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離子體激元為光電探測器披上隱身衣

2020-11-30 科學網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導,美國史丹福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組成的一個聯合工程師團隊首次使用等離子體激元創建出一個可以探測光同時也可以隱形的新設備,應用於先進的醫學成像系統和數碼像機中,可生成更為清晰、更準確的照片和影像。該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光子學》在線版上。

 

等離子體激元,即在光激發下的金屬納米結構中自由電子氣集體振蕩,是目前可以突破光的衍射極限來實現納米尺度上對光操縱的新型量子態,為光學元器件和晶片的小型化以及未來信息領域超越摩爾定律帶來了曙光。

 

新研究首次將等離子體激元這一概念用於光電子探測隱形設備。研究人員稱,在其上的反光金屬塗層可使一些東西看不見,使這種設備不可直觀,由此創建出一種隱形的光檢測器裝置。該設備的核心是由薄薄的金帽覆蓋矽納米線。研究人員通過調整矽中的金屬比例,即一種調諧其幾何尺寸的技術,精心設計了一個「電漿鬥篷」,其中金屬和半導體中的散射光相互抵消,從而使該設備不被看見。該技術的關鍵在於,在薄金塗層中建立一個偶極子,與矽的偶極子在力量上可對等。當同樣強烈的正負偶極子相遇時,它們之間相互抵消,系統就會變得不可見。

 

研究人員說:「我們發現,一個精心設計的金殼極大地改變了矽納米線的光學響應。在金屬絲中光吸收略有下降,而由於隱形效果,散射光會下降100倍。實驗同樣證明,在計算機晶片中常用的其他金屬如鋁和銅也會具有同樣效果。之所以能夠產生隱蔽性,首先是金屬和半導體的調整。而如果偶極子沒有正確對齊,隱形效果則會減弱甚至失去。所以只有在適量材料中的納米尺度下,才能做到最大程度的隱形。」

 

