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控力7:其實你一直都是多巴胺的奴隸!
讀書投資大腦,思維改變人生,大家好,歡迎大家繼續關注老牟的讀書圈。昨天我們說到了,我們的樂觀精神,讓我們放鬆了自控力,比如今天不讀書了,明天再補回來就好。那麼我們該怎麼避免這樣的行為和想法呢?
行為經濟學家有個很有意思的技巧,其實說起來也很簡單,就是減少行為的變化性,以前你每周跑一次步,大概1小時,你不妨先試試每天跑20分鐘。以前你說我下個月戒菸,不妨把目標改成,從今天開始,每天少都抽2根。逐漸改變,穩定的實施,而不要突然一下做出行為的轉向。我們在給自己制定計劃的時候,儘量遵循3點原則,1是從當下開始,2是每天分擔一點。3是輕鬆開始,留有餘地,不要計劃的太滿,負擔過大。
比如有一個人酷愛吃肉,他每次想多吃點菜,結果都讓他吃掉更多的肉。他就是用吃菜來對衝自己光吃肉的罪惡感。後來這哥們被要求改變,而計劃是每天6點之前,堅決做一名素食者,換句話說,晚餐隨意,但白天不能吃肉。這個規定對他來說,執行起來其實並不是太困難,畢竟每天能有一頓飯能吃到肉。所以計任何劃都要首先在思想上能夠接受,才有了可執行的基礎,光強迫自己是沒用的
我們還要識別一種許可陷阱,這就是我們本能的欲望。我們都希望說服自己,我們想要的東西並沒有那麼壞,比如我們面對美食的誘惑的時候,總會有一個邪惡的念頭,我就吃一口應該沒事吧。甚至在喝酒的時候也會抱有一種僥倖,我是一斤的量,現在就喝2兩酒,不影響開車。這些虛擬的願望,卻成了說服自己的理由。甚至最可笑的是,研究人員測試,當一個吉士漢堡和一盤沙拉擺在一起的時候,很多人竟然覺得,此時的吉士漢堡少了很多的卡路裡。但這其實根本就說不通。這兩個東西同時出現的時候,就產生了光環效應,再舉個例子,超市如果商品打折,你買到很多的便宜貨,這時候就會感覺良好,產生光環,但其實這些東西,根本就是你不需要的。食之無味棄之可惜,買他只是為了圖便宜。
但反過來講,營銷人員會利用這個人性的致命弱點,只要在99%的罪惡旁邊,加上1%的美好,很多人就會喪失原則,產生美好的感覺。比如我們會在很多餅乾上看到,零脂肪字樣,但其實他們卻高糖分,而消費者只關注了0脂肪,產生了錯覺,結果不知不覺吃了很多高糖的餅乾。還有,比如有機豬肉,大家光是關注到了有機,而忽略了他其實還是豬肉。一樣會有大量的脂肪。最坑人的是現在很多電商,經常會在你的帳單後面,打上一行字,促銷商品,為你節省了多少錢。這讓你感覺非常好,簡直就是個天才,但他們卻忽略了自己其實浪費的錢更多。所以光環效應,顯然影響到了你的意志力和判斷,讓你心安理得的做了好多蠢事。
作者提醒大家,在追求自控的過程中,我們不應該把意志力的挑戰,放在道德標準的框架中,千萬不要因為我曾經做過好事,現在就可以作惡,我們必須要時刻提醒自己,分開判斷。比如你在希望工程捐款了,不代表你就可以虐待兒童了,這本身就是兩回事。
很早之前,有科學家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他們在小白鼠的腦子中植入了一個電極,當電極刺激小白鼠的時候,小白鼠通常都會選擇向某一個方向移動,後來陰差陽錯的他,發現了大腦中有一塊受刺激之後,就會產生強烈快感的區域,他們稱之為快感中心。
