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也有天氣變化?如果遇到「極端天氣」,地球或被瞬間洞穿

2021-01-20 樹上長的宇宙果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地球天氣變化:颳風下雨、酷暑寒霜。宇宙天氣變化:輻射四起、束束高能。

宇宙不但有天氣變化,並且時刻都在發生著,就像地球上的小雨或暴雨,宇宙天氣也有強度之分。但宇宙中不可能真的下一場雨,宇宙中最大的「天氣」變化就是——輻射。或許我們應該地球周圍的天氣變化為「太陽系天氣」,因為地球周圍的絕大多數宇宙天氣,都是太陽發出的高能輻射導致的。

高能輻射導致宇宙天氣

太陽雖然一直溫暖著地球,甚至在它的幫助下孕育出世間萬物。但太陽也沒有想像中的那樣溫和,它也可能隨機爆發出高能輻射。太陽的高溫會讓原子分裂為電子和原子核,以離子的形態相互流動,並持續受到太陽磁場的影響。這樣的影響方式與太陽對行星的引力作用相似,卻又不太相同。

磁場的磁性來源於電流,而電流是電子的運動。在太陽裡,帶電的質子和電子在流動的狀態下形成磁場,而磁場緊接著又會影響粒子的運動。這樣的活動方式讓太陽自身形成了一個封閉的環境,最終導致太陽磁場長期保持著活躍狀態。但太陽磁場中又存在大量能量,並在任何時間都在向太陽系中釋放,這樣就產生了宇宙天氣。

太陽系中的各類天氣對地球的影響

雖然太陽會產出高能輻射,但這些能量也並非時刻穩定。隨著太陽內部離子的流動方向發生偏折,磁場也在時刻發生著變化,這樣就會產生積累了大量能量的磁場角。當磁場角中的能量累積過多時,它就會發生斷裂,多餘的能量就會被釋放到太陽系各地,這就是太陽風。類似的宇宙天氣還有很多,太陽耀斑也是其中之一。

太陽風暴一般會以光速前進,連帶太陽風中的質子形成超高速的太陽質子風暴。另外還有日冕爆發,該現象發生時,會從太陽中剝奪超過數億的離子,並且還會以每小時900萬公裡的速度在宇宙中橫行。當然,這些宇宙天氣時常會撞上地球,地表雖然不會出現任何影響,但卻可以損壞近地衛星和無線電通訊系統。

值得注意的是,日冕時拋出的帶電粒子會被地球磁場影響,能量會分流到地球的南北極,這些高能粒子被大氣吸收後,就會產生美麗的極光。如果僅從對地球的影響角度考慮,那宇宙天氣和地球上的天氣一樣,大多數情況下的影響都不大。

剩下的「極端天氣」卻更加危險,比如號稱「毀滅一切」的伽馬射線暴,如果地球不幸遇到一束來自宇宙深處的伽馬射線暴,也逃脫不了被洞穿的命運。

另:宇宙天氣是總稱,因為我們生活在地球,你可以稱它為太陽系天氣。如果發生在其他恆星系統,還可以叫它「某某系天氣」。這是因為整個星系中,主恆星逸散的能量並不會傳播太遠,一般範圍只會影響到自己的整個星系。