研究人員預測,這種可調的金屬半導體設備在未來將用於許多相關領域,包括太陽能電池、傳感器、固態照明、晶片級的雷射器等。例如,在數碼像機和先進的成像系統中,等離子體激元的隱形像素可能會減少由於相鄰像素之間破壞性串擾產生圖像模糊的狀況,從而生成更清晰、更準確的照片和醫學影像。(來源:科技日報 華凌)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浙大團隊研製微波段「隱身衣」
    光學領域著名期刊《自然·光子學》24日在線報導了浙江大學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教授陳紅勝課題組的一項最新研究:在國際上率先實現基於深度學習的新一代智能隱身器件,可在不依賴任何人為操控的情況下,快速地動態適應變化的背景電磁環境,在微波段實現對雷達「隱身」。
  • 表面等離激元垂直遂穿熱電子光電探測器研究
    這種現象實質上是由於費米能級附近導帶上的自由電子在與入射光場相互作用下在金屬表面發生的集體振蕩,產生所謂的局域表面等離激元共振(LSPR)。當這種LSPR弛豫時會產生大量的熱電子,可被廣泛應用在光電探測領域。    石墨烯作為一種理想的光電傳導材料,具有單原子層的厚度和高電子遷移率,以及寬帶吸收等眾多優異的光電性質。
  • 航空專家李天:他為戰機披上「隱身衣」
    小時候,很多人都曾幻想過,假如自己有一件「隱身衣   顧名思義,「隱身衣」最大的好處,就是「我在你身邊,可你卻發現不了」。   從《西遊記》到《哈利·波特》,從文學作品到科幻大片,關於「隱身術」「隱身衣」「隱身人」的故事層出不窮,在打開人們想像空間的同時,也在激發技術創新的活力。
  • 表面等離激元光柵在高靈敏紅外探測器中的應用
    比如:Chu-Chieh Chang等人使用二維金屬孔陣列結構實現了量子阱/InAs量子點紅外光探測器,吸收增強130%。利用表面金屬圓孔陣列結構可實現入射光從量子點紅外光器件金屬孔薄膜和襯底不同方向入射時的目標紅外光探測,利用等離激元微腔的截止波長調控技術可製作單層量子阱長波紅外光探測器。
  • 為戰機披上隱身衣(人物)
    李天是我國著名飛機氣動力專家、戰機隱身專業領域開創者、氣動隱身一體化設計奠基人、殲—8系列飛機和殲—11飛機氣動力專業總師、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首席專家,是航空設計領域的大國巨匠。「李天院士為我國航空事業發展做出了系統性的、創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貢獻。」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瀋陽飛機設計研究所(以下簡稱瀋陽所)所長劉志敏說。
  • 「量子隱身衣」面世? 浙大否認研發稱技術上不可行
    網傳視頻稱國產「量子隱身衣」面世;浙大專家稱現有技術還做不出「隱身衣」一名老人舉著一塊塑料布,面朝鏡頭,展開,舉過頭頂。畫面中,老人「消失」了,眼前只剩背景裡的花草樹木。連日來,一則主題為「大爺瞬間消失」的視頻,引發網絡關注。
  • Nature子刊:石墨烯等離子體激元的光子晶體
    本文要點:從連續的石墨烯單層中提出設計和製造用於等離子體激元的光子晶體成果簡介 紅外納米成像揭示了光子帶隙的形成以及對局部等離激元密度的強調製,可以通過施加的柵極電壓來開啟/關閉或逐漸調節其狀態。我們還實現了支持高度受限的一維等離子體模式的人工疇壁。我們的靜電可調光子晶體源自標準的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電晶體技術,為實際的片上光處理鋪平了道路。
  • 浙大科學家研製「隱身衣」 讓生物隱形
    浙江大學供圖   披上一件隱身鬥篷,在視野中瞬間遁形,這是人類長期以來的夢想。日前,一隻貓和一條金魚比人類提前「享用」了一種隱身衣。浙江大學國際電磁科學院陳紅勝教授課題組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張柏樂教授等研究團隊合作,使用玻璃製造出了可見光波段的生物隱形器件。這一最新成果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 李天:為中國戰機披上「隱身衣」
    央視網消息:李天,正如他的名字,為捍衛祖國的藍天奮鬥了一生。從風華正茂到耄耋之年,一路披荊斬棘,一路開拓創新,他點燃了智慧的「火花」,用執著的追求和奮鬥照亮了戰機騰飛的航程。隱身威龍,艦載飛鯊,新戰機每次亮相高飛,都會讓人激動和振奮,但很少有人知道,我國對這些先進技術的跟蹤和研究,早在三十多年前就開始了,當時的牽頭人之一,就是李天。
