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學家發現治療兒童腦腫瘤新策略

2020-12-01 新華網上海站

    室管膜瘤是兒童顱內常見的腦腫瘤,其中以PFA(posterior fossa group A,幕下A型)亞型的發病率及惡性程度為最高,主要發生在平均年齡為3歲的兒童中,約40%病患不可治癒。室管膜瘤現有治療方法以手術和放療為主,但缺乏有效的化療藥物。尤其是三歲以下的嬰幼兒,因無法接受放療,導致術後整體預後較差。因此尋找有效的靶向性治療藥物成為神經外科學界治療該型腫瘤的一個難題。

    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李林、耶魯大學吳殿青和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李昊團隊聯合在室管膜瘤臨床樣品研究中首次發現,CXorf67蛋白可以作為兒童顱內PFA亞型室管膜瘤使用PARP抑制劑進行治療的重要「指標」,證明PARP抑制劑聯合放療可能是治療兒童顱內PFA亞型室管膜瘤的有效手段。這一研究成果於北京時間近日在國際學術期刊《癌細胞》(Cancer Cell)上在線發表。

    人體細胞每天都在遭受著內源性及外源性損傷,而細胞中的DNA可以通過多種機制來改變和修復這些損傷。不僅正常細胞可以使用這些修復途徑,癌細胞也能在不斷增殖的細胞中修復損傷DNA。同源重組修復和PARP(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介導的修復是DNA損傷修復的兩種重要機制,其中同源重組修復參與DNA雙鏈損傷修復,PARP負責DNA單鏈損傷修復。兩種修復機制中的一種發生修復過程障礙時,另一種機制可以代償修復。如果細胞的這兩種DNA損傷修復能力都發生「故障」,則可能促進細胞的凋亡。攜帶同源重組修復缺陷的腫瘤患者,使用PARP抑制劑,可以使兩種DNA損傷修復途徑均出現「故障」,進而促進腫瘤細胞的凋亡,發揮更強的抗腫瘤作用,即所謂「合成致死」作用機制。

    在同源重組修復途徑中,PALB2蛋白和BRCA1蛋白以及BRCA2蛋白結合形成的BRCA1-PALB2-BRCA2複合物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研究人員通過實驗與數據分析發現,當DNA出現損傷信號時,在PFA亞型室管膜瘤中普遍高表達的CXorf67蛋白能及時「響應」,大量「集結」於染色質,通過「競爭」結合PALB2蛋白,從而阻止BRCA2蛋白結合到PALB2蛋白上,進而抑制細胞的DNA同源重組修復過程。

    該研究表明在PFA亞型室管膜瘤中普遍高表達的CXorf67蛋白可能成為一個「指標」,用於指導PFA亞型室管膜瘤的靶向PARP的治療。這一研究結果為治療PFA亞型室管膜瘤提供了新思路與新方法。下一步,研究人員和相關醫院將深入合作研究,就PARP抑制劑聯合化療治療PFA亞型室管膜瘤這一治療方法開展臨床實驗。(記者 郜陽)

