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統一理論研究,不能一味地否定易學觀點,不要肆意否定傳統文化

2020-12-04 隱士申子源

時至今日,關於科學界,甚至社會科學,各行各業,各個學術領域的大統一理論,已經迫在眉睫,呼之欲出。

甚至,網上流傳甚廣的「紫薇聖人」、「三教合一」,等等說法,本質上都本著一個趨勢,就是大同世界,還有大統一理論,還有對價值觀的核心思考。

科技發展到今天,高度的工業化進程基本完成,網際網路在全世界範圍內得到很好的普及,帶寬已經可以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經濟互動,的全部需求,接著就是人工智慧,自動化的時代到來了。

用中國的俗話說,要感謝袁隆平院士,改良了水稻,才養育這些吃飽沒事幹的人。

那麼問題就來了,人們的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的時候,吃飽沒事幹,會幹什麼呢?

會數星星,會無聊,其中有一部分不甘平庸的傢伙,會想破天了,思想界,科學模式,等等必然會發生翻天覆地的升華,一次思想性的革命,以前所未有,摧枯拉朽的架勢襲來。

這是我們這個時代必須面對是事情,我們已經身處在其中,回不去了。

迴避是不可能的,任何推脫的理由都是蒼白無力的,我們只能坦然面對之,最好是積極的去適應這個時代。

華夏的文明,在這次變革中,具備了非常大的優勢,用時髦的話講,我們已經贏在起跑線上了。

我們有《易經》《道德經》《黃帝內經》先秦文化,給我們奠定了厚實的基礎,而且這一切是在兩千多年以前,就已經系統完成了。

很巧,華夏文明幾乎是完整的傳承下來,沒有斷代,這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奇蹟,也是僅存的文明奇蹟,沒有之一。

當然,我們的精英階層,在一百多年以來,也是很辛苦的想拋棄掉我們的優秀文明傳承,到今日還在繼續努力,沒有成功,也很幸運的等到了轉機,到了2018年,我們的國家是從上至下得重新肯定之一切。

易學八卦,陰陽五行,都是一種數理模型,和當下的模糊數學,分形數學,甚至前沿的量子理論,契合度很高,簡直在說同一個事情。

大統一理論研究,一味的否定這些,可能對研究會造成很大的障礙。

突然想起一個問題,一個邏輯,研究大統一理論,是殊途同歸的,並不是反對了什麼理論,就能夠證明你的研究方向就是正確的,隨便去反對自己不知道的領域,就是浪費精力,還不如好好把自己精通的方向研究到極致?

如果拋棄掉我們傳統的優秀文化精髓,這樣的結果就是,本來拿著一手好牌,又給打爛了。

什麼都別說了,只怪當初沒有好好玩「鬥地主」,關注傳統文化,關注大統一理論,關注隱士申子源的更多文章!

