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絲氨酸可改善阿爾茨海默病的認知缺陷

2021-01-09 科學網

L-絲氨酸可改善阿爾茨海默病的認知缺陷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9 23:18:26

法國巴黎薩克萊大學Gilles Bonvento和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院Aude Panatier小組合作在研究中取得進展。他們發現破壞星形膠質細胞中糖酵解衍生的l-絲氨酸導致阿爾茨海默病(AD)的認知缺陷。2020年3月5日出版的《細胞-代謝》發表了這項成果。

研究人員發現在年輕的AD小鼠和AD患者中,其星形細胞中絲氨酸生物合成途徑受損,該途徑是糖酵解的分支。l-絲氨酸是d-絲氨酸的前體,d-絲氨酸是突觸可塑性所必需突觸NMDA受體(NMDARs)的協同激活劑。

因此,AD小鼠NMDAR協同激活劑位點佔有率較低,同時伴隨突觸和行為缺陷。在海馬星形膠質細胞中L-絲氨酸合成途徑失活後,也觀察到類似的缺陷,這支持了星形細胞-絲氨酸的關鍵作用。在飲食中補充l-絲氨酸可預防AD小鼠的突觸和行為缺陷。

該研究結果表明,星形膠質糖酵解控制認知功能,並提示左旋絲氨酸可用於AD的治療。

據了解,在AD的早期經常觀察到病人腦內氧糖酵解改變。尚不清楚這種代謝失調是否以及如何導致AD的突觸可塑性和行為缺陷。

附:英文原文

Title: Impairment of Glycolysis-Derived l-Serine Production in Astrocytes Contributes to Cognitive Deficits in Alzheimer’s Disease

Author: Juliette Le Douce, Marianne Maugard, Julien Veran, Marco Matos, Pierrick Jégo, Pierre-Antoine Vigneron, Emilie Faivre, Xavier Toussay, Michel Vandenberghe, Yal Balbastre, Juliette Piquet, Elvire Guiot, Nguyet Thuy Tran, Myriam Taverna, Stéphane Marinesco, Ayumi Koyanagi, Shigeki Furuya, Mylène Gaudin-Guérif, Sébastien Goutal, Aurélie Ghettas, Alain Pruvost, Alexis-Pierre Bemelmans, Marie-Claude Gaillard, Karine Cambon, Lev Stimmer, Véronique Sazdovitch, Charles Duyckaerts, Graham Knott, Anne-Sophie Hérard, Thierry Delzescaux, Philippe Hantraye, Emmanuel Brouillet, Bruno Cauli, Stéphane H.R. Oliet, Aude Panatier, Gilles Bonvento

Issue&Volume: 2020/03/03

Abstract: Alteration of brain aerobic glycolysis is often observed early in the course of Alzheimer’sdisease (AD). Whether and how such metabolic dysregulation contributes to both synapticplasticity and behavioral deficits in AD is not known. Here, we show that the astrocyticl-serine biosynthesis pathway, which branches from glycolysis, is impaired in youngAD mice and in AD patients. l-serine is the precursor of d-serine, a co-agonist of synaptic NMDA receptors (NMDARs) required for synaptic plasticity.Accordingly, AD mice display a lower occupancy of the NMDAR co-agonist site as wellas synaptic and behavioral deficits. Similar deficits are observed following inactivationof the l-serine synthetic pathway in hippocampal astrocytes, supporting the key role of astrocyticl-serine. Supplementation with l-serine in the diet prevents both synaptic and behavioral deficits in AD mice. Ourfindings reveal that astrocytic glycolysis controls cognitive functions and suggestoral l-serine as a ready-to-use therapy for AD.

DOI: 10.1016/j.cmet.2020.02.004

Source: https://www.cell.com/cell-metabolism/fulltext/S1550-4131(20)30063-2

相關焦點

  • 褪黑素可改善阿爾茨海默病腦微血管病變?
    來自中國醫科大學的賴紅教授團隊最新研究發現,褪黑素可在Aβ介導的退行性認知障礙疾病中通過改善腦部微血管的異常病變,從而改善阿爾茨海默病的認知功能,該作用可能是通過調節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相關信號通路在發揮作用。
  • 個案報告:糞菌移植後阿爾茨海默病症狀快速改善
    這是第一例因艱難梭菌感染復發而經糞菌移植治療後報導阿爾茨海默病症狀迅速逆轉的病例。阿爾茨海默病症狀早在糞菌移植後2個月就有改善,並且到6個月後仍持續改善,症狀沒有明顯反彈。症狀的緩解是循序漸進的:首先,在糞菌移植後2個月,患者的精神敏銳度提高,情緒改善,然後在糞菌移植後4個月和6個月,患者的記憶和情緒有明顯改善,並伴有更多的情感表達。
  • 關注認知障礙症:中國阿爾茨海默病人數居世界首位
    阿爾茨海默病是最常見的認知障礙症類型,佔所有認知症的60%以上。《世界阿爾茨海默病報告》顯示,全球約有4680萬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預計每20年患病人數將翻一倍,到2030年將達到7470萬人,2050年更將突破1.3億人。我國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已超過千萬,居世界首位,並且每年以30萬以上的新發病例快速增長。當前,隨著老齡化進程加劇,阿爾茨海默病的患病人群日益增多。
  • 國產抗阿爾茨海默新藥GV-971,極大改善患者認知功能,突破性勝利
    認知障礙記憶力減退是怎麼回事?認知障礙記憶力減退,通常有3個方面的原因:第1點,如果是老年患者,有可能是阿爾茨海默病所引起的。這是一種患病率比較高的疾病,主要是多種原因引起了顳葉海馬神經元的變性死亡,這些神經元變性死亡以後,患者自然會出現認知障礙、記憶力明顯減退的。
  • 關愛阿爾茨海默病患者 先從關注認知功能下降開始
    認知能力下降」是阿爾茨海默病的前兆。因此,眾多專家呼籲,關愛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先從關注認知功能下降開始。負擔重長期專人照護,每人每年花13萬目前,全球至少有5000萬痴呆患者,到2050年將達1.52億,其中約60%~70%為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我國目前約有1000萬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預計到2050年,這一群體將超過2800萬。
  • 計算機數學模型揭示阿爾茨海默病發病機制
    神經元傳遞的任何改變都可能引起各種神經系統疾病,例如阿爾茨海默病、癲癇、精神分裂症和躁鬱症。多項研究表明阿爾茨海默病與軸突起始段蛋白的相關性,並顯示了阿爾茨海默病腦樣本中錨蛋白G和Nav通道的缺失。此外,軸突起始段結構中錨蛋白G的喪失可能通過改變分子運動的功能來幹擾神經元內的蛋白運輸,從而在阿爾茨海默病發病中起關鍵作用 。
  • 可撥慢「阿爾茨海默病時鐘」的新品亮相進博會
    在進博會上,達能紐迪希亞宣布了一項關於阿爾茨海默病的研究進展。研究團隊通過一項針對早期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三年臨床研究結果表明,通過「醫學養腦」,可以「撥慢阿爾茨海默病進展的時鐘」。 達能紐迪希亞的研發人員介紹說,在這項持續3年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採用一種名為「Souvenaid智敏捷」特殊營養幹預產品,針對早期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進行營養幹預,結果顯示,這一措施能夠減緩患者認知功能、腦萎縮和疾病發展相關臨床指標的下降,而且接受幹預的時間越長,效果越明顯。目前,這一研究成果已於11月5日在阿爾茨海默病協會的期刊《阿爾茨海默病和痴呆》雜誌上發表。
  • 老年痴呆症患者福音:丟失的記憶或可找回
    3月3日,據外媒報導,發表在《Cell Metabolism》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代謝途徑在阿爾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的記憶問題中起著決定性作用,而一種特殊的胺基酸作為營養補充,可以恢復早期受影響的空間記憶。
  • 阿爾茨海默病與tau蛋白
    新完成的掃描是所謂的無症狀阿爾茨海默氏症抗澱粉樣蛋白藥物(或簡稱 A4)大型臨床試驗的一部分,這是第一個旨在發現和治療記憶力衰退開始前的早期阿爾茨海默氏症患者的試驗。  哈佛大學阿爾茨海默病的研究人員首次在健康受試者大腦中掃描 tau蛋白,這種標誌性蛋白會形成有害的神經纖維纏結,這是與這種致命疾病相關的。
  • 可撥慢「阿爾茨海默病時鐘」的新品亮相進博會—新聞—科學網
    在進博會上,達能紐迪希亞宣布了一項關於阿爾茨海默病的研究進展。研究團隊通過一項針對早期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三年臨床研究結果表明,通過「醫學養腦」,可以「撥慢阿爾茨海默病進展的時鐘」。 達能紐迪希亞的研發人員介紹說,在這項持續3年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通過採用一種名為「Souvenaid智敏捷」特殊營養幹預產品,針對早期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進行營養幹預,結果顯示,這一措施能夠減緩患者認知功能、腦萎縮和疾病發展相關臨床指標的下降,而且接受幹預的時間越長,效果越明顯。目前,這一研究成果已於11月5日在阿爾茨海默病協會的期刊《阿爾茨海默病和痴呆》雜誌上發表。
  • |阿爾茨海默病|認知症|湯彬|陳梁
    「這是整個認知症群體中最高危的一類」,湯彬說,而因患有阿爾茨海默病而出現認知症的,佔認知症總比的60%以上。如何為輕度認知障礙這一群體制定針對性的解決方案,成為了湯彬這樣心繫老兵腦健康的公益人士的關注焦點。
  • 百年沉浮折戟再戰,抗阿爾茨海默病之路的下一個裡程碑在哪?
    在國際大藥廠 「越挫越勇」 不斷探索阿爾茨海默病藥物研發的同時,對於阿爾茨海默病診斷的研究也有了新進展。在正在進行的 2020 年阿爾茨海默病協會國際會議(AAIC 2020)上,瑞典隆德大學研究人員分享了一個具突破性的血液檢測標記物——P-tau217,或可提前 20 年診斷出阿爾茨海默病。
  • 2020年阿爾茨海默病診療規範解讀!
    其中,前3種基因的突變或多態性與早髮型家族性阿爾茨海默病的關係密切,ApoE 與散發性阿爾茨海默病 的關係密切。目前比較公認的阿爾茨海默病發病機制認為 Aβ的生成和清除失衡是神經元變性和痴呆發生的始動因素,其可誘導tau蛋白過度磷酸化、炎症反應、神經元死亡等一系列病理過程。
  • Science子刊:聯合激活GHSR1α和DRD1有望治療阿爾茨海默病
    2019年8月23日訊/生物谷BIOON/---大腦海馬體在記憶形成和認知中起關鍵作用。海馬體突觸病變是阿爾茨海默病(AD)中最早的變化之一,也是定義阿爾茨海默病的一種病理學特徵。然而,阿爾茨海默病中海馬體突觸病變的分子機制尚未完全闡明。目前針對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努力並不能有效地校正海馬體突觸缺陷。
  • Science子刊:大多數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神經元存在內體功能缺陷
    2020年11月29日訊/生物谷BIOON/---早在阿爾茨海默病(AD)患者出現最初症狀的幾十年前,大腦的神經元就開始分泌tau蛋白,這是已知在這種疾病的過程中最先發生的變化之一。高水平的分泌形式的tau已知是最可靠的預測誰將最終患上AD的標誌物,它可以在脊髓液中檢測到,近期報導它也可以在血液中檢測到。
  • 兩種血液分子可預測阿爾茨海默病發展
    本報訊兩種血液分子的水平或能預測輕度認知損害患者未來的認知衰退和阿爾茨海默病的發展。這兩種分子分別是在蘇氨酸—181位上磷酸化的tau(P-tau181)和神經絲輕鏈(NfL)。該研究結果有助於開發出常規血液檢查方法,以追蹤高危群體的阿爾茨海默病進展。12月1日,相關論文刊登於《自然—衰老》。
  • 基因解讀阿爾茨海默病
    阿爾茨海默病發病隱蔽 早期診斷難  近年來,阿爾茨海默病(AD)越來越被公眾所熟知,當身邊有老年人出現忘事多、算數越來越差、生活慢慢不能自理時,就很可能需要篩查一下阿爾茨海默病了。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體檢中心、特診中心主任陳慶瑜教授介紹,阿爾茨海默病是一種神經變性疾病,表現為認知功能(記憶力、計算力、視空間等)下降,並伴有日常生活能力的逐漸喪失,晚期甚至會出現精神行為異常等。  《2015年世界阿爾茨海默病報告》指出,全球約有4680萬阿爾茲海默病患者,平均每3秒鐘就有1例新發患者,預計2050年全球患者將突破1億3150萬人。
  • 宣武醫院賈建平團隊在阿爾茨海默病研究取得系列成果!
    5~7年預測阿爾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的生物標誌物,準確率高達87%~89%,為AD的早期幹預打下基礎。研究結果為今後WHO編撰「世界阿爾茨海默病報告」提供了可靠依據。
  • 自然醫學雜誌:運動可保護記憶力 防阿爾茨海默病
    原標題:自然醫學雜誌:運動可保護記憶力 防阿爾茨海默病   劇烈運動可以釋放大量的內啡肽,可以產生快感、改善情緒。近日,由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醫學博士、研究員Ottavio Arancio和Taub阿爾茨海默病與腦老化研究所共同牽頭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運動還可以產生一種能夠改善記憶並預防阿爾茨海默病的激素。該項研究近日發表在《自然醫學》(Nature Medicine)雜誌上。
  • 無症狀期阿爾茨海默病的預後血液檢測
    波鴻魯爾大學官網2021年1月6日消息一個德國和荷蘭的研究小組通過血液測試,預測了那些還沒有被診斷為患上阿爾茨海默病,但認為自己認知能力受損(主觀認知下降,Subjective Cognitive Decl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