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狗,找了很多資料,都把芻解讀為草做的狗,要知到甲骨文每一個字都是一個意思,都是一條路,能到門前的路。今天要聊的就是芻字。看下圖
從甲骨文的字形結構可以看出芻字由兩個兩構組成,一個結構是兩個三位一位交叉結構,一個是十字結構的變形,在甲骨文中這是個又字的甲骨文。
我們先從兩個三位一體交叉結構來解讀,這樣的字形符號我們以前也有解讀過,在解讀春字甲骨文的時候,就有這樣的結構,是在圓圈中間加一點組成的字形符的上下各有兩個這樣的字符,看下圖春字的甲骨文。
現在一般主流學說都把它解讀為草或草字符。我們解讀把它解讀為三位一體交叉結構,也是一個變形符號,本體符號應該是三字符,這個變形符是對三字符號的種動態變形,得出的結果是有一個交匯的點,這個點我們把它解讀為原點(或原神本體)。
芻字中有兩個這樣的字符得到兩個點。我們知道兩點之間是可以得到一段線段。在芻字中這兩個點是沒有連線的而且都在又字的左方,說明這是在實有的部分,沒有連線同時也說明兩點之間是有無數可能,以終為始,以假成真,什麼都有可能。這樣一來就茅盾了,兩點之間是一種界定,要把這一種界定,確定下來的狀態描寫就是芻的本意。
又字符我們以前解為:確定,疊加,遞進。是有序部分,現代的科學系充理論都是對有序部份的應用,說到用,無序部分是不可能用的,只有在無序部分圈定有序才能說用,用字的本意就有結合。一環套一環才組成了我們這個三維世界,現代科學體系就是用有序的界定來擴展我們的認知,才有知識爆發這一說法。
芻字就是用有序對無序的界定狀態的動態描述,因為三位交叉結構得到的點是原點(也叫原神本體)。是我們與這個三維時空交匯具現的坐標。兩點之間的連接也就是一。是界定是開始是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