相關焦點

  • 極端天氣事件與全球氣候變化
    極端天氣事件:就是超過正常狀態下的最高或最低極端天氣是一個小概率事件。一般情況下學者認為,這種極端事件出現的概率在5%以下。但隨著氣候變暖,極端天氣事件明顯增加,2013年9月5日,《美國氣象學會通報》發文稱,經研究發現,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的增加已經提高了極端炎熱天氣發生的概率。雖然目前不能找出關聯,但不可否認,極端天氣事件的出現與氣候變化有緊密關係。
  • 為什麼地球的極端天氣將要加劇?
    煎蛋根據周三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的最新研究發現,到2100年北半球每年夏季極端天氣的發生機率將上升至平均50%的概率。這只是保守的估計,這項研究的研究小組成員認為,到本世紀末,極端破壞天氣的持續性可能會超過三倍。賓夕法尼亞州州立大學的氣候科學家、新研究的主要作者麥可·曼恩說:「我們在2018年遇到的夏季極端氣候是氣候變化對氣流造成影響的結果。」
  • 極端天氣半數受氣候變化影響
    事實上,這是到處充斥著極端天氣的一年:在美國遇到了乾旱和熱浪;在英國出現了破紀錄的降雨;而罕見的大雨襲擊了肯亞、索馬利亞、日本和澳大利亞;西班牙發生了乾旱;中國則遭遇了洪水;當然人們也忘不了超級颶風桑迪。 據《科學》雜誌報導,緊隨這些極端天氣事件,人們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這一切是因為氣候變化嗎?」
  • 新研究稱極端天氣與大氣急流變化有關
    新華社倫敦4月30日電(記者張家偉)英國牛津大學4月30日發布研究報告說,2018年夏季北半球多地出現的熱浪、乾旱、暴雨等極端天氣事件與環繞地球的大氣急流中出現持久的巨波相關,而這種剛被發現的變化未來還會更頻繁地出現。
  • 極端天氣誰惹的禍?
    最近兩三年,我們國家出現了許多異常的天氣氣候事件。我國極端氣候事件發生頻率和強度變化明顯表現在:1.夏季高溫熱浪天氣增多;2.區域乾旱加劇;3.強降水增多。極端天氣事件以及災害的出現根本上來自於「大氣環流的異常」。大氣環流是什麼?什麼是它的正常與異常,產生異常的因素有哪些,本文給予了科學解釋。極端天氣誰惹的禍?
  • 全球極端天氣頻發 氣候周期變化還是全球變暖所致?(組圖)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15時13分報導,俄羅斯大火持續肆虐、巴基斯坦持續強降雨、中歐多國暴雨成災、阿根廷寒流冰凍,最近,全球各地的極端氣候現象似乎成了「家常便飯」。異常天氣今年為何如此猖狂?多災多難的地球能否做到防患於未然?  今年3、4月份國內的極端天氣就頻頻發生。
  • 科學認識極端天氣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美國攝影師吉姆·裡德(Jim Reed)拍攝的極端天氣「奇觀」。美國攝影師吉姆·裡德(Jim Reed)拍攝的極端天氣「奇觀」。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近些年,極端天氣在全球範圍內的發生頻率呈現增多的態勢。29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組織的「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系列活動邀請了專家與媒體共同探討極端天氣應對問題。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楊貴名表示,要正確認識極端天氣,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楊貴名指出,極端天氣是指正常天氣(氣候)的狀態嚴重偏離其平均態,在統計意義上屬於不易發生的事件。在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下,近幾年極端天氣的發生頻率確實有所增加,但仍然屬於小概率事件。
  • 我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頻現 天氣君為何變成「暴脾氣」
    在如此強悍的天氣過程裡,江蘇鹽城阜寧縣大樓村的房屋幾乎被夷為平地,阜寧縣計橋村信號塔被龍捲風擰成了麻花,樹木倒伏在地,蔬菜大棚受損,平靜的村莊、小鎮瞬間滿目瘡痍。  「等閒平地起波瀾」在這個6月裡多次發生。6月4日,四川廣元白龍湖景區的一條遊船因為突然而起的大風發生翻沉,多位遊客還來不及反應就葬身江底,釀成悲劇。
  • 極端天氣五大認識誤區
    外國攝影愛好者肖恩-希維在蒙大拿的大草原上拍攝這些極端天氣的照片【美國《華盛頓郵報》網站7月23日文章】題:有關極端天氣的五大迷思(作者馬尼什·巴普納珍妮弗·摩根)天氣太熱了。從緬因州到夏威夷,氣溫都在「不屈不撓」地上升。
  • 極端天氣事件「破紀錄」
