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發射PRISMA地球觀測衛星

2020-11-23 中國氣象局

  當地時間3月21日22時50分35秒,在法屬蓋亞那庫魯航天中心「織女星」(Vega)運載火箭搭載義大利PRISMA地球觀測衛星發射升空。

  PRISMA衛星是一顆小型超光譜成像衛星,由義大利空間局負責管理運行。該衛星的英文譯名的意思是「完成任務的超光譜先驅」,旨在利用小衛星的成像載荷,觀測地球上的相關環境要素。

  該衛星發射任務的「前身」是21世紀初被取消的超光譜地球觀測衛星項目。儘管此次衛星發射被視為未來衛星發射任務的一個「示範」,衛星設計時卻考慮了義大利科學界的相關需求。PRISMA衛星拍攝的圖像將幫助科學家對環境進行研究,並對土地利用、自然資源、水汙染、土壤混合物和碳循環監測提供支持。

  PRISMA衛星的同名傳感器由義大利航空航天公司Leonardo SpA開發,包含一個可在237個可見光、近紅外線和短波紅外線波段下運行的超光譜成像儀,光譜解析度可達12納米。傳感器還可以在30米解析度下對地球表面實時成像。衛星還配有一個全色成像儀,可在相同範圍內提供5米解析度的觀測圖像。這兩個成像儀可以通過一個孔徑為21釐米的三鏡透鏡觀測地球。

  該衛星上的成像載荷約佔衛星總重量(879千克)的十分之一,通過固定在衛星上的太陽板為其提供穩定的太陽能。衛星預計運行時間至少5年,衛星平臺為三軸穩定,另包含水合聯胺推進器作為在軌機動設備。

  PRISMA衛星將在距地球表面615千米的太陽同步軌道高度上運行,與地球赤道成97.8度角。

  (來源:nasaspaceflight網站 編譯:劉淑喬)

(責任編輯:欒菲)

  

相關焦點

  • 因為疫情影響,中國、義大利工業排放量下降的衛星觀測
    根據繞地衛星的觀測,這些措施降低了義大利的空氣汙染和中國二氧化氮排放量。由於疫情的的爆發,義大利也採取了相同的措施。Sentinel-5P是當今軌道上的7顆哥白尼衛星之一。它提供最精確的來自太空的二氧化氮和其他微量氣體的測量數據。」 地球觀測計劃主任在一份聲明中說道。由於二氧化氮主要由交通和工廠產生,因此它是全球工業活動的一級指標。
  • 日本將於12月發射地球觀測衛星和低空衛星
    據日媒報導,日本文部科學省27日宣布,將於12月23日在鹿兒島縣種子島宇宙中心發射有助於全球變暖預測的觀測衛星「Shikisai(色彩)」和在低空飛行的試驗衛星「Tsubame(燕)」。  據介紹,「Shikisai」衛星將從800公裡高空長期觀測地球全部區域內雲層及大氣中的塵埃、冰雪面積、地表植物等的狀態,力爭分析環境隨全球變暖發生的變化,提高預測精確度。  「Tsubame」則會在低於一般衛星的300公裡以下高度的軌道上飛行。軌道較低一方面能詳密觀測地球,但也需要承受在該高度輕微存在的大氣阻力,因此易於下降。
  • 印度發射的最新地球觀測衛星EOS-01的廬山真面目
    EOS-01隻不過是另一顆雷達成像衛星(RISAT),它將與去年發射的RISAT- 2b和RISAT- 2br1一起工作2020年11月8日,星期日下午,印度一箭九星,成功發射了一顆地球觀測衛星EOS-01,完成了近一年來的首次太空任務。
  • 印度航天成功發射一箭十星 包括1顆地球觀測衛星
    DoNews 11月8日消息(記者 丁凡)近日,印度安得拉邦斯裡赫裡戈達島上的薩蒂什·達萬航天中心,極地衛星運載火箭(PSLV-C49)發射了EOS-01衛星以及國際客戶的9顆衛星,成功發射了10顆衛星,其中包括1顆印度的地球觀測衛星EOS-01,另有9顆國際商業衛星
  • 冠狀病毒爆發期間,中國、義大利上空衛星軌道排放量下降
    根據繞地衛星的觀測,這些措施降低了義大利的空氣汙染和中國二氧化氮排放量。當冠狀病毒於2019年12月在中國湖北省首次出現時,工廠關門,居民被隔離並停止日常活動。因此,購物,日常工作和更多的其他事物從日常生活中離去。由於疫情的的爆發,義大利也採取了相同的措施。
  • 日本成功發射天體觀測衛星「ASUTORO H」
    中國網2月18日訊 據日本媒體網站2月17日報導,日本於17日下午5時45分發射了最新的天體觀測衛星「ASUTORO H」,用於探索黑洞等宇宙奧秘。該衛星在位於鹿兒島縣種子島的宇宙中心,由H2A火箭30號機成功發射。發射後,該衛星於下午5點59分,成功進入預定軌道,並確認發射成功。
  • 高分八號衛星發射 為高解析度對地觀測光學遙感衛星
    高分三四五六七號尚未發射,高分八號衛星發射成功。2015年6月26日14時22分,高分八號衛星在我國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高分八號衛星是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安排的光學遙感衛星,主要應用於國土普查、城市規劃、土地確權、路網設計、農作物估產和防災減災等領域,可為「一帶一路」戰略實施等提供信息保障。
  • 日本發射超低軌道觀測衛星:使用離子發動機 推進效率驚人
    參考消息網1月11日報導 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月2日報導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 (JAXA)發射了一枚用於在「超低軌道」運行的衛星。這枚衛星使用一臺尖端的離子發動機,據說效率是噴氣發動機的10倍。這顆名為「燕」的衛星將在今後2年從最初大約480公裡的高度降至300公裡以下的高度。
  • 張衡一號衛星發射圓滿成功
    2018年2月2日下午,張衡一號衛星由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 SpaceX在佛羅裡達恢復極地發射軌道,發射阿根廷衛星,60年來首次
    本月晚些時候,SpaceX將發射阿根廷SAOCOM-1B雷達觀測衛星,同時將極地軌道「極地走廊」的發射返回到佛羅裡達太空海岸,這創造了歷史。SAOCOM-1B雷達觀測衛星2020年2月下旬,SAOCOM-1B衛星搭載俄羅斯安東諾夫124型貨運飛機離開阿根廷
  • NASA參與哥白尼計劃 發射衛星「哨兵6號」觀測海洋變化
    【僑報網綜合訊】美國宇航局(NASA)近日發射衛星「哨兵6號」,用來觀察氣候及觀測海平面變化。此次發射任務是NASA和歐洲航天局(ESA)首次聯合發射地球科學衛星任務,是美國首次參與歐盟的「哥白尼計劃」(Copernicus Programme)。
  • 西班牙首個觀測衛星在發射8分鐘後偏離軌道
    西班牙當地時間11月17日凌晨3時許,運載火箭Vega VV17在法屬蓋亞那庫魯航天發射中心發射8分鐘過後因不明原因偏離軌道,導致西班牙觀測衛星SEORAT-Ingenio和法國Taranis衛星均不知去向。
  • 維加火箭發射又失敗,法國和西班牙各損失一顆地球觀測衛星
    進入太空後,無法達到正確的軌跡一枚載有兩顆衛星的「阿麗亞娜太空」(Arianespace)Vega火箭昨天在發射八分鐘後發生災難性故障後未能到達軌道,火箭的損失歸因於「一系列人為錯誤」。阿麗亞娜太空公司(Arianespace)的維加(Vega)火箭在一夜之間發射升空後失敗,使法國和西班牙損失了一顆地球觀測衛星。這次失敗是維加在其服務的頭六年中建立起一塵不染的記錄之後的第二年。Vega轉為相對較小的衛星而設計,通常可以處理大約1000公斤的總重量,儘管它可以將較重的物體提升到較低的軌道上,也可以將較輕的軌道提升到更高的軌道上。
  • 聯盟火箭發射歐洲最高解析度光學間諜衛星,2020年最後一次發射
    這將是阿里安航天2020年的第10次發射,也是最後一次發射,是今年在法屬蓋亞那的第7次發射。COS-2衛星是第二顆加入法國軍方的 Compositante Spatiale Optique 衛星(簡稱 CSO),為偵察平臺系列的衛星。
  • 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張衡一號」衛星
    2月2日15點51分,我國第一顆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並成功入軌。 「張衡一號」是我國地震立體觀測體系第一個天基平臺,也是我國地球物理場探測衛星計劃的首發星。「張衡一號」的成功發射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擁有在軌運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場探測衛星的國家之一。 「張衡一號」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抓總研製,創造了我國衛星研製領域的多項第一,總體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部分技術指標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 美將發射多顆衛星觀測太陽和空間天氣—新聞—科學網
    據新華社電 美國航天局6月20日宣布,該機構確定了兩項觀測太陽活動和空間天氣的新任務,將在2022年8月前為此發射多顆衛星
  • B站回應發射衛星失利:計劃不停 將再次發射視頻衛星
    來源:北京頭條客戶端7月10日,B站回應在酒泉發射視頻衛星失利一事時表示:具體原因正在進一步分析排查。「嗶哩嗶哩視頻衛星」的發射計劃不會停止,還將再次發射衛星。 中午12時17分,嗶哩嗶哩(B站)視頻衛星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乘快舟十一號運載火箭升空後,火箭飛行出現異常,發射任務失利。具體原因正在進一步分析排查。
  • 世界上第一顆大氣和陸地綜合高光譜觀測衛星發射成功
    地球上不同的元素及其化合物都有自己獨特的光譜特徵,光譜因此被視為辨別物質的「指紋」,是用以識別和分析不同物體特徵的一種重要的「身份證」。高分五號是世界首顆實現對大氣和陸地綜合觀測的全譜段高光譜衛星,也是我國光譜解析度最高的衛星,設計壽命8年,裝載2臺全新研製的陸地觀測載荷和4臺全新研製的大氣類觀測載荷。這6大載荷「神器」讓高分五號衛星練就了「火眼金睛」。▲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點火發射。
  • 太空衛星,地球觀測——新技術、新領域,開啟新視野
    合併後的有效載荷約為1,380千克,由五個不同國家的101個納米衛星組成,其中88個來自美國的Planet,與傳統的校車大小的衛星(耗時數年建造和數百萬美元的投資)相比,每顆行星的重量都與單個麵包差不多,這開創了地球觀測的新紀元。Planet擁有超200顆軌道上的衛星,並且每天能夠監視整個地球1次,這迫使業界重量級的Maxar(以前稱為DigitalGlobe)進入小型衛星業務。
  • 中國成功發射首顆地球同步軌道高解析度遙感衛星
    中新網西昌12月29日電 (記者 張素)12月29日0時04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分四號」衛星。這是中國首顆地球同步軌道高解析度遙感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