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侵權形式多、傳播快、隱蔽性強、危害大、取證難……出版單位...

2020-12-08 中國新聞出版網

  □本報記者 張君成


  3月15日,出版公司聯合天暢在公眾號發表文章《真不想讓孩子讀著這些假書長大》,指出某些微信公眾號運營手段惡劣,採用欺騙手段,用當前大熱的《中國詩詞大會》圖書做虛假贈書活動,博取關注、增加粉絲,而送的書竟然是盜版書,給《中國詩詞大會》的出版方以及參與活動的讀者造成嚴重傷害。


  在大家聚焦「打假」的「3·15」,這篇文章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和轉發。事實上,這樣的侵權事件只是出版業遭遇網絡侵權「大漩渦」中的一個小小「氣泡」。


  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技術的發展,網絡侵權的手段愈發多樣且隱蔽,給出版單位造成了不小的損失。打擊這類侵權行為又需調動多方力量,這也是出版單位維權面臨的大難題。如何應對網絡侵權問題,對於大多數出版社來說,似乎徘徊在十字路口,焦慮之情不言而喻。


  形式多 侵權手法不斷「變身」


  商務印書館版權與法務部主任張仲彬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對商務印書館來講,網絡侵權主要表現有3種形式:一是通過各種網絡途徑販賣盜版商務印書館的紙質圖書(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盜版書)。二是未經商務印書館許可,使用了商務印書館享有著作權或專有出版權的內容。三是未經商務印書館許可,使用商務印書館的註冊商標。」


  網絡為盜版圖書提供了線上渠道,同時為非法內容的分發提供了更為便利的入口。張仲彬告訴記者,近兩年來,商務印書館遭遇的以上形式的網絡侵權行為大量存在。


  具體來說,表現為:侵權行為人或通過各種電商交易平臺售賣侵犯商務印書館專有出版權的盜版書,或通過貼吧、論壇、文檔分享平臺、P2P下載工具、網盤、微信公眾號等各類新技術手段售賣、提供商務印書館的圖書內容,或通過手機應用軟體、在線詞典等方式,使用商務印書館享有著作權或信息網絡傳播權的內容,或以「商務印書館」「新華字典」「現代漢語詞典」等商務印書館註冊商標為幌子「掛羊頭賣狗肉」,獲取非法利益。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法務審計部(版權管理部)主任侯俊英表示,除此以外,如微信公眾號、微信小程序、各類有聲圖書平臺、應用教育類APP等均存在未經權利人許可使用他人作品內容的侵權行為。同時,未經授權提供圖書作品PDF及複印件進行銷售的侵權行為也極為普遍。


  「較之傳統侵權方式,網絡侵權有著鮮明的特點,包括侵權行為愈加複雜,侵權技術更為多樣、侵權成本較低、侵權取證難度升級、侵權產品傳播快等新特徵。」侯俊英無奈地說道。


  張仲彬認為,隨著網際網路及移動網際網路新技術的不斷出現、應用和網絡交易方式的多樣性,網絡侵權行為的表現形式也在不斷發生變化,「例如之前盜版實體書的銷售由各種團購網站逐漸轉向目前的移動社交電商,又如之前的P2P下載工具轉變為現在的雲服務、雲盤下載,網絡侵權形式越來越多」。


  不僅僅在分發渠道,網絡侵權的內容同樣發生著變化。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集團版權與法務部主任陶佳告訴記者,目前網絡侵權圖書已經從暢銷書逐漸蔓延到大部頭的人文社科品類,「比如我們高定價、大碼洋的文獻圖書的數字版,在很多網站上有銷售,一些網盤上也有免費或收費共享文件」。


  危害大 影響出版單位生存與發展


  以前業內經常說,盜版讓出版社面臨的是滅頂之災,足見盜版的危害程度,那麼網絡盜版對於出版單位的危害有哪些?