相關焦點

  • 讓癌細胞想辦法自我修復 上海科學家發現治療兒童腦腫瘤新策略
    室管膜瘤現有治療方法以手術和放療為主,但缺乏有效的化療藥物。尤其是三歲以下的嬰幼兒,因無法接受放療,導致術後整體預後較差。因此尋找有效的靶向性治療藥物成為神經外科學界治療該型腫瘤的一個難題。近日,中國科學院分子細胞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李林、耶魯大學吳殿青和復旦大學兒童醫院李昊團隊聯合在室管膜瘤臨床樣品研究中首次發現,CXorf67蛋白可以作為兒童顱內PFA亞型室管膜瘤使用PARP抑制劑進行治療的重要
  • 科學家找到「分步式」肝癌精準治療新策略 誘導腫瘤細胞衰老準確打擊
    10月3日電 (袁蕙芸 陳靜)記者3日獲悉,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上海市腫瘤研究所(上海市腫瘤研究所)與荷蘭癌症研究所合作研究創新制定了肝癌治療精準策略。     科學家們利用肝癌細胞的自身特點,如相關基因突變,先將肝癌細胞誘導進入細胞衰老狀態,再特異清除肝癌細胞,這樣的治療模式對人體正常生長細胞並無影響。這種組合拳式或分步式(「One-two punch」)治療,可避免患者接受化療,因嚴重毒副作用而受苦的現狀。
  • 科學家發現「分步式」肝癌精準治療新策略—新聞—科學網
    誘導腫瘤細胞衰老
  • 誘導腫瘤細胞衰老,科學家找到「分步式」肝癌精準治療新策略
    新華社上海10月4日電(記者仇逸)先誘導腫瘤細胞衰老,再進行精準清除,3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上海市腫瘤研究所與荷蘭癌症研究所的合作研究成果「誘導和利用腫瘤細胞弱點治療肝癌」在《自然》在線發表。
  • 常發病於3歲兒童,40%無法治癒,科學家發現了這種腦瘤的治療新策略
    室管膜瘤是兒童顱內常見的腦腫瘤,其中以PFA(posterior fossa group A,幕下A型)亞型的發病率及惡性程度為最高,主要發生在平均年齡為3歲的兒童中,約40%病患不可治癒。室管膜瘤現有治療方法以手術和放療為主,但缺乏有效的化療藥物。尤其是三歲以下的嬰幼兒,因無法接受放療,導致術後整體預後較差。因此尋找有效的靶向性治療藥物成為神經外科學界治療該型腫瘤的一個難題。
  • 錢程:靶向腫瘤幹細胞治療癌症的新策略
    上海2015年5月8日訊 /生物谷BIOON/ -- 5月8日,由生物谷主辦的"2015腫瘤幹細胞轉化醫學論壇"在上海好望角大飯店隆重開幕。來自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生物治療中心的錢程教授參加了此次論壇,並分享了題為"靶向腫瘤幹細胞治療癌症的新策略"的精彩報告。
  • 朱濤:腫瘤幹細胞靶向治療的新靶點及新策略的研究
    在2014腫瘤轉化醫學研討會上,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朱濤教授分享了腫瘤幹細胞靶向治療的新靶點及新策略的研究。朱教授現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長期從事腫瘤分子病理及分子靶向治療的研究,發表SCI論文近60篇,篇均影響因子>5,論文他引總數超過2000次,H-index=24,朱教授此會議視頻已上傳至行雲學院以供交流學習。
  • ...兒中心與聖裘德兒童研究醫院運用cis-X新算法對單個腫瘤基因...
    (上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上海兒童醫學中心與美國聖裘德兒童研究醫院(St.針對這一問題,來自上海兒童醫學中心與聖裘德兒童研究醫院的科學團隊聯合攻關,開發了新的計算分析方法cis-X,在非編碼基因組功能變異的研究領域取得了重要突破。「我們採用自下而上的研究策略,從非編碼變異產生的基因異常轉錄的分子生物學特徵出發,開發了全新的計算模型cis-X,突破了樣本量對分析的限制。」文章第一作者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劉宇博士介紹道。
  • 用於腫瘤靶向治療的酶促級聯反應新策略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汪銘課題組設計了細胞內酶促級聯反應提高胞內氧化應激水平,並進一步激活活性氧響應的蛋白質前藥,基於這一原理和蛋白質遞送技術發展了腫瘤靶向治療新策略。細胞和活體層次蛋白質的功能調控對於研究蛋白質參與生命過程的化學機制,發展蛋白質生物治療技術具有重要意義。在疾病靶向治療中對蛋白質活性的選擇性控制是蛋白質療法的一個重要難題。特別是,能夠選擇性地控制蛋白質活性,使其在被外源性刺激或惡性細胞微環境(內源性因素)「激活」之前保持「惰性」,這種技術非常有限。因此,研究設計功能蛋白質的可控激活新策略勢在必行。
  • 免疫治療:臨床腫瘤治療的新型策略——訪北京協和醫學院免疫學系副...
    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副所(院)長、北京協和醫學院免疫學系副主任、中國免疫學會副秘書長黃波教授團隊研究提出的載藥囊泡調動中性粒細胞的腫瘤免疫治療方式備受關注,目前在一些瘤種上已顯示出長期生存獲益的優勢。同樣地,免疫治療近年來在腫瘤治療中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科學家和臨床腫瘤學家已經感知到腫瘤免疫治療時代的來臨。
  • CXorf67蛋白抑制DNA損傷修復之謎被揭開治療兒童腦腫瘤有新策略
    原標題:CXorf67蛋白抑制DNA損傷修復之謎被揭開治療兒童腦腫瘤有新策略(記者孫國根)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李昊教授、餘建忠主治醫師臨床科研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李林團隊、耶魯大學吳殿青團隊經多年研究,首次發現人體細胞內的CXorf67