相關焦點

  • 中科院研究員:擔心中國傳統文化被全盤否定
    宋正海:關鍵是方舟子等人現在攻擊的已經不是某一個集體,而是攻擊到中國的傳統文化中醫等上面,把這些都打成偽科學。對很多民間科學的成果也採取壓制的態度,否定全面紮根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民間科學。    特別是前段時間由中南大學教授張功耀發起的萬人大籤名反對中醫後,我就開始醞釀聯名反對的事情,寫成「不要讓『偽科學』一詞成為滅亡傳統文化的藉口」一文,呼籲把這個詞從科普法中刪除,保護中國傳統文化。通過發電子郵件陸續徵集到150個籤名,這些人來自社科院、中科院、氣象研究院等科研機構,絕大部分都是高級職稱或高級職務。
  • 1不能輕視和否定,2不能迷信和盲從
    ,我們要能鑽得進,也要能走出來,即是說,我們需要好好去研究它,學習它,利用它的某些有益因素來為我們今天的藝術創作服務,這裡有關於如何正確對待歷史美術遺產的兩個建議:一、西方美術家、理論批評家對歷史美遺產抱有兩種不同的態度:一部分人對遺產抱輕視或否定的態度,他們認為藝術要創新,便要否定過去,未來主義便是這種理論的倡導者,他們的藝術實踐發展到抽象主義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
  • 「十三 辯證法.否定的否定」導讀二:否定之否定的普遍性
    它的有效性在於對具體研究的指導,而不在於代替具體研究。在恩格斯看來「在數學中也存在著同樣的關係」。初等數學與形式邏輯聯繫在一起,高等數學與辯證法聯繫在一起。如果你缺乏初等數學的直觀能力,因而看不到那個由數學對象構成的世界,你也就不理解形式邏輯在初等數學中的真正意義,以為它不過是證明工具。
  • 雅克·德希達:否定一切規範,狠起來也會否定自己
    解構主義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的法國,雅克·德希達是這一理論的代表人物。何為解構主義?解構主義脫胎於結構主義,所以也可稱為後結構主義,它是對結構主義哲學意義上和實踐意義上的否定。結構主義從費爾迪南·德·索緒爾的語言學那裡,獲得了二元對立邏輯,作為指導自己的根本方法。
  • 人民日報科技雜談:科學家的自我否定
    ■不論是科學大家的自我否定,還是科研小兵的挑戰權威,體現的都是對科學的敬畏、對真理的執著 不久前,著名科學雜誌《自然》發表了英國物理學家霍金的一篇論文,他在文中提出:自己當初對世界的認識是有缺陷的。按照經典理論,黑洞內部不會放過任何物質信息,但最新理論卻證明:能量和信息能夠逃離黑洞。這樣,黑洞是否真的存在,就值得懷疑了。
  • 科學對待中國傳統文化,需要反對四種錯誤傾向
    其主要危害在於,否定了傳統文化的作用和意義,否定了科學對待中國傳統文化、正確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進而科學對待中國傳統文化、正確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也就成了偽命題。要回答和解決好這一問題,必須牢牢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旗幟鮮明地反對全盤否定、虛無歷史,以古非今、簡單復古,故步自封、盲目排外,妄自菲薄、去中國化等四種錯誤傾向。
  • 試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中華傳統文化基因
    任何一種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都離不開本民族的根文化,因此,在試圖解答馬克思主義理論為何能根植於中國時,本文謹以中華傳統文化根源為切入點,通過分析馬克思理論核心的物質本元、辯證法以及三大規律入手,解析馬克思主義能夠實現中國化的中華傳統文化基因,望其能夠成為解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參考元素之一。
  • 有人認為科學沒解決的大統一理論,哲學上可能解決,大家怎麼看?
    而且還可以通過科學研究這些過程可能發生的一些事情,得出一些基本規律,比如事物發展都是從量變到質變;是在不斷地否定舊事物中誕生新事物,也就是在否定之否定中前行的;事物都是運動著的,因此任何事物都是不斷發展變化著的等等。
  • 西方犬文化侵入,衝擊並否定中國犬文化,危害是多方面的,醒醒吧
    加之國人以狗喻人的習慣,這些共同組成了囯人符合中國傳統的狗文化。國人開始飼養寵物狗,也是在我們打開國門以後的事情,而所養之寵物狗品種全部是國外的所謂品種狗。而狗是人類的好朋友這句話也是這時喊出來的。國人養狗幾千年,是以國人的習慣善待狗的整個種群,狗對國人的貢獻也是被肯定了的,難道國人不愛狗?如其不然,狗這個物種是被拋棄了。打狗看主人這句話,是哪國的人狗感情展現?
  • 2014年理論學術研究觀點要覽(下)
    原標題:2014年理論學術研究觀點要覽 由於墨學反映廣大勞動人民特別是農民階級的利益,主張人人平等,勇於使用暴力反抗壓迫,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能夠與西方社會主義學說對接的傳統學術流派,尊墨抑儒這種傳統學術上的巨變為中國人接受社會主義學說提供了適宜的文化土壤,使得社會主義學說在中國的立足與發展具備了文化上的可行性。