  「出版社要應對的挑戰更大。」張仲彬表示,在網絡侵權行為大量出現前,出版社維權主要「戰場」是線下的地麵店。現在,盜版以網絡為媒,具有受眾面更廣、消費群體更大、網絡書店準入門檻更低、交易更靈活、更隱蔽的特點,出版社的維權難度和行政執法難度更大。「一方面各種侵權製品會破壞出版社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會擠壓出版社的利潤空間,壓製出版社的經營規模,使出版社市場佔有率萎縮、選題創新乏力。」張仲彬如是說。


  網絡侵權也在傷害出版單位的自主創新力。侯俊英以多年來困擾外研社的某點讀筆公司侵權案件為例提到,某點讀筆公司未經外研社授權,擅自使用該社新標準教材內容並私自銷售配套盜版教材,不僅給外研社帶來巨大損失,也嚴重幹擾正常的教材市場秩序。「點讀筆作為移動交互式學習新載體,由於其內容更新及下載提供主體較為隱蔽,取證及證據鏈邏輯串聯複雜度高等特點,導致外研社在維權過程中舉步維艱、困難重重。」侯俊英說道。


  在陶佳看來,網絡侵權行為最直接影響的是作者的收益。出版社與作者共享利潤,如果盜版侵權頻發,導致出版社的銷量下降,自然會直接影響作者的版稅等收益。陶佳告訴記者,有社會責任感的出版社常採取的策略是「以書養書」,簡而言之,就是用暢銷品種回收現金流,將利潤投入文化含量高但見效相對較慢的其他圖書品種。然而,盜版行為使得出版單位現金流受到影響,長此以往,會影響出版社對於長效出版產品的投入。陶佳說:「出版社花很長時間做出的好書,盜版商花很短的時間就可以複製銷售,讓出版社血本無歸。由此,出版社就不再願意花大心血打磨、培育長銷品種,導致市場上缺乏精品力作。」


  阻力大 反盜版舉證難且周期長


  「網絡侵權形式多樣化、侵權手段隱蔽化、侵權產業鏈條化、侵權分工專業化。對於出版社來說,這些變化意味著網絡侵權複雜化,出版社維權變得越發困難。」張仲彬如是說。


  記者了解到,商務印書館的一些學術書籍出版周期長、質量控制嚴、出版成本高,社會效益好,但商業利潤低,經濟效益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於線下圖書銷售。但是近年來,他們發現有許多學術圖書被人掃描製作成電子文檔並上傳到百度網盤,或者通過微信群、公眾號進行傳播。這些非法連結在微信等現代化通訊手段的幫助下,傳播得非常快、非常廣,而且通過微信群、公眾號可以非常精準地找到這些學術書籍的傳播對象。


  「在這種情況下,除非接到舉報,否則我們要發現是很困難的。即便發現了,維權路徑也非常曲折,效果很差。」張仲彬以百度網盤的維權舉例,百度網盤等網絡平臺首先要求出版社提供各種權利證明,證明上傳後,後臺再處理,在處理期間可能就已經產生了數十萬的下載量。而且根據「避風港原則」,平臺不擔責,而且平臺還可以拒絕向出版社提供上傳者的真實信息,出版社受到的巨大損失無從填補。此外,侵權現象經常「死灰復燃」。張仲彬告訴記者,商務印書館刪除了侵權連結後,過段時間又會出來新的連結。


  「9天前,我們向微信平臺提交了對一本圖書的權利證明,但到今天都沒有收到回復,侵犯我們專有出版權的內容依然還在微信公眾號中傳播。有的侵權行為人甚至在網上公開叫囂『沒有我找不到的電子書』。面對情況依然嚴峻且有愈演愈烈趨勢的網絡侵權行為,我們很難談成績。」張仲彬說。


  侯俊英對此表示贊同,在她看來,平臺投訴機制不明,回復時間過慢都在損耗著出版單位的維權權益,「以微信侵權為例,微信平臺投訴機制不完善導致權利人必須選擇訴訟這種維權成本高、維權周期長的途徑,而這一維權途徑卻無力應對網絡快速傳播所帶來的損失」。


