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學術大家」嚴復,日本留學歸來後,翻譯《天演論》

2020-12-07 文化傳承你我他

他是「學術大家」嚴復,日本留學歸來後,翻譯《天演論》

文/文化傳承你我他

近代戰爭開始之後,清政府也逐漸開始認識到自身的沒落,以及和時代的格格不入,在這種情況下,應當效仿當年日本等國的遣唐使等形式,通過委派人員外出學習的方式,獲取先進知識,並且當時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保證為國家所用。

嚴復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走出國門的。改變了閉關鎖國策略的中國,前幾批送出的兒童多是學習實用類型技術的,集中在能夠為實際生產以及軍工等方面產生作用的技藝,而到了嚴復這一時期,隨著留學的可選擇性不斷增加,在學習過程中可選擇的方向也就逐漸增多了。

嚴復原本是通過海軍學院外出,學習的是工程製圖以及相關內容,但是在國外學習期間,嚴復開始逐漸對政治學科產生了相當的興趣,專門涉獵了大量的各流派的理論,讓他的閱歷增加了許多,在留學期間嚴復就曾經對的進化論有所研究。這也影響了他後來的人生發展道路。

作為後來的思想家以及教育家,嚴復在回國後仍舊是回到原職位上,進行教學工作,在他的培養下,讓一大批技術人才投入到了當時的國家建設當中,同時也有很多後世的名人,但是在這之後,嚴復的工作逐漸轉向了文字類型,而不是在直接的教育前線進行教學工作。

這樣一來就給了他充足的時間來鑽研自己真正有興趣的內容。這一時期嚴復重新開始翻看,當年有關進化論的著作,對於物種起源以及進化的過程,有了更多的了解。

為了能夠讓這些思想傳播的更廣,嚴復開始了自己的翻譯之路,憑藉著留學經驗以及翻譯的天賦,嚴復將物種起源論翻譯為天演論,以文言的方式清晰明了的,將西方研究和總結的這種生物進化方式,傳授給國人。

對於嚴復自己而言,他所希望的是通過這樣的方式,讓中國人真正地認識到,自身落後的屬性是從何而來,以及如何改變這種狀況。

通過天演論的學說,能夠體會到,落後永遠處於弱勢,如果想要反敗為勝,那麼最需要的就是進行自我的改良,這也就需要更多的學習和自我努力,如果自己都不知道上進,那麼也就無力回天了。

自此之後,嚴復和文字工作的交道就開始了,一方面在當時的報刊上發布文章著書立傳,同時也參加了當時的很多政論寫作。作為最早一批走向世界並且偶人看世界的學者。

嚴復可以說在思想層面上是相當具有適應和接受能力的,而他的學術研究也受到了國內的認可,在京師大學堂改名為北京大學之後,嚴復還被聘請擔任校長的職位,可以從這一點看出當時的中國學術界,嚴復是非常具有地位的。