  • 英語中肯定與否定的判定
    當我們判定一個句子是肯定還是否定,我們多會首先從形式上加以裁判。在漢語裡有「不」「非」等,在英語裡有「no」「not」等來表示否定,而用「是」「yes」來表示肯定。  句中使用了表示否定意義的詞的句子為否定句,反之則為肯定句。在絕大多數時候,句子的形式及其傳達的意義是統一的。
  • 霍金:否定牛頓挑戰上帝
    在9月9日即將出版的新書《大設計》(The Grand Design)中,霍金認為,宇宙大爆炸是引力定律的必然結果。這位理論物理學家對於上帝的論斷不僅與其在《時間簡史》中的表達相左,更是向艾薩克·牛頓提出了挑戰,而同時,這或許也是他對愛因斯坦的回答。在9月9日即將出版的新書《大設計》(The Grand Design)中,霍金認為,宇宙大爆炸是引力定律的必然結果——而非神的介入。在1988年的《時間簡史》中,霍金似乎認可了上帝創造世界的觀點。
  • 大統一理論
    1974年,美國科學家喬治(Howard Georgi,1947- )(左圖)和格拉肖提出了把強、弱、電三種相互作用統一在一起的SU(5)大統一理論。該理論認為:質子是不穩定的,估算出的質子壽命約為1028-2.5×1031年。大統一理論還作出預言:它可以自動得出電荷量子化,即所有電荷應是e/3的整數倍的結論 。大一統理論與標準模型不同,它預測質子衰變的存在。
  • 傳統法律文化研究的四種旨趣
    在當代中國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背景下,認真對待、全面研究中國的傳統法律文化,其理論意義是不言而喻的。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法學界對傳統法律文化的研究一直都保持著較高的熱情。只是,應當以什麼樣的姿態去研究中國的傳統法律文化呢?略作梳理,關於傳統法律文化的研究旨趣,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四種。     首先,在於尋找具體的真實。
  • 讓數學融入我國文化傳統
    因此,如何解決好科學與人文兩種文化的融合,是當前國際國內社會應當努力思考與探索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本版今日推出《讓數學融入我國文化傳統》一文,是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工作者對此問題的思索,希望能引起學界朋友和廣大讀者的更多關注。本文試圖從數學及其有關方面對西方和中國文化傳統作一些比較,從而說明為了我國的現代化和民族的復興,讓數學融入我國文化傳統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 易學:簡評常用術數的優點及缺點
    術數,又稱數術,除天文、曆法外,後世所言術數泛指多種方術,比如奇門遁甲、大六壬、易經佔卜、六爻易卦、梅花易數、四柱命理、測字術及堪輿(風水)等數術,然而這些術數文化,研究角度、深度以及運用方法差異極大,導致每一種數術的功用不盡相同。常言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正是這個道理。
  • 美科學家否定「分子鐘」理論
    但是新近的一項研究表明這座「鍾」可能走得並不準確。    生化學家於1965年指出基因變異的積累速度保持恆定,這令古典生物學家們深感震驚。因此即使沒有化石證據,兩個物種之間的變異量也可被用來確定物種分化的時間。從那時起,科學家們已經在各種基因上應用「分子鐘」來追溯從愛滋病毒到鳥類和鯨類等物種的進化軌跡。雖然這條規則的特例已經浮出水面,但多數生物學家仍然對他們最喜愛的「時鐘」忠心耿耿。
  • 異想天開不是貶義詞,不要否定孩子的想像
    他們渴望著有一天能製造出一種可凌空搏擊的神鳥,騎著它去摘那又大又圓的月亮。正是父親的鼓勵和自己的濃厚興趣,引導著他們走向了航空科學的道路。1903年,在他們的刻苦鑽研下,聞名於世的首架飛機研製成功了,他們真的駕著自己製造的「大鳥」翱翔於萬裡碧空。
  • 2019中考英語複習資料:否定結構的翻譯
    因此翻譯否定結構時,切不可望文生義,而必須細心揣摩,真正透徹理解其意義,然後根據漢語的表達習慣進行翻譯。只有正確地理解英語中的各種否定句型,才能使譯文準確、恰當地表達出原文的含義。 (二)需要注意的是,「all…not」和「every…not」等結構屬於傳統用法。現代英語中,也會把否定詞放在整個句子的最前面,而採用「Not all…」和「Not every…」這種表達形式。這種用法在語法和邏輯上也能講得通。 Not all metals are good conductors. 並非所有的金屬都是良導體。
  • 嚴士健: 讓數學融入我國文化傳統
    1從宏觀上看數學的發展, 可以得到一種規律性的認識, 即有一種「周期性」的否定之否定規律:大致上就是從實踐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積累知識――形成有結構的算法, 這是第一階段;然後在這個基礎上, 找出基本出發點, 形成邏輯的演繹體系, 數學的理論與應用結合, 這是第二階段, 二者合而為一個「周期」. 從埃及、巴比倫時代到希臘末期的歐幾裡德體系的形成是這樣一個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