11日,美國FDA批准納武利尤單抗1 mg/kg 聯合伊匹木單抗3 mg/kg(靜脈注射)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索拉非尼治療的肝細胞癌(HCC)患者。
該批准主要基於CheckMate-040 I/II期研究(NCT01658878)中納武利尤單抗聯合伊匹木單抗隊列的結果,該隊列旨在評估免疫腫瘤(I-O)聯合療法用於既往接受過索拉非尼治療的晚期肝細胞癌患者(HCC)的療效。其中納武利尤單抗+伊匹木單抗在經索拉非尼治療的aHCC患者中顯示出了持久的療效,經過至少28個月的隨訪,客觀緩解率(ORR)達到了33%(95%CI,20-48)。8%的患者獲得完全緩解(CR),24%的患者獲得部分緩解(PR)。此外,緩解持續時間(DOR)從4.6到30.5+月不等,其中88%的DOR≥6個月,56%的DOR≥12個月,31%的DOR≥24個月。通過盲法獨立中央審查(BICR)評估確認,採用改良RECIST v1.1標準的ORR為35%(95%CI,22-50),CR率為12%,PR率為22%。
16.來那替尼+卡培他濱
2020年2月25日,美國FDA批准來那替尼聯合卡培他濱用於治療已經接受過兩種或以上治療方案的晚期或轉移性HER2陽性乳腺癌成年患者,這是來那替尼獲批的第二個適應症。
此項獲批基於NALA研究的結果,評估了來那替尼聯合卡培他濱對比拉帕替尼+卡培他濱治療接受過兩次或以上治療的轉移性晚期HER2陽性乳腺癌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結果顯示,來那替尼+卡培他濱治療組的中位PFS為5.6個月,對照組為5.5個月;12個月時的PFS率分別為29%和15%。試驗組的中位OS為21個月,對照組為18.7個月;ORR分別為32.8%和26.7%,Dor分別為8.5個月和5.6個月。
17.Tazemetostat
2020年1月23日,美國FDA批准了首個EZH2抑制劑Tazemetostat用於治療≥16歲,不能完全切除的轉移性或局部晚期上皮樣肉瘤患者。
此項批准是基於EZH-202研究的數據,共招募62例經過組織學確診的轉移性或局部晚期上皮樣肉瘤患者。中位隨訪14個月後顯示,62名患者的ORR為15%,完全緩解率為1.6%,部分緩解率為13%;在病情緩解的9例患者中,有6例(67%)的患者反應時間持續≥6個月。
18.Avapritinib
2020年1月9日,FDA批准Avapritinib用於患有不可切除或轉移性胃腸道間質瘤(GIST)的成年人,該成年人具有血小板衍生的生長因子受體α(PDGFRA)外顯子18突變,包括D842V突變。這是首個被批准用於攜帶PDGFRA外顯子18突變的GIST患者的精準療法。
此次批准是基於NAVIGATOR研究的數據,共招募43名攜帶PDGFRA外顯子18突變的GIST患者,其中包括38名攜帶PDGFRA D842V突變的患者。對於攜帶PDGFRA外顯子18突變的患者,ORR為84%,完全緩解率為7%,部分緩解率為77%。對於攜帶PDGFRA D842V突變的亞組患者,ORR為89%,完全緩解率為8%,部分緩解率為82%。所有患者的中位隨訪時間為10.6個月(0.3~24.9個月),未達中位反應持續時間。攜帶外顯子18突變的緩解患者中,有61%的患者持續反應時間≥6個月,攜帶D842V突變的緩解患者中,有 59% 的患者持續反應時間≥6個月。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