晚年的嚴復,開始講研究轉向理論以及一些宗教方面的問題,不再關注於時事,但是對於時局的發展仍舊是相當關心的,同時嚴復也是經歷了中國最為動蕩的幾個時期的一代人。

經歷了清末、革命、民國等三個重大的階段,在他生命的最後時期,還趕上了五四運動的浪潮,可惜嚴復還沒有真正看到新的浪潮崛起的時候,就在病中與世長辭了。

這為長者是第一代為中國開拓了世界眼光的有識之士,能夠在當時看清局勢推廣西學可以說是一大創舉,尤其是對於從封建教育走出來的嚴復來說,更是如此。

嚴復翰墨館

如果沒有了這一批留學人物的歸來,那麼中國的近代開端還要再慢上幾十年之久。

相關焦點

  • 多面嚴復:海軍高材生、翻譯天演論、北大校長,支持袁世凱稱帝
    光緒三年(1877年)春,來自大清帝國福州船政學堂的一批年輕人,進入格林威治的英國皇家海軍學院,開始了他們的留學生涯。嚴復,就是這些留學生中的佼佼者之一。雖然嚴復從海軍學院學成歸來後,並沒有親自帶兵作戰,但並不能掩蓋他在海軍方面曾經的優秀。在留學之前,福州船政學堂訓練船總教習就認為,嚴復是個非常機敏的海軍軍官和導航員。
  • 嚴復:他做出名的作品,就是翻譯了《天演論》,也下了很大的功夫
    ——歌德觀歷史,知未來,大家好,這裡是「嚴又陵說歷史」。歷史不斷重演,未來就在腳下。很多人從歷史課本上聽到的嚴復都是一個思想大家,翻譯了《天演論》。嚴復他出生在福州,福州雖然小但是它這個地方是一個港口,因此作為通商口岸之一它首先是受到了很多歐美文化的衝擊,對於在這裡的很多人思想上開始出現了巨大的改變,從這裡面也出來了一大堆有名的人物。嚴復後來的很多思想都是從他小的時候就開始形成了,他的父輩和祖輩都是學醫的的再加上他們的技術比較好,因此他們的名聲都很高。嚴復的父親為人也特別寬厚對他的影響很大。
  • 嚴復的翻譯及世紀之交的語言困境
    而對於外來的學術體系,容受語言的話語體系常常有毫釐千裡的距離。嚴復開始翻譯工作時,人文社科領域翻譯的積累可以說是一片空白。這是我們如今很難想像的。嚴復在翻譯和著述過程中,遇到了怎樣的困難?日本關西大學教授、東西學術研究所所長沈國威先生長期從事語言學研究,繼《嚴復與科學》(2017)之後,最近又出版了《一名之立 旬月踟躕:嚴復譯詞研究》(「學科、知識與近代中國研究書系」),詳細討論了嚴復的譯詞及其對現代漢語建立的貢獻。《上海書評》請他談了談這方面的情況。
  • 翻譯大師嚴復
    1866年,嚴復考入了家鄉的福州船政學堂,學習英文及近代自然科學知識,五年後以優等成績畢業。1877年到1879年,嚴復等被公派到英國留學,先入普茨茅斯大學,後轉到格林威治海軍學院。留學期間,嚴復對英國的社會政治發生興趣,涉獵了大量資產階級政治學術理論,並且尤為讚賞達爾文的進化論觀點。
  • 嚴復:創辦《國聞報》,翻譯《天演論》,促進國家發展
    --馬克思和恩格斯觀歷史,知未來,大家好,這裡是「嚴又陵說歷史」。歷史不斷重演,未來就在腳下。嚴復,我們都知道他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而且他本人的名字叫做宗光,而且他發明的著作是非常有名,可以說是有名的翻譯家也是一個教育家。而且他還創辦了一個報紙,名字叫做《國聞報》。
  • 翻譯天演論,嚴復為何執著於譯詞?
    如今,隨著全球化的發展,網際網路技術的普及和成熟,使得國與國、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翻譯市場再度迎來新的變化。而回顧中國以往的翻譯歷史,嚴復提出的「信雅達」翻譯標準,直到如今依舊指導著翻譯人員的工作。
  • 嚴復在《天演論》中提出的社會達爾文主義,對中國人的利弊幾何?
    但在嚴復提出「社達」的當時,可不像如今朗朗乾坤,太平盛世。嚴復翻譯《天演論》時,清政府正是強敵環伺,甲午戰爭戰敗,籤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後被列強蠶食剝削的時候。尤其嚴復還是福州船政學堂第一批畢業生,後來到天津任北洋水師學堂教習,之後又升為北洋水師學堂總辦。
  • 他在光緒年就翻譯《國富論》《天演論》,字也讓人佩服
    嚴復,大家很熟悉的一個人,在初中學習歷史繞不開的一個人。翻譯了英國人赫胥黎所著《天演論》,給國人宣傳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常識。他還翻譯了亞當·斯密《原富》(也就是現在我們說的《國富論》)嚴復天資聰穎,在《天演論》序言裡面,創造性的借鑑佛經的翻譯技巧,提出「信、達、雅」的翻譯原則和標準。這個原則,所有高中生都會熟悉,因為英語翻譯題,好像講的那一套就是「信雅達」。天資這麼高的一個人,書法又如何?
  • 百年前的翻譯,塑造了今天的中國