    在經歷了破紀錄的颶風、洪水、熱浪和乾旱等極端天氣事件後,2017 年極有可能進入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年份的前三甲。他指出,「極端天氣將是全球變暖的新常態,國際社會必須高度重視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  聯合國國際減災戰略署署長、聯合國秘書長減災事務特別代表格拉塞爾說,近15 年內,極端天氣造成的死亡人數比例已超過地震與海嘯,並且與氣候相關的自然災害導致的死亡案例大多發生在溫室氣體排放較少的中低收入國家。
  • 地球究竟怎麼了:極端天氣成國際社會關注焦點
    、巴西、秘魯、哥倫比亞等國遭受暴雨襲擊,部分地區還引發洪水、泥石流和山體滑坡等次生災害,其中,美國東北部羅德島州暴雨引發了百年一遇洪災;4月14日,我國青海玉樹發生7.1級地震,4月24日~25日,甘肅民勤遭遇17年來最強沙塵天氣侵襲,沙塵暴最強時,民勤最小能見度幾乎為0,瞬間極大風速達28米/秒(風力10級)……地震、海嘯、暴雨、洪水、沙塵暴接連發生,地球究竟怎麼了?
  • 極端天氣事件頻繁出現,是氣候變化的原因嗎,不一定
    極端天氣事件頻繁出現,是氣候變化的原因嗎,不一定2019年就剩下2個月了,在逝去的一年裡,全球經歷了眾多的極端天氣事件。比如希臘和美國西北部的山火,最近澳洲也頻發的山火,洪水淹沒了美國東北部沿海城市,以及巨浪襲擊了日本日本二和英國。
  • 全球極端天氣為何扎堆而來?
    有研究人員甚至預言:「地球再過50年將出現近乎不適合居住的高溫天氣。」華東師範大學地理學院教授殷傑在接受《新民周刊》採訪時表示,雖說這種預言沒有科學根據,但全球氣候變化已然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了。 暴雨為何下個不停?
  • 聯合訪談:從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透視極端天氣
    當2012年即將過去的時候,有哪些天氣事件讓我們記憶猶新?本期「小珺帶您看天氣」欄目為您帶來中國天氣網和中國氣象網的聯合專訪——《從十大天氣氣候事件評選透視極端天氣》,特別邀請到國家氣候中心氣候監測室首席周兵以及氣候與氣候變化服務室首席艾宛秀,與廣大網友共同梳理2012年度十大天氣氣候事件,並深度解讀極端天氣的出現原因和全球氣候變化趨勢。
  • 專家指出科學認識極端天氣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近些年,極端天氣在全球範圍內的發生頻率呈現增多的態勢。8月29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組織的「科學家與媒體面對面」系列活動邀請了專家與媒體共同探討極端天氣應對問題。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楊貴名表示,要正確認識極端天氣,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 2020年農業降水極端天氣預測!整體來看降水、積溫氣候變化較大
    是關於來年降水、極端天氣、預測的,覺得有些道理,今天發給農民朋友,僅供參考。2020年有沒有極端天氣"厄爾尼諾"?最新預測!根據《國際科學家團隊》研究人員表明,複雜的氣候模式中,厄爾尼諾現象在2020年捲土重來的概率達到了80%,這相比如今的中性預測概率高了20%。
  • 世界氣象日 | 極端天氣來臨,我們該如何面對?
    常見的極端天氣有颱風、暴雨、熱浪、寒潮、龍捲風、冰雹、閃電、雪暴、乾旱、洪澇、大霧等。從發生概率來講,相對於可大量觀測到的天氣而言,極端天氣事件的發生概率一般不超過5%。如果某個類型的極端天氣持續時間較長,比如一個月、一個季節,就被稱作極端氣候事件(如某一區域長時間降水極少形成的乾旱)。
  • 新報告探討氣候變化與極端天氣之間的關係
    中國氣象網訊據世界氣象組織11月6日消息,一篇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表明,溫室氣體排放和土地利用對2014年的某些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產生了影響,這些事件包括:太平洋中部的熱帶氣旋,歐洲的強降水,東非的乾旱,澳洲、亞洲和南美的極端高溫。
  • 2009:極端天氣的成因和預防
    今年極端天氣頻發的原因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發生是天氣氣候周期變化的結果,極端天氣的發生和某一個時段的環流異常、海溫異常或冰雪異常等有關,如今年的極端天氣發生與6月開始赤道中東太平洋大部海溫異常偏高進入厄爾尼諾狀態,以及青藏高原積雪偏少,副熱帶高壓不穩定等因素有關。
  • 鳥類如何應對極端天氣
    許多鳥類對溫度變化很敏感,因此它們可以作為氣候變化的先兆。新的研究表明,幾種鳥類已經改變了它們的行為,以應對氣候變化模型預測的更炎熱和更乾燥的天氣。這些反應根據極端天氣的持續時間和鳥類的特性而有所不同。隨著氣候變化,熱浪和乾旱等極端天氣事件正變得越來越常見。結合Daymet的高解析度天氣數據和全球公民科學倡議eBird的地面觀測,一個研究小組最近調查了北美東部109種鳥類對此類事件的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