  • 揭開「最強大腦」秘密,兒童醫學國家隊布局研究兒童腦!未來全面...
    -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將全面對接兒童健康新需求,組建出生缺陷、新生兒、血液腫瘤、傳染感染與免疫、疑難危重症、兒童保健與康復等六大臨床中心,未來兒科轉化醫學研究所也將與六大臨床中心聯手。其中,專家們將聯手研究兒童腦,試圖從循證醫學角度了解相關機制。與此同時,在即將破土動工的兒中心張江科學城院區內,轉化醫學研究將在新院區得到新一輪發展,一攬子國際一流的兒童血液、腫瘤研究將開啟,打造中國版本的MD ANDERSON。兒童白血病臨床研究也有新進展大腦中的秘密很多。
  • 腦科學日報|改善神經系統疾病的新技術;人類腫瘤圖譜網絡計劃
    1,Cell:人類腫瘤圖譜網絡計劃分享追蹤癌症的策略來源:生物通人類腫瘤圖譜網絡(Human Tumor Atlas Network,HTAN)計劃於2018年9月啟動,屬於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資助的癌症登月計劃的一部分。這項計劃旨在利用一系列的單細胞圖譜來定義人類癌症發展過程中的關鍵過程和事件。
  • 上海醫學專家新研究:腦功能區腦腫瘤手術致殘率降低90%
    上海醫學專家新研究:腦功能區腦腫瘤手術致殘率降低90% 2017-手術聯合放化療是目前腦腫瘤的規範化綜合治療策略。然而,由於腦部手術和放療面臨高致殘風險,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因此,建立有效的技術體系以實現腦功能區的精準定位、降低患者的致殘率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20年來,項目組研究人員圍繞多模態技術開展自主創新,創立了國人漢語腦語言區分布新圖譜,構建國人漢語腦語言分布3D概率圖,揭示了漢語腦語言中樞的特異性位點,並建立國人漢語腦語言模型。
  • 放射神經外科| 聽神經瘤治療策略的演變—王鑫 丁建波
    在20世紀早期,手術切除是治療聽神經瘤的主要手段[1]。然而,隨著MRI的普及,聽神經瘤的檢出率提高,甚至發現了很多無症狀的聽神經瘤。因此,需尋求侵入性較小的治療策略。在過去的五十年裡,聽神經瘤的治療已經從單一的顯微外科手術發展到更多的策略,包括觀察隨訪定期複查磁共振、放射外科治療和大腫瘤的次全切除。
  • 兒童腫瘤的治癒率與治療方法 聽聽專家怎麼說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兒童罹患腫瘤?兒童腫瘤正經歷一個越來越被大家發現和重視的過程,它並不是現在才出現的,過去的認識程度和診療水平有限。現在隨著醫學的發展及經濟水平的提高,更多的患兒被發現,也有更多的機會得到治療。國際上的資料數據顯示,兒童腫瘤的數量這些年確實有提高。而國內數據顯示,兒童腫瘤已經成為僅次於意外傷害的第二大兒童死亡原因。
  • 中美科學家新發現有望為血液系統腫瘤治療帶來新突破
    新華社天津9月4日電(記者 張建新)由中國醫學科學院血液病醫院(血液學研究所)、實驗血液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肖志堅教授和該實驗室特聘教授、美國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學中心腫瘤生物學家黃剛教授共同帶領的科研團隊經過七年研究,揭示了低氧誘導因子α(HIF1A)是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MDS)發生的關鍵分子,這一重大發現有望給這一惡性血液系統腫瘤的治療帶來突破
  • 科學家發現致命腦癌新策略,使存活率提高5倍
    這項發現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為抗擊癌症提供了一種新策略,其中涉及對免疫系統進行重新編程以使其發揮最大作用-對抗腫瘤而不是助長腫瘤。背景一段時間以來,科學家已經觀察到腫瘤從免疫系統募集細胞的能力。直到現在,他們還不了解腫瘤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
  • 2020年腫瘤治療的新進展!
    負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臨床腫瘤學科學基金等。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上海市醫學科技進步獎三等獎、上海醫學院首屆青年學者論壇二等獎等 。作為全球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腫瘤研究學術會議之一,2020年第111屆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ACR)年會於4月27日-28日召開。腫瘤的發展日新月異,今日給大家盤點一下本次大會有哪些腫瘤有了新進展!
  • Nat Commun:華人科學家藉助PDX模型尋找乳腺癌個體化治療新策略
    為達到該目標,來自貝勒醫學院和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尋找乳腺癌治療策略的新方法。他們首先鑑定一些促進腫瘤生長的蛋白,然後再對實驗藥物進行篩選找到有望中和這些蛋白的潛在藥物分子。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e Communicaitons上。文章作者D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