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復星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0196.SH,下稱「復星醫藥」)旗下合資公司復星凱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復星凱特」)今日在上海張江舉行細胞治療基地啟動儀式。復星凱特表示,目前正在推進Kite Pharma的 CAR-T療法KTE-C19(商品名為Yescarta)的技術轉移、製備驗證等工作。
根據藥品研發程序,CAR-T療法在中國仍需進行臨床研究申請(IND)、臨床研究、新藥申請、批准上市等步驟。復星凱特CEO王立群此前接受包括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專訪時表示,目前復星凱特正在進行CAR-T療法的IND技術材料準備工作。此前業界普遍預期,CAR-T療法在中國上市時間為2020年左右。
CAR-T細胞免疫療法是從患者的供血中分離T細胞,運用基因工程技術在體外給T細胞加入一個嵌合抗原受體基因,使其可以特異性識別和殺傷癌細胞,在體外擴增後再次注入患者體內,達到清除癌細胞的效果。
2017年無疑是CAR-T療法的大年。8月,諾華研發的Kymriah獲得美國FDA(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成為全球首款獲批上市的CAR-T細胞免疫療法。僅僅兩個月後,Kite Pharma的Yescarta也在美國獲批上市,定價37.3萬美元,主要用於治療曾至少接受過2種或以上其他治療方案後無效或復發的特定類型大B細胞淋巴瘤成人患者。
兩款CAR-T療法在美相繼上市,引發了業界對中國CAR-T研發和產業化的關注。2016年12月,國家藥審中心(CDE)發布的《細胞製品研究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徵求意見稿)》表示,細胞製品未來將按藥品評審原則進行處理,也為產業界明確了政策方向。
事實上,國際製藥巨頭早已將CAR-T療法的競爭之火引向中國。
去年4月,美國生物製藥企業Juno Therapeutics與藥明康德合資成立藥明巨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藥明巨諾」),藥明巨諾實現發展裡程碑後有權選擇Juno公司產品線在中國進行開發和商業化。2017年初,Kite Pharma和復星醫藥在中國合資成立復星凱特,由復星凱特享有KTE-C19在中國的商業化權利以及後續產品授權許可的優先選擇權。
隨著去年Juno的CAR-T療法被美國FDA叫停,復星凱特成為將國外已上市CAR-T療法引進中國的主力。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公開表示,復星與Kite的合作,不僅要把技術引進來,更要建立一個全新的平臺,促進CAR-T技術在張江的研發、生產和全球銷售。
值得注意的是,針對佔癌症90%比例的實體瘤,當前並沒有相關CAR-T療法上市。王立群此前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復星凱特已與Kite就後者的相關實體瘤免疫療法商定價格,待療法成功上市後,將引入中國。
除了復星凱特、藥明巨諾等通過合資方式引進國外已有技術,中國本土CAR-T研發企業也早已進入加速競爭階段。2015年,江蘇恆瑞醫藥集團(600276.SH)就與深圳源正細胞合資創辦恆瑞源正,專注於免疫細胞治療,除此之外,科濟生物、恆潤達生、吉凱基因均擁有在研項目,其中科濟生物針對實體瘤的CAR-T項目均已達到臨床Ⅰ期。
科濟生物董事長李宗海此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當前國內CAR-T研究水平與國外差異主要集中在細胞製備設施及CMC(化學生產工藝控制)團隊、新靶點和新技術發展,以及上下遊產業發展三方面。「CAR-T作為一種個體化的治療方式,其工藝開發相對較為複雜,中間環節較多,需要很強的CMC團隊,進行質量監控;同時,目前CAR-T相關的原材料和儀器設備幾乎都來自發達國家,對於中國CAR-T的發展都有影響。」李宗海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短期來看,誰有符合CFDA(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 GMP(生產質量管理規範)的CAR-T設施和高水平的CMC團隊,應該會走在最前面;長遠來看,誰有創新性技術,就有機會走向全世界。」李宗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責任編輯:DF134)