通過進一步研究發現,小白鼠主動去選擇電擊的誘惑,甚至超過了在飢餓狀態下奔向食物的誘惑,他們還把開關槓桿,放在了小白鼠旁邊,讓他一碰觸就會感受到電擊,結果更有意思了,當小白鼠熟練掌握電擊技術後,他選擇每隔5秒鐘就電擊自己一下。直到力竭而亡。再後來, 他們做了一張電網,要得到電擊的快感,就必須通過這個電網,但是小白鼠竟然很樂於在電網上跑來跑去,感受這種自虐。直到他們的爪子被燒焦,疼的無法堅持為止。
這個實驗在人身上也測試了,同樣有用,很多人跟小白鼠一樣,選擇每分鐘電擊自己40次,甚至廢寢忘食。後來被科學家證實,其實這個區域並不是快感中心,而是大腦中的原始獎勵系統,而我們平常非常想做某些事情,或者面對巨大的誘惑的時候,都是這個獎勵系統在起作用。
從神經學的角度來說,大腦發現獲得獎勵的機會時,他就釋放多巴胺的神經遞質,多巴胺會告訴大腦的其他部分,需要注意什麼,用什麼行動能滿足我們的這種貪婪。那種感覺更像是一種激勵,而多巴胺其實控制的是行動,而不是真正的快樂。這種感覺保證了受到刺激的人,開始行動,而當這個系統活躍的時候,他其實感受的是期待,而不是快樂。
比如,當我們聞到飯菜的香味的時候,多巴胺的釋放會讓你產生大吃一頓的念頭,此時你體會的是期待,因為你還沒有真正的吃到這頓美食。而當你真正吃到這些東西的時候,反而覺得沒那麼幸福了。聞到香味,就想飽餐一頓,這就是生存的本能。
但是有一個問題,現在經過一兩百年的飛速發展,食物已經不再匱乏,更不是威脅生命的要素,反而經常因為吃得過多,造成了很多疾病。現在聞到香味,想飽餐一頓,但是身體通常並不需要這麼多食物,所以很可能多巴胺會為你帶來的是肥胖和糖尿病的威脅。現在這種生存本能的誘惑,卻成了我們的負擔。我們都成了多巴胺的奴隸,不斷的被他刺激。
現代社會物質極大豐富,不單單是食物,還有很多的精神誘惑。比如抖音和今日頭條這種機器算法推薦的東西,他就利用了這點,你知道只要刷新就有新內容,而且這個內容是完全未知的,也一定是你想看的,他不斷的刺激著我們的神經,讓我們不斷的刷新停留,此時我們就是那個自己選擇被電擊的小白鼠,廢寢忘食的在那浪費生命,你明知道是虛度青春,但依然是欲罷不能。
電子遊戲的刺激就更大了,他的刺激跟我們使用毒品的時候產生的多巴胺一樣多,正是這些多巴胺,讓人上癮,極度不確定的得分或者升級的感受,會讓你的多巴胺神經元燃燒不停,讓你整個人被黏在了椅子上。甚至有過這樣的新聞,有的玩家能夠不吃不喝打上50個小時的遊戲,最後心率衰竭而死。
人的身體就是這麼設計的,當你被獎勵的承諾所誘惑的時候,就會產生多巴胺,更重要的是,如果獎勵遲遲沒有到來,那麼我們就會一直上癮,比如賭博,你期望的賺大錢一直沒有發生,那就會一直賭下去。甚至因此患上強迫症。
而且,經過研究發現,不同的刺激會帶來不同的效果,比如色情圖片,會讓男人在經濟方面更容易冒險,這時候你就知道,為什麼香車旁邊都要站個美女了。甚至賭場裡面,也會到處都是美女,目的就是刺激你的多巴胺分泌。而超市裡,最顯眼的地方就是打折促銷,這就是刺激那些家庭主婦們的多巴胺,對他們來說,省錢佔便宜就是最好的獎勵。不確定的獎勵,具有極大的刺激性,比如我們微信搶紅包,其實沒有多少錢,但是卻讓很多人樂此不疲,為了區區的幾毛錢可以浪費掉幾個小時。但是當你走在大街上,看到地上有個一塊錢的硬幣,可能都懶得去撿起來。
那麼我們該怎麼辦,總不能被一個叫多巴胺的東西一直奴役著吧?我們明天接著講。
如果你喜歡老牟的讀書圈。就幫老牟多多轉發吧!讓更多的人加入我們學習知識。加入老牟的讀書圈,每天讀書半小時,讓您輕鬆獲得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