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婚姻家庭法:禁止結婚的情形

2020-12-06 法公社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第7章 禁止結婚的情形

民法典第1048條 【禁止結婚的情形】直系血親或者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禁止結婚。

一、古代婚姻中的優生學

古代農耕社會的婚姻不存在婚姻自由,而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為古時婚姻的目的,一是「事宗廟」(為國家生產人口、儲備人力),二是「繼後世」。

同姓不婚,始於西周,其目的還是「事宗廟」(氏族聯婚,保障本族人口優勢,免得外族侵入)。 春秋時發現「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秦漢至唐代,予以禁止。後隨著農耕社區小圈子的瓦解、人口的增加及人群南來北往流動性增強,同姓不婚制度,明、清後逐漸消亡。

隨著科技發展,發現男女結婚生育的後代,就是男女遺傳基因各一半的結合。從而發現古人婚姻制度中的「同姓不婚」的感性認識的科學原理。「同姓不婚」,利於優生,崇倫理,尚道德。

結婚

二、我國婚姻法禁止一定範圍內的血親結婚

(1)直系血親。父母與子女間、祖父母、外祖父母和曾孫子女、外曾孫子女之間等禁止結婚。

(2)三代旁系血親。具體包含:一是兄弟姐妹之間(同胞兄弟姐妹、同母異父或同父異母的兄弟姐妹,不包括異父異母的兄弟姐妹)。二是堂兄弟姐妹和表兄弟姐妹之間。三是叔伯與侄女、姑媽與侄子、舅父與外甥女、姨媽與外甥之間。三代以內旁系血親,同輩分或不同輩分都不得結婚。

三、旁系血親的代數計算

相關焦點

  • 曹巧嶠:民法典體系化對婚姻家庭司法的啟示與重構
    這種思維是婚姻家庭法長期以來受立法沿革、民法教研、解釋能力等因素影響的產物,反映出民法典外在結構體系初顯,但內在價值體系未成的根本問題。婚姻家庭法納入民法典體系後,法官應調整法律適用方式,既要融入民法典的外在體系,又要貫徹其內在價值。樹立私法自治這個統領整個民法典的基本原則,將法律行為作為婚姻家庭領域自由決策行為的上位概念,承認私法自治對約束力的要求,並尊重婚姻家庭法的倫理屬性予以適當修正。
  • ​「民法典時代」來臨:婚姻很神聖 保護更細緻
    自今年1月1日起,民法典正式施行,之前的《婚姻法》《繼承法》《擔保法》《物權法》《民法總則》《侵權責任法》等九部法律同時廢止。1260個法條關乎我們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重在保護私權利。幾乎所有的民事活動,大到公司成立、籤訂合同、買房結婚、養老繼承,小到繳納物業費、購物,都有相應的法律法規保護個人合法正當利益。
  • 婚姻家庭、遺產繼承、時間效力……最高法發布首批民法典司法解釋
    為切實推動民法典實施,更好保障人民權益,最高人民法院30日發布了與民法典配套的第一批7件司法解釋,與民法典同步施行。記者從最高法30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獲悉,民法典頒布以來,最高法對591件現行司法解釋及相關規範性文件進行全面清理。
  • 從優生學運動到禁止結婚情形的變化,看民法典將如何保障婚姻自由
    最新通過的《民法典》婚姻編與現行《婚姻法》相比有諸多的亮點,其中一個就是重新規定了禁止結婚的情形,即毫無保留的將《婚姻法》第7條中所說的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的內容刪除。就像某些事稍微有變總能讓某些人覺得不爽一樣,《民法典》的這一改變也遭到一些人的反對。
  • 論《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的體系、內容及其完善
    此外,《民法典婚姻家庭編(草案)》第822條增加了親屬、近親屬和家庭成員的定義性條款,有利於明確婚姻家庭權利義務的主體範圍。  在「結婚」一章主要有三項制度變革。其一,「患有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被作為禁止結婚的規定(《婚姻法》第7條第2項),以及違反該規定構成無效婚姻的事由(《婚姻法》第10條第3項)均被刪除。
  • 民法典實施:被脅迫的婚姻如何自我救贖?
    2019年2月10日,趙某的父親被查出肝癌晚期,趙某為滿足父親想看著他結婚生子的願望,再次向何某求婚,何某表示需要再考慮考慮,需要同自己家人商量。於是,趙某拿出去年國慶節在酒店拍攝的二人發生性關係的照片,表示如果何某不同意立馬與他結婚,他將把照片寄給何某的父母,並在工廠裡四處張貼,讓何某沒臉見人。何某出於無奈,答應了結婚。二人於2019年3月底回趙某老家辦了酒席,2019年4月1日補領結婚證。
  • 民法典婚姻家庭編條文一表通(新舊對照、增減細節、關聯司法解釋)
    期盼已久的民法典終於通過,婚姻家庭編有哪些變化呢?通過婚姻家庭編變化圖表來了解(包括新舊條文對比、增刪修變內容標註、相關司法解釋列舉等)。收藏之餘,記得轉發朋友圈分享,讓有愛的人更懂愛!
  • 【法律適用】民法典重點法條類案裁判規則系列⑲:關於離婚損害...
    】(點擊跳轉閱讀)之後,即時起法信公號全新推出【民法典重點法條類案裁判規則系列】該系列圍繞《民法典》中的新增和實質性修改法條解析條文變遷和影響關聯法條推送類案裁判規則和案例要旨幫助法律人從案例實務中學習領會民法典條文
  • 民法典各分編草案亮相 與你的生活息息相關
    2.編纂民法典各分編,適時出臺民法典  民法典草案將於2020年3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民法典出臺後,我國現行的民法通則、物權法、合同法、擔保法、婚姻法、收養法、繼承法、侵權責任法將被替代,不再保留。
  • 全國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婚姻家庭法真題
    全國2010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婚姻家庭法真題課程代碼:05680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5小題,每小題1分,共15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
  • 【普法課堂】 涉婚姻家庭20個法律要點(含結婚.離婚.子女撫養等)
    婚姻是家庭的基礎、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婚姻家庭伴隨人的一生;婚姻家庭法律制度,是規範婚姻關係和家庭關係的基本準則,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民法典·婚姻家庭編》是公民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也是婚姻家庭生活的「百科全書」它針對婚姻家庭領域內的新情況、新問題在結婚、離婚、子女撫養教育等方面完善了相關規定形成了立法中的若干新規定
  • 讓民法典走進百姓生活_新聞頻道_央視網(cctv.com)
    光明日報記者 劉華東 光明日報通訊員 王婉祺  2020年12月31日,在全國各地辭舊迎新的跨年氛圍中,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9部民事單行法律走進歷史。伴隨著秒針嘀嗒進入2021年,民法典正式開始實施。  幾天後的2021年第一個工作日,北京朝陽法院開庭審理了首個適用民法典「自甘風險」條款的案件。
  • 最高法發布與民法典配套的首批新司法解釋,帶來不少新變化!
    12月30日,最高法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司法解釋全面清理情況,並發布了與民法典配套的第一批共7件新司法解釋,於2021年1月1日與民法典同步施行。據介紹,經前期梳理統計,新中國成立以來現行的司法解釋及相關規範性文件共計591件。自2020年6月份以來,最高人民法院進行了全面清理。
  • 民法典婚姻家事十大亮點-虎嗅網
    打敗婚姻的,往往是生活中的細節。而像疫情這樣的突發事件則像催化劑,快速放大雙方之間的裂痕,因而出現復工潮後離婚預約的報復性增長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再看民政部公布的《2018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顯示:2018年各級民政部門和婚姻登記機構共依法辦理結婚登記1013.9萬對,依法辦理離婚手續的共有446.1萬對。
  •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婚姻家庭編的解釋(一)》已於2020年12月25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825次會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 王利明:民法典是市場經濟基本法 保護公民權利的宣言書
    我國民法典草案採取了七編制體例,即由總則、人格權、合同、物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等七編構成。突破了傳統大陸法系體系的安排,增設了人格權編和侵權責任編,這是我國民法典體系的重大創新。民法典是市場經濟的基本法、保護公民權利的宣言書,也是解決民商事糾紛的基本依據。
  • 【民法典微課堂】戀愛結婚更有保障!揭開藏在民法典中的愛情密碼
    準備步入婚姻,有必要籤一份婚前協議嗎?結婚登記前,如果隱瞞自身疾病,會產生哪些法律後果? 「人們結婚前要準備婚禮、拍攝婚紗照、準備嫁妝,又有多少人在婚前做過法律方面的準備呢?」2020年11月,記者採訪時,桂芳芳提出了這樣的疑問。 在桂芳芳看來,宣講民法典是一個好的契機,通過解讀民法典中的規定,找出藏在法律條文中的愛情密碼,可以讓戀愛和婚姻更有保障。
  • 李立新丨獨立與平等:婚姻家庭立法對女性發展的平衡支撐
    整部法律雖只有27條,但以調整婚姻關係為主要內容,同時涉及家庭關係的各種重要問題。「廢除包辦強迫、男尊女卑、漠視子女利益的封建婚姻制度。實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權利平等,保護婦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義婚姻制度」(第1條),是該法在原則問題上所作的重要規定。為肅清封建婚姻制度的殘餘,該法還明令禁止重婚、納妾、收童養媳、幹涉寡婦婚姻自由、借婚姻關係索取財物等。
  • 民法典解讀 | 《民法典》49大亮點全梳理
    《民法典》共7編,依次為:總則編、物權編、合同編、人格權編、婚姻家庭編、繼承編、侵權責任編,以及附則。《民法典》實施後,《婚姻法》《繼承法》《民法通則》《收養法》《擔保法》《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民法總則》將同時廢止。
  • 每日一「典」丨締結婚姻關係,當事人應當完全自願
    每日一「典」丨締結婚姻關係,當事人應當完全自願 2020-12-01 12: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