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謠:兩個拇指彎彎腰

2020-12-05 太平洋親子網

  1、紅蘿蔔,大白菜,紅的紅來白的白,吃蘿蔔,吃白菜,圓圓的臉兒真可愛.

  2、小木盆,圓又圓,坐上木盆下東澱,打了蓮蓬一串串,剝蓮子兒,做香飯,先給爹娘敬一碗.

  3、小小孩,上南窪,刨個坑兒種西瓜.先長葉,後開花,結個西瓜圓又大,樂得小孩笑哈哈.

  4、小刀刀,手兒巧.拿剪刀,鉸呀鉸.鉸只狗,鉸只貓,鉸麻雀,喳喳叫.

  5、小板凳,你莫歪,讓我爺爺坐下來.我幫爺爺捶捶背,爺爺說我好乖乖.

  6、小花杯,裝清水,"咕嚕咕嚕"漱漱嘴.要想牙齒好,吃過東西快漱嘴.

  7、小手帕,印花花,哪兒髒了擦一擦.擦髒了,泡水裡,自己動手洗一洗.

  8、花花繩繩一條條大家比賽把繩跳,單腳、雙腳,翻花、雙搖,花樣多來姿勢巧,從小鍛鍊身體好.

  9、小熊小熊來過橋,走到橋邊瞧一瞧,山羊公公走來了,"山羊公公您先行!"小熊真是有禮貌.

  10、人有兩件寶,雙手和大腦,雙手能勞動,大腦能思考.

  11、大蘿蔔,水靈靈,小白菜,綠瑩瑩,西紅柿像燈籠,黃瓜一咬脆生生,多吃蔬菜身體好,壯壯實實少生病.

  12、有的小朋友,愛咬手指頭,細菌從口入,得病全家愁.

  13、動物園,好熱鬧,獅子吼,猴子跳,不投食,不恐嚇,愛護動物要做到.

  14、懶孩子和大傻子

  穿衣要人系扣子,下床要人提鞋子,洗臉要人端盆子,漱口要人送杯子,吃飯要人遞筷子,寫字要人搬椅子,大便要人提褲子,睡覺要人鋪被子,小時是個懶孩子,長大是個大傻子.

  15、黃瓜脆,絲瓜長,西瓜甜,冬瓜胖,菜瓜甜瓜和南瓜,一個一個有營養.冬春種下一棵秧,夏天瓜兒滿園香.

  16、小蜜蜂

  小蜜蜂,嗡嗡嗡,飛到西,飛到東,傳花粉,採花蜜,我們學它愛勞動.

  17、小蜻蜓

  小蜻蜓,紗翅膀,飛來飛去捉蟲忙,低飛雨,高飛晴,氣象預報它最棒

  18、新年到,新年到,提花燈,看花炮.小娃娃,長一歲,走路不用媽媽抱

  19、一隻小雞嘰嘰嘰;二隻小狗汪汪汪;三隻綿羊咩咩咩;四隻老鼠吱吱吱;

  20、兩個拇指彎彎腰,點點頭.兩個食指變公雞,鬥一鬥.兩個小指鉤一鉤,做朋友.兩個手掌碰一碰,拍拍手.