  • 華裔科學家參與隱身試驗 實現物體可見光下隱身
    華裔科學家參與美國重大科學突破:首次實現三維物體在可見光下隱身  本報特約撰稿 池晴佳  披上隱身衣,瞬間便可隱匿行蹤,哈利•波特的魔幻本領有望藉助現代科技而成為現實。隱身衣看似只是科幻小說裡的離奇情節,事實上離我們並不遙遠。
  • 微信大爺穿隱身衣隱身,量子隱身衣,究竟是謠言還是確有其事?
    導讀:微信大爺穿隱身衣隱身,量子隱身衣,究竟是謠言還是確有其事?前不久,微信上傳出一段視頻,一位老人拿著一塊自稱有隱身功能的布,當布擋住老人身體時,老人確實消失了。雖然從圖片上來看,這種面料的效果十分驚人,但也不能說明量子隱身衣就真實存在了。其實如果隱身衣能夠發明出來,那它的用處是非常大的。在以前,我們利用環境來為我們打掩護,其實也就用到了這樣的原理。但那就比較簡陋,而現在,我們的技術發展起來,說不定真的有一天有能夠讓自己隱身的衣服。這樣,在軍事方面的應用肯定極為廣泛。
  • 實力科普:給我一點超材料 還你一件隱身衣!
    如果大家認為披上一件薄薄的外套,就能讓整個人變得透明,甚至消失得無影無蹤,那麼不好意思讓你失望了,我們的材料科學目前還沒發展到這個階段。所以「網紅」隱身衣之類的「神器」,都是移花接木的電影特效,電影特效,電影特效!
  • 浙大團隊研製基於深度學習的「隱身衣」
    古往今來,從西遊記中遁跡匿影的孫悟空到哈利波特手中神奇的魔法棒,無數神話電影表達著人類對隱身的美好嚮往,也激勵著科學家不斷探尋的腳步。自然界存有兩種「隱身衣」,是生物的生存利器。隨後的十幾年,大量理論和實驗工作湧現,從微波到光頻,從二維到三維,從自由空間到地毯式隱身,從電磁波到聲波水波,極大地促進了隱身領域的發展。然而,與自然界的「隱身衣」相比,人類的「隱身衣」研究仍然存在電磁參數苛刻、設計製備困難、頻帶窄、色散嚴重等重要挑戰,導致多數只能工作在單一的環境背景和既定的入射波條件。
  • 納米織造隱身衣(圖)
    隱身衣也更體貼,穿一件即可隱形——即便喝了隱形藥水,還得脫光了會使你暴露的衣服,在風裡挨凍。  超材料的隱形把戲  弗拉吉米爾•沙拉耶夫(造出了隱身衣。他不會魔術,也不懂魔法,身為美國印地安那州普渡大學的材料學專家,他通曉材料反射光線的秘密:「假如一樣東西反射的光線根本沒有到達你的眼睛會怎樣?就跟你背對著它一樣吧。」
  • 隱身衣問世
    「隱身衣」真的被造出來了? 近日,網上熱傳一段「隱身衣」視頻,一位老大爺拿著一塊有隱形功能的布,當布擋住身體時,人就真的消失了,只能看到背後的花花草草。有傳言說這是浙大老師發明的「國產量子隱身衣」,也有網友說這是來自中國的「神秘力量」,還有人說「魔術」而已……真的有隱身衣嗎?人怎麼就能憑空消失呢?
  • 她想要的是一件隱身衣
    在楊絳先生的《隱身衣》中,楊先生曾問錢鍾書:「給你一件仙家法寶,你要什麼?」
  • 世界上有「隱身衣」嗎
    電影《哈利·波特》中的隱身衣>隱身衣,這個只存在於科幻電影中的衣服,令人充滿幻想。很多人都曾夢想自己能擁有隱身的能力,而加拿大的一家公司「超隱形生物科技」稱,「已將這個夢想實現」。該公司稱,已經研發出了「量子隱形偽裝面料」。這種神奇的」隱形面料「可以使周圍光線彎曲,從視覺上隱藏該面料穿著的人,達到隱身效果! 此項研發得到美國軍方大力贊助,而軍方則是希望未來使用該材料打造新型部隊,「隱身士兵」部隊。
  • 中國研究團隊研製出「隱身衣」(圖)
    10月31日,浙江大學陳紅勝教授研究團隊工作人員演示一件「隱身日前,我國科學家運用這一原理,研製出能夠在可見光波段將生物隱形的隱身器件。  「我們在可見光中實驗實現了物體的隱身,而且無需使用精密設計的納米電磁材料。」浙江大學國際電磁科學院陳紅勝教授領銜的團隊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等國際團隊合作,使用玻璃,製造出了能夠在水中隱形的六邊形柱狀隱身器件和能夠在空氣中隱形的多邊形隱身器件,並用兩種隱身器件使金魚和貓成功隱形。
  • 中篇小說《隱身衣》等全票獲獎
    第六屆魯迅文學獎出爐中篇小說《隱身衣》等全票獲獎在實名投票評選中,格非的中篇小說《隱身衣》以全票獲獎。此外,作家馬曉麗、徐則臣、劉亮程,詩人大解、海男、閻安,評論家魯樞元、孟繁華等的作品都以全票獲獎。
  • 長春應化所二維等離激元納米結構研究取得新進展
    二維金屬等離激元納米結構以其獨特的平面限域結構和表面等離激元共振耦合效應,已成為納米電子學、能源催化和傳感檢測等領域的研究熱點。然而,由於缺乏對等離子體-電子耦合效應的深入認識以及電極界面和材料的精確構築方法,二維金屬等離激元納米結構的設計和應用一直面臨著重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