  重規劃 提前預防比事後補救效果好


  陶佳告訴記者,網絡侵權、盜版現象,在很多國家都存在。


  總體而言,打擊盜版是一項長期工作,除了藉助多方力量外,出版單位的主動作為顯得尤為重要。


  在陶佳看來,如果很難避免,事前的預防比事後的補救效果要更好。「我們今後會加強規劃,將商業模式的選擇跟維權的體系相結合,在最大程度上保證暢銷、長銷品種的利潤。比如,可以把新書出版後的一段時間設定為網絡禁售期,只提供線下實體店版本,同時認定一切在網絡銷售的該書為盜版書,並進行打擊。又比如,出版社可以更頻繁地進行改版,提高盜版商的成本等。」


  張仲彬認為,對於出版社來說,儘可能避免網絡侵權,需要做好幾項工作。一是控制數字授權,尤其是對小、微、新公司的授權。二是嚴格控制載有圖書內容的電子文檔流通和使用範圍,電子文件必須可以追根溯源,責任落實到人,不可外洩。三是給數據加密,加大破解難度。四是如果可能,電子書尤其是文學類電子書,能連載就連載,避免一次性發布或提供下載。面對網絡侵權,除了自己主動作為,也可以更多地考慮藉助社會力量進行維權。


  「在目前的法律環境下,大型專業化的侵權平臺目前已經不多見,更多的是分散性的、小型的侵權人,對於出版社來說,藉助第三方機構、消費者以及人民群眾的力量,才是最有效的途徑和方法。」張仲彬如是說。


  侯俊英也分享了外研社在打擊盜版方面的規劃。首先,繼續在政府部門的領導下,不斷調整維權思路,整理出更為切實的立法及政策建議並積極建言。其次,通過宣講等方式積極倡導讀者購買並使用正版圖書,通過學校宣講、書店宣傳、媒體引導等方式多管齊下加強版權保護宣傳。最後,積極溝通建立與電商平臺、有聲圖書平臺的維權合作,力爭建立侵權預警、侵權治理一體化的維權機制,搭建起綠色維權通道,實現版權的快速有效保護。