相關焦點

  • 中班語言教案:童謠:尾巴歌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教案>正文中班語言教案:童謠:尾巴歌   活動目標:   1.觀察圖片中尾巴的區別,進一步理解童謠的內容。
  • 80後爸爸媽媽必須知道的童謠
    作者:寶寶知道 MMYYFF11導語:童謠是為兒童作的短詩,強調格律和韻腳,通常以口頭形式流傳。許多童謠都是根據古代儀式中的慣用語逐漸加工流傳而來,或是以較晚一些的歷史事件為題材加工而成,對幼兒寶寶來說是個不錯的早教讀物。
  • 好好的「直」男,怎麼說彎就彎了?
    好好的「直」男,怎麼說彎就彎了?根據近幾年的研究調查,在青少年群體中,脖頸前伸及含胸駝背的比例高達46.1%,高低肩佔38.3%,脊柱側彎佔23.6%,各項均良好者僅佔12.8%。如果青少年未及時矯正不良體態,除了會影響外觀,更嚴重者會損害健康。什麼是脊柱側彎?脊柱側彎是一種脊柱的三維畸形,在矢狀面、管狀面、橫斷面上的序列均會產生異常。
  • 郵票上的童謠 | 獻給孩子的藝術詩畫
    第一枚:《一隻青蛙一張嘴》(國語)一隻青蛙,一張嘴,兩個眼睛,四條腿,撲通,撲通,跳下水。第三枚:《穿山甲》(阿美語)擺蕩招搖,鳥石鼻人;拖拖拉拉,膽墁人;活蹦亂跳,沙汝灣人;擺手扭腰,都威人;蹲來蹲去,士雨傘人;一拐一拐,玉水橋人;彎腰駝背
  • 童謠:動物兒歌童謠
    >童謠:動物兒歌童謠2014-10-11 09:24:36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小兔子乖乖  兩個蛤蟆兩張嘴,  四隻眼睛八條腿,  撲通撲通跳下水。  小耗子  小耗子兒,  上燈臺,  偷油吃,  下不來,  吱兒吱兒叫奶奶,  奶奶不肯來,  嘰裡咕嚕滾下來。
  • 童謠--武義新聞網
    □徐鬥齋  童謠包括古今,內分嬰兒童謠,幼兒童謠,童年童謠,遊戲童謠,特殊童謠和近代童謠六部份。歌詞中有加點的字,是因難寫出土話讀的字,只有用土話去讀,否則不押韻。  早些年,小學生的學習任務輕,每當放學或周日都會歡聚在空地或廣場上,做遊戲唱童謠,生活豐富。
  • 這些被逐漸遺忘的老長沙童謠,與《月亮粑粑》一樣有趣
    一首童謠找了十幾個人才湊完整 蔡穎強的民俗畫工作室位於開福區撈刀河街道大星村,沿著往撈刀河的老路一直向北開,轉幾個彎就到了。院子外的光禿禿的喜樹還掛著去年的果,院牆上畫著還未竣工的童謠壁畫。這處佔地數畝的田產是祖父留下的。他住在開福區,畫畫時就到農村,到遠離城市的窮鄉僻壤,比較安靜、恬然。
  • 小心脊柱側彎!
    一項流行病調查顯示: 0~10歲和青春期是孩子發育最快的兩個階段,也是脊柱側彎度數增長最快時期。 如果側彎小於20°,骨骼成熟度較高,建議觀察;如果側彎大於20°小於45°,骨骼成熟度較低,建議矯正支具治療;如果側彎大於45°並且進展,或出現失平衡情況,往往需要手術治療。
  • 童謠:兩首小蜜蜂童謠
    >童謠:兩首小蜜蜂童謠2014-10-23 09:43:25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小蜜蜂(
  • 當代童謠面臨生存尷尬 孩子們愛傳「灰色童謠」
    隨著紙巾的普及,人們把手絹「丟」了,而更被悄悄丟棄的是陪伴一代代孩子成長的童謠。當下,童謠的生存尷尬尖銳地擺在人們面前。正因為如此,探究童謠的生存現狀及其背後原因,也許正是時候。  外國童謠更受家長青睞  童謠是兒童文學的一種,形式短小,語言單純,適合兒童傳誦。
  • 恐怖童謠,遠不止一首《小白船》︱原創
    Two little Indian boys sitting in the sun;兩個印地安小男孩,太陽底下長嘆息;One got frizzled up and then there was one.曬死烤死悲戚戚,兩個只剩一。
  • 一歲男娃兩個拇指似「蟹鉗」 武漢深圳醫生攜手用繡花功夫妙手矯正
    記者9月4日從華中科技大學協和深圳醫院(南山醫院)獲悉,一月前該院接診了一個先天性多指畸形寶寶,他的右手拇指有兩個拇指,形狀像蟹鉗,在來深駐點的武漢協和醫院手足顯微外科專家李濤教授的指導下,該院手足顯微外科團隊用繡花功夫成功幫患兒切除多指並完美矯正。
