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參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86.43%,還富含多種維生素,故有補腎、補血之功效,是一種良好滋補珍品。清乾隆年間所著《本草從新》稱海參「補腎益精,壯陽療萎」,因此,數百年來一直被列為筵席上的名菜,可烹製蔥燒海參、扒海參、燴海參、清湯海參等。
大蔥燒海參,原為山東名餚,蔥香濃鬱,風味獨特。傳入北京後,北京的廚師們根據本地人口味的嗜好,改成了小汁小芡,用油量減少,口味卻更加清新、醇和。海參入味,柔軟滑嫩,清鮮可口,食後盤無餘汁,呈醬褐色,海參柔軟滑嫩,光澤油亮,有濃鬱的蔥香味。
材料:水發海參、蒜頭、蔥頭、姜、蠔油、鹽、糖、味精、高湯、生粉
蔥燒海參做法:
1、高湯放幾片薑片煮沸後,放海參進去煮大約十分鐘後取出,控去水分備用。
2、熱油鍋,放兩匙油燒至七成熱時,放進蔥頭慢炸至金黃色時,撈出蔥頭,蔥油備用。
3、再熱油鍋,大火爆香蒜頭至金黃後轉中火撈出蒜頭,倒入蠔油高湯煮沸,加鹽、糖、味精等調味,再放入海參慢火煨三分鐘,轉大火煮沸後用生粉勾芡,再淋入蔥油,即可裝盤上菜。
紅燜海參
主料:泡發海參750克、肚肉500克、帶骨雞肉500克、溼香菇50克、肉丸仔10粒、生蒜1條、蝦米25克、豬油150克。
配料:精鹽、味精、紹酒、醬油、辣椒油油、香菜、姜、蔥、芝麻油、甘草、水澱粉。
紅燜海參做法:
1、將海參切成長約五、六釐米,寬約2釐米的塊和姜、蔥、精鹽一起下鍋用水煮沸,加入紹酒,泡去海參腥味後撈起,去掉姜、蔥。
2、肚肉、雞肉各切成幾塊。將豬油下鍋燒熱,放入海參略炒,然後倒入鍋內,沿鍋邊把肚肉、雞肉炒香,撒上紹酒,加入香菜(紮成一把)、生蒜、醬油、紅豉油、甘草煮沸,然後倒入海參鍋內,先用旺火燒沸,後用文火燜約1小時。
3、再加入香菇、肉丸仔、蝦米,海參軟爛後去掉肚肉、老雞肉、生蒜、香菜、甘草。
4、再把海參、香菇、肉丸仔、蝦米撈起,盛入湯碗,將原汁下鍋,加入精鹽、味精煮沸,用水澱粉調稀勾芡,加入芝麻油、豬油拌勻,淋在海參上面即成。
水發海參充滿了水分,故其不易吸收外加的調味品難以入味,調味料應稍濃些,使之粘附表面,起到了入味的作用。
好菜來了,可以喝點小酒,胖哥還是要提醒各位,喝酒不要開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