  張仲彬表示,要有效打擊網絡侵權盜版,需要立法、行政、權利人和社會各界合力,同時也需要讀者自覺抵制侵權盜版讀物,營造尊重版權的良好氛圍。


相關焦點

  • 翻譯界侵權濫造亂象何時休
    (2)文抄公鑽了翻譯沒有明確標準的空子,侵權更加有恃無恐。那些翻譯小偷,憑藉「編譯」、「摘譯」、乃至自己發明的所謂「譯寫」等等「保護傘」,縱然任意猜測取捨原文,牽強附會編造譯文,仍能高枕無憂地逃脫抄襲侵權的追究。(3)從個體抄襲發展為團隊造假。早期的文抄公,多為草根無名之輩和個體書商,而時下的文抄公,有不少是公營出版者或有點身份的人,其特徵就是有組織的團隊抄襲造假。
  • 提高著作權法律意識 做好文博出版傳播文創工作
    在今後的實踐中,我們要更加重視存藏單位權利的保護,更加重視對「彙編權」的保護。在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方面,則應當加大對網絡平臺運營商的前置審核。總之,對文博古籍出版而言,只有建立更為規範和良好的出版、發行、使用、傳播秩序,才更加有利於知識傳播和文明傳承。
  • 杜絕網絡黃毒以「種子」形式傳播
    近日,中央外宣辦、公安部等九部委聯合開展了深入整治網際網路和手機媒體淫穢色情及低俗信息專項行動,結合不久前被廣電總局叫停關閉的400多家非法BT下載網站等新聞事件,可以看出,國家各相關部委針對這次網絡黃毒的圍剿已形成合力,不再是各司其職、單打獨鬥。
  • 聚焦雲遊戲、模擬代練等遊戲新型侵權模式法律問題研討會成功召開
    上海寬娛公司高級法務經理 陶慧蘊陶慧蘊經理以「網路遊戲新類型侵權的危害」為題發表了主題演講。她介紹了遊戲代充、遊戲代退、遊戲拆包等侵權模式的定義、原理及具體流程、代充平臺及遊戲代充的危害。她指出,代充代退行為損害的不止是研發商利益,還有國內手機遊戲的大環境,玩家隱私洩露,也易受到威脅詐騙。針對上述危害,她提出四項法律救濟,分別為向平臺預警和投訴、刑事報案、行政投訴以及民事訴訟。
  • 景點文物遭塗刻 執法難取證
    對此,管理部門均稱無行政執法權,文物執法部門表示處罰刻畫、塗汙行為存在取證難。  北京多文物成「留言板」  故宮「梁齊齊」事件發生後,有市民反映,頤和園內一座乾隆年間鑄造的銅牛身上也被刻得「遍體鱗傷」。
  • 土壤汙染危害大 保護土地我們應該怎麼做?
    今天我們也來學習一下關於土壤的相關知識,認識土壤汙染的危害,了解保護土地的重要性。土地被汙染了,危害有多大?土壤汙染不同於水體汙染和大氣汙染,具有隱蔽性、滯後性和累積性等特點。這些特點導致土壤汙染不達到一定含量或濃度就不易察覺且修復難度大、成本高,一旦形成汙染,危害極為嚴重。在極端情況下可能產生急性健康風險,造成受體的死亡。比如,人們會由於長期暴露在低濃度汙染中產生慢性健康影響,臨患各種惡性疾病。
  • 【IBE】電的傳播速度有多快?
    其實,電的傳輸中還存在另外一種速度:電路接通後,導線的周圍各處會形成電場推動電子有序流動,從而形成電流,而形成電場的信息會很快地以電磁波的形式,在導體周圍傳播出去,這個電磁波傳遞的速度接近光速。這才是真正的「電的速度」。
  • 消耗臭氧層物質執法監管難在哪?
    利潤高、需求大、風險低,使得違禁品屢禁不止。二是違法行為隱蔽性強,監管難。雖然消耗臭氧層物質禁令已頒布多年,但受利益驅使,大多數違禁企業用地下建廠的方式自己生產氯氟烴,或從沒有營業執照的工廠購買此產品再銷往下遊企業,短時間內很難被發現。
  • 神奇藥物多與情色沾邊 喝水失憶折射迷藥管控失速
    隨後,在網友們的討論聲中,一種名為「迷幻水」的藥物作為關鍵詞,迅速成為網絡熱議的焦點。  「神奇藥物」多與「情色」沾邊  記者在百度中搜索關鍵詞「迷幻水」,找到相關結果約108萬條。其中,除了類似上述的新聞報導外,同時還出現許多帶有聯繫方式的自建網店,正在對這種號稱「神奇藥物」的產品進行銷售。
  • 網絡異質性傳播推廣策劃
    網絡傳播新形式的交流在於異質性    網絡傳播作為新時代備受矚目的新型傳播媒體,集交互性、海量性、多媒體、即時性、個人化、超文本於一體。自然也可以有效運用於正面新聞「湖北群星」現象的報導中。    在網絡傳播新形式上,超越即時傳播工具、博客成為引發輿論第一場所的是各大網絡論壇社區和微博客。    這兩種傳播新形式的無不體現著異質化傳播的優勢:快速而原生態。網絡論壇的超文本技術和靈活的操作方式大幅度提高了溝通的效率、縮短了輿論的醞釀期;它的新型娛樂社區使受眾在自由選擇中轉換著傳者和受傳者的角色,在自己關心的話題中發表評論、交流體驗。
  • 對媒體單位發布違法廣告或者以新聞報導形式變相發布廣告,或者以...
    職權編碼 職權名稱對媒體單位發布違法廣告或者以新聞報導形式變相發布廣告>第六十八條  廣播電臺、電視臺、報刊音像出版單位發布違法廣告,或者以新聞報導形式變相發布廣告,或者以介紹健康、養生知識等形式變相發布醫療、藥品、醫療器械、保健食品廣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照本法給予處罰的,應當通報新聞出版廣電部門以及其他有關部門。
  • 第六屆中國信息網絡與高新技術法律實務研討會暨全國律協信息委...
    在開幕式致辭中,全國律協信息委主任壽步感謝廣東律協作為共同主辦單位、廣東律協和廣州律協的三個專委會作為承辦單位在籌辦會議過程中給予的大力支持,匯報了全國律協信息委近年來在建立區域小組、創設專題論壇、推進業務研究、編撰律師業務操作指引、出版年度論文集《信息網絡與高新技術法律前沿》和《信息網絡與高新技術法律前沿實務叢書》、舉辦電子數據證據研修班和各種研討活動、參與法律法規等規範性文件的起草修改諸方面的工作情況
  • 山寨嘀哩嘀哩創始人獲刑,涉6000餘件智慧財產權產品侵權
    《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D站創始人溫博特等人在經營D站期間,未經著作權人許可,通過網站向公眾傳播上海童園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北京愛奇藝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上海新創華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等權利單位享有許可使用權的作品共計6000餘集,並通過網站發布廣告謀利。
  • 民進中央:打通出版和廣電藩籬,鼓勵開展各種形式的跨界合作
    近兩年國家相關部門又圍繞傳媒發展和網絡內容建設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扶持舉措,力度空前。從政府管理的層面,出版和廣電已經合併,從而在頂層設計上為出版和廣電的融合提供了保障。在國家層面的積極倡導下,傳統出版業和廣電業都在積極利用各種數位技術,拓展以APP、網絡視頻等為主要形式的新媒體業務,探索媒體融合之路。
  • 侵權認定難 「融梗」與抄襲區別到底在哪兒?
    北京韜安律師事務所首席合伙人王軍表示,有些網絡作者追求所謂的「日更」,追求創作內容的高頻率更新和產出,為了留住讀者,就需要有好的賣點不斷湧現,而這必須要依賴於好的創意,因此「融」他人好的創意或故事結構的情況就會出現。  「融梗是相當普遍的行為,特別是在網絡文學領域。」
  • 抗性薊馬難打?防治技巧就是給薊馬做絕育,並且殺掉已經產出的卵
    薊馬一般發生於春夏秋三季,其中薊馬最適宜在空氣相對溼度在50~60%左右,適宜的溫度一般22~28度左右,最近許多種植朋友反映,近期薊馬危害嚴重,許多作物都沒能逃過它的魔爪,而且薊馬體型極小,隱蔽性極強,發生初期極其難發現,發現時,薊馬已經大面積爆發,難以控制。
  • 我國科學家系統揭示α-玉米赤黴烯醇及其隱蔽性形式的生物轉化規律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蜜粉源植物產地識別與控制團隊系統揭示了α-玉米赤黴烯醇及其隱蔽性形式的生物轉化規律。該研究成果的發表,不僅填補了α-玉米赤黴烯醇在生物體內代謝途徑的空白,更為其毒理學研究與風險評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科學依據。
  • 網際網路名譽及其侵權保護研究
    在本案中,實施侵權行為的是博客網絡身份,侵權行為的實施方式是通過網絡發表博客日記的形式實施,最終侵害的客體是現實中的民事主體名譽權及其社會評價。本案網絡侵權行為人通過網絡上發表博客日記的形式,直接針對現實社會中的民事主體的發表博客文章,以網際網路為傳播形式,損害現實民事主體的名譽權。
  • 沒有人關心網絡電影盜版問題
    在為被保護的院線電影鼓掌歡呼的同時,我們不得不看到,網絡影視被盜版的範圍和程度有過之而不及。優愛騰視頻平臺的熱門內容,往往成為盜版關注的重點對象。因為相對於院線電影而言,對網絡影視的侵權更加容易,形式和方法也更加多種多樣,打擊防範起來也愈發困難。 被影響的不僅僅是《慶餘年》《想見你》《陳情令》等。只是,由於聲量輻射和產品定位,鮮少人關心網絡電影盜版問題。
  • 「垃圾情緒」危害大,傳播速度比病毒還快,一定要注意控制
    那些讓人不快的、破壞氛圍的、危害健康的、影響人與人關係的情緒,就是灰暗的「垃圾情緒。」「垃圾情緒」的危害非常大,傳播速度比病毒還快,一定要學會自我控制。一、「垃圾情緒」危害自身健康一個人如果長期處於低落的、負面的、消極的、恐懼的垃圾情緒之中,對身體的危害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