  • 童謠背後那些少兒不宜的故事……
    ——《麗茲玻頓拿起斧頭》童謠這首童謠赤裸裸地描述了一起謀殺,一個富家女名叫麗茲玻頓。她爸取了後媽之後,她與父親不和,就殺了他爸媽(後媽),雖然大量證據表明是其女兒犯的罪行,但人們難以想像一個瘦弱的女人如何在家裡揮舞著斧頭把自己的父母砍死,最終法院無視大量證據釋放了麗茲玻頓。這首童謠正是根據這件真人真事編出來的,最後收錄進《鵝媽媽童謠》裡。
  • 童謠:媽媽常說的童謠_專題文章_教育_太平洋親子網
    >童謠:媽媽常說的童謠2014-10-27 17:36:21出處:其他作者:佚名  記得小時候,媽媽、奶奶、姥姥把小小的我們摟在懷裡,哄我們入睡的時候,嘴裡總能念出一串串的民間童謠。那些兒時溫馨的記憶,伴我們孩提時代枕邊的好聽童謠,現在正好可以派上用場了。  這裡我匯報一下我哄兒子睡覺時念的童謠,另外還有一些我上學時小朋友之間傳的歌謠!有興趣的爸爸媽媽,不妨來借鑑一下。  1.
  • 我的童謠記憶(上)
    一般與童謠合稱為兒童歌謠。以適合兒童接受、傳唱為特點,大多數表現兒童對社會生活現象個觀點。」作者認為,兒歌、童謠是成年人、文學家為兒童創作個、適宜兒童接受搭傳唱個兒童文學作品,好像兒童傳唱兒歌、童謠,也要承擔社會責任搭義務。讓兒歌、童謠蒙上政治色彩,增加了兒童個社會責任。
  • 童聲唱童謠 播撒真善美——廣西柳江用好童謠弘揚核心價值觀
    柳江縣壯語文學校附小校長覃勤珍告訴記者,為發揮童謠在思想品德教育和養成教育中的作用,學校成立了傳統美德研究課題組,創作、收集、改編童謠,並把優秀童謠編成舞蹈。語文課上,老師教孩子們創作童謠;音樂課上,老師教孩子們編、唱、跳童謠;「蓋門樓」「編花籃」等遊戲童謠引進了體育課。「舊書套,別丟掉,書兒喜歡這外套。不華麗,不炫耀,保護書本少不了。你勤儉,我節約,祖國資源保護好。」
  • 孩子為何喜歡灰色童謠
    家住莆田市涵江區陽光家園的程女士告訴筆者,讀三年級的兒子回家掛在嘴邊的一些童謠,內容多是「灰色調」的,但孩子總是說得聲情並茂、十分投入。同時他們認為,灰色童謠的流行跟社會環境的影響也有關係,在大眾文化越來越趨向娛樂化的今天,校園永遠都不是一塊與世隔絕的淨土,恰恰是社會的一面鏡子。眾所周知,童年的經歷可能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如果在孩子人生觀、價值觀尚未成熟的時候,讓這些帶有「亞文化」性質的灰色童謠佔據他們的心靈,也許今後就可能成為他們的人生哲學。那麼,該如何對灰色童謠說不呢?
  • 「另類童謠」只是順口溜而已
    巴山雨  目前在寧波小學生中很流行根據唐詩宋詞或流行歌曲「改編」的「另類童謠」,內容涉及學生學習、生活和娛樂各個方面,對此現象,有些家長擔心孩子受到不良影響。(據21日《寧波日報》報導)  「另類童謠」早就不是什麼新鮮話題了,全國各地到處都在流行,隨便就可以找出一大堆,如「春眠不覺曉,處處蚊子咬」。
  • 兒歌童謠少人問津 桂林孩子流行「灰色童謠」(圖)
    當流行歌曲、「灰色童謠」或調侃、或揶揄、或嘲諷、或宣洩的歌詞盛行於孩子們之中時,我們是否懷念逝去的童年,而憂心於孩子「沒有歌唱」的尷尬?究竟是現在的兒歌少了?還是兒童的需求發生了變化?日前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採訪。  因為流行所以喜歡  唱兒歌是兒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娛樂、教育活動,但兒童不唱兒童歌現象已經越來越普遍。
  • 日照:「童謠爺爺」為孩子撐起一片綠色天空
    安鬱運說,陪伴孩子成長的童謠應該適合他們。責任感的驅使讓他當場決定,要為孩子們創作新的童謠,不能讓不健康的童謠代代傳唱下去。他開始搜集素材,觀察孩子們的言行,分析孩子的心理,構思謀篇設計……利用傳統形式,結合童謠的傳唱節奏,將《花喜鵲》進行改版,重新「嫁接」,創作出了《孝敬娘》:「花喜鵲,尾巴長,娶個媳婦孝敬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