    本次論壇的主題是「翻譯的使命與關懷」,在與嚴復、林則徐、林紓等中國近代翻譯先驅有著深刻淵源的福州,陸大鵬、姜鳴、唐建光、汪天艾、黃葒、朱嶽、彭倫及程衍樑等嘉賓就翻譯與近代中國、翻譯與學術和出版、翻譯與我們的日常生活,進行了討論。
  • 他是個鴉片鬼,卻提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教出個民國總統
    再提示一點,這個人他翻譯了《天演論》,說道這個90%的人都知道了,對,他就是嚴復!嚴復說是翻譯,也不完全準確,應該說半翻譯半評論,《天演論》的原作者是託馬斯·亨利·赫胥黎,原書的名字是《進化論與倫理學》(《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other Essays》)看這兩本書的名字就知道,這兩本書的含義不盡相同!
  • 他是個鴉片鬼,卻提出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教出個民國總統,卻
    相信大家對於「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並不陌生,在讀書的時候我們寫議論文經常要拿來做論據的,而且也經常被大家當做常座右銘,用來警示自己!用了那麼多年,你知道這句話是誰提出來的嗎?更準確的說,這句話是誰翻譯過來的嗎?
  • 魯迅先生何故盛讚《天演論》?
    1898年,嚴復迻譯的英國學者赫胥黎《天演論》刊行,一經問世,便產生了巨大社會反響。除此外,他還成功地翻譯了亞丹·斯密的《原富》、斯賓塞爾的《群學肄言》、約翰·穆勒的《群己權界論》和《穆勒名學》、孟德斯鳩的《法意》等西方哲學社會科學名著。最早讀到《天演論》譯稿的,便有桐城派最後一位宗師吳汝綸。在《天演論》翻譯過程中,嚴復便常與吳汝綸,以及錢塘夏曾佑相切磋。
  • 步嚴復後塵的翻譯家:伍光建名字不應被遺忘
    在他閱讀的書籍裡面,有關西方社會科學理論的學術著作所佔的比重也越來越大。亞當·斯密、孟德斯鳩、盧梭、穆勒、達爾文、赫胥黎、斯賓塞等人的作品,他都涉獵過。哲學、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等跨學科的知識不斷地充實著嚴復的頭腦,他也在閱讀和學習的過程中,逐漸為自己苦苦思索已久的問題找到了答案。  1879年,因福州船政學堂急需教師,嚴復被調回國內,出任學堂教習。
  • 以西方近代思想,解讀「老莊道家哲學」,嚴復發現了什麼?
    是我國近代極具影響力的啟蒙思想家,著名的翻譯家、教育家。嚴復先生他曾擔任過安徽高等學堂監督(校長)、復旦公學(復旦大學前身)監督、京師大學堂總監督,並在京師大學堂改稱北京大學校後他翻譯了赫胥黎的《天演論》、亞當·斯密的《原富》(即《國富論》)、孟德斯鳩的《法意》(即《論法的精神》)等西學名著,將西方的先進思想介紹到中國,為近代中國開啟民智的一代宗師。
  • 黃忠廉:翻譯思想≠翻譯理論
    請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 (6)我國最著名的理論, 當推嚴復譯《天演論》時所提出的 「信、 達、 雅」 的理論。(張樹柏, 1984) (7)就在《天演論》的卷頭凡例裡,嚴復提出了他的「三點論」:「譯事三難 ……」 這是一段名文, 是近代中國最有名的翻譯理論。
  • 嚴復:他翻譯過很多著作,非常認真,也有自己的翻譯標準
    ——狄爾治夫人觀歷史,知未來,大家好,這裡是「嚴又陵說歷史」。歷史不斷重演,未來就在腳下。學語言的人都知道語言不是一件很好學的事情,因為人從出生開始接觸的是母語,之後要學其它的話很困難,因此學的時候要聯繫很多,作為一個翻譯人才更是要知道很多當時的背景。
  •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天演論》警醒災難中的中華民族
    舉報   清朝末年,由於甲午海戰的慘敗,中華民族再次被推到了危亡的關頭,中國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運動不斷高漲,此時,著名的翻譯家
  • 兒童也能讀《物種起源》《天演論》?這套少兒經典圖書的確不一樣
    ……生動有趣的問題,充滿懸念的講述,美輪美奐的插圖,苗先生將達爾文博大精深的學術體系,巧妙地轉化為少年兒童能夠理解、喜歡閱讀的內容。本著「大人讀了不覺淺,少兒讀了不覺深,內行讀了不覺淺,外行讀了不覺深」的創作原則,苗先生又為小讀者編寫了《天演論》(少兒彩繪版),該書是一部為達爾文進化論的廣泛傳播掃清道路的偉大著作。它的作者是英國著名生物學家、進化論